偶然翻閱舊相冊看到兩張40多年前的老照片,讓我想起一件事,前幾年和一位年青的同行從業者談到我國上世紀60年代作樹脂砂輪全部使用液體樹脂成型,他略有停頓疑惑的說「全使液體樹脂怎麼能成型呢?!」。其實上世紀中期我國生產的樹脂砂輪都是完全用液體樹脂成型的,例如作400mm樹脂切斷砂輪是像作烙餅一樣在一個彈性模具裡用擀麵杖一樣的鐵棒杆出來的,使用的型料也像麵團一樣又粘又軟。帶彈性的磨具如圖1
圖1 手杆樹脂砂輪模具
這種手杆出來的切斷砂輪中孔沒有保頸圈的鐵環,內部也沒有增強玻璃絲網格布,但是質量好的產品也能達到80m/s的使用速度!
60年代末開始使用擀片機成型樹脂薄片砂輪,用的模具與手杆用的模具基本一樣,擀麵杖用幾個錐形的輥子代替,見圖2
圖2 錐輥結構示意圖
常用的輥子有兩種,一種小角度輥是23°,另一種是30°的大角度輥,23°角的輥子旋轉時前後的線速度基本一致,30°角的輥後部較尖部線速度要高,有一定的碾壓作用,所以多使用大角度輥。圖3是擀片機結構示意圖
圖3 擀片機結構示意圖
擀片機錐輥的上下移動開始是手搖,後來改成氣壓控制。70年代中期設計成負壓機械手取砂輪,4工位環形成型機,使液體樹脂砂輪的生產達到半機械化。液體樹脂砂輪的生產工藝流程見圖4。
圖4 液體樹脂砂輪的生產工藝流程見
圖5 砂輪擀片機
圖5是上世紀70年代初第一砂輪廠膠脂車間用擀片機成型400mm切斷砂輪,圖6是車間郭師傅在指導徒工生產砂輪。
圖6 郭師傅在指導徒工
液體樹脂因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粘度,作為粉狀樹脂潤溼劑使用的液體樹脂粘度約為500∽1000,而全液體混料用的酚醛樹脂液粘度為11000∽13000,比作潤溼劑的液體樹脂粘度高10倍以上。高粘度樹脂混料時粘結混料機,混完成型料後要用鹼水衝洗,易汙染環境;並且型料發粘,成型不易操作。到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使用粉狀樹脂生產樹脂砂輪就逐漸全部取代了用液體樹脂生產砂輪,使用全液體樹脂生產砂輪成了一段歷史!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易力達微官網,你我的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