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並在月球完成相關探測和收集任務,成為了時下最夯的熱點。然而,曾幾何時,因為技術難度太大,中國「探月工程」並不被看好。
如今,隨著嫦娥五號成功上天「挖土」,全世界都為之矚目、喝彩,離不開背後的科研團隊夜以繼日的付出,更離不開中國「探月工程」明晰的「三步走」戰略。
如果把恆馳的徵程比作一次「探月」,那麼恆馳正在走的路,就是沿著既定的方向、路線,組建最強科研天團,打造最強「孵化基地」,一步一步走向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
壹|「巨人肩膀」上的恆馳
大咖坐鎮,超3200人科研團隊是成功的核心
嫦娥五號被稱為是目前為止系統最複雜、技術難度最大的航天工程。它成功發射的背後,是來自國內航天航空最頂尖的科學家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作為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恆大跨界新能源汽車,首要解決的就是扼守行業咽喉的核心技術領域話語權。為確保在核心技術領域佔據絕對優勢地位,深諳此道的「技術控」許家印,在全球「買買買」實現造車全產業鏈的頂尖技術積累後,同步啟動了全球招聘狂攬英才,為恆馳打造最強「孵化基地」。
12月7日、8日,許家印先後視察了恆大汽車電池研究院、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恆馳背後的「最強大腦」終於揭開面紗。其中,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全院下設11大專業研究院,且每個研究院由行業技術大咖坐鎮,無論是團隊規模還是研發領域,可以說在業內都首屈一指。目前,研究總院在全球擁有3200多名科研人員,全是業界大咖。如研究總院院長兼前瞻技術研究院院長方馳曾是東風汽車研究院院長,動力研究院院長徐性怡是原美國福特汽車高級技術專家,軟體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Daniels Barry Stuart是原美國羅孚電氣高級專家等等。在研究總院視察期間,許家印顯然對豐厚的科研成果相當認可,不得不感嘆「今日時間緊湊,下次我要花一整天時間來看你們的實驗室!」
從概念圖到真車,而且是100%還原,恆馳1隻用了4個月,「最強大腦」的效應已然初步顯現。「難怪恆馳1這麼快就實現真車路跑,原來背後有高人坐鎮。」 隨著科研團隊人員履歷的曝光,不少網友紛紛改口直呼「真香」。
貳|恆大造車的底氣
清晰路徑,實現2035年產銷500萬輛
多年前,時任美國總統布希曾宣布,「最遲不超過2020年,重返月球建造可住人的月球基地。」眼下,2020年即將過去,「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成為不少國內航天愛好者的一個玩笑梗。
夢想是美好的,但實現夢想需要腳踏實地。嫦娥5號能夠順利飛天,離不開「中國探月」歷經10年醞釀出的「三步走」路徑,即「繞」、「落」、「回」3個階段。
復盤恆大造車之路,從開始的「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組建最強科研團隊,構築造車全產業鏈的優勢,到與全球頂級造型天團合作,一次性發布6款新車,再到上海、廣州兩大基地建成、啟動試生產,以及恆馳1的路測……恆馳始終在沿著既定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向前。
如今,在頂尖技術和最強大腦的雙雙加持下,恆馳造車正在不斷加速。業內人士表示,堅實的研發能力及專業的研發團隊將進一步鞏固恆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為打造世界一流品質的恆馳汽車增添更大底氣,實現「到2025年產銷100萬輛、2035年產銷500萬輛」的目標。如若這一目標順利實現,恆大汽車將有望超越特斯拉,成為新能源車界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