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老話「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嗎?

2021-01-09 騰訊網

農村有句老話「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嗎?

偉人領袖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因此,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了很多寶貴經驗,懂得了很多道理。並且,他們還把這些經驗和道理進行通俗易懂的概括,形成了口口相傳的諺語、俗語。

一直以來,農村老人大多都能隨口說出幾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諺語、俗語。這不僅是人們在書本上很難學到的,而且能讓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少走彎路少吃虧。我們在農村常聽到的「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這句俗語,就很有道理。

「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不要追捉下山的野雞,也不要追索上山的野兔。

這裡的「雞」「兔」,指的是山上的野雞、野兔,並非家雞、家兔。如果是家雞家兔當然就是另外的理解了。

在鄉下山山嶺嶺中,野雞和野兔是很常見的野生小動物。這兩種動物一般不會給人帶來什麼危害,但為什麼不要追捉下山的野雞和上山的野兔呢?

為什麼不能追捉下山野雞和上山野兔?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野雞野兔味道鮮美,真正是營養豐富的山珍,因此山區農村不少人便喜歡農閒時節上山抓野雞打野兔,或者自己家裡吃,以改善生活,或者拿到市場上去賣賺點錢花。

「不捉下山雞」這句俗語告訴人們,在山上捉野雞時,如果野雞往山下飛,最好就不要再追了。因為,野雞受到驚嚇,連跑帶飛,速度比較快,特別是往山下跑的時候更快,人很難追上。

並且,如果人從山上往山下追,野雞慌不擇路,可能會從陡坡、懸崖上往下滑翔,野雞掉下去可能問題不大,但人要是只顧追野雞,不注意看腳下,萬一滑進深淵,後果不堪設想。

「不追上山兔」這句俗語同樣告誡人們萬萬不可追逐上山野兔。俗話說:「靜若處子,動若脫兔。」說的是看起來兔子安靜柔弱,實際上兔子一旦跑起來速度卻是非常快的。

認真觀察過兔子的人可能會注意到,兔子上肢短小,下肢發達,兩隻後腿比前腿有力得多,有很強的蹬地力。加上兔子能接二連三的蹦跳,一蹦一跳速度很快,尤其是第一下,非常快,後腿一蹬,就能跑幾米。

兔子在平地上速度快,到了山上,後腿強壯的優勢更是如魚得水。人在平地上的速度大不如兔子,爬起山來就更是望塵莫及了。所以,上山的兔子,一般人是追不上的。

保護生態環境,包括保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珍惜動植物。

古時生產力落後,生活條件差,人們為了生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採野果,打野獸,捕河魚。那時也沒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因此,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不斷遭到破壞。正因為如此,人類也不斷受到自然的報復。

社會發展到今日,人們需要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和極端重要性,要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不能再「靠山吃山」,而是要保護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擁有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將其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保護生態環境,就要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要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厲行節約,防止浪費,珍惜資源,植綠護綠,減少汙染。

保護生態環境,就要珍視動植物,保護動植物,特別是保護珍稀動植物。「野雞、野兔」之類的動物儘管不是珍稀動物,但它們是人類的朋友,理應保護!

回歸自然,得與自然友好相處,傷害自然,將受到自然懲罰!

(作者:西方遊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農村老話說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從古到今,關於親戚這類的老話被總結了很多,無一例外,這些老話沾到親戚都是說人情世故的,比如這句「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這句話前半句說的是人情世故,後半句說的是趨利避害。但兩者其實有關聯的,看似不相關,實則有關聯,這就是老話裡的藝術。具體該怎麼解釋?有什麼道理嗎?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一九開始,天氣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達到最低點,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數九,又被人們稱作是冬九九,是老百姓記錄寒冬到暖春的方法。數九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從一九開始,到九九結束,一共81天的時間。
  • 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在我們日常中,經常會聽到老人說一些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包含不同方面的意思。
  • 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的生活都是比較寧靜而平淡的。以前的農村沒有什麼多餘的活動還有娛樂的東西。
  • 農村老俗話說「釣魚釣蝦餓死全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說「釣魚釣蝦餓死全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老話形成於過去唯農是業的農耕經濟時代,在那時候,唯有務農才是正業,「千生意萬買賣,不如老農搬土塊」,一切與農業生產無關的愛好,都被視做不務正業。
  • 農村老話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具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有時候要結合很多因素去懂,特別是一些初看莫名其妙的話,比如這句「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見時就會感覺茫然,為啥男人怕八月,女人怕臘月?他們在害怕什麼?其實這句話是個半截話,因為每句話後面還有半句,但也不排除地方不同,所以講法不同,像是我們這邊,說的就是「男怕八月——忙斷腰;女怕臘月——不離刀」。這麼一看,意思就比較明白了,可是還是多少讓人不解。那麼這具體是啥意思呢?現在還有沒有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現在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廣泛流傳著,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實踐經驗所總結而來。這也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 農村老話「男怕戌,女怕亥」,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老話「男怕戌,女怕亥」,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說「男怕戌,女怕亥」這個說法與十二地支和十二時辰有關係,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
  • 在農村,老人說:「有錢莫沾三,沒錢莫望二」,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有錢莫沾三,沒錢莫望二」,啥意思?有道理嗎】社會在發展,人口在流動,城市發展之後,湧入城市就業的農村人口越來越多,脫離土地,把戶口遷到城鎮的農村居民逐年增加,留守在農村生活的也只剩下老弱婦孺,農忙的時候,筆者回村幫忙收割糧食,在地裡幹活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的村民看不到幾個。
  •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沒人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沒人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經時間的洗刷慢慢的被人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後一直流傳至今。那麼農村俗語也是農村傳統文化的一種,而很多流傳很久的俗語也蘊含了深厚的中國文化。
  • 農村老話說「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老話,有很大一部分是教人要勤勞致富的。但同時,一些農村老話在被解讀時是會產生歧義的,比如這句「頭無腦油腳無汗,一生都是窮光蛋」。很多人理解這句話時,首先會想著要想不是窮光蛋,必須得具備這兩樣,於是變著花樣去解釋怎麼樣有腦油,怎麼要讓腳出汗。
  • 農村老話:「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老話:「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啥意思,有何道理?老話的意思很簡單,父子不要同乘一舟;酒是助興飲料,促進好事成雙,老話說「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那麼,這句話有何道理?
  • 農村老話:「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歷史戰鬥機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提高,不管是農村或者是城市,發展的都是非常的快的。雖然他們都在發展,但是他們的差距到現在還是沒有壓縮到很小。許多待在城市的人都感覺在城市裡非常的有壓力,而且也非常的不舒服。比不上在農村待的舒服。因為農村的空氣非常的清新,人文素養也非常的樸實。
  • 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說的啥意思?老農:老話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說的啥意思?老農:老話在理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從多年的經驗之中得來的,將這些經驗轉化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俗語,不但念起來朗朗上口。這樣的方式也更利於將俗語傳承下去。有的俗語確實具有很深的道理,所以有很多的俗語直到現在也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 農村老輩人說的「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老話什麼意思
    導讀:農村的老話「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說到農村的老話,有一部分人就會比較反感,認為現在都是什麼年代了,以前那些老掉牙的東西早過時了。有些人之所以反感農村的老話,那是因為確實有部分的農村老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 農村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老話靠譜嗎?
    導讀:農村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老話靠譜嗎?在農村生活,對於孩子的相貌以及其他身體特徵,都會有很多的說法,最為常見的是老人總愛抱著孩子,掰開小手一根指頭一根指頭地仔細看,看看孩子手上有幾個簸箕,有幾個鬥,鬥也被叫做螺,呈規則的螺旋狀,而簸箕則是雜亂無章的指紋,對於有幾個鬥,老人會有不同的說法,常見的稱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坐著走,九鬥十鬥享清福。
  • 農村俗話「雲裡日頭洞裡風,蠍子尾巴後娘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現在的農村和過去不同,過去的農村,視離婚為洪水猛獸,所以後娘也是不多的,為了突出離婚將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心理打擊,出現了不少關於這方面的警示,一些俗話、老話、諺語,都試圖告訴人們,離婚後再娶或再嫁,都不會落到好,所以最好是不要離婚。
  • 農村老人說:今年是「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農村小毛,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的三農諮詢,更有俗語,習俗等知識,喜歡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好了言歸正傳,進入咱們今天的話題,農村老人說:今年是「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俗語文化堪稱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是數千年來,勞動人們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朗朗上口的俗語背後,不僅富含哲理,還蘊含著這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和習俗,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實乃文化精髓!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古代社會,文化教育也是比較注重的,雖然除了少數的城池,主要是農村居多,但是農村人也比較注重子女的教育問題,因為身為長輩來說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而無奈自己沒有能力讓孩子去學習文化,只能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導後代子女,他們會把以前老輩人的傳承的生活經驗再教育給後代子孫,後面這些經驗被演變成簡單易懂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