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材料學界泰鬥、蜚聲國際的材料科學家,八十歲的周廉院士依然在...

2021-01-14 騰訊網

2017年6月18日,周廉院士在第二屆中國海洋材料產業高峰論壇(大連))大會上致辭

秋風渭水,金葉滿長安,群賢畢至,蓬蓽生輝。規模空前的「IFAM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今天在西安拉開帷幕。包括32位院士在內的近400位國內外知名的材料科學家、百位優秀青年學者、上千位各界相關人士相聚在這裡,共享新材料研究成果,研討新材料的發展方向。

由我國著名超導和稀有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周廉教授創辦並推動的這一論壇,到今天已舉辦到第10屆。這一高端論壇已發展成為新材料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活動,反映國內外材料學科發展最新趨勢、極具影響力的高端平臺。10年間,大會始終關注先進材料前沿,致力於促進我國新材料發展的交流、合作及人才培養。

「IFAM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會場

本屆論壇舉辦地,曾是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辦地

中國工程院秘書長陳建峰院士今天說,新材料國際高端論壇系列今年已是第十個年頭,始終堅持高端性、前瞻性和針對性服務國家戰略,國內外多領域的專家和院士,探討國內外新材料發展的態勢和趨勢,為我國和地區的新材料研究和發展助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恰逢周廉院士80歲壽誕,第10屆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的舉辦,無疑是給這位蜚聲國際的材料科學家獻上的生日禮物。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歐陽平凱賦詩一首,慶賀周廉院士80壽誕——「八徵耄念風帶雨,五旬韶華為國抒。不懼艱難繁霜鬢,且看今日功勳鑄。」

周廉是我國超導材料及工程技術領域的重要開拓者,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名譽院長,陝西科技大學名譽校長,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院長。

這是一位頑強拼搏、成就斐然的材料科學家,中國材料領域領軍人物之一,極具傳奇色彩的「鐵人」。

這是一位高瞻遠矚、格局開闊的戰略科學家,推動中國材料科學發展並走向世界的「巨人」。

這是一位勇於創新、與時俱進的企業家,也是國有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改革的「拓荒牛」。

57年來,他執著奮爭,為中國超導材料及稀有金屬材料的基礎研究、工藝技術及實用化研究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中國材料科學的進步和國際競爭、影響力的顯著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榮獲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有色金屬獎等獎勵22項,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發表論文400多篇,已培養碩、博士生100餘名。

秦嶺山下「寶雞」神雞飛鳴之地,掀起陣陣「中國超導旋風」

1963年,周廉從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畢業後,被分配進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從事稀有金屬材料及超導材料的科研工作。1963年至1969年,他創造性地採用無氧化膜拉伸工藝,研製出當時國內最高水平的直徑9微米的超細鉭鈮絲和直徑10微米的金絲,滿足了國家04工程的急需。鋒芒初顯,為他今後的超導事業奠定了良好的開端。

1969年,為響應國家三線建設號召,29歲的周廉攜妻子毅然放棄北京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調到西北腹地秦嶺山下寶雞一個野獸出沒的山溝,那時妻子還懷著身孕。這個當年韓信「暗度陳倉」之地,正在建設我國最大的稀有金屬材料加工科研生產基地。周廉的家安在老鄉昔日的羊圈裡,與他們朝夕相伴的唯有冷峻的大山。這裡,科研資料嚴重缺乏,儀器相當簡陋,周廉和「鈦城」人在這裡開始了艱難的超導科研攀登。

1970年,祖國西南發來一封求援電報——受控核聚變裝置急需250公斤鈮鈦超導單芯線,線的直徑0.37毫米,而線芯的直徑僅為0.25毫米,長度必須大於1000米!時間緊、難度極大!國外剛剛研製成功,國內尚為空白!

1970年,寶雞有色金屬研究所科研處全體合影(前排左一:周廉)

與同事在7室門口合影

周廉被任命為攻關組組長,他拎起鋪蓋捲住進簡陋的實驗室,帶著二十多個人,埋頭苦幹100多個晝夜,經過上百次測試和分析,終於研製和工業生產出第一批250千克鈮鈦超導線材,單根線材的平均長度5500米,最大長度達2萬米以上,臨界電流密度達到了當時美、日等國先進水平。

這是中國首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鈮鈦超導線材!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他們批量生產出2600多公斤、佔全國總量80%的超導線材,既滿足了受控核聚變反應堆用超導磁體的急需,又為我國第一臺400千伏安超導同步電機的研製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一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逆水行舟靠力撐,當年跋涉寶雞城,笑將羊圈擬軍營。超導此時光宇宙,登攀他日論英雄,中華學子好威風。」一首《調寄·浣溪沙》,記錄了這段艱苦歲月。

在被稱作「中國鈦城」的秦嶺山中,矗起一座座世界超導高峰

創建於1339年的約瑟夫·傅立葉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世界一流大學,具有國際聲望的教學水準和研究水平,在法國具有極高的國際聲望。

2005年1月18日,為表彰周廉院士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卓越成就和對中法科技合作研究的開創性貢獻,約瑟夫·傅立葉大學隆重舉行儀式,校長YannikVallée教授親手授予周廉院士該校名譽博士,格勒諾布爾市長授予他格勒諾布爾榮譽市民,並與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科技參贊會見周廉。

那年,周廉65歲,他是該校創設名譽博士87年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

2005年1月13日, 約瑟夫·傅立葉大學校長向周廉頒發名譽博士證書

2005年1月8日,在法國獲約瑟夫·傅立葉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後與夫人合影留念

2005年1月13日,在法國約瑟夫傅立葉大學名譽博士授予儀式上,與夫人及Bernard Hebral教授合影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於國內的實驗室尚不具備高磁場,中國的實用超導材料一直「養在深閨人不識」。1979年11月年至1982年,周廉被教育部派到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超低溫研究中心(CRTBT)及高磁場實驗室進修,與時任CRTBT主任的Tournier教授合作研究鈮鈦、鈮三錫線材及高性能的鈮三錫磁體。在這裡,他結識了很多超導領域的專家,彼此結下了友誼。

在法國,他抱定一個目的,就是儘快學到本領,證明中國的超導研究工作絕不比別人差。Tournier教授悉心指導他,放手讓他使用先進設備。白天他完成導師交給的課題,晚上在實驗大樓裡對國內寄來的材料進行測試,再反覆與國外材料進行比較。工作通宵達旦,血壓高了吃藥撐著,餓了就啃幾口麵包。

在法國的兩年零兩個月中,他先後完成了4項課題,撰寫出6篇論文和報告,參加了三次國際重大學術會議。

1981年6月,在德國舉行的國際超導磁體大會上,周廉口頭報導了自己在法國研究的多芯鈮三錫超導線材在高場下的臨界電流密度性能,引起國際同行的強烈關注。會後,美國超導權威人士撰文指出:「中國的鈮三錫多芯複合線,完全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鈮三錫多芯複合線材相提並論。」

1981年9月,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應用超導會議上,周廉再次向世界通報:鈮鈦超導多芯複合線材臨界電流密度性能,達到了當時世界最高記錄!國際超導界權威人士評價:「中國西北有色院研製的鈮鈦多芯複合線比美國費米實驗室的同樣材料數據高出近一倍,研究結果「開創了高臨界電流密度鈮鈦研究的新紀元。」於是,中國的超導材料研究當之無愧躋身世界超導技術先進行列,周廉因此被國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出國留學人員」稱號。1994年,周廉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1984年,44歲的周廉被任命為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副院長後,心中萌發了與CRTBT合作的念頭。

1987年,中國和世界幾乎同步發現高溫超導後,周廉開始了新的攀登。當時的西北院是全國唯一擁有低溫超導和高溫超導的研究團隊。他一方面堅持低溫超導研究和中試不鬆懈,一方面主持了多項國家高溫超導材料基礎研究和實用化攻關項目。特別是他主持的「高Jc釔鋇銅氧超導體材製備技術研究」,其中的熔化工藝起著關鍵作用。

大量試驗表明,當時國際上普遍採用的MTG法和QMG法,都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周廉創造性地發明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製備Y系超導體的「粉末熔化法」工藝,以此製備的釔鋇銅氧超導體塊材,性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實現了高溫超導體材應用的重大突破。1999年10月,「高JC釔鋇銅氧超導體材製備技術」成果,獲國家發明技術二等獎第一名。

作為中國超導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1988年-2000年),周廉在超導材料性能研究方面,創造了三次世界最高紀錄,並率先在國內實現了產業化,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

1981年,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與CRTBT(CNRS) 達成合作協議

2003年9月26日,周廉院士與CNRS籤署建立超導體與磁性材料應用實驗室(LIA)協議

1990年後,西北院與CRTBT達成合作協議,相繼開展了低溫超導磁體合作研究,拉開了中法超導合作的序幕。中法兩國先後開展了 「Nb3Sn低溫超導材料研究」、「高溫超導材料研究」等科技合作項目。

1995年,時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的周廉代表中國出任世界鈦會執委會委員,在他的領導或直接指導下,西北院鈦合金團隊先後開發出高溫鈦合金Ti600、阻燃鈦合金Ti40、高強高韌TC21,為保障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2年周廉回國後,在他與法方教授的策劃下,西北院與法國國家科研中心聯合建立的「國際聯合實驗室」——「國際超導體與磁性材料應用實驗室」(LAS2M)成立。這是中法聯合成立的第一個材料研究合作機構,得到兩國政府的高度肯定,被譽為中法合作的典範。

2003年9月26日,中法雙方正式籤訂協議,中國科技部徐冠華部長和法國科技Bernard LAAROUTUROU部長出席籤字儀式。協議框架下,法方從兩個實驗室擴大到8個實驗室和兩所大學,中方也從西北院的幾個實驗室擴大到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研究領域也由超導和磁性材料擴大至鈦合金、難熔金屬、表面改性、有色金屬等領域。

周廉院士接待外國專家訪問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2004年9月27日,周廉院士和學生張平祥(左一)在法國拜訪導師Robert Tournier(右二,右一為Andre Sulpic教授)

2018年10月21日,周廉院士在先進航空發動機材料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講話

西北院的超導材料引起國際超導界的高度關注,實現了NbTi50多芯線材臨界電流密度(Jc)創世界記錄,Nb3Sn超導磁體和內錫法線材性能達到當時國際領先水平,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寶雞鈮鈦開創了高Jc研究的新紀元」;此外,在高溫超導材料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PMP技術製備的YBCO塊材性能達到當時國際最高水平,MgB2研究始終保持國際先進水平,Bi2223帶材可批量生產300米長線,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南京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閉幕式上,與張平祥院士、沈曉東教授合影

1979年至2008年中法超導合作30年間,在科技合作、人才培養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和豐碩成果,共同承擔了8個合作項目,合作發表高水平論文90餘篇,召開研討會、雙邊年會等8次,主辦國際超導會議、國際鈦會等4次,雙方學者互訪、學習101批258人次,聯合培養博士21名(已畢業雙博士學位學生5名)。兩國探索出的「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雙贏合作模式,為中國超導行業的騰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法超導合作模式與成果,得到了兩國政府的高度肯定。

在周廉的主導下,西北院先後建立了與美、日、德、澳、奧等多國合作交流關係,打開了西北院乃至中國超導材料和多種材料研究領域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和認同的交流大門。

文:通訊員鄭樹軍 賈豫冬 敬超導

圖:周 廉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編輯:韓 宏 趙徵南

責任編輯:何連弟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他是材料學界泰鬥、蜚聲國際的材料科學家,八十歲的周廉院士依然在跋涉……
    規模空前的「IFAM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今天在西安拉開帷幕。包括32位院士在內的近400位國內外知名的材料科學家、百位優秀青年學者、上千位各界相關人士相聚在這裡,共享新材料研究成果,研討新材料的發展方向。由我國著名超導和稀有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周廉教授創辦並推動的這一論壇,到今天已舉辦到第10屆。
  • 周廉院士:是院士也是病人 肝移植讓我「重生」
    周廉院士:是院士也是病人 肝移植讓我「重生」 2012年12月03日 09:09:26   浙江在線12月03日訊 浙大一院建院65周年慶典大會吸引了中國工程院10餘位院士參加,在參加慶典的嘉賓中,有一位身份特別。
  • 十二年裡周廉院士歷盡艱辛為中國申辦世界鈦會主辦權,把中國鈦科技及其產業推向世界舞臺
    ,中國材料走向世界的引領者「中國鈦材料界的一面旗幟」,這是材料界對周廉院士的褒讚。圖為本屆大會主席、世界鈦會國際組委會中國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廉教授致開幕辭本屆世界鈦會匯聚了全球最新的鈦應用成果與技術。作為大會主席、世界鈦會國際組委會中國委員,周廉向大會報告了中國鈦工業領域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本屆世界鈦會的成功舉辦,打破了發達國家材料界對中國的固有偏見,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材料界的實力。
  • 材料界大牛周廉院士出席先進高分子材料研討會,助力新材料發展!
    講習班開始前,周廉院士率先發表致辭:「希望十年之後,中國材料能在國際上走向輝煌。」隨後,周廉院士表示,目前正在大力推進學術交流平臺的建立,採用「學習+交流」的模式培養青年力量。周廉院士希望本次講習班可以深度解讀高分子材料的學術進展,闡明高分子領域的現存問題及發展空間。
  • IFAM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開幕 30多位院士390餘知名材料學家聚焦新材料領域最新動態
    央廣網西安10月31日消息(記者雷愷)IFAM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今天(10月31日)在陝西西安開幕,30多位院士及390多位國內外知名材料學家聚集一堂,圍新材料領域發展前沿動態、研究成果展開探討和交流。
  • 1940年3月11日,著名材料科學家周廉誕生
    1940年3月11日,著名材料科學家周廉誕生2017-03-11 00:02 來源: 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採錄 周廉他引領中國超導材料走向世界,高擎中國鈦材料科學的大旗;他在改革開放中執著奉獻,為中國材料科學砥礪前行。他就是中國材料科學奇才——周廉。1940年3月11日,周廉出生於吉林省舒蘭縣。
  • 周廉高:用心用情扶貧 貧困戶眼中的「高隊長」
    紅網時刻4月24日訊(通訊員 陳勇 謝新陽 視頻剪輯/湯思柔)「高隊長,你來啦,真的太感謝你了」看見扶貧隊長周廉高登門走訪,郴州市桂陽縣舂陵江鎮十字村貧困戶肖嗣周熱情地迎了上去。郴州市桂陽縣舂陵江鎮十字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周廉高,一直以在路上的心態紮根群眾中,貧困戶的難事就是他的心事,用心用情幫他們。
  • 周廉院士:3D列印產業發展關鍵在材料
    原標題:周廉院士:3D列印產業發展關鍵在材料   科技日報訊 (記者付麗麗)「3D列印發展的關鍵在材料,未來3D列印材料將爆發巨大生命力,可能佔據3D列印產值30%以上份額。我們一定要做好3D列印材料這篇大文章,縮小與國際差距。」12月18日,在中國3D列印材料理事會成立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3D列印材料理事會主席周廉說。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作為遙感科學界的泰鬥,平日就是腳踩一雙布鞋,白髮蒼蒼的老者,更喜歡小酌幾杯。他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是中科院的掃地僧。在慎重思考後,在李小文才4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了小學,儘管李小文的年紀是班級最小的,但是他天資聰穎,而且待人很隨和,很快就和班上的同學成為了朋友。
  • 院士畫傳 | 蜚聲國際的有機化學家陳新滋:「我不聰明,誰努力誰贏」
    陳新滋1950年出生,廣東臺山市人,知名有機化學專家,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研究領域為不對稱合成及其工業應用,手性醫藥中間體合成、相關工藝的研究與應用,新型抗癌藥的研究與開發等,獲得多項中國和國際發明專利,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人物小傳蜚聲國際,自稱不聰明20世紀60年代,求知若渴的少年陳新滋從廣州出發到香港求學。
  • 「身邊好人」郴州周廉高:用真心和擔當做好扶貧工作
    周廉高,桂陽縣科工局正科幹部,2018年駐村扶貧以來,先後擔任舂陵江鎮雙市村、十字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兩年多來,周廉高用事業心、愛心和責任心詮釋著一個扶貧幹部的使命擔當。全心全意為貧困戶排憂解難。在扶貧工作中,周廉高憂貧困戶之所憂,樂貧困戶之所樂。
  • 講「辛」求「新」——84歲力學泰鬥鍾萬勰院士三尺講臺寄深情
    84歲力學泰鬥鍾萬勰院士 周學飛 攝央廣網大連4月17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呂東光)新學期,每周一、周四10時05分,一位老者拄著拐、步履仍舊穩健,走進一公共大教室,教室裡坐滿了學生,老先生底氣十足,思維敏捷,理論解析、公式推導娓娓道來。
  • 10.30——11.1,IFAM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將於西安召開!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材料學術聯盟、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和中國材料研究學會自2011年起開始主辦「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IFAM)系列會議,以把握材料研究發展的前沿動態,加快培育中國材料青年人才,成為了新材料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活動和反映國內外材料學科發展最新趨勢的高端平臺。
  • 材料科學家潛心"煉"鎂 記交大教授、工程院院士丁文江
    從種田到讀研,從工廠一線到院士殿堂,從鑄造裝備專業「學徒」到高性能鎂合金締造者……今天當選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的丁文江用幾十年的人生路,實踐著一位材料科學家自我精誠的「材料精神」——「料要成才,材要成器,器要好用」。
  • 李小文:每天一斤白酒,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被稱為:布鞋院士!
    說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陌生,還有很多人會疑惑,作為一個中科院院士,為什麼會被人稱之為「布鞋院士」呢其實是因為李小文院士作為我國首屈一指的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他會經常被很多學校邀請去講學,然而每次他都是穿著一身粗布衣服,一雙布鞋,所以被很多人笑稱為「布鞋院士」。
  • 李恆德院士在京逝世 享年98歲
    原標題:李恆德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5月29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教育家,我國核材料和金屬離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驅者、生物仿生材料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恆德,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5月28日23時02分在北京逝世
  • 王文採:當選院士是一些人夢寐以求的願望,他卻主動請辭
    1993年3月,中國科學院植物所決定推薦王文採為院士候選人。是年王文採67歲,已離休多年,但他依然堅持每周來植物所標本館工作兩天。他主要是看看標本,對自己感興趣問題予以研究,沒有科研任務,他感到輕鬆愉快。一天早上,他剛到辦公室,植物所的洪德元院士將他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的消息告訴了他,並熱心地幫他填寫推薦書。
  • 讓·雷諾大器晚成,年近五十憑藉出色的演技蜚聲國際影壇
    讓·雷諾大器晚成,年近五十才憑藉出色的演技蜚聲國際影壇,在銀幕上,他孤獨、沉默寡言的殺手形象深入人心大多數人認識讓·雷諾,是通過法國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應該都會對讓·雷諾在片中飾演的殺手萊昂印象深刻。
  • 38歲最年輕院士盧柯:去找到自己的興趣,越快越好
    2020年中國民間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將頒發給材料科學家盧柯,獎金高達100萬美元(約700萬人民幣)。盧柯,許多關注科研界的朋友對他的大名不會陌生,他的傳奇經歷就是不斷刷新「最年輕」紀錄的過程。
  • 蘭大引進首位外籍雙聘院士:將促進材料、納米科技等學科發展
    據微信公眾號「蘭州大學」11月25日消息,11月23日下午,蘭州大學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在逸夫科學館報告廳舉行「Gleiter納米科學國際研討會」。接著,嚴純華代表學校籤署聘書,聘任他為蘭州大學senior fellow(兼職院士)。消息稱,這也是蘭州大學歷史上選聘的第一位外籍雙聘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