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建設中,土石方是一種工程量大、施工條件複雜多變的工程。尤其是在山區,多是高填深挖,填挖邊界犬牙交錯,施工難度大,土石方計量工作複雜,傳統的計量方式費工費時,且往往計算出的結果誤差較大。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證計量的準確性,我們需要藉助一些科學的計算方法。
斷面法是公路建設中土石方工程計量使用較多的一種計量方法,是把施工路段劃分為多個平行的橫截面,由前後兩個斷面的平均面積和斷面間距計算出斷面間土方量,一般標準斷面間距多為20m,地形變化較大的區域可按照需要增加斷面。
斷面法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1、外業數據採集。我們以原地貌數據採集舉例說明,先劃分好的斷面裡程(一般按照設計圖紙提供的斷面劃分即可),然後使用儀器在道路紅線範圍內採集橫斷面線上地形變化點的三維坐標(平面坐標和高程),採點的同時最好能覆核一下每個斷面實際挖方開口線或者填方坡腳線的位置,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如超出設計範圍,就需要增加採點範圍,並記錄數據上報監理或業主。因為現場實際與設計圖紙差距大的話可能需要改變設計,增加道路紅線範圍,這個過程往往比較漫長,因此越早上報越好。反之可能會嚴重影響你的施工進度,而且二次施測也增加了我們自己作業量,何不一次完成。還有重要的一點,地形落差大的區域,要加密特徵點,加密特徵點,加密特徵點,重要的事情我說了三遍。
2、內業數據處理。把採集完的地形特徵點坐標數據按照斷面排序,整理好,形成EXCEL表格,這第一手原始數據很重要,一定要保存好,監理和業主也會要求你上報數據,進行原地貌數據複測。原地貌數據複測完成以後就可以進行工程量計算了,本人感覺工程量計算相對要簡單一些,因為我們可以藉助一些軟體來實現工程量計算和斷面圖出圖,極大提升我們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比如南方CASS就是一款不錯的軟體,在這裡就不詳細介紹軟體的使用方法了,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講的很細,大家可以去學習一下。最後說一個細節,如果你是要覆核設計圖紙工程量與實際工程量的誤差值,那你只需要採集原地貌數據然後配合道路設計數據就可以計算了。如果是施工過程中的工程量確認,除了需要採集原地貌數據外,還需要採集現狀地貌數據才能夠計算工程量。
以上是一些個人工作的心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同時希望同行們多多評論,大家一起交流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