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達:金屬銅、鉬以及合金製程蝕刻過程中電化學機理研究 光刻膠...

2020-12-06 同花順財經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0月27日訊,有投資者向格林達提問, 貴公司:公司在半導體材料研發方面,具體的項目有哪些,請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公司回答表示,感謝關注。「半導體集成電路級高純綠色四甲基氫氧化銨顯影液專用化學品開發」,「金屬銅、鉬以及合金製程蝕刻過程中電化學機理研究」和「光刻膠用顯影液(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等均為目前正在從事的相關研發項目。具體請查閱公司招股說明書和相關披露。謝謝。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格林達:金屬銅、鉬以及合金製程蝕刻過程中電化學機理研究光刻膠用...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0月27日訊,有投資者向格林達(603931)提問,貴公司:公司在半導體材料研發方面,具體的項目有哪些,請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 淺談PCB設計上的光刻膠蝕刻
    打開APP 淺談PCB設計上的光刻膠蝕刻 上海韜放電子 發表於 2020-12-31 11:38:58   大型PCB製造商使用電鍍和蝕刻工藝在板上生產走線
  • 光刻膠的分類和技術趨勢
    鑑於光刻膠的這種特性,可以用來在納米級的晶片上蝕刻線路圖。我們可以在矽晶圓片上布置一層僅幾納米厚的金屬層,然後在上面塗一層光刻膠。然後我們可以用光把掩膜板,也就是類似「底片」上的電路圖,照射到光刻膠上,讓需要蝕刻的部位受光,需要保留的部位不受光,這就是所謂的「光刻」工藝。 接著,用顯影液把受光的區域洗掉,掩膜板上設計好的線路圖就這麼「複製」到矽晶圓片上了。
  • 光刻膠:晶片產業鏈形成的關鍵原料
    光刻膠是利用光化學反應經光刻工藝將所需要的微細圖形從掩模版轉移到待加工基片上的圖形轉移媒介。作用原理是利用紫外光、準分子雷射、電子束、離子束、X 射線等光源的照射或輻射,使其溶解度發生變化的耐蝕刻薄膜材料。
  • 一文看懂光刻膠
    在光刻和蝕刻生產環節中,光刻膠塗覆於晶體薄膜表面,經曝光、顯影和蝕刻等工序將光罩(掩膜版)上的圖形轉移到薄膜上,形成與掩膜版對應的幾何圖形。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製造過程中,一般要對矽片進行超過十次光刻。在每次的光刻和刻蝕工藝中,光刻膠都要通過預烘、塗膠、前烘、對準、曝光、後烘、顯影和蝕刻等環節,將光罩(掩膜版)上的圖形轉移到矽片上。
  • 被日美高度壟斷的光刻膠行業,「國產化」企業都有哪些?
    接著,再用化學品將多餘的部分溶解清洗掉,於是就形成了與光掩膜完全對應的電路圖,後面通過蝕刻將所需要的圖形加工到矽片上,於是矽片上的電路圖就出來了。光刻膠目前能應用在模擬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微機電系統、太陽能光伏、微流道和生物晶片、光電子器件以及封裝上面。2. 分類光刻膠的技術複雜,品種較多。根據其化學反應機理和顯影原理,可分負性膠和正性膠兩類。
  • 生產晶片用的蝕刻機和光刻機有什麼區別?
    於是在長期的探索中,科學家就找到了兩種物質:一種我們比較熟悉——金屬,另一種是光刻膠。這兩種物質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呢?又跟晶片製造有什麼關係呢?  簡單說,光刻膠可以被光侵蝕掉,但是化學物質沒法侵蝕掉它;金屬不會被光侵蝕掉,而化學物質卻可以侵蝕掉它。
  • 半導體材料行業專題報告:光刻膠,高精度光刻關鍵材料
    在一次晶片製造中,往往要對矽片進行上十次 光刻,其主要流程為清洗、塗膠、前烘、對準、曝光、後烘、顯影、刻蝕、光刻膠剝離、離子注入等。在光刻 過程中,需在矽片上塗一層光刻膠,經紫外線曝光後,光刻膠的化學性質發生變化,通過顯影后,被曝光的光 刻膠將被去除,電路圖形由掩膜版轉移到光刻膠上,再經過刻蝕工藝,實現電路圖形由光刻膠轉移到矽片上。
  • 光刻機VS蝕刻機:同是晶片製造機,命運分兩極
    這倆機器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光刻機把電路圖投影到覆蓋有光刻膠的矽片上面,刻蝕機再把剛才畫了電路圖的矽片上的多餘電路圖腐蝕掉,這樣看起來似乎沒什麼難的,但是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每一塊晶片上面的電路結構放大無數倍來看比整個北京都複雜,這就是這光刻和蝕刻的難度。
  • TFT-LCD open cell製程介紹
    首先在玻璃基板上塗布一層金屬,然後塗上光阻膠,最後通過暴光、顯影、蝕刻和除膠而形成gate metal。塗布的金屬材料主要成分為:鈦(TI)、鋁(AL)、鉬(MO)和鉻(CR)以及其混合物。首先在a-si上塗布一層金屬材料來作為source metal和drain metal,然後在金屬材料上塗布光阻膠並通過暴光、顯影、蝕刻和除膠而形成所需形狀。Source metal和drain metal主要成分為:鈦(TI)、鋁(AL)、鉬(MO)和鉻(CR),這與gate metal相同。
  • 光刻作為製造半導體微圖形工藝核心,國產光刻膠發展現新機?
    曝光區域的光刻膠發生化學變化,在隨後的化學顯影過程中被去除。最後掩模的圖案就被轉移到了光刻膠膜上。而在隨後的蝕刻 或離子注入工藝中,會對沒有光刻膠保護的矽片部分進行刻蝕,最後洗去剩餘光刻膠。這時光刻膠的圖案就被轉移到下層的薄膜上,這種薄膜圖案化的過程經過多次迭代,聯同其他多個物理過程,便產生集成電路。
  • 90%市場被國外廠商壟斷 光刻膠國產化急需提速!-半導體,光刻膠,CPU...
    圖形化工藝是半導體製造過程中的核心工藝。圖形化可以簡單理解為將設計的圖像從掩模版轉移到晶圓表面合適的位置。一般來講圖形化主要包括光刻和刻蝕兩大步驟,分別實現了從掩模版到光刻膠以及從光刻膠到晶圓表面層的兩步圖形轉移,流程一般分為十步:1.表面準備,2.塗膠,3.軟烘焙,4.對準和曝光,5.顯影,6.硬烘焙,7.顯影檢查,8.刻蝕,9.去除光刻膠,10.最終檢查。
  • 半導體國產化投資機會系列二:光刻膠,半導體製程關鍵材料
    一、光刻膠定義光刻是半導體製程的核心,製程時間佔比為40%-60%。圖片來源:樂晴智庫精選二、光刻膠在晶片製造過程中定位光刻膠的使用基本貫穿了光刻工藝的所有的過程。主要是其利用光照反應後溶解度不同將掩膜版圖形轉移至襯底上。
  • 有人說我國光刻機突破5nm製程,實際是沒搞懂光刻機和蝕刻機區別
    我以前寫過一篇介紹晶片生產過程的小文章,《通俗的說一說:一堆沙子是如何變成晶片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晶片製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生產單晶矽-->光刻-->蝕刻-->摻雜-->鍍銅-->拋光-->測試-->切割-->封裝。
  • 新材料專題報告之溼電子化學品行業深度研究
    集成電路的製造工藝十分複雜,大體上可以分 為光刻(Lithograph)、 蝕刻(Etch)、氧化(Oxidation)、薄膜(Thin film)、化學機械平坦化研磨(CMP)、擴散(DIFF)等幾個部分,其中光刻、蝕刻以及輔助性的清 洗/表面預處理工序均需要溼電子化學品參與,具體包括曝光後光刻膠的剝離、灰化 殘留物的去除、本徵氧化物的去除,還有選擇性蝕刻。
  • 四部門強推,光刻膠迎來利好,相關領域標的有望受益
    來源:一財網9月23日午後,光刻膠概念直線拉升,截至發稿,捷捷微電漲逾14%,格林達漲停,金力泰、高盟新材、容大感光等多股紛紛跟漲。近日,發改委等四部委印發《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
  • TSV製程技術整合分析
    沉積絕緣層的方式,包括:熱化學氣相沉積(Thermal CVD) 法、使用Silane和Tetra-Ethoxysilane (TEOS)氧化物之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PE-CVD) 法,以及使用低壓化學氣相沉積(LP-CVD)法來沉積氮化物層(Nitride Layer)。
  • 蝕刻機和光刻機的區別
    這倆機器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光刻機把電路圖投影到覆蓋有光刻膠的矽片上面,刻蝕機再把剛才畫了電路圖的矽片上的多餘電路圖腐蝕掉,這樣看起來似乎沒什麼難的,但是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每一塊晶片上面的電路結構放大無數倍來看比整個北京都複雜,這就是這光刻和蝕刻的難度。
  • 不用光刻膠也能實現MOF材料的圖案化
    有鑑於此,比利時魯汶大學的Rob Ameloot課題組開發了一種不需要光刻膠,採用X光或是電子束直接對MOF材料進行光刻的技術。該技術避免了蝕刻損壞和汙染,並保留了圖案化MOF材料的孔隙率和結晶度。光刻出的高質量圖案實現了低於50nm的精度。
  • 新知丨日韓之爭被作「殺手鐧」,氟化氫、光刻膠、氟聚醯亞胺是什麼...
    首先半導體行業使用的氫氟酸是指高純度的電子級氟化氫,電子級就是金屬雜質含量小於100ppb(十億分之一)的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及電子元件加工工藝。  在半導體製造工藝中,氟化氫主要用於去除不必要化學物質、等離子刻蝕、光刻膠圖案等。目前半導體製造主流的兩種蝕刻技術分別是「乾式蝕刻」和「溼式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