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人類上癮史:治病良方是如何墮落為罪惡毒品的?

2021-01-09 騰訊網

11月28日下午,北京石景山警方通報,歌手陳某因吸毒、非法持有毒品被行政拘留。後經確認,陳某系國內知名歌手陳羽凡。還記得幾年前,娛樂圈吸毒事件接連發生,當時的公安部禁毒局局長劉躍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演藝圈、文藝界、音樂界沾染毒品的還是比較多。」

在吸毒重災區——娛樂圈,普遍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搞藝術需要靈感。沾點毒品,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開另一個出口,就容易飄飄然,興奮,幻想,激發出不一樣的靈感火花。

早在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懂得靠「吸毒」來刺激大腦,只不過當時所謂的「毒品」僅是一些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的草藥混合物而已。最早在5000多年前,人類開始從仙人掌、龍舌蘭等植物中提取致幻劑,而人類與鴉片、大麻、古柯的接觸,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早。

印度一名16歲的小男孩正在準備每天的毒品注射,在印度,一套毒品注射劑(含兩支)售價50盧比(略少於1美元),藥店常客去購買時,通常會享受到折扣或者是得到免費的超強止痛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萬能特效藥的發現

在阿司匹林誕生前,歐洲各國對付疼痛的唯一鎮痛劑為鴉片,它是包治百病的良藥,任何文明病——焦慮、煩悶、長期疲勞、慢性疼痛、失眠、幼兒啼哭、痢疾在它面前,都無所遁形。

罌粟的種植可以追溯至人類文明的早期,其最早的農業化大約在8000年前的地中海西部地區。公元前4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現罌粟是可以給人帶來快樂的植物,並開始提取罌粟汁液。大約在同一時期,種植罌粟和提取罌粟汁液的方法從青銅時代的賽普勒斯傳到了埃及、希臘和羅馬地區。我國所稱的鴉片,就是由希臘語中的「罌粟汁液」一詞,經阿拉伯語轉音而來。

公元前1552年的一張草紙顯示,古埃及底比斯醫生被告知大約700種不同的鴉片配方的用途。在古希臘羅馬的文明和宗教中,鴉片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有著神奇的魔力,不僅可以增進食慾,還能治癒疾病。公元前400年時,希臘人已懂得將罌粟汁拌在其他食物裡,人們食後即能「安神止痛,多眠忘憂」。據此,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將罌粟歸入藥品一類。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有服用鴉片的習慣,每天,御醫通過調整用蜂蜜調製的鴉片糊的劑量,來滿足馬可·奧勒留睡眠的願望,並保證不破壞他的執政能力。公元1世紀,在拉爾古斯關於藥劑學的著作裡,鴉片的製作方法第一次被明確記載。

16世紀以前,鴉片被歐洲人們普遍用作四種標準通用緩和劑的成分,隨著醫學的發展,鴉片劑量在這類藥方的比重開始越來越大。西班牙內外兼修醫生克裡斯託堡·阿科斯塔在東印度群島發現,鴉片既被當地人用做藥品,也被當作像麵包一樣的食品。同時,「鴉片也用於性用途,雖然這會令人反感,但是人們大量使用,鴉片已成為色鬼們最常用和最熟悉的補藥。」

越來越多的旅行遊記,令歐洲人對鴉片的運用有了新的認識,他們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增加鴉片劑量、製作鴉片酊、鴉片酒、御用鴉片,來激發它的其他用途,讓病人乃至正常人慢慢對其產生生理依賴。到17世紀時,鴉片已不單單只是鎮痛劑了,在興奮劑中,它是在自然界裡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刺激藥方。藥效方面,鴉片的能力越來越廣,一則,它可治療大部分胸部和肺部的疾病,防止或減少出血、嘔吐和腹瀉;二則,它又是絞痛、胸膜炎及歇斯底裡症的特效藥。

此時,在遙遠的東方國度——中國,被歐洲人視為萬能特效藥的鴉片正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

吸食鴉片法導致鴉片禁令

鴉片傳入中國的準確時間已無從考證。唐高宗李治在位時,由政府組織專家編撰的藥典——《唐本草》中,記錄有一種名為底也伽的藥物。公元667年,《舊唐書·拂菻傳》載,拂菻國王派使者入唐,進獻底也伽。按德國學者夏德研究,拂菻就是大秦,即東羅馬帝國,當時,拂菻已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而底也伽作為療效極佳的解毒藥,由600種物質混制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鴉片。

可以肯定的是,經由阿拉伯人之手,罌粟開始在唐朝傳播開來。在最初的數百年內,罌粟主要被作為觀賞花卉和藥用植物,許多醫書不僅記載罌粟可治痢疾、腹痛、咳嗽等疾病,還將它視為養胃、調肺、便口利喉等功效的滋補品。辛棄疾就曾靠服食由陳年罌粟加人參等製成的敗毒散,治好了重病。

明代時,儘管中國人已懂得從罌粟割乳漿取鴉片,但主要來源仍採自國外。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中國開始對進口鴉片徵稅,規定每進口10斤鴉片要交2錢銀子的稅錢,隨著鴉片輸入的增多,民間逐漸出現了吃鴉片者,但僅限於富紳地主權貴階層,其中尤以「鴉片皇帝」明神宗為代表。17世紀以前,中國人只知道生吃鴉片,至蘇門答臘人發明吸食鴉片法,經荷蘭人傳到東南沿海城市後,中國人才真正體會到毒品鴉片的樂趣。

生活於明末清初的文人曾羽壬曾在日記中寫道,「餘幼時聞有鴉片煙之名,然未見有吸之者,只福建人吸之。」可見,最遲到明末時,中國人已學會鴉片吸食法。清初,海禁開放,吸食鴉片方法逐漸從東南沿海城市蔓延至內地。到雍正時,喜歡群聚的吸食鴉片者們引起了統治者的恐慌,一方面,鴉片煙「淫蕩人心,貽患不淺」,另一方面,吸食鴉片的人往往到最後會弄得傾家蕩產,最終淪為盜匪,有礙社會和諧。故此,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廷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鴉片禁令,毒品鴉片的惡名自此「聲名遠揚」。

1890-1910年,山東青島,鴉片煙館內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吸食法的傳播令鴉片中的嗎啡大量深入人體肌骨,危害加深,加之飄飄然的自我麻醉感,鴉片業已脫離萬能特效藥的身份,成為專供人類獲取快感的產品,轉化為人類社會的公害——毒品。一旦藥品被濫用,與之關聯的文化也會相繼發生改變,人類因毒品上癮的歷史便會隨之開啟。鴉片如此,大麻如此,古柯亦是如此。

大麻與古柯的世界化

早在公元前5世紀,斯基泰人就開始憑藉大麻種子燃燒時產生的煙霧,慢慢進入迷幻狀態,從而唱歌、跳舞。大麻因其能產生幻想的愉悅感,被形象地稱為「通向天國的嚮導」。世界上最早崇尚使用大麻文明的非印度莫屬,在面對病人患有瘧疾等傳染病或風溼等疼痛症時,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體系的診病者會開出口服大麻的藥方。戰士們飲大麻藥來壯膽,苦行僧們借它來安神,新婚夫婦用它增進情慾,民間用它來消除煩躁與疲勞。到莫臥兒王朝(1526—1857年)時,大麻在印度的普遍使用達到頂峰。

地球的另一端,16世紀時,西班牙人開始在美洲殖民地栽種大麻,他們的本意是為了收取大麻纖維,以供船艦的繩纜之用,沒想到大麻在精神狀態的功效竟讓它成為當地窮人的「鴉片」。20世紀初開始,含有大麻樹脂的藥物紛紛問世,它們被廣泛用作止痛和鎮靜藥物。但醫學界很快發現這類製劑非但不能給治療帶來良好的效果,反倒使患者情況更加嚴重,於是,國際社會開始禁止大麻。

1900年之後的30年中,超過100萬名的墨西哥勞工進入美國西南部,將大麻的乾燥葉片與花冠製成香菸吸食的習俗帶入美國本土,到30年代中期,路易斯安那州各地都看得到兜售大麻的人,因為容易取得,大麻煙的價格低廉,人們逐漸使用大麻來逃避現實,及時行樂。隨著60年代嬉皮士運動的發展,大麻煙作為叛逆的象徵,在美國高中及大學群體中泛濫成風,整個歐洲也受到感染,此後大麻的濫用又被推向了世界各地。

與大麻經由歐洲帶至南美洲的情形不同,一直以來,古柯都生長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區。遠在3000年前,古印第安人就有嚼食古柯葉的習慣。通常來說,原住民會將草木灰、石灰石摻入古柯葉,然後送進口中咀嚼,一方面解除疲勞,消痛祛病,一方面舒緩高山反應,充飢、提神。16世紀中葉,西班牙入侵印加帝國時,將古柯葉帶到了歐洲。1859年,一位奧地利化學家從古柯葉中首次提取出生物鹼——古柯鹼,很快,古柯鹼吸引了大量擁躉——聞名遐邇的福爾摩斯之父柯南道爾、精神分析法的創始人弗洛伊德以及美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

1884年,弗洛伊德在其著名的研究報告《談古柯》中指出,可以樂觀看待古柯對於神經衰弱、消化不良、惡病體質、嗎啡毒癮、酗酒、高山哮喘、陽痿等病症的潛在療效,並適當注意它的局部麻醉功能。一時間,古柯鹼因醫療實驗所帶動的需求超越了供應,眾多藥廠紛紛南下淘金。由於當時法律還沒有對古柯鹼進行任何規定與限制,它很快成為藥店、雜貨鋪、餐廳等場所的暢銷品。

1890年,醫學專家第一次記錄了古柯鹼成癮的病案,6年後,美國康乃狄克州醫學會建議只有醫生才能使用古柯鹼,美國洛杉磯大學精神病學專家羅納德·辛柯博士曾形象地將古柯鹼的危害比作一股在大腦裡燃燒的高溫暗火,作為鼻吸入劑,其危險性遠遠超過鴉片。

1900年的彩色版畫《藥物時代》,展現了一家藥店內部,放在貨架上的瓶子分別貼著砷、士的寧(中樞興奮藥)、安替比林、神經興奮劑、鴉片和古柯鹼的標籤。小女孩拿著的瓶子上標著「舒緩糖漿」。(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型毒品的興起

英國歷史學家理察·達文波特-海因斯曾將現代毒品史的起點放置於19世紀20年代,並表示其中最重要的變化起因於皮下注射器的研製和把它們用於治療神經痛以及慢性病人。在《上癮五百年》一書中,美國學者戴維·考特萊特指出,「有4項醫學發展不但加速了精神刺激革命,也使此一革命帶來的社會影響更令人擔憂。它們是:嗎啡與古柯鹼等影響精神狀態的生物鹼分離成功並且可作商業性生產;皮下注射醫療之發明;水合氯醛(安眠藥用)等合成癮品之發現與製造;海洛因等半合成衍生物之發現與製造。」嗎啡、海洛因、安非他命、冰毒等新型藥品的產生,為人類吸毒提供了多樣的選擇。而皮下注射器的發展,又為人們吸毒提供了最好工具。

19世紀初,醫學家從鴉片中提煉出嗎啡,用於鎮靜、止咳、鎮痛。美國南北戰爭時,嗎啡作為鎮痛劑在美軍廣泛使用,但由於嗎啡不僅對循環、呼吸、腸胃系統有副作用,而且具有比鴉片更大的成癮性,因此,戰爭結束後,美軍當中首次出現了群體嗎啡癮者。

為了解決嗎啡的毒癮,人們開始研究新的藥品,1897年,德國拜爾藥廠化學家菲力克斯·霍夫曼合成了一種名為二乙醯嗎啡的製劑。當時,拜爾公司領導人認為,這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可用來替代嗎啡等致癮性麻醉品,因此為它起名為Heroin,意指「英雄式的新發明」,並將它作為一種止咳處方藥出售。而海洛因中極強的毒性,大大超出了化學家菲力克斯·霍夫曼的想像。它就像飛出潘多拉盒子的魔鬼一樣,蔓延至地球的各個角落,野蠻生長。

最初,拜爾藥廠推出海洛因這個產品,是當做止咳劑的,安非他命亦然。1919年,日本的一位化學家合成了第一種人工合成興奮劑——苯丙胺,即安非他命,用於治療成人肥胖症及小兒運動機能亢進。二戰時,各國為提高士氣和官兵的耐久力,安非他命被廣泛使用在軍隊裡。同為毒品家族中的「後起之秀」,二戰時,冰毒(即甲基苯丙胺)也被同盟國與軸心國以Pervitin之註冊名稱分發至前線。納粹軍曾給士兵,特別是在蘇德戰爭時的黨衛隊人員及德意志國防軍廣發冰毒以作興奮劑之用,希特勒亦曾注射過甲基苯丙胺。

二戰前,全世界管制的毒品大致只有三類:鴉片類、大麻類、古柯類,設計管制辦法的人想像不到,幾十年間,上百種新的合成毒品竟會出現,他們更無法料到,金錢、欲望會使毒品交易愈演愈烈,人們深陷在由毒品構建的精神幻境裡,全然忘了最開始的它們,只是救人性命的良方。

相關焦點

  • 並非只有毒品才會上癮,這種「合法的毒品」更可怕,趕快看看吧!
    據了解,「笑氣」是一種毒品的替代品,具有麻醉效果,大量吸食會破壞神經系統,威脅生命。而且「笑氣」本身還是易燃易爆的危險品,有很嚴重的安全隱患。對此兩名女孩表示自己完全不知情,稱「笑氣」是之前夜店中的一位朋友送給她們的,讓她們嘗過後帶回去「分享」。由於笑氣並非毒品,所以警方對她們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
  • 毒品上癮的背後,是性的瘋狂
    如果有人告訴你,有這樣一種東西,吃了可以提神,可以「助性」,還不會上癮,你會不會有興趣?這個東西被稱為冰毒,在最近十餘年間逐漸成為新的「毒王」。《監獄風雲》這齣大戲裡,好幾位明星吸食的也正是冰毒。當然,既然是毒品,不上癮是不可能的。近日,有本地媒體起底了冰毒流行的現狀,把「陪溜妹」這個行業給描繪了出來。冰毒,是如何「上位」的?
  • 毒品,上癮的背後是性的瘋狂!
    冰毒,是如何「上位」的?(吸毒前後對比)「冰毒在21世紀裡成了毒品主流,什麼K粉,滾一邊去吧。」這是某論壇上一個自稱吸食冰毒者說的話。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專家斷言說:「冰毒一旦被世人所認識、所接受,其危害將比當前任何一種毒品都可怕,到21世紀,世界毒品將是冰毒的天下,它將替代海洛因成為重要的毒品。」這並非危言聳聽。就在今天最新的一則報導裡提到,北京地區吸毒人員濫用冰毒的佔82.1%。而一份今年5月的數字顯示,福建近7萬已知吸毒人員裡,吸食冰毒的佔72%。
  • 毒品上癮的背後,是近乎瘋狂的性體驗
    也許你會好奇,為什麼那麼多人會上癮自毀前程?這是怎樣的一個灰色地帶?可以說,十分可怕。冰毒,是如何「上位」的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專家斷言說:「冰毒一旦被世人所認識、所接受,其危害將比當前任何一種毒品都可怕,到21世紀
  • 毒品是怎樣讓人上癮的?
    2020年6月26日第33個國際禁毒日圖源:iStock據《2019世界毒品報告》,全球每年約有2.7億人吸毒,近3500萬人成癮,近60萬人直接死於毒品濫用。《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現有吸毒人員214.8萬名,18歲到35歲104.5萬名,18歲以下7151名。
  • 人類罪惡的八大發明,第8是馬賽克,前幾個可能你想不到
    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人們的生活中,每每使用的任何一樣物品都是被發明出來的,這些發明家們所發明出來的利於我們生活的物品,為我們提供了更加便利更加有品質的生活,不過,真的是每一件發明都能為人們帶來百分百的益處嗎?利弊共存的發明,無心種下的「惡果」。讓我們以倒數排名的順序細數一下。
  • 人類墮落的六個步驟
    通過對蛇的語言的辨析,我們可以基本理清人類所面臨的誘惑的主要徵象,看清楚人性墮落的基本步驟,看清楚人性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如何一敗塗地,走向致命的自負。人性墮落的第一步,是違背上帝的命令,懷疑上帝對死亡的終極權柄。
  • 墮落的天使長路西甫簡稱魔鬼名叫撒旦,一切罪惡的起源者
    罪惡的起源,在上帝創造之初沒有人類以先,上帝創造萬星與生靈天使,有一位天使長叫路西甫,是上帝創造最榮耀最有能力的一位天使長,它在上帝的寶座前侍立傳達上帝美好的旨意,它在上帝的園中佩戴各樣的寶石,又有精美的鼓笛,在它身上毫無沾汙。
  • 如何防範別人在香菸、酒水飲料中混入毒品,引誘自己吸食上癮?
    很多朋友在電視媒體上看到有人被身邊「朋友」引誘吸毒上癮,問我在生活中要如何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樣的案例,受害者大多數是進入了一些不良圈子。至於如何引誘,我其實在之前的文章已經寫過,但發現很多人總是相信,或是聽身邊人說,是抽一根了陌生人或狐朋狗友摻了毒品的香菸,從而上癮。這個說法,我之前也專門寫文章解釋過,在海洛因流行的年代,確實有毒販往香菸摻毒品,然後引誘別人吸食 ,但並不常見,更多的是出現在一些禁毒電視劇裡。
  • 毒品上癮?是多巴胺在控制你!
    …… 多巴胺在生活裡無處不在,我們的確需要它,它可以為生活增添樂趣,為身體注入活力。 但是與毒品上癮行為有關的多巴胺卻會導致吸食者走上不歸之路。
  • 它被稱為當今世界最「可怕」的毒品之一——「鱷魚毒品」
    「鱷魚毒品」。這種毒品也是目前最為可怕的毒品之一,效果類似毒品之王海洛因,但其效果卻是嗎啡的8到10倍,且一旦極易上癮。只要染上,身體組織會慢慢腐爛,輕者兩三年內死亡,重者不出一年就斃命!「鱷魚」的全稱為「二氫脫氧嗎啡」,其有效成分與嗎啡、海洛因擁有相似的結構
  • 比毒品成癮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癮
    每個人都知道毒品上癮的危害,但不知道比毒品上癮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癮。這種成癮不是在傷害你的身體,而是在不斷消磨你的意志,減少你生命中的可能性,最終,讓你只能過極其平庸的一生。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發現,有一樣東西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難以戒除。它們是一切娛樂產品——遊戲、八卦、直播等等。這些產品背後有強大專業的團隊,他們會根據大眾的心理,設計出一環扣一環的產品,它能不斷刺激你的神經,讓你感到快樂、欲罷不能。而這些產品唯一的目的,就是賺錢。
  •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2018年06月20日 10:51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 並非只有毒品才會上癮,這些生活中常見的藥品吃多了更可怕→
    毒品如何毀掉自己?毒癮發作時是什麼樣子?吸毒者們的生活大多是怎樣的?
  • 農村裡最厲害的野草,摸一下就像被蜂蟄,殊不知它卻是治病良方
    導讀:農村裡最厲害的野草,摸一下就像被蜂蟄,殊不知它卻是治病良方春季到來之後,農村野外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都開始生長,在農村野外要說哪種野生植物最多,筆者覺得非野草莫屬,不管是在房前屋後、路邊、田邊,都能看到野草,而農民朋友對於這些野草的對待也不一樣
  • 阿芳的故事 從戒毒醫生墮落為吸毒者
    這裡實行嚴格的規範化管理,目前有數十名戒毒人員在此隔離,男女比例大致為5:1。與司法系統的強制戒毒所不同,這裡的戒毒人員通常只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或僅因吸毒違法。按規,男性吸毒者在此關押滿3個月後,將被移送司法系統戒毒所,而女性則將在此隔離滿2年。
  • 為吸笑氣女大學生甘願墮落,被抓時哭求留幾瓶:第三代毒品有多毒?
    據說吸食了「笑氣」後上頭快、不上癮、沒傷害。 但實際情況卻是,一旦笑氣用於吸食,特別容易成癮,危害堪比毒品。 更可怕的是,笑氣在年輕群體中的流行程度,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 太可怕!老鄉帶男子吸毒,上癮竟以販養吸,毒品竟以快遞發出!
    徐濤:因為是老鄉,就是覺得有些親熱,一來二去的就帶去吸,就吸上癮了。通過徐濤的介紹,吳明認識了周倩、楊敏。周倩、楊敏的貨源比較充足,而且質量好,所以吳明一直都是拿著他們兩人的貨,由徐濤用發快遞的方式郵寄到海南。吳明:就是說讓他去拿毒品,叫他幫我寄一下。
  • 毒品吸一點不會上癮嗎?
    傳統毒品1.海洛因:俗稱白粉,使用後有短暫的快感,能讓疼痛消失,但過後會出現頭暈、乏力等負面症狀,致死量為0.12克~0.15克。2.嗎啡:俗稱黃砒,使用後會極度興奮,但過後會出現眩暈、噁心等不良症狀,急性中毒時會導致脈弱不規則、呼吸淺慢,中毒6~8小時會發生肺水腫和呼吸麻痺而死。
  • 吃垃圾食品會成癮 機理類似毒品上癮
    據新華社電 狂吃油膩香腸、法式炸薯條、漢堡包等「垃圾食品」會令人上癮,正如吸毒者對毒品具有依賴性。   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科學家開展了一項研究,研究以實驗鼠為對象。在實驗中,研究者以香腸、燻肉、乳酪蛋糕等食品餵養實驗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