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毒品成癮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癮

2021-01-16 惠澤天下

作者:國館

來源:國館文化(ID: guoguanwenhua)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周周朗讀音頻

每個人都知道毒品上癮的危害,但不知道比毒品上癮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癮。

這種成癮不是在傷害你的身體,而是在不斷消磨你的意志,減少你生命中的可能性,最終,讓你只能過極其平庸的一生。

如果不遠離這些垃圾快樂,你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可以活得有多好。


昨天,在高鐵上發現一個很好玩的現象。

無論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在刷抖音,一個個都是邊刷邊笑,還時不時拿給旁邊的人,逗得對方哈哈大笑。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小學同學阿成,他特別喜歡刷抖音,只要一有時間就刷,上班的時候偷偷刷、下班的時候躺著刷、聚會的時候邊喝酒邊刷……

別人問他:「怎麼那麼喜歡抖音?」

他說:「生活太操蛋了,只有抖音能讓人開心。」

沉迷於抖音後,阿成確實是快樂了,總是能看見他咧個嘴傻笑,但他也把工作給刷沒了。

因為上班時間刷抖音,被老闆逮了個正著,就直接把他給裁了。

結果,阿成倒好,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卸載抖音,反而還刷得更厲害了,有好幾次都是刷通宵。

女朋友勸他也不聽,還罵人家要求太高,說自己只是在緩解壓力罷了。

確實,抖音能給中國人快樂,笑點足夠密集,幾秒鐘就能讓人哈哈大笑,一泡尿的功夫就已經笑了好幾茬了。

可是,刷抖音真得能解壓快樂嗎?

恐怕這只是痴人做夢罷了!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年輕人千萬不能碰的東西?

有個高贊的答案是:能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發現,有一樣東西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難以戒除。

它們是一切娛樂產品——遊戲、八卦、直播等等。

這些產品背後有強大專業的團隊,他們會根據大眾的心理,設計出一環扣一環的產品,它能不斷刺激你的神經,讓你感到快樂、欲罷不能。

而這些產品唯一的目的,就是賺錢。

就像阿成一樣,他習慣了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很難去做一些「無聊」的事情,比如:工作、學習、鍛鍊。

《美麗新世界》中,曾描述過這樣一個未來:

為了能夠安撫好公民,政府用一種叫「唆麻」的毒品,來讓普通老百姓感到快樂。

如果有什麼大規模的騷動,根本無需擔心,只用把唆麻變成蒸汽吸劑,人們很快就變得飄飄欲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做別的。

「一克唆麻,憂鬱不見!」

因為有了唆麻,所有人都懶得進步、懶得思考、懶得好好看看大自然的風景。

多麼可怕,即使現在還沒有什麼唆麻,但抖音、快手、遊戲等等娛樂方式,已經變得跟唆麻一樣,你只需要打開手機,就能見縫插針地吸一吸,讓自己爽一爽。

爽一爽沒錯,可是你不知道,這樣爽下去的結果是什麼。

它會讓你快樂的閾值變高,你沒法習慣長時間的付出,來換取一些快樂,除了這些讓你爽爽的「電子毒品」,你實在無法再對其他東西感到快樂。

這就像那些靠吸毒來逃避生活的人,沒有任何的區別。


快樂是人類的追求,不過追求快樂的方式,正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重要原因。

社會學家芭芭拉,在底層臥底8年後,發現越是處於底層的人,越是會用一種消耗型的方式來尋求快樂,比如肥皂劇、毒品、電子遊戲。

越是處於高層次的人,越是會用一種補充型的方式來尋求快樂,比如跑步、閱讀、學習。

這跟著名的「奶頭樂理論」很相似。

1995年,這些精英們就提出了「奶頭樂理論」。

就是批量生產出大量的娛樂產品,通過這些娛樂產品,讓大眾都能夠沉迷於膚淺的快樂中,從而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就像是給啼哭的孩子一個奶嘴。

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世界上20%的人擁有世界上80%的財富,要想讓精英們繼續高枕無憂,讓大眾們不爭奪、不反抗,那麼就用各種膚淺的娛樂產品,哄得他們開心就好。

當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投入少、快感足的「奶頭」時,看上去你是收穫了快樂,實際上卻是在加劇階層的固化,加劇你這一代的固化,加劇下一代的固化。

在BBC紀錄片《56ups》,花了56年的跟拍,得出了一個很殘酷的結論——精英的孩子會成為精英,底層的孩子依舊在底層。

除非底層的孩子能跟精英的孩子一樣,從小都以讀書、學習為快樂,而不是在不斷吸允「奶頭」中浪費時間和精力。

不管是抖音還是遊戲,現在市場上各種充斥著,讓你爽、讓你快樂的娛樂方式,正在一步步加速階層之間的固化。

你在嘻嘻哈哈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精英們卻又實現了突破,登上了人生巔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此被拉開了。


為什麼,抖音能在中國迅速火起來?

我很贊同,作家北野的說法,因為中國人太不快樂了。

強子是我見過,最有資格不快樂,最有資格靠刷抖音度日的人了。

強子是個汽車修理工,每天在車底下鑽來鑽去,全身上下弄得黑乎乎、油膩膩的。

本來靠著勤勞的雙手,日子過得也還不錯,買了車、買了房。

原本一切都在變好的時候,強子的女兒查出了白血病,為了治好女兒,強子的家底都掏空了,還欠了不少錢。

作為家裡的頂梁柱,強子身上的重擔真是大,如果他沉迷於抖音中、每天緊皺眉頭,是沒有人會責怪他的。

但是強子卻不,每天都是樂呵呵的,時常還會說一些搞笑的段子。

別人問他:「怎麼都這麼辛苦了,還這麼樂呵?」

強子笑著說:「快樂得自己找啊,越熬越心酸。」

《新周刊》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中國人最缺的就是快樂,在中流砥柱的80後中,感到快樂的人只有可憐兮兮的0.91%。

正如白巖松所說,「現在,中國人好像總是不快樂,學生抱怨作業多;白領抱怨工作累;婦女抱怨家務忙;官員抱怨應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確實,生活對誰都不仁慈,它總是想著法會刁難你。

如果,你在被刁難的時候,只是刷著抖音、捧著綜藝,想在哈哈哈聲中熬過這些艱難時刻,到最後你會發現,越熬越心酸。

生活不是用來熬的,生活是用來過的。

當你用熬來定義生活時,不好意思,你怎麼可能過得快樂?


前段時間,外賣小哥雷海為刷爆了朋友圈,在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中,他擊敗了北大碩士奪得冠軍。

對手評價說,他就像《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只要一出手,就能震驚整個江湖。

在沒有出名前,雷海為是一個外賣小哥,看上去跟平日裡遇到的小哥沒什麼差別,都是騎個送餐車風裡來、雨裡去,在大城市裡賺點辛苦錢。

跟其他外賣小哥不一樣的地方,是雷海為喜歡古詩詞,每天在等餐時、送餐路上、等紅燈的時候,他都見縫插針地背詩。

下班後,其他同事都是躺著床上玩手機,只有雷海為一個人看書背詩,因為他覺得,這是無奈生活中的樂趣。

在沒有成名前,有不少人覺得,雷海為就是瞎找不痛快,一個送外賣的,背那麼多的古詩詞有什麼用?

其實,很多人都像極了雷海為身邊的人,每天都是靠著慣性生活,吃差不多的飯菜、做差不多的工作、過差不多的生活,沒有一點波瀾不驚。

很多人的不快樂,都是因為在不斷重複著昨日的生活,靠著慣性過活。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小孩子之所以能有更多的快樂,完全是因為他們每天的生活都不一樣。

他們總是願意去探索一些未知,在不斷擴大舒適圈中尋找到快樂。

而大人則不一樣,大人更習慣的是活在舒適圈裡,能把一年過成一天。

如果一個成年人,要想跟小孩子一般,擁有更多的快樂,那麼就得有敢於走出舒適圈的勇氣,有不依靠慣性活著的決心。

也許,是逼著自己爬出溫暖的被窩,去冷清的街道跑上10公裡,但是在做得時候,運動帶給你的多巴胺遠比遊戲、抖音保持地更久;

也許,是逼著自己卸載直播、吃雞,去啃一本大部頭,但是當你讀完後,你會發現,這種清醒的幸福感,是直播、吃雞永遠給不了的。


取悅自己,這是微信界最好用的說辭。

賣吃的人說,吃頓好吃的,就是在取悅自己;

賣衣服的說,穿一身漂亮新衣服,就是在取悅自己;

賣化妝品的說,塗最新款色號的口紅,就是取悅自己……

人人都知道取悅自己,有的人越取悅越優秀,有的人是越取悅越墮落。

取悅方式的不同,就會早就出不同際遇的人生。

在我看來,一個人要想越取悅越優秀,那麼他的取悅方式至少得依照這三種原則來執行。

原則一:嘗試補充型趣味

趣味不分高低,但一定有補充和消耗兩種方式。

補充型趣味,它可能只是平淡無奇的小事,但是每次做它的時候,你的內心會越來越愉悅,這種愉悅感能夠維持你一整天的快樂。

在開始寫作後,村上春樹迷戀上了跑步,從一開始的氣喘噓噓,到最後的超級馬拉松,跑步讓他受益良多。

先是瘦下去的肚子,後來是清醒的頭腦,再後來就是源源不斷的靈感。

這就是補充型興趣,它給人帶來的好處,絕對不只是「哈哈哈哈」這麼簡單。

原則二:不要遵從本能

越是靠本能活著的人,越是容易被滿足,因為他們對快樂的閾值太低了,往往一點就著。

可越是這樣的人,越是喜歡追求感官上的快感,可能是重油重鹽的垃圾食品,可能是裸露的色情視頻,更有可能是吸一口就嗨翻天的毒品。

遵從本能的興趣,往往就是在滿足人的獸性。

當不斷餵飽自己的獸性時,結果往往就是,獸性會膨脹到無法駕馭的地步。

原則三:別想一勞永逸

快樂=現實-期望值

現實越殘酷,期望值越高,人就越容易感到痛苦。

就像買彩票抽獎的人,期待越高的人,中獎的興奮程度就越低。

如果,你把自己糟糕的一生都寄托在一種興趣之上,那麼你很容易會因為期望過高而失落。

所以,選擇任何一種興趣前,都請不要對它的幻想太高。

時間從來不說謊,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你在淺層次的快樂中,揮霍你的生命,你最終擁有的只是短暫的熱鬧,和長久的空虛;

當你在深層次的快樂中,給你的生命充電,你最終擁有的是長久的幸福。

不要把快樂寄希望於別人,當你期待抖音給你快樂時,你離廢掉就不遠了。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予以刪除。

國合.耶魯全球領導力班,主辦單位: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      學制兩年!上課地點:國家發改委黨校,歡迎申請報名!賀老師:15320030221(同微信)

掃描下面二維碼,每天關注好文章!了解最新資訊!




相關焦點

  • 毒品成癮?病隱於心!
    「從毒品濫用種類看,居前三位的是冰毒、海洛因、氯胺酮。一方面,冰毒等合成毒品濫用群體範圍持續擴大,新發現吸毒人員中80%濫用合成毒品;另一方面,傳統毒品中,海洛因濫用人數增勢放緩。雖然吸毒人數的增速減緩,但我國吸毒人群的基數仍然較為龐大。」趙敏教授介紹,「同時,35歲以下人群是主要毒品濫用群體,存在毒品濫用的人群年齡分布範圍更廣了。」
  • 吃垃圾食品會成癮 機理類似毒品上癮
    據新華社電 狂吃油膩香腸、法式炸薯條、漢堡包等「垃圾食品」會令人上癮,正如吸毒者對毒品具有依賴性。   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科學家開展了一項研究,研究以實驗鼠為對象。在實驗中,研究者以香腸、燻肉、乳酪蛋糕等食品餵養實驗鼠。
  • 殺死雙親、吊死3歲女兒……毒品成癮你了解多少?
    毒品成癮的中後期渾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在顫抖,身體裡的血液似乎變成了瘋狂的螞蟻軍團。這瘋狂的「螞蟻」會啃食血液流經的任何地方。它們啃到骨頭,骨頭會又麻又癢又痛,皮膚癢還可以伸手撓,骨頭癢,根本沒辦法。有位姑娘,毒癮發作不能自拔,把自己的臉,連皮帶肉撓出了一道道血痕。
  • 「毒品、酒精成癮是一種腦部疾病」!
    說到上癮,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毒品,當然除了毒品之外,還有很多能讓我們上癮的東西:酒精、遊戲乃至食物都可以讓有些人慾罷不能。這些事物是因為什麼使人成癮?世界知名神經科學家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了人類對藥物上癮的原因,在他看來,「成癮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的、復發性的腦部疾病。」
  • 吸毒一次就會成癮嗎?為什麼無法抵禦毒品的誘惑?
    曾有人關於毒品的成癮性寫過一篇詳細的報導,報導中提出毒品是一次成癮性。特別是有一位記者為了驗證是否「一次吸毒,終身戒毒」,不幸在第一次主動吸食毒品後染上毒癮,最終死於併發症。那麼,毒品真的吸一次就讓人上癮嗎?為什麼人們無法抵禦毒品的誘惑?
  • 我只是想健身,怎麼就毒品成癮了?
    恰巧最近一個諮詢電話也是提到健身和毒品成癮的問題。一個在國外讀書的大學生,迷上了健身、增肌,結果在陌生人的引誘下使用利他林和安非他命,並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劑量也逐漸增加,且脾氣、性格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動輒發脾氣,易怒。興奮劑是個什麼鬼?為什麼運動和毒品(成癮)看似毫不相干的兩件事,卻扯在一起。
  • 毒品成癮機制的功能影像學研究進展及戒毒措施探討
    肖壯偉莊偉端曹楚瑜許偉雄翁旭初吳仁華毒品成癮社會危害大,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毒品成癮和復吸的機制至今尚未闡明,導致各種戒毒方法的針對性不強,戒斷後復吸率極高。在中國,毒品成癮者吸食的毒品以海洛因為主。海洛因是毒品之王,其易成癮性、成癮者對其心理依賴和戒斷後綜合症更是吸毒者戒毒後復吸的重要原因,而社會上對吸毒者的偏見和歧視也是吸毒者復吸的一個重要因素。
  • 毒品最深的惡,不是成癮,是扭曲人性!
    毒品最深的惡,不是成癮,是扭曲人性!毒品最深的惡,不是成癮,是扭曲人性!苟大(化名)的案子,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苟大和妻子常年吸毒,二人共同孕育了兩個孩子。毒品最深的惡,不是成癮,是扭曲人性!家庭?為了毒品什麼都可以犧牲「家破人未亡」,是法官們用來描述吸毒者家庭時,常提及的詞彙。
  • 毒品成癮危害大,美國毒癮母親母乳毒死兒子!
    吸食毒品成癮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損害,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總有人去嘗試,結果往往總是害人害己。
  • 《尋找爽點》:快樂和成癮是人類的天性, 是什麼讓我們欲罷不能?
    舉個例子,當我們刷抖音時,抖音就成了開頭實驗中的那個槓桿,為了獲得快感,很多人可以連刷幾個小時,這種做法就跟老鼠按壓槓桿一樣,能刺激我們的快樂中樞,這才讓我們一打開抖音就停不下來。 快樂需要節制 你可能覺得奇怪,人不是應該生來追求快樂嗎?為什麼要克制呢?
  • 合成毒品成癮認識誤區知多少,「8分鐘」科普短片教會你正確應對
    「合成毒品是戒不掉的!」「吸食合成毒品不會成癮,試一試沒關係!」……目前,社會上對於合成毒品成癮廣泛仍存在諸多誤區,很多吸毒人員或者家屬,面對家庭成員吸毒感到很迷茫,甚至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據數據統計,合成毒品濫用者佔據目前國內吸毒人口的60%以上,仍居首位,但是對於已經接觸毒品的吸毒人員及其家屬毒品成癮後的症狀、治療缺乏相關的科普。在政府禁毒工作新形勢下,作為湖南省合成毒品成癮治療領先的戒毒專科醫院——湖南康達自願戒毒中心在戒毒醫療技術和專業人員配備上具有強大優勢,在成癮科的專家們共同完成了首部關於合成毒品成癮的科普片作品——《重磅!合成毒品是可以戒掉的!》。
  • 新型毒品成癮導致精神障礙的精準治療
    吸食鴉片、白粉等傳統毒品後,會出現流鼻涕,流眼淚,全身疼痛,起雞皮疙瘩等戒斷症狀。而冰毒、K粉等作為新型毒品的代表,是中樞神經系統強烈的興奮劑,對大腦內部的神經遞質有著不可逆的損傷作用。很多青少年認為吸食新型毒品不會上癮,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 青驕第2課堂初二毒品是如何讓人成癮的 毒品預防知識測驗答案
    小編整理了2019年青驕第二課堂初二/八年級毒品是如何讓人成癮的:毒品預防知識測驗答案供小夥伴們參考,希望大家都能關愛身體,遠離毒品。  1、為了使拒絕毒品的理念傳播到千家萬戶,夏磊哪種方式是可以採用的()  參考答案:通過禁毒主題班會、家長會等機會和家庭成員共同學習毒品知識
  • 有一個詞叫快樂獎賞和成癮
    當我們品嘗美食時,談戀愛時,當跑者通過努力訓練在馬拉松比賽實現PB時,我們的確會感覺到快樂,這時就會有多巴胺的分泌;但當我們貪戀高脂高糖食物而變得肥胖時,當吸毒人群需要通過不斷吸食毒品來滿足快樂而成癮時,當徹夜玩遊戲追劇和停不下來刷抖音微信微博時,這種快樂顯然就不是我們所希望的。
  • 《尋找爽點》快樂和成癮是人類的天性
    本書文字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地將大腦在享受快樂,甚至成癮時內部如何變化的腦神經科學知識娓娓道來。因此,我確信本書將獲得國內廣大讀者的喜愛。林登教授自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從事神經科學研究,目前為美國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系教授。長達20 餘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在腦科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一系列研究論文發表在《科學》《自然》《細胞》《神經元》等國際頂尖科學刊物上。
  • 從「自我效能感」談毒品成癮的原因
    法制今報-海峽法治在線6月26日訊 毒品是受國家規定管制的
  • 我們要怎麼對待吸毒成癮的人?
    吸毒成癮者也是毒品的受害者 吸毒成癮背後深刻的社會原因包括成癮者對毒品態度和認知、同伴的影響,家庭和社會環境,毒品的可獲得性等等。正常群體可以避免,一些「毒品易感群體」十分危險。
  • 三亞上半年破獲53起毒品案件 繳獲毒品及成癮物質112.1公斤
    7月22日,海南日報記者從三亞市公安局獲悉,今年上半年該市破獲53起毒品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18人,繳獲各類毒品及成癮物質112.1公斤,其中成癮物質111.9公斤、氯胺酮9.86克、冰毒49.59克、搖頭丸6.3克、其它150.75克以及笑氣槍30支。
  • 近期成癮症重磅級研究進展
    我國科學家發現海洛因成癮可改變大腦皮層可塑性doi:10.1016/j.biopsych.2016.06.013我們都知道毒品成癮難以戒除。成癮的過程被認為是毒品「綁架」了大腦內正常獎賞活動區域(如多巴胺釋放)以對成癮行為進行強化,如同「黑暗學習」。
  • 心理學:「創傷」和「成癮」正在折磨著你的身心,如何擺脫?
    成癮即「欲罷不能」成癮(addiction)來自拉丁語詞根,意為「奴役」,這個詞完美地描述了嚴重成癮的體驗。但成癮的症狀可以是輕度、中度或重度的,你也許有成癮問題,但並不一定會符合「癮君子」的形象。——出自《無盡的欲望:數字時代的性成癮》成癮(酒精或毒品)是最常見的,也是被研究最多的成癮問題。它的正式名稱是物質使用障礙(substance use disorder),有15%的人會在他們的一生中產生這種問題。 在美國,物質使用障礙是僅次於抑鬱的第二常見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