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跑步很累卻越跑越上癮?有一個詞叫快樂獎賞和成癮

2020-12-05 慧跑小編

關注慧跑,#多巴胺#助您輕如羽、跑無傷

跑步過程本身是一件相對比較辛苦的事情,但跑完步之後,我們會覺得心情舒暢而又平靜,獲得一種心理上非常「流暢」的體驗;

跑步之前的種種焦慮、抑鬱、煩悶、不爽往往都會一掃而光,至少暫時會讓你忘卻煩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將跑步作為減壓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跑完步之後這種愉悅感背後的機制到底是什麼?

大腦會產生兩種重要的與快樂、獎賞有關的物質,一個是多巴胺(Dopamine),一個是內啡肽(Dopamine),運動似乎都會促進這兩種物質的分泌。

那麼究竟誰在跑步快樂中發揮作用

這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

01

多巴胺本質並不是產生快樂

而是產生激勵和獎賞行為

多巴胺是大腦產生的一種神經遞質,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等三人就是研究這種物質而獲得2000年諾貝爾獎,它與興奮、快樂、運動等多種信息傳遞有關;

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多巴胺描述成人類愉悅感的來源,也即多巴胺意味著快樂,是大腦感到幸福的根源。

但隨著人們對於多巴胺認識的不斷深入,將多巴胺視作快樂之源的說法基本上已經過時。

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

我們現在認為多巴胺的確會讓人感覺到快樂,但並非所有的快樂都是有益的。

當我們品嘗美食時,談戀愛時,當跑者通過努力訓練在馬拉松比賽實現PB時,我們的確會感覺到快樂,這時就會有多巴胺的分泌;

但當我們貪戀高脂高糖食物而變得肥胖時,當吸毒人群需要通過不斷吸食毒品來滿足快樂而成癮時,當徹夜玩遊戲追劇和停不下來刷抖音微信微博時,這種快樂顯然就不是我們所希望的。

所以,多巴胺不一定意味著快樂,多巴胺的本質作用於大腦的獎賞系統,讓我們產生欲望,從而指導相應的行為。

所以簡單說來,多巴胺的作用就是「讓你想要」和讓你選擇能得到更多獎勵的行為,多巴胺和快樂,其實關係並不大。

你很想要某樣東西或者做某件事,並不代表這樣東西或者這件事就一定會給你帶來快樂,而是想要的這個過程會驅動你產生可以最終實際得到這件東西的行為,這種行為過程總結為一個你一定懂的詞——那就是成癮(Addiction)。

快感真是來自快樂的時刻嗎?

更多研究發現,多巴胺的效用在於期待獎賞,而不是獲得獎賞。

正如上文所說,多巴胺帶來了渴望和幻想,這個過程如果反覆發生,不斷強化,就會產生成癮行為。

科學家使用經典的巴普洛夫條件反射實驗,在給猴子糖水前1秒鐘播放一個聲音來提示猴子。

在猴子習慣了這一關聯後,他一聽到提示音就會期待糖水,而多巴胺細胞的活動變成了在聽到提示音後增強,因為這意味著獎賞的即將到來——糖水獲得。

而比較有意思的是在猴子實際獲得糖水時,多巴胺活動其實已經不再增強,因為糖水獎勵已經被預測到了。

從這個案例,大家就可以理解多巴胺的產生是因為「我想要糖水」這一期待和渴望,而這種渴望就是和糖水獎賞相關聯的。

可以對比一下現在的手機成癮,我們很多時候只是在不停的點開「下一條」,即使很累也捨不得放開。這就是多巴胺的獎勵機制在告訴你,「下一條會很爽」。

適當的多巴胺分泌可以激勵我們,多巴胺是一種「你這麼做就能夠獲得快樂」的物質,是人的心理動力源泉。

沒有了它就沒有做任何事情的內在驅動力,這可能正是抑鬱症的病因,抑鬱症並不是不會快樂,而是毫無動力。

然而,現代社會已經有太多濫用多巴胺機制的案例,這種現象被稱作「多巴胺劫持」,吸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上癮之後的快樂是一時的,而最終會變成痛苦。

所以過度依賴多巴胺是不對的,人不可能長期處於快樂的巔峰狀態。多巴胺的強烈分泌,會使人的大腦產生疲倦感,這也驗證了「樂極生悲」這句古話的哲學意義。

對於跑者而言,從某種意義上說,跑步的本身並不直接帶來快樂,跑步甚至有時候還比較痛苦,這就是很多人無法養成跑步習慣的根源所在。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並不能用多巴胺完全解釋跑步,有bug,但跑步後我們的確會感覺心情愉悅,這對於一部分跑者來說,有助於激發起跑步的欲望。

除此以外,身體健康、減肥成功、充滿活力、馬拉松PB這些也具有很強的快樂屬性,也有助於激發起長久的堅持跑步的動力。

02

內啡肽是努力之後的補償

與成就感有關

內啡肽(endorphin)又被稱為腦內啡,是由腦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物質。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鎮痛劑,內啡肽類與成就感有關,更讓人心生寧靜。

內腓肽可以幫助人保持年輕快樂的狀態。

這裡要順帶解釋一下嗎啡類物質:鴉片(opium,又譯為阿片)為醫學上的麻醉鎮痛藥,是從一種草本植物——罌粟中提煉出來的。

罌粟,是一種一年生的栽培植物,一般種植在海拔高300至1700米的地方,罌粟花相當美麗,當其果實成熟時,花瓣自然脫落。

罌粟本身不是毒品,但它是鴉片製品的原料,從罌粟中提純可以得到像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待因等等毒品。

一般而言,最初幾口鴉片的吸食令人不舒服,可使人頭暈目眩、噁心或頭痛,但隨後可體驗到一種伴隨著瘋狂幻覺的欣快感,鴉片除了引起欣快、持久的鬆弛及鎮靜外,還能引起性慾高潮樣的感覺。

吸食鴉片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尚能保持職業和智力活動,但如果吸食太多,則變得瘦弱不堪;

長期吸食,整個人陷入嚴重衰弱及精神頹廢;過量吸食鴉片更可引起急性中毒,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除了鴉片可以直接作用於大腦外,人類已經明確了大腦自身也可以產生兩種內源性鴉片樣物質,即腦啡肽和內啡肽,通常就用內啡肽來包括這兩者。

除小腦以外,中樞神經系統其他部位都有內啡肽的分布,這些內源性類鴉片系統的功能非常廣泛,包括鎮痛、體溫調節、食慾(這是為什麼甜食會給人帶來欣快感的重要解釋之一)、性行為及血壓調節。

內啡肽是眾多與愉悅體驗有關的物質之一

03

從而帶來愉悅感

運動後可以產生一種良好的感覺,顯然與內啡肽分泌有著直接的關聯,產生類似於服用鴉片所經歷的欣快及興奮狀態。

研究表明,有氧運動不僅增加了內啡肽及其他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的釋放,在跑步訓練結束後,內啡肽含量仍然是增加的,這些都是運動給人良好感覺的物質基礎。

多巴胺是瞬間的心動,內啡肽才最長久。

這種感覺不一定意味著多巴胺渴求似的激動和興奮,但這種溫馨的感覺一樣能使人上癮。

當然,內啡肽的產生是很吝嗇的。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

內啡肽的分泌需要一定的運動強度和一定的運動時間,才能使它分泌出來。

一般認為,中等偏上強度的運動,比如跑步、登山、羽毛球等,運動30分鐘以上才能有效刺激內啡肽的分泌。

當然這也並非意味著一定經歷了痛苦才能獲得內啡肽,冥想、靜坐、瑜珈等修行也會提高內啡肽的分泌量。

相信大家都有過在玩遊戲、暴飲暴食、一次爽過之後過後巨大的後悔,空虛感,失落感。覺得自己浪費了時間,沒有做正事。

所以多巴胺並不一定帶來快感,只是大腦「再來一次」的獎勵機制在驅使奴役著人們。

而內啡肽的產生卻更加積極和健康。

《美麗的新世界》主人公說:「成為人類,必須要有值得奮鬥,抵抗,去努力爭取的東西。但是現在我們擁有了一切,唯一能做的,僅僅是等待時光的流逝。」

正如前文所說,多巴胺機制在解釋跑步快樂方面稍有欠缺,因為跑步過程本身很大程度並不伴隨快樂,為了不快樂的事情而去行動,這就不是多巴胺的機制;

而內啡肽比較完美地解釋了跑步所帶給人們的快樂,跑步的快樂往往是在跑步之後才能比較強烈地感受到,這不是及時行樂,這是一種付出之後的補償,是一種成就感,而成就本身就非輕易獲取,能輕易獲取的就不是成就。

所以有人這樣總結內啡肽,內啡肽屬於「先苦後甜」型物質,相比多巴胺成癮,內啡肽成癮也許更健康、更有積極意義。

04

運動從某種意義,都能促進兩個快樂物質——多巴胺和內啡肽的分泌,但其作用機制卻並不相同。

跑步所帶來的快樂相比美食、電影、刷手機、打遊戲這些及時行樂的東西更長久、更具有積極意義,所以內啡肽為主,多巴胺為輔是跑者獲得快樂的根源。

你認為跑步為你帶來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相關焦點

  • 《尋找爽點》:快樂和成癮是人類的天性, 是什麼讓我們欲罷不能?
    無論我們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得快樂,是不停吃吃吃還是無限買買買,只要你感到快樂,就都有一個共同原理,那就是愉悅迴路被激活的結果。 在老鼠按壓槓桿的實驗裡,研究人員反覆確認大腦愉悅迴路的位置,發現有一組互相連接的結構組成了愉悅迴路,集中分布於大腦中線位置,包括腹側被蓋區、伏隔核、內側前腦束、中隔和下丘腦。
  • 跑步,越跑越明白的4個道理!終於知道
    說實話,當下的生活,每個人都自顧不暇,社會就是如此現實,能夠顧及自己情緒的人,基本沒有,你們有嗎?年紀越大,朋友似乎越來越多,但是能解心中孤獨的,唯有自己。每當孤獨,我就會去跑步。迎著風,奔跑向前,心中向陽,身體充滿了一股力量,就這樣一直跑下去。
  • 比毒品成癮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癮
    每個人都知道毒品上癮的危害,但不知道比毒品上癮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癮。這種成癮不是在傷害你的身體,而是在不斷消磨你的意志,減少你生命中的可能性,最終,讓你只能過極其平庸的一生。《美麗新世界》中,曾描述過這樣一個未來:為了能夠安撫好公民,政府用一種叫「唆麻」的毒品,來讓普通老百姓感到快樂。如果有什麼大規模的騷動,根本無需擔心,只用把唆麻變成蒸汽吸劑,人們很快就變得飄飄欲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做別的。「一克唆麻,憂鬱不見!」因為有了唆麻,所有人都懶得進步、懶得思考、懶得好好看看大自然的風景。
  • 多巴胺:最好的網際網路產品就是上癮
    其實我最早聽說多巴胺是通過身邊跑步的朋友。跑步在一開始會覺得很累,但是越到後面會感覺越快樂,就是來自於多巴胺的分泌。所以我真的發現身邊跑步的人越來越上癮,甚至許多人從一個根本不鍛鍊的人,逐漸變成馬拉松愛好者。
  • 警惕易上癮的快感「多巴胺」擁抱長期的快樂「內啡肽」吧!
    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  這個時候多巴胺就開始分泌了,我們開始產生對跑步的渴望,接著有了跑步的行為。  就算跑步很累,很辛苦,一開始在多巴胺的支持下,我們很容易產生動力。  這就是自律的本質:多巴胺使我們產生對長遠的目標的渴望,驅動我們產生行為。想像長遠目標的畫面越清晰,多巴胺的驅動力越強。  多巴胺的驅動作用,在自律前期是最強的。
  • 千萬不要跑步,否則上癮了,有你好看
    跑步,是一輩子的事,活到老,跑到老,健康到老。跑步,更是一項上癮的運動。跑著跑著,你就愛上了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跑步,就是讓你學會獨處,孤獨且自在,且快樂,這種感覺就會讓人上癮。 1、跑步,為什麼會上癮? 跑步會上癮,但是大多數人不信,特別是沒跑步的人,他們永遠不懂跑步的癮。很多人覺得跑步是多麼無趣的一件事,怎麼會上癮呢?事實上,跑步上癮是有科學根據的。
  • 止痛藥越吃越上癮,這是真的嗎?
    止痛藥越吃越上癮,這是真的嗎?長久以來,在風溼病患者群中流傳著這樣一個觀點,即「止痛藥越吃越上癮」、「止痛藥吃了就停不下來」,因此不少患者寧願強忍著疼痛,也不選擇吃止痛藥。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1.運用於風溼病治療的止痛藥主要有哪些?醫學上止痛藥種類繁多,運用於風溼病治療的止痛藥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與阿片類鎮痛藥。
  • 被多巴胺綁架的大腦:是什麼讓我們上癮
    上癮:一塊腦區的瘋狂  一部手機、一杯咖啡、一雙鞋子、一款APP……為什麼能讓人迷戀和依賴,讓人慾罷不能地想要獲得?因為人們對它們上癮了,但能做到這點的寥寥無幾。所有讓人成癮的品牌、產品、觀念,其實都符合了人們大腦中的一套讓人上癮的神經機制。這套機制類似於對菸酒和毒品上癮的大腦機制。只要你掌握了它,就可以打造出讓人上癮的品牌和產品。
  • 跑步有4種快樂,在跑步中發現快樂和享受快樂,是跑步的最高境界
    ●●跑步有4種快樂,這4種快樂給人的感受是有很大不同的,但是每一種快樂,對跑步來講都很重要,一個跑步的人只有經歷了這些快樂,才能真正的愛上跑步,才能堅持跑步。
  • 葉氏藥業|跑步會分泌多巴胺讓人快樂,為什麼跑步的時候這麼難受呢?
    其中有一個片段,李尖尖和凌霄跑步時說「跑步能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讓人心情變好。」 葉氏藥業小助手覺得大部分人都知道多巴胺是什麼,但是咱還是要照顧一下少數不知道的朋友。然而分泌的內啡肽會比較多,多巴胺只是比較少一部分,而且,一般來說,要達到分泌內啡肽的強度,至少要運動25分鐘以上,如果你跑步的時候只感覺到累而沒有快樂的感覺,葉氏藥業小助手認為那很可能是因為運動的時間太短了。 葉氏藥業小助手表示多巴胺是為快樂而生的,當體內產生大量多巴胺後,人的心情也會變好,而內啡肽則是為了抑制痛苦而生的,雖然不會讓人變得更快樂,但卻可以幫人減少痛苦。
  • 科學現場調查:食物也會「上癮」
    研究表明,過量進食會使大腦中的獎賞系統更加活躍——在一些人中,獎賞系統甚至活躍到,讓人們不顧大腦的警告:當人們吃下一定食物後,大腦會發出信號,讓人們停止進食。肥胖者就像酗酒者和吸毒者一樣,他們吃得越多就越想吃。不論貪食是否算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成癮,只要它和吸毒一樣,是以同一種方式刺激同樣的大腦迴路,那麼抑制獎賞系統的藥物,就可以幫助肥胖者少吃一些。
  • 為什麼對糖、性、遊戲、菸草、毒品、酒精上癮?快樂也會傷害自己
    而對某些東西上癮,會危害身體,比如說:糖、遊戲、菸草、毒品、酒精,它們讓人迷戀、陶醉,體驗一種「極致」的快樂。 最嚴重的吸毒,可能會讓人沒了人形,最後傾家蕩產,一旦對毒品上癮,可能完全失去理智和道德。
  • 《尋找爽點》快樂和成癮是人類的天性
    他對於人腦的發育和功能及其對人的行為的影響一直有著高屋建瓴的看法和主張,這些主張不僅對腦科學工作者,而且對普通大眾都十分具有吸引力,並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每天都享受著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也許是電視節目《舌尖上的中國》中的美味食物,也許是一次完美的愛情。但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快樂究竟是什麼。比如,為什麼我們會對美食、美酒或者愛情那麼喜愛,甚至上癮?
  • 無聊遊戲為何能讓人上癮?快樂激素為主因
    [摘要]單機遊戲更容易讓人上癮,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不會分泌很多快樂激素,一點點成功就可以獲得大腦給予的獎賞以及滿足感,這樣人們才有動力去完成長期、艱巨的任務。達成目標的難易程度與最終完成目標時快樂激素分泌的多少呈正相關,這也就是說,當我們達成越艱難的任務,越能夠從中產生快樂和滿足。
  • 色情圖片看的越多:大腦萎縮越快
    事實上,看色情圖片和影片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它能夠刺激人的性慾,令大腦產生愉悅高潮,甚至可以改善兩性關係,但是它同樣會影響身體健康。看得越多,需求越多做愛與看色情圖片都會刺激腦部,產生令人愉悅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並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
  • 中老年人適合跑步嗎?按這6個要求運動,讓你越跑越年輕
    不可否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已經不如年輕時那麼充滿力量和活力,我們各個部位開始老化。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更加需要我們中老年人運動起來,那麼對於中老年人跑步的一些建議,今天小編來分享給大家。1、不要跑太快由於中老年人的身體情況,不能和年輕人選擇同樣的標準,所以說我們在跑步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地慢下來。其實並沒有固定的數值,只要大家跑起來感覺輕鬆愉快,和旁邊的人聊天也不會感到胸悶即可。
  • 地球越變越暖,跑者越跑越慢?
    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跑者馬拉松完賽時間平均每年都以+6秒的速度變慢。愛跑步的人在變多,參加馬拉松的跑者在變多,賽事也在數量和質量上逐年上升,但是海外運動媒體在聯合大數據機構進行統計分析之後,卻得出了一個意外的結果——跑者們在越跑越慢。
  • 遊戲、紅酒帶給我們快樂,但上癮是怎麼回事?
    明明知道自己的工作就要做不完了,但是手卻不受控制的挪向了電腦、翻開了最新一期的日漫、拿起了手機刷開了朋友圈;明知道抽菸對身體有害,但依然要時時刻刻揣包煙;還有近期越來越受關注的「網癮」問題,幾乎有和真鴉片一樣的破壞力。這些不理智但卻給人帶來莫大快感的事物其實都可以成為我們上癮的對象,但從正常的娛樂活動變成「癮」,是逐步的過程。
  • 心理學:網絡搜索改變人類大腦獎賞機制,上癮成為新的情感體驗
    香蕉的香,香蕉的黃,香蕉的外觀,香蕉的尺寸,有香蕉的香蕉樹,甚至類似於香蕉形狀的任何東西,都被我們所喜歡。為了快感而活的可憐人類香蕉叫什麼,香蕉叫多巴胺。多巴胺就是一個對大腦信息的傳遞者,負責傳遞快樂、興奮,也就是大腦對人行為的正向反饋,負責判斷人的行為並且發放獎品,而這個獎品就是人所產生的愉悅感。
  • 羅振宇:有出息的人應該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就算跑步很累,很辛苦,一開始在多巴胺的支持下,我們很容易產生動力。這就是自律的本質:多巴胺使我們產生對長遠的目標的渴望,驅動我們產生行為。想像長遠目標的畫面越清晰,多巴胺的驅動力越強。多巴胺的驅動作用,在自律前期是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