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最好的網際網路產品就是上癮

2021-01-07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作者朱昂;36氪經授權發布。「點拾投資」(ID:deepinsightapp)

我們都說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是那些滿足人性需求的,而移動網際網路中最偉大的企業也都是解決了這些人性的痛點。人性的痛點幾百年來一直沒有改變:我們永遠有社交需求,同時探索這個世界和自己,以及滿足自身的物質需求。

於是,社交,搜索和電商構成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基礎。但是最近我開始思考人性構成中更深層次的東西。是什麼東西再刺激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會有這樣以及那樣的需求?我們人性中天然的快樂源泉,其實是來自於多巴胺的分泌。而偉大的網際網路應用,往往是符合多巴胺分泌原理的。

什麼是多巴胺?

其實我最早聽說多巴胺是通過身邊跑步的朋友。跑步在一開始會覺得很累,但是越到後面會感覺越快樂,就是來自於多巴胺的分泌。所以我真的發現身邊跑步的人越來越上癮,甚至許多人從一個根本不鍛鍊的人,逐漸變成馬拉松愛好者。

這兩天看了知乎上一篇文章《從快感到成就感:多巴胺vs內啡肽》,對於多巴胺是什麼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文章中對多巴胺是這麼解釋的: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它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阿爾維德—卡爾森等三人研究多巴胺而獲得諾貝爾獎。

多巴胺代表快樂嗎?並非如此。

有研究表明多巴胺獎賞通路的本質是獎賞,而不是快樂。動物飼養員鄧師傅的回答:

獎賞是什麼?獎賞就是你做了一次後,你會想做第二次。一般來說,我們獲得獎賞都是有實質性的反饋的,比如一個蘋果,那麼這個蘋果的味道和觸感等等物理性質信息在轉換為神經信息後與獎賞系統相勾連,產生了突觸可塑性的變化,你就知道蘋果是好吃的而去吃蘋果。

快感真是來自快樂的時刻嗎?更多研究發現,多巴胺的效用產生於期待獎賞,而不是獲得獎賞。多巴胺≈ want,所帶來的是渴望和幻想。」

也就是說,多巴胺是我們大腦通過尋求短期刺激和獎賞,分泌出來的。所以上面說的跑步例子可能並不貼切(但事實是,我第一次聽到多巴胺就是跑步的人說的)。因為跑步其實是追求一個更長期的自律生活,而多巴胺的分泌,其實更多是短期的刺激。

為什麼這麼說?從多巴胺分泌的原理上看,越是短時間帶來的刺激,讓人上癮的概率就越高。所以人性的角度必然追求獲得刺激的時間越來越短。比如遊戲,以前我們打一盤魔獸爭霸至少20分鐘出結果,有時候甚至40分鐘打到三本出三英雄了。

今天我們玩爐石傳說,十分鐘之內就有結果。大家從英雄聯盟LOL轉向王者榮耀,也是出結果的時間越來越短。從科學家的研究中發現,獲得多巴胺最高的是賭博,其次是毒品,最後是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黃賭毒。

那些抓住多巴胺的網際網路應用

今天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精神毒品。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最喜歡做的一個動作就是「刷信息」。中國人刷微信朋友圈,刷微博,刷淘寶商店。美國人刷Facebook,刷Snapchat,刷Instagram,刷亞馬遜網店。因為多巴胺的效用產生於期待獎賞,我們曾經刷到有趣的文章,信息,圖片的這種快樂在刺激我們持續刷信息流。所以導致我們許多人對於信息流開始上癮。

從人性的本質看,這些網際網路應用抓住了我們大腦的多巴胺分泌,讓許多人上癮,因為上癮所以產生了用戶粘性。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刷信息這個動作比PC網際網路時代容易太多了。只要手指翻動一下,就能買一個「期待」。久而久之,移動網際網路導致了整片時間的碎片化。

許多人經常沙發上一坐,然後刷各種信息流一晃就兩個小時過去了。你去問他學到了什麼?他卻說不上來。同時,這也是為什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睡覺會越來越晚。因為許多人習慣晚上睡覺前刷各種信息流。越到後面,我們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就越多,人到了晚上反而興奮睡不著。

所以王者榮耀為什麼有價值?原來打一盤英雄聯盟對戰需要45分鐘,而且只能在PC上玩。現在王者榮耀打一盤對戰15分鐘就行,而且隨時隨地可以打。前幾天去騰訊參觀,王者榮耀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全民遊戲了。

我感覺地位不輸給當年日本的「Puzzle & Dragon」。15分鐘可以買一個信息的刺激點。許多人刷今日頭條停不下來,也是被其各種新聞甚至段子上癮了。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手機症候群。似乎無時無刻不能離開手機,吃飯,上洗手間都要抱著手機,就是這種信息流上癮後的結果。移動網際網路的應用,帶來了最快速和簡單的多巴胺分泌,滿足了我們的人性。

所以社交,信息流,電商等有天然的用戶時間粘性。這些東西永遠是越多越好,而且容易上癮。

比如購物本身有一種衝動消費在裡面。人買了東西後會天然分泌多巴胺。許多人逛淘寶,京東,本身就會感覺快樂。再比如社交,人天生就喜歡看別人在幹什麼,有時候停不下來反覆刷微信朋友圈,刷微博等。因為看到一條有趣的信息能分泌多巴胺。

所以我們也看到,有些資訊網站會刻意把各種容易分泌多巴胺的信息放在前面。再比如今天的短視頻,每刷一次短視頻都能讓我們期待看到一條好玩的內容。還有各種約會軟體,類似於Tinder這種,你每滑動一次手機,就帶來一個可能性,也是一種多巴胺的分泌。

從廣義的角度看,其實這一切都是消費品。消費品最好的模式就是讓你上癮。而讓一個人上癮最好的辦法就是分泌多巴胺。

比如我們吃MM巧克力豆,嗑瓜子時總是停不下來。因為每一次的動作,都給大家暗示會有愉快的體驗。巴菲特喜歡的可口可樂,喜詩糖果也是讓人上癮。今天,移動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的社交,購物,搜索,遊戲等也不斷上癮。

說到底,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就是搶佔用戶的時間窗口,時間+用戶=流量。那麼偉大的網際網路應用也必須讓用戶上癮,從人性的角度上說,就是刺激人腦多巴胺的分泌。而回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卻又不是依靠多巴胺的分泌,尋求獲得的短期刺激感,而是通過平和的內心,找到真正的幸福。

所以真正有價值的人生幸福,卻應該是欲望的降低,生活的簡約。但真正的幸福只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相關焦點

  • 被多巴胺綁架的大腦:是什麼讓我們上癮
    上癮:一塊腦區的瘋狂  一部手機、一杯咖啡、一雙鞋子、一款APP……為什麼能讓人迷戀和依賴,讓人慾罷不能地想要獲得?因為人們對它們上癮了,但能做到這點的寥寥無幾。所有讓人成癮的品牌、產品、觀念,其實都符合了人們大腦中的一套讓人上癮的神經機制。這套機制類似於對菸酒和毒品上癮的大腦機制。只要你掌握了它,就可以打造出讓人上癮的品牌和產品。
  • 碎片化時間和行為上癮 多巴胺帶來的負面影響
    碎片化時間和行為上癮 多巴胺帶來的負面影響時間碎片化,這個網際網路新詞已經出現好幾年了。隨著APP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公司把讓用戶長時間活躍的目標降低為佔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計劃待會兒要做作業,但剛吃完飯有一點困,想著刷一會兒短視頻放鬆一下,這一刷就是半小時,再一刷,一晚上就這樣過去了。
  • 解疑:愛上癮,始作俑者是多巴胺?
    「購物成癮只是上癮一族的一種,貪食、迷戀網遊、信息強迫症等都是愛上癮的表現。」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二科主任樊豐勢表示,是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對人體產生了強大的控制力,讓人們變成了上癮一族。
  • 多巴胺 能讓人「上癮」的藥
    早在1910年,英國惠康實驗室的兩位化學家就合成出了多巴胺,但直到半個世紀後的1957年,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維德·卡爾森才確定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可以幫助腦細胞傳送脈衝信號,這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再之後的60多年來,人們發現多巴胺與人類的運動、情感、欲望、興奮、上癮等許多方面有關。
  • 毒品上癮?是多巴胺在控制你!
    這一切是多巴胺在控制著你! 01 我們的日常生活,很多是受多巴胺主宰的,讓你感覺幸福的事情,你的多巴胺就會升高。 街上到處是誘人的美食,想吃?多巴胺飆升。 熱戀時,整個人都興高採烈?多巴胺飆升。
  • 多巴胺帶給人類的 遠不止性交的快感和上癮
    多巴胺在位於腹側被蓋區(VTA)內的神經細胞體中產生,並且在伏隔核和前額葉皮質中釋放。 涉及運動功能的多巴胺有單獨的途徑,由黑質中的腦細胞產生並釋放進入背部紋狀體。)多巴胺很忙。它有多條傳遞途徑。普通人談到多巴胺——特別是談到獎賞快樂、成癮性和欲望時——他們是在談及中腦邊緣通路的多巴胺途徑。
  • 吃辣椒會讓人上癮原是多巴胺「惹火」
    辣是痛覺,吃辣也會上癮  人之所以會感到辣,是辣椒、生薑等食物中一些化學物質的功勞(譬如辣椒素、薑酮、姜醇等)。而在這幾種化合物中,辣椒素又是最常見、分布最廣泛的辣味物質。辣椒素刺激細胞,在大腦中形成了類似於灼燒的微量刺激的感覺。所以,其實不管是舌頭還是身體的其他器官,只要神經能感覺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
  • 多巴胺是如何讓我們對技術上癮的?
    教授的實驗表明,在中腦內部,多巴胺跟我們從行動獲得的回報有關。多巴胺似乎跟欲望、野心、成癮和性慾有關。Schultz和他的研究人員當時把一塊蘋果放到了屏幕後面,結果發現老鼠一啃食物的時候就看到了多巴胺反應。
  • 玩手機如何影響你體內的多巴胺和皮質醇
    在生物學家看來,人類的情緒體驗,對應到生物化學層次,就是一些激素和神經遞質的複雜反應。而目前與手機使用行為相關的人體激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巴胺和皮質醇這兩種物質上。多巴胺與行為上癮關係密切多巴胺(Dopamine)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在免疫系統、腸道、血管等不同的地方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這種物質同時也與成癮有關。
  • 愛上癮,都是多巴胺惹的禍?
    購物成癮只是上癮一族的一種。  在平時生活中留意一下不難發現,有這樣一些人:愛看書的人不斷收集資料,遠超過他一生的閱讀量;喜歡吃零食的人不停地吃零食,明明知道對身體沒有好處;愛看電視的人在夜裡遲遲不願離開電視機,可能並沒有真正想看的節目;迷戀網遊和社交網站的人,其實未必真的喜歡那些「練級」和「偷菜」的重複操作。  這些人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呢?
  • 導致我們上癮的原理是什麼?
    生活中,大部分人會對一些事物格外上癮,並且很難通過自製停下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理導致我們一步步上癮的呢?我們又該如何逃離上癮的陷阱呢?本文將告訴你答案。為什麼無聊的時候我們會刷手機刷個不停?為什麼我總是忍不住氪金?為什麼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卻不再興奮了?為什麼網際網路色情危害比其他形式色情都要大?為什麼毒品成癮性這麼強?
  • 《大腦修復術》3:學習也能上癮嗎?
    人是怎麼上癮的?多巴胺的作用作用於獎賞系統,讓我們產生做某事的欲望讓大腦預期獎賞,指導我們做出相應的行為多巴胺獎賞迴路被過度激發,會使人出現成癮症狀。多巴胺跟快樂的關係很大嗎?多巴胺其實和欲望有關。上癮行為形成過程上癮行為由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其中40%由基因決定。大量的多巴胺不會增加主觀感受的快樂,卻會讓人極度苛求上癮行為,並且剝奪人感受快樂的能力。以吸毒上癮為例:隨著吸毒次數的增多,大腦會逐漸適應大量多巴胺的存在,變得越來越不敏感,需要越來越多的多巴胺刺激才會有反應。
  • 做營銷,關鍵是讓受眾產生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而性也是最容易讓男性大腦中產生出多巴胺的東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網上非常火熱的觀點,「中國的網友在對待任何論壇,任何話題,任何新聞的時候都有一些人出來噴,出來罵,顯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憤世嫉俗,但是唯一一個網際網路最和平的地方就是各種情色論壇,情色網站,往往這時網友的留言就是,好人一路平安,樓主讚一個,1024等等。
  • 警惕易上癮的快感「多巴胺」擁抱長期的快樂「內啡肽」吧!
    什麼是多巴胺呢?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  趨利避害的本能靠的就是多巴胺的作用機制,一旦我們做了有利的事情,或正準備做有利的事情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使我們感到快樂,而我們對快樂的渴望又會使我們產生動力,再次去做這件事情。
  • 小心神經的上癮機制
    所有經過感官系統,能刺激神經產生多巴胺(令人快樂的化學物質)的行為都會讓人上癮。比如吃美食,酸甜苦辣的感覺通過味覺刺激神經產生快樂的感覺。玩遊戲,通過一系列競爭的過程獲得最後的勝利,從而得到滿足感大腦分泌多巴胺。因為分泌的快樂物質刺激神經,使神經記住了這種興奮又快樂的感覺,每一次的刺激都在強化這種快樂的感覺。
  • 多巴胺為什麼讓人有舒服的感覺
    人們總是希望有美好的時光,而美好的時光就是在享受親情、愛情、友情時,在遇到開心刺激的事情時
  • 多巴胺是個什麼鬼?
    轉自網絡大腦裡有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當人被外界刺激愉悅時,多巴胺會大量爆發出來,比如一個擁抱、一句讚揚的話,都會引起多巴胺的升高
  • 多巴胺與愛情
    Arvid Carlsson確定多巴胺為腦內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使他贏得了2000年諾貝爾醫學獎。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
  • 毒品是怎樣讓人上癮的?
    那麼毒品是怎麼讓人上癮的?毒品上癮之源——多巴胺人類大腦中有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以突觸的形式互聯,組成神經網絡。大腦中的神經網絡|作者自製最常見的突觸為化學突觸,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釋放的神經遞質傳輸信息。
  • 商業帝國的多巴胺計劃,原理是雄性動物和雌性動物的交配本能
    是什麼讓人類不斷對交配上癮的呢?多巴胺。多巴胺即人類自身的某種獎勵機制。生活中哪怕最簡單的一些行為都和它有關。(張愛玲)所以,多巴胺計劃就是各個公司為了利益,深度開發一款產品讓他們的用戶上癮,不是毒品甚似毒品。(我沒有映射現實生活中任何公司,感謝理解)黑鏡這個電視劇最大的特點是魔幻現實大多數的科幻概念從而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