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 周潔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沉迷網絡購物的「剁手黨」又體驗了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街可以不逛,覺可以不睡,吃也可以省著點,攢足了錢就為了這一天熬夜守在電腦前,摩拳擦掌奮力血拼。激情過後,冷靜下來一看,卻發現囤積了很多根本用不著的東西。
「購物成癮只是上癮一族的一種,貪食、迷戀網遊、信息強迫症等都是愛上癮的表現。」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二科主任樊豐勢表示,是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對人體產生了強大的控制力,讓人們變成了上癮一族。
依賴多巴胺僵化指揮導致上癮
「多巴胺是由大腦分泌的一種生物胺類化學物質,是大腦分泌的重要神經遞質之一。」樊豐勢表示,多巴胺在大腦基底神經節區和大腦邊緣系統以及丘腦下部分布非常豐富,它是一種興奮性的遞質,與人體神經系統興奮、精神活動亢奮有關。多巴胺在腦內釋放能給人帶來情緒高漲、興奮、激動、思維加快、反應靈敏等美好的感受,也與渴望、期待、成癖密切相關。我們熟知的美好的愛情生活,也是由腦內持續大量多巴胺分泌而產生的神秘感覺。
「當遇到激動、興奮或新奇的場合時,大腦就會分泌出神經遞質多巴胺,讓人產生精神興奮、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快感。一旦人體產生這些感受,就會積極地去執行這種行動、努力追求愉快情緒。」樊豐勢解釋,比如說嗜煙成癮者在吸菸時,菸草中的尼古丁成分就會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以此產生愉悅情緒,促使人通過不斷抽菸獲取一時的精神興奮。
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機制,是原始衝動在起作用。樊豐勢認為,在人類的進化史中,食物、物資等大部分時間都是短缺的,下次再獲得的時間難以預料,所以大腦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整個機體去爭取利益。在進入現代信息社會後,人類第一次面臨著營養、物資、信息過剩的問題,如果還是簡單地依賴原始多巴胺的僵化指揮來行動,就會造成類似購物狂、吃貨、電視迷甚至網蟲等行為偏差,淪為上癮一族。
可利用多巴胺激勵機制培養良性習慣
愛上癮與人的心理傾向有關。「通過心理暗示和調節,上癮是可以矯正的。」樊豐勢建議,愛上癮族群應當有意識地節制自己的行為,克服不良的心理依賴。正確地引導良性、適度的多巴胺分泌活動,就會形成「內在動力」,促使人積極向上。只有極個別人才需要進行對抗腦內多巴胺的藥物——精神安定劑控制,直至多巴胺分泌恢復正常狀態。
事實上,多巴胺並不總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擾。「由於人的大腦具有很大潛力,它可以在生活過程中學習到新的事物,認識和了解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新事物,記住它們可能帶來的愉快獎勵,並對多巴胺的分泌機制重新編碼,讓學習興奮成為大腦中樞犒賞中心的一環。」樊豐勢說,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學習起來往往更有動力,學習過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興奮的挑戰和激發。這是因為大腦意識到取得好成績會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和讚賞,這種表揚會令自己感覺良好,於是不斷地重複興奮刺激會形成良好的反射活動,它可以把「探求知識」與「多巴胺分泌」聯繫起來,讓人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興奮而有樂趣。
樊豐勢說,「好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找到把「學習過程」與「多巴胺分泌」聯繫起來的方法,就會幫助更多孩子愛上學習。我們還可以學會主動利用多巴胺這種可重新編碼的激勵性質,來幫助修正自身的不良愛好,培養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