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愛上癮,始作俑者是多巴胺?

2021-01-07 河北新聞網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 周潔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沉迷網絡購物的「剁手黨」又體驗了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街可以不逛,覺可以不睡,吃也可以省著點,攢足了錢就為了這一天熬夜守在電腦前,摩拳擦掌奮力血拼。激情過後,冷靜下來一看,卻發現囤積了很多根本用不著的東西。

    「購物成癮只是上癮一族的一種,貪食、迷戀網遊、信息強迫症等都是愛上癮的表現。」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二科主任樊豐勢表示,是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對人體產生了強大的控制力,讓人們變成了上癮一族。

    依賴多巴胺僵化指揮導致上癮

    「多巴胺是由大腦分泌的一種生物胺類化學物質,是大腦分泌的重要神經遞質之一。」樊豐勢表示,多巴胺在大腦基底神經節區和大腦邊緣系統以及丘腦下部分布非常豐富,它是一種興奮性的遞質,與人體神經系統興奮、精神活動亢奮有關。多巴胺在腦內釋放能給人帶來情緒高漲、興奮、激動、思維加快、反應靈敏等美好的感受,也與渴望、期待、成癖密切相關。我們熟知的美好的愛情生活,也是由腦內持續大量多巴胺分泌而產生的神秘感覺。

    「當遇到激動、興奮或新奇的場合時,大腦就會分泌出神經遞質多巴胺,讓人產生精神興奮、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快感。一旦人體產生這些感受,就會積極地去執行這種行動、努力追求愉快情緒。」樊豐勢解釋,比如說嗜煙成癮者在吸菸時,菸草中的尼古丁成分就會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以此產生愉悅情緒,促使人通過不斷抽菸獲取一時的精神興奮。

    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機制,是原始衝動在起作用。樊豐勢認為,在人類的進化史中,食物、物資等大部分時間都是短缺的,下次再獲得的時間難以預料,所以大腦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整個機體去爭取利益。在進入現代信息社會後,人類第一次面臨著營養、物資、信息過剩的問題,如果還是簡單地依賴原始多巴胺的僵化指揮來行動,就會造成類似購物狂、吃貨、電視迷甚至網蟲等行為偏差,淪為上癮一族。

    可利用多巴胺激勵機制培養良性習慣

    愛上癮與人的心理傾向有關。「通過心理暗示和調節,上癮是可以矯正的。」樊豐勢建議,愛上癮族群應當有意識地節制自己的行為,克服不良的心理依賴。正確地引導良性、適度的多巴胺分泌活動,就會形成「內在動力」,促使人積極向上。只有極個別人才需要進行對抗腦內多巴胺的藥物——精神安定劑控制,直至多巴胺分泌恢復正常狀態。

    事實上,多巴胺並不總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擾。「由於人的大腦具有很大潛力,它可以在生活過程中學習到新的事物,認識和了解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新事物,記住它們可能帶來的愉快獎勵,並對多巴胺的分泌機制重新編碼,讓學習興奮成為大腦中樞犒賞中心的一環。」樊豐勢說,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學習起來往往更有動力,學習過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興奮的挑戰和激發。這是因為大腦意識到取得好成績會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和讚賞,這種表揚會令自己感覺良好,於是不斷地重複興奮刺激會形成良好的反射活動,它可以把「探求知識」與「多巴胺分泌」聯繫起來,讓人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興奮而有樂趣。

    樊豐勢說,「好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找到把「學習過程」與「多巴胺分泌」聯繫起來的方法,就會幫助更多孩子愛上學習。我們還可以學會主動利用多巴胺這種可重新編碼的激勵性質,來幫助修正自身的不良愛好,培養好習慣。

相關焦點

  • 愛上癮,都是多巴胺惹的禍?
    購物成癮只是上癮一族的一種。  在平時生活中留意一下不難發現,有這樣一些人:愛看書的人不斷收集資料,遠超過他一生的閱讀量;喜歡吃零食的人不停地吃零食,明明知道對身體沒有好處;愛看電視的人在夜裡遲遲不願離開電視機,可能並沒有真正想看的節目;迷戀網遊和社交網站的人,其實未必真的喜歡那些「練級」和「偷菜」的重複操作。  這些人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呢?
  • 多巴胺 能讓人「上癮」的藥
    早在1910年,英國惠康實驗室的兩位化學家就合成出了多巴胺,但直到半個世紀後的1957年,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維德·卡爾森才確定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可以幫助腦細胞傳送脈衝信號,這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再之後的60多年來,人們發現多巴胺與人類的運動、情感、欲望、興奮、上癮等許多方面有關。
  • 多巴胺:最好的網際網路產品就是上癮
    我們人性中天然的快樂源泉,其實是來自於多巴胺的分泌。而偉大的網際網路應用,往往是符合多巴胺分泌原理的。什麼是多巴胺?其實我最早聽說多巴胺是通過身邊跑步的朋友。跑步在一開始會覺得很累,但是越到後面會感覺越快樂,就是來自於多巴胺的分泌。所以我真的發現身邊跑步的人越來越上癮,甚至許多人從一個根本不鍛鍊的人,逐漸變成馬拉松愛好者。
  • 被多巴胺綁架的大腦:是什麼讓我們上癮
    上癮:一塊腦區的瘋狂  一部手機、一杯咖啡、一雙鞋子、一款APP……為什麼能讓人迷戀和依賴,讓人慾罷不能地想要獲得?因為人們對它們上癮了,但能做到這點的寥寥無幾。所有讓人成癮的品牌、產品、觀念,其實都符合了人們大腦中的一套讓人上癮的神經機制。這套機制類似於對菸酒和毒品上癮的大腦機制。只要你掌握了它,就可以打造出讓人上癮的品牌和產品。
  • 毒品上癮?是多巴胺在控制你!
    這一切是多巴胺在控制著你! 01 我們的日常生活,很多是受多巴胺主宰的,讓你感覺幸福的事情,你的多巴胺就會升高。 街上到處是誘人的美食,想吃?多巴胺飆升。 熱戀時,整個人都興高採烈?多巴胺飆升。
  • 多巴胺帶給人類的 遠不止性交的快感和上癮
    責編:胖胖在人腦中的諸多化學物質中,有一個名字脫穎而出受到大家的關注——多巴胺(Dopamine)。這個物質給了我們最甜蜜的幸福,同時也是它誘使人們產生最隱秘的渴望。從沒有哪種化學物質讓人類如此有愛又恨,多巴胺有無數個名字:它是纏綿愛意,也是慾火焚身;它誘人淫亂縱慾,也助人精進向前。
  • 吃辣椒會讓人上癮原是多巴胺「惹火」
    辣是痛覺,吃辣也會上癮  人之所以會感到辣,是辣椒、生薑等食物中一些化學物質的功勞(譬如辣椒素、薑酮、姜醇等)。而在這幾種化合物中,辣椒素又是最常見、分布最廣泛的辣味物質。辣椒素刺激細胞,在大腦中形成了類似於灼燒的微量刺激的感覺。所以,其實不管是舌頭還是身體的其他器官,只要神經能感覺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
  • 碎片化時間和行為上癮 多巴胺帶來的負面影響
    碎片化時間和行為上癮 多巴胺帶來的負面影響時間碎片化,這個網際網路新詞已經出現好幾年了。隨著APP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公司把讓用戶長時間活躍的目標降低為佔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行為上癮"這個話題就越來越受到關注,不僅是青少年,就連很多成年人也未能倖免。數據顯示,2017年年底,某新聞閱讀APP上約1.2億用戶的平均每日閱讀時長為74分鐘,累計起來的時間長達16894年,相當於每天都有一個原始人從史前看新聞一直看到現在。
  • 多巴胺與愛情
    中腦的神經原物質多巴胺(Dopamine),則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從理論上來看,增加這種物質,就能讓人興奮,但是它會令人上癮。多巴胺在前腦和基底神經節(Basal Ganglia)出現,基底神經節負責處理恐懼的情緒,但由於多巴胺的緣故,取代了恐懼的感覺,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癮行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 多巴胺是如何讓我們對技術上癮的?
    這些神經遞質確保我們的心臟不斷地跳動,讓我們的肺部保持呼吸,就多巴胺而言,當我們感到口渴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要喝一杯水,或為了讓我們的基因在我們死後能倖存下來,就會告訴我們得繁殖後代了。1950年代的時候,鑑於一項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一組神經系統疾病,其症狀包括震顫,動作緩慢和僵硬)是由多巴胺缺乏引起的,因此多巴胺被認為與身體運動密切相關。
  • 小心神經的上癮機制
    所有經過感官系統,能刺激神經產生多巴胺(令人快樂的化學物質)的行為都會讓人上癮。比如吃美食,酸甜苦辣的感覺通過味覺刺激神經產生快樂的感覺。玩遊戲,通過一系列競爭的過程獲得最後的勝利,從而得到滿足感大腦分泌多巴胺。因為分泌的快樂物質刺激神經,使神經記住了這種興奮又快樂的感覺,每一次的刺激都在強化這種快樂的感覺。
  • 男生一見鍾情是「多巴胺」作怪,戀情不穩定,其實是「太愛自己」
    那麼什麼是「多巴胺」?心理學發現「多巴胺」,它會導致男女之間產生類似「一見鍾情」的錯覺。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最為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的神經遞質,它作為神經遞質來調控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當我們的大腦開始產生多巴胺和腎上腺素這類物質的時候,它可以傳遞興奮的信號。
  • 警惕易上癮的快感「多巴胺」擁抱長期的快樂「內啡肽」吧!
    答案是: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這篇文章將會為你詳細講述多巴胺和內啡肽與自律的關係,以及我們該怎麼做。  01  自律始於多巴胺,敗於多巴胺  1.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自律和多巴胺的關係。  什麼是多巴胺呢?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
  • 導致我們上癮的原理是什麼?
    生活中,大部分人會對一些事物格外上癮,並且很難通過自製停下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理導致我們一步步上癮的呢?我們又該如何逃離上癮的陷阱呢?本文將告訴你答案。為什麼無聊的時候我們會刷手機刷個不停?為什麼我總是忍不住氪金?為什麼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卻不再興奮了?為什麼網際網路色情危害比其他形式色情都要大?為什麼毒品成癮性這麼強?
  • 多巴胺為什麼讓人有舒服的感覺
    說到多巴胺,相信大多數人是陌生的,不知道多巴胺是什麼東西。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也就是說沒有了多巴腔的參與,這個世界上也就沒有了酒鬼、癮君子、賭徒、茶仙、咖啡紳士等人群,當然如果沒有了多巴胺,這個世界也就沒有了美好的愛情,人們也沒有了七性六欲,人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多巴胺有積極的一面,當然也有消極的一面。   那麼多巴胺為什麼能夠讓人有舒服的感覺呢?
  • 《大腦修復術》3:學習也能上癮嗎?
    人是怎麼上癮的?多巴胺的作用作用於獎賞系統,讓我們產生做某事的欲望讓大腦預期獎賞,指導我們做出相應的行為多巴胺獎賞迴路被過度激發,會使人出現成癮症狀。多巴胺跟快樂的關係很大嗎?多巴胺其實和欲望有關。上癮行為形成過程上癮行為由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其中40%由基因決定。大量的多巴胺不會增加主觀感受的快樂,卻會讓人極度苛求上癮行為,並且剝奪人感受快樂的能力。以吸毒上癮為例:隨著吸毒次數的增多,大腦會逐漸適應大量多巴胺的存在,變得越來越不敏感,需要越來越多的多巴胺刺激才會有反應。
  • 多巴胺是個什麼鬼?
    轉自網絡大腦裡有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當人被外界刺激愉悅時,多巴胺會大量爆發出來,比如一個擁抱、一句讚揚的話,都會引起多巴胺的升高
  • 毒品是怎樣讓人上癮的?
    那麼毒品是怎麼讓人上癮的?毒品上癮之源——多巴胺人類大腦中有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以突觸的形式互聯,組成神經網絡。大腦中的神經網絡|作者自製最常見的突觸為化學突觸,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釋放的神經遞質傳輸信息。
  • 多巴胺、毒品以及抑鬱症
    2018年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神經遞質多巴胺對於大腦疾病的發生(例如藥物上癮以及抑鬱症等)具有重要的影響,其對於大腦的反饋調節系統也具有廣泛的作用。不過,目前我們對多巴胺的作用了解的並不全面。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者們最近重點研究了多巴胺對於大腦腹側被蓋區(VTA)的影響。
  •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2018年06月20日 10:51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那麼,從科學層面上說,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又為什麼難以戒除? 據國家禁毒委員會專家李建華介紹,事實上對於這樣的問題,科學界也仍然在探索之中,並沒有統一確切的最終答案。不過,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吸毒成癮是一種腦疾病。 人腦中有一種物質叫多巴胺,這種化學物質能夠傳遞興奮及愉悅等信息,因此它又被稱作「快樂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