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修復術》3:學習也能上癮嗎?

2021-01-15 橘南讀書

人是怎麼上癮的?

多巴胺的作用作用於獎賞系統,讓我們產生做某事的欲望讓大腦預期獎賞,指導我們做出相應的行為多巴胺獎賞迴路被過度激發,會使人出現成癮症狀。

多巴胺跟快樂的關係很大嗎?多巴胺其實和欲望有關。

理想和欲望的區別,前者想到時候會快樂,後者想到時候會痛苦。

上癮行為形成過程

上癮行為由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其中40%由基因決定。大量的多巴胺不會增加主觀感受的快樂,卻會讓人極度苛求上癮行為,並且剝奪人感受快樂的能力。

以吸毒上癮為例:隨著吸毒次數的增多,大腦會逐漸適應大量多巴胺的存在,變得越來越不敏感,需要越來越多的多巴胺刺激才會有反應。吸毒者的大腦獎賞系統和前額葉皮質之間的連接會變弱,讓吸毒者無法控制他尋求毒品的念頭和行動。

多巴胺的分泌會增強我們做事的動機,分泌量的峰值出現在我們做一件想做的事之前。

多巴胺出現的時機;

一件事取得成功時「接近成功」的失敗狀況下。賭博過程中,每次的成敗為隨機事件,並不會隨著練習更加接近成功。賭博激勵的結果是:接近成功的失敗。比如:賭博時骰子點數差一點點就能贏的情況會引起多巴胺大量釋放——會讓人更想再賭一把。做一件事,獎賞超過預期,多巴胺神經元活躍程度就會增加,讓你下次更想做。特別容易讓人上癮的獎賞方式:「高頻出現的隨機獎賞」,遊戲,賭博都充分利用了該獎賞方式。

多巴胺分泌相關行為

原始生存直接相關:吃飯,性愛和手機行為及時反饋:遊戲如何對學習上癮?

把接觸新知識本身看作獎賞,而不把學習結果看作獎賞,就比較容易對學習本身上癮。因為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在生存進化上對個體是有益的,學習和了解新事物本身就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有很大的上癮潛力。

如果某個知識技能對你毫無吸引力,甚至痛苦,那麼可能是因為你嘗試學習的難度與你的實際能力或者你對知識的期望相距太遠。剛學英語時候,新單詞等需要在大腦中建立全新的迴路。新迴路建立過程非常艱難,學完還會忘,所以不容易堅持。然而,如果你的大腦已經建立了相對穩固的英語迴路,之後再往上添磚加瓦就相對容易。

這時,你的學習速度和你的期望越來越接近,獎賞的預期偏差變小,多巴胺分泌量增加,甚至會對學習上癮。

「本來可以更好」的大腦原理。比如你買了一個掃地機器人,後來發現忘記使用一個可以省很多錢的折扣碼,大腦的獎賞程度就會下降。而當你生活很糟糕的時候,看一些處於戰亂或者貧窮之中的人的故事,感覺會好些。

「延遲折扣現象」:

兩個選擇:「今天可以拿到1千塊,或者選擇一個月之後拿到1.5千,你會選哪一個?」

很多人會選擇今天拿到一千塊。因為大腦中,一個月後拿到的錢的價值被打了折扣。比起未來比較大的獎賞,人們更傾向於馬上可以得到的不那麼大的獎賞。

因為在時間感知上遙遠的獎勵在大腦中激發的多巴胺分泌,遠不如馬上可以得到的獎勵激發的多巴胺分泌那樣多。

上癮是好還是壞?

看行為的長期性質看是否過度解決不良上癮行為

給自己找一個有益的獎賞行為來替代它。

替代原則:替代行為的難度不要太大,抱持的期望也不要太高,並且最好能比較快地獲得獎賞反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製造出「晶片大腦」,為神經修復術提供新思路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5月15日發布一項研究成果,該校科學家成功在半導體晶片上引導大鼠腦細胞的生長,並形成神經迴路,開發出所謂的「晶片大腦」。研究者介紹說,這項研究是在半導體晶片上布好一定結構的納米線,像腳手架一樣引導大鼠腦細胞的生長,並形成神經迴路。
  • 試驗研究告訴你:刺激大腦的愉悅迴路,真的可以讓學習上癮
    第二,你不想學習,是因為你沒有在學習裡感受到快樂,或者,沒有在學習中收集到足夠多的快樂。所以,試著用科學的辦法讓學習變得快樂。當手機全面入侵我們的生活以後,想要致力學習,需要面對的困難比沒有手機的時候要多了一些。我們不僅要開發學習行為的快樂性,還要擺脫手機上癮的慣性。
  • 被多巴胺綁架的大腦:是什麼讓我們上癮
    上癮:一塊腦區的瘋狂  一部手機、一杯咖啡、一雙鞋子、一款APP……為什麼能讓人迷戀和依賴,讓人慾罷不能地想要獲得?因為人們對它們上癮了,但能做到這點的寥寥無幾。所有讓人成癮的品牌、產品、觀念,其實都符合了人們大腦中的一套讓人上癮的神經機制。這套機制類似於對菸酒和毒品上癮的大腦機制。只要你掌握了它,就可以打造出讓人上癮的品牌和產品。
  • 藥物上癮與大腦區域有關
    核心提示:一個外部專家羅伯特歐爾博士說:「在老鼠中的這項研究與涉及到人類藥物上癮行為的新的結果匹配性很好。」羅伯特博士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藥物濫用法部門的一員。   10月25日,星期四(健康日報新聞)——根據一項在老鼠身上所做的安菲他明上癮的試驗的新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有一個特殊的大腦區域可能對藥物上癮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外部專家羅伯特歐爾博士說:「在老鼠中的這項研究與涉及到人類藥物上癮行為的新的結果匹配性很好。」
  • 網路遊戲是如何控制你的大腦,為何有人迅速上癮有人卻能克制?
    文 | 葉佳琪 遊戲上癮,大概是這一屆家長最擔心的事了吧。不要說孩子,就是很多成年人,在網路遊戲面前也難以自控,嚴重的成癮者甚至會在日以繼夜的遊戲中發生猝死。
  • 心理學:網絡搜索改變人類大腦獎賞機制,上癮成為新的情感體驗
    又是怎樣的設計讓用戶深陷「搜索上癮」而無法自拔呢?本期《心理學簡報》時評專欄(Psychological Bulletin Opinions)特邀作者Bear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們剖析網絡搜索是如何改變人類大腦的獎賞機制,並解密人們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將「搜索上癮」替代成為現代生活的情感體驗新模式。
  • 多巴胺 能讓人「上癮」的藥
    再之後的60多年來,人們發現多巴胺與人類的運動、情感、欲望、興奮、上癮等許多方面有關。多巴胺來源於酪氨酸,酪氨酸來源於蛋白質,在我們吃的每一口肉、喝的每一口奶中都富含這種胺基酸。人體在必要的時候就會催化酪氨酸產生多巴胺,生成的多巴胺作用時間很短,然後在酶的作用下變成腎上腺素。作為一種神經遞質,它既存在於外周人體中,也存在於大腦中,它們互不相通。
  • 顱骨修復術是什麼 怎麼做
    顱骨修復術是什麼 怎麼做?顱骨缺損目前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顱腦疾患,生活中很多危險因素可能導致顱骨的缺損,比如交通事故,比如生產安全事故,比如顱腦外科手術等等。而顱骨缺損是有很大的危害的,這就需要及時進行科學治療。而普通的顱骨修補,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修復效果。
  • 解疑:愛上癮,始作俑者是多巴胺?
    「購物成癮只是上癮一族的一種,貪食、迷戀網遊、信息強迫症等都是愛上癮的表現。」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二科主任樊豐勢表示,是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對人體產生了強大的控制力,讓人們變成了上癮一族。
  • 最新研究:愛情如吸毒 真的能上癮(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最新研究:愛情如吸毒 真的能上癮(雙語) 2012-02-27 13:42 來源:滬江英語網 作者:
  • 無聊遊戲為何能讓人上癮?快樂激素為主因
    [摘要]單機遊戲更容易讓人上癮,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不會分泌很多快樂激素,一點點成功就可以獲得大腦給予的獎賞以及滿足感,這樣人們才有動力去完成長期、艱巨的任務。另一款手機遊戲《Flappy Bird》曾經紅極一時,其開發者越南小夥Dong Nguyen永久性地下架了這款每天能為他帶來大約50000美元收入的遊戲,而下架它的原因正是它太讓人上癮了!為了廣大同胞和他自己的身體健康,這位小青年只能忍痛「絕後」。
  • 科學家利用電流產生「星星」在大腦中寫字 讓盲人也能「看見」不...
    佩扎裡斯說,幾個世紀後的1755年,法國內科醫生Charles Le Roy發現用電刺激大腦也可以產生生動的光幻視,即使是盲人。佩扎裡斯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佩扎裡斯說,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開始研究視覺修復術;研究人員將電極植入視覺皮層——大腦中處理來自眼睛的信息的區域——以產生光幻視並將其組合成連貫的形狀。
  • 失明患者也能用,這項大腦植入技術不用眼睛也能「看到」字母 | 硬...
    該實驗將一種被稱為視覺修復術的植入物放置在視覺皮層上(大腦區域,該區域負責處理來自眼睛的傳入信息)進行刺激,進而「追蹤」到參與者能夠「看到」的形狀。這些植入物與人工耳蝸植入物的工作原理類似,後者是通過電極刺激內耳神經來幫助提高佩戴者的聽力。
  • 蔡格尼克效應|一個人對行為上癮的認知,決定了是否能過好這一生
    直到我遇到《行為上癮:拿得起,放得下的心理學秘密》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01.我們為什麼會行為上癮美國的著名生理學家奧爾茲和精神學家羅伯特.希斯通過實驗證明,當我們對某種行為上癮的時候,就會刺激到我們的中樞神經,就會產生一種快感。比如我們每天在讀網絡小說,看電視劇,刷短視頻,看新聞,打遊戲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大腦特別爽,爽到不想停下來。
  • 千萬不要跑步,否則上癮了,有你好看
    人生,我們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才能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在不愉快的日子裡,不順心的歲月裡,不妨邁出腳步,去奔跑吧。跑步,是一輩子的事,活到老,跑到老,健康到老。跑步,更是一項上癮的運動。跑著跑著,你就愛上了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 大麻真的不上癮嗎?
    坊間至今流傳所謂「大麻不上癮」「大麻對人體的傷害低於菸酒」甚至「大麻使人長壽」等混淆視聽的觀點,連百度百科對大麻的簡介也是「用好了益身,用壞了毀生」,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大麻是什麼?回答「列入聯合國禁毒公約,與海洛因、古柯鹼並列的三大毒品之一」並沒有錯,但這只是對大麻在狹義上的定義。如果從廣義的角度出發,「大麻」其實是對一種植物的統稱,包括很多野生和人工培育的亞種。
  • 《大腦修復術》5:如何擁有強大的記憶力?
    海馬負責快速學習和存儲瞬間信息,其功能類似於電腦緩存。正在學習的知識快速地臨時存儲在海馬中,接下來幾個小時到幾天,被寫入大腦新皮質,這個過程也是從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的過程,該過程主要在睡覺的時候進行。影響記憶力的因素嚴重的抑鬱和焦慮會影響記憶力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的海馬神經元會有20%凋亡,海馬是負責記憶的關鍵腦區,因此抑鬱症患者的認知能力會變差。焦慮會影響神經元的成長。在輕鬆狀態下學習,海馬負責處理信息,該方式簡單且效果長久。而焦慮狀態下學習,會使用大腦紋狀體學習,該方式策略複雜並且處於潛意識層面,記憶效果不能長久保持。
  • 吃多了都會上癮!?
    患有精神分裂症,醫生通常都會開抗精神藥物,並且會囑咐患者先吃上一段時間試試看,在網際網路上也有抗精神藥物需要長期服用的說法,但也有不少患者比較擔心長期服用抗精神藥物會成癮性嗎?如果有出現藥物成癮性那是不是大腦也會被藥物所控制住了?擔心抗精神藥物上癮怎麼辦? 關於成癮性物質,你知道的有哪些?
  • 毒品吸一點不會上癮嗎?
    傳統毒品1.海洛因:俗稱白粉,使用後有短暫的快感,能讓疼痛消失,但過後會出現頭暈、乏力等負面症狀,致死量為0.12克~0.15克。2.嗎啡:俗稱黃砒,使用後會極度興奮,但過後會出現眩暈、噁心等不良症狀,急性中毒時會導致脈弱不規則、呼吸淺慢,中毒6~8小時會發生肺水腫和呼吸麻痺而死。
  • 所有的上癮,可能只是迴避痛苦
    上癮並不僅僅是精神遭控制,它是3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上癮並不是說某樣東西能讓人有多棒的體驗,而是說最初的感覺消退後會發生什麼。驅使我們上癮的不是快樂本身,而是我們希望擺脫不適的願望。無論這種不適究竟是什麼,只要某種物質或某種行為能幫助我們擺脫痛苦,有人就會使用過量,直至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