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研究告訴你:刺激大腦的愉悅迴路,真的可以讓學習上癮

2020-12-03 英語學習方法

一、我們為什麼選擇玩手機?

為了學好英語,我們總會給自己安排一些任務。

但你會發現,明明到點應該去看英語原著、去複習單詞、去聽英語錄音、去練口語,卻總感覺:

手腳像突然被灌了鉛,有千斤重,任何一個啟動動作都變得無比艱難,連一頁輕薄的書冊都翻不開。意識也越來越混沌。等到某一秒猛然清醒,發現自己拿在手裡的不再是學習資料而是手機。不知不覺,分配給學習任務的一個小時,都被用在了刷手機上。時間沒有了,收穫也沒有。

假設你是一個心理學家,你是自己的研究對象,現在需要研究上述行為的根源,最後撰寫一篇研究報告,你的中心論點會是什麼?

祖先發明了許多詞試圖說明問題,比如意志力、恆心、毅力、自制力、自律……這些詞頂多能算冠名,並不能真正說明問題。把這些詞當作解釋,丟下類似"我就是沒有自制力""我向來缺乏毅力"的總結,只能帶來羞辱、攻擊和逃避。

有時候知識盲區會局限我們的思考能力,有時候只要清除掉知識壁壘,立馬就能從無路可走變成前路一片光明。

二、你的知識盲區

回到我們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明知道學習是增益行為,玩手機是損益行為,依然逃不出不愛學習愛手機?我們又如何逃出這個拖累我們上清華、上北大、拿獎學金人生開掛的怪圈?

你只需要明白兩個事實就夠了。

第一,你學不好是因為你不想學,你不想學跟你是否自律、有毅力、有恆心都沒關係,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不具備這些閃閃發光的品質。所以,停止譴責你自己。

第二,你不想學習,是因為你沒有在學習裡感受到快樂,或者,沒有在學習中收集到足夠多的快樂。所以,試著用科學的辦法讓學習變得快樂。

當手機全面入侵我們的生活以後,想要致力學習,需要面對的困難比沒有手機的時候要多了一些。我們不僅要開發學習行為的快樂性,還要擺脫手機上癮的慣性。

其實它們都跟大腦裡的愉悅迴路有關。

購物、賭博、吃高熱量食物、玩手遊、刷微博和抖音,它們之所以如此輕易讓人成癮,正是因為經過精心設計後,能輕易激活大腦中的"內側前腦束愉悅迴路"。實際上,如果在這個區域植入電極,再給你一個按鈕,使它放電溫和地刺激你的愉悅迴路,只要幾次,你就會像失智了一樣不停按按鈕電擊自己。

許多心理學實驗,都用小白鼠或鴿子證明了這一現象,甚至,"極度成癮的老鼠"會為了電擊快感放棄照顧新生幼鼠,24小時內什麼也不做,僅僅只踩按鈕刺激自己。

三、我們可不可以利用愉悅迴路對學習上癮?

當然可以,而且,只需要針對你的學習計劃做一個小的調整。

以雙周為單位,集中完成某個你可能會拖上一年半載的項目、或者你曾經想做但是很多年都沒有做完的事情。

以英語為例:

你可以安排自己用兩周時間精讀完《新概念英語三》,或者用兩周的時間背完GRE單詞。我們都有過期末考試前突擊的經歷,用一周到兩周的時間集中學習完一個學期的課程,全心全意忘我投入,原以為自己會很疲憊,可考試結束後是前所未有的輕鬆、暢快,滿足感爆棚。這恰好和我們玩手機相反,原以為玩手機會很快樂,結果放下手機時,頭暈腦脹身疲意乏。

對學習上癮,讓學習變得像玩通關遊戲一樣快樂,我們只需要像期末突擊一樣學習。只不過,一旦期末考完,我們就解放了自己,這一次,一旦你通過了自己的"期末考",短暫休息兩天,就立馬投入到下一項短期突擊。

和電擊一樣,事情發生當時你並不會覺得愉悅,甚至有些小痛苦,但實際上,當你投入進學習任務,你不會感覺到任何痛苦,因為除了手裡的任務,你無視了其他一切。

其實,"學習"這件事情,本身就充滿了快樂。

"專注"也會刺激愉快迴路,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感受自己的進步與成長都可以刺激愉快迴路。但是,與電擊自己、或者其他簡單快樂來源有所不同:學習的快樂,啟動時間會稍長一些,那是因為你需要花費一點時間讓自己沉浸到任務中去。

但是,學習結束後的滿足感也遠超一切,並且,這是一項健康有益的活動。

因為學習活動喚起愉悅迴路的時間較長,所以,集中暴露在學習中,從而能連續地大量積累學習愉悅感就尤其重要,"短期突擊法"強化了學習行為與快樂感受的聯結,兩三周忘我的時間過去後,你幾乎就能形成對學習帶來的快樂預期,你會想去學習。你的大腦徹底改變了。

但這個方法也存在個體差異,有些人形成"學習-快樂"的愉悅迴路只需要一兩次經驗,有些則需要多重複幾次。有些人啟動愉快迴路的時間短些,有些人則稍長。但一定能確定的是,"學習-愉快"的迴路在每個人身上都能建立,並且,儘管起步時間長短不一,愉快體驗的峰值卻能相差無幾。

檢驗下你是否會學習上癮,背本單詞書試試吧。

小學、初中、高中、四級、六級和考研都有,具體,請進店選購。

本文由@英語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歡迎轉發,但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帶你輕鬆學英語,快樂聊教育,喜歡我記得關注哦!

如果你想提高英語成績,歡迎關注我,閱讀更多:

江疏影:學霸人設崩沒崩?戲裡戲外一樣狠,學英語就是犟出來的

會不會寫英語作文,跟英語沒關係!7歲神童作家:這4個步驟是關鍵

學霸在屋頂蹭網上課,學渣抱著手機不學習:釘釘一星事件輸了誰?

相關焦點

  • 被多巴胺綁架的大腦:是什麼讓我們上癮
    你無法想像到底會發生什麼,即便告訴你這種電流刺激是微弱的,不會對你造成傷害,恐怕你也不會想要嘗試一下。不過,這樣的事情真實存在著,當事人不但非常享受電流刺激帶來的感覺,而且他們居然對這種狀態上癮了。  上面的這種情景,來自被譽為心理學史上五大最受爭議的實驗之一。這項實驗受到了一些道德上的譴責,但是,它對研究大腦的成癮機制貢獻非常大。
  • 《大腦修復術》3:學習也能上癮嗎?
    上癮行為形成過程上癮行為由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其中40%由基因決定。大量的多巴胺不會增加主觀感受的快樂,卻會讓人極度苛求上癮行為,並且剝奪人感受快樂的能力。以吸毒上癮為例:隨著吸毒次數的增多,大腦會逐漸適應大量多巴胺的存在,變得越來越不敏感,需要越來越多的多巴胺刺激才會有反應。
  • 大腦的獎賞迴路
    [法]讓-菲利普·拉夏在有關注意力的研究中,介紹了獎賞和動機。大腦會自發地優先處理能夠激活獎賞迴路神經元的行動——賽車手在轉彎處看到了充滿誘惑的廣告,圖片刺激了他的獎賞迴路。獎賞迴路主要由伏隔核、紋狀體和眶額皮質構成。伏隔核劇烈活動,鼓勵賽車手把注意保持在圖片上。
  • 打開深層大腦學習迴路,兩個小方法,背誦法和聽覺刺激
    如果一個人想要進行右腦的開發,那麼就需要打開深層大腦學習迴路。平時的記憶主要是淺層記憶,所以會容易遺忘。而想用右腦記憶,也就是深層記憶,而這個是需要不斷訓練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打開深層大腦學習迴路的兩個小方法。
  • 為什麼手機讓你欲罷不能?大腦成癮迴路告訴你答案
    你是手機上癮者嗎?相信很多人都在想,那不是我,我沒有手機上癮。花一分鐘想想,每天用多少次手機,多久查看一次手機,當你檢查每天手機的使用時間(方法可搜索),你會大吃一驚。當我們低頭看手機時,背部彎曲的程度相當於一個8歲的小朋友坐在我們的脖子上。低頭族專注於自己的手機,確保沒有錯過任何事情。
  • 科學現場調查:食物也會「上癮」
    研究表明,過量進食會使大腦中的獎賞系統更加活躍——在一些人中,獎賞系統甚至活躍到,讓人們不顧大腦的警告:當人們吃下一定食物後,大腦會發出信號,讓人們停止進食。肥胖者就像酗酒者和吸毒者一樣,他們吃得越多就越想吃。不論貪食是否算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成癮,只要它和吸毒一樣,是以同一種方式刺激同樣的大腦迴路,那麼抑制獎賞系統的藥物,就可以幫助肥胖者少吃一些。
  • 孤獨感可以被關閉?科學家或已找到相應大腦神經迴路
    但再往下細究,當你感到孤獨時,你對社交的渴望是不是就像飢餓的人看到食物一樣?能在你的大腦神經迴路中檢測並量化這種 「飢餓感」 嗎?實際上,我們對於孤獨的認識,既熟悉,又陌生。它是一種神經學概念,貌似有理可循;但大家都不知道怎麼來檢測這種現象,並將之定位到特定的細胞上。
  • 網路遊戲是如何控制你的大腦,為何有人迅速上癮有人卻能克制?
    讓人困惑的是,有些人特別容易遊戲上癮,而另一些人卻相對可以克制,原因何在? 多巴胺是我們興奮和歡愉的情緒源泉,多巴胺的分泌有著自己的一套精密設計過的原則,這套原則對我們起著正向誘導作用,促使我們去學習、去進步、去適應環境。這些行為稱為強化學習,及大腦獎賞機制,是人類學習和適應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
  • 被「我愛學習」刷屏了?怎樣才能真的愛學習?
    多巴胺通過中腦邊緣系統通道(mesolimbic system)產生獎賞迴路。這個獎賞迴路是包括伏隔核,尾狀核,殼核,丘腦,下丘腦,杏仁核等大腦深部核團以及內側前額葉等部位共同組成的神經網絡。人類所有內在動力的根本來源,對快樂的追求,對痛苦的逃避,我們所喜歡做的任何事情,都是通過獎賞迴路來讓人感到愉悅。
  • 多巴胺閾值:從性到商業帝國,你的愉悅來自新奇,而不是快感
    你不得不讚嘆造物主的深奧與巧妙,安插了許多機關秘密在生物的體內,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這一點。多巴胺是大腦受到刺激之後分泌的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有什麼用?它的作用是激活人類大腦邊緣系統內部的獎賞迴路。人類大腦邊緣系統非常重要,它是人類情感、內驅力、衝動和下意識決策的中樞。存在於人類大腦邊緣內部的獎賞迴路,一般情況下不會被激活。
  • 「你為什麼總忍不住刷手機」|聊聊大腦的「習慣迴路」
    研究記憶神經解剖學的科學家拉裡·斯奎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研究了習慣的運作機理。通過嵌入老鼠大腦的探測裝置進行探測,當讓老鼠穿越迷宮去尋找巧克力時,發現大腦的活動相當活躍,不斷地進行判斷、選擇。但是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老鼠能越來越快地找到通向巧克力的路,大腦參與活動的部分也越來越少。
  •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如何控制大腦獎懲迴路中的神經元活性?
    高能量食物、肥胖和強迫性食物的攝入會讓我們近乎上癮,然而多年來科學家們並未闡明這些因素之間的關聯性;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脂質營養物質如何對大腦的獎賞迴路(reward circuit)產生反應,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闡明食物和飲食障礙之間的分子關聯。
  • 科學家揭秘大腦迴路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大腦迴路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與大家一起學習!研究者表示,我們希望這將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這是因為我們(首次)發現了一種可以提前數周準確預測哪些小鼠會出現強迫性飲酒行為的大腦迴路。這項研究填補了迴路分析與酒精成癮研究之間的空白,並首次揭示了強迫性飲酒的表現是如何隨時間的推移在大腦中產生的。
  • 孤獨感可以被關閉?科學家或已找到相應大腦神經迴路,原理竟與飢餓...
    但再往下細究,當你感到孤獨時,你對社交的渴望是不是就像飢餓的人看到食物一樣?能在你的大腦神經迴路中檢測並量化這種 「飢餓感」 嗎? 實際上,我們對於孤獨的認識,既熟悉,又陌生。它是一種神經學概念,貌似有理可循;但大家都不知道怎麼來檢測這種現象,並將之定位到特定的細胞上。
  • 千萬不要跑步,否則上癮了,有你好看
    跑步,更是一項上癮的運動。跑著跑著,你就愛上了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當我們在跑步過程中,人體會分泌多巴胺,這是讓人感覺到身心愉悅的物質,簡單來說就是讓你感覺到爽。 如果你不懂多巴胺是什麼感覺,那可以看看生活中一些令人感到快樂的事,比如:吃到喜歡的甜品,心情瞬間就能變好;遇上喜歡的心上人,心情好到都快飛起來了;得到夢寐以求的東西,心情就特別的滿足幸福。跑步,就是這樣的感覺,你會感到愉悅、滿足、幸福。
  • 導致我們上癮的原理是什麼?
    生活中,大部分人會對一些事物格外上癮,並且很難通過自製停下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理導致我們一步步上癮的呢?我們又該如何逃離上癮的陷阱呢?本文將告訴你答案。為什麼無聊的時候我們會刷手機刷個不停?為什麼我總是忍不住氪金?為什麼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卻不再興奮了?為什麼網際網路色情危害比其他形式色情都要大?為什麼毒品成癮性這麼強?
  • 心理學:網絡搜索改變人類大腦獎賞機制,上癮成為新的情感體驗
    多巴胺就是一個對大腦信息的傳遞者,負責傳遞快樂、興奮,也就是大腦對人行為的正向反饋,負責判斷人的行為並且發放獎品,而這個獎品就是人所產生的愉悅感。「搜索上癮」是為了獲得神經高潮1954年,心理學家詹姆斯及團隊在研究老鼠如何學習的實驗裡發現把一個電極放到老鼠的腦裡並在某個特殊的角落給與電擊,幾天之後就算換一個電擊的位置,老鼠依然會跑回原本接受電擊的角落。
  • 毒品是怎樣讓人上癮的?
    那麼毒品是怎麼讓人上癮的?毒品上癮之源——多巴胺人類大腦中有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以突觸的形式互聯,組成神經網絡。大腦中的神經網絡|作者自製最常見的突觸為化學突觸,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釋放的神經遞質傳輸信息。
  • 運動產生多巴胺——讓你緩解壓力,愉悅心情
    ,可以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多巴胺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由於多巴胺也參與大腦的很多其他功能,例如調節壓力、忍受疼痛等,因此新的研究支持了「是大腦而不是機體塑造了最傑出的運動員」的想法。  運動上癮,其實早有科學研究。據美國麻薩諸塞州塔夫斯大學的研究者凱娜裡克稱:「鍛鍊只要不對一個人生活的其他方面產生幹擾,就對身心健康有好處。但過多跑步跟吸毒一樣,會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