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精神分裂症,醫生通常都會開抗精神藥物,並且會囑咐患者先吃上一段時間試試看,在網際網路上也有抗精神藥物需要長期服用的說法,但也有不少患者比較擔心長期服用抗精神藥物會成癮性嗎?如果有出現藥物成癮性那是不是大腦也會被藥物所控制住了?擔心抗精神藥物上癮怎麼辦?
關於成癮性物質,你知道的有哪些?
世界上5種最易成癮的物質:
1.海洛因:研究者普遍認為海洛因是世界上最容易上癮的藥物,有動物實驗表明,海洛因能夠將大腦反饋迴路中的多巴胺水平上調200倍。
2.古柯鹼:古柯鹼會直接幹預大腦多巴胺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比如:它能夠通過關閉多巴胺的信號來阻止神經元的激活,從而造成大腦反饋迴路的失調。
3.尼古丁:尼古丁是菸草中的重要上癮物質。當我們抽菸的時候,尼古丁會被快速地由肺吸收,並隨之運輸到腦部,每年因為抽菸而死亡的人數將達到800萬。
4.巴比妥類藥物(鎮定劑):巴比妥類藥物,也被稱為「藍色子彈」「大猩猩」「寧比」「倒鉤」「粉紅佳人」。它常被用來治療焦慮症以及促進睡眠。
5.酒精:儘管酒精是合法的飲品,但是研究者還是將其列為上癮物質。酒精對大腦有多種反應,動物實驗表明酒精能夠將大腦的反饋迴路長多巴胺水平提高40%-60%.
在眾多的抗精神藥物當中,能致人成癮的非常少,即便是這類藥物,但是遵從醫囑、規範用藥、也不需要過於擔心藥物成癮的問題。
抗精神藥物長期服用,會出現上癮嗎?
一、上癮的判斷條件
1.對依賴物品(藥物或者其他)需要長期服用;
2.逐漸需要提高劑量才能達到過去較低劑量的效應;
3.一旦不用,身體則會出現各種不適現象。
二、抗精神藥物不會出現上癮
抗精神藥物的作用是幫助患者的身體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並不具備身體依賴的特徵。
另外,精神疾病患者藥物治療的初衷是緩解病情發展,逐漸達到正常穩定的情緒,而不是去追求超乎正常額外的愉快或快感,因此抗精神藥物不具備心理依賴的特徵。
只要按照醫囑用藥,是不會出現成癮的。綜合上述,抗精神藥物不具備藥物成癮的特徵。
三、抗精神藥物長期服用,只是為了鞏固治療
通常精神疾病的復發率高達50%-85%,其中有50%的患者都會在發生後2年內復發。
為了改善這種高復發疾病的預後、防止復燃和復發,目前科研證據以及臨床經驗都倡導全病程治療,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長期治療。
長期治療是希望提高臨床治療率,提高生存質量、預防復發、並不是因為藥物成癮,是病情的需要、身體的需要,雖然精神疾病症狀消除了,但是大腦還需要服用藥物進一步修復和穩定,來避免反覆發作。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發胖怎麼辦?
一、為什麼精神疾病患者會發胖?
在很多的精神疾病的患者中,服用藥物後很明顯的變化就是體重增加,導致患者體重增加常見的藥物有氯氮平、奧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其中氯氮平和奧氮平最為明顯。
抗精神藥物所引起體重增加的原因是多種因素的,包括飲食習慣,食物或液體攝入量的增加,對糖類的需要增大會導致活動過少,以及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的變化。
此外,組胺和5-HT受體的阻斷也會導致體重增加,H1受體阻滯引起的鎮靜而使患者活動減少,還可能會破壞正常的飽腹感,致攝食增多而體重增加。
二、精神疾病患者發胖了怎麼辦?
為了幫助患有精神疾病患者減輕體重,對於患者來說,臨床醫生應該積極鼓勵患者們進行自我檢測體重,並報告明顯的體重波動,比如衣服或腰帶尺寸的變化。
有些服用抗精神藥物的患者,會出現體重增加,主要是藥物導致的食慾增強,睡眠增加,活動減少,飲食量增加等等。
解決方法:1.控制飲食 2.活動增加 3.減少過度睡眠
在臨床上,有不少患者擔心抗精神藥物副作用較大,而不願意長時間吃藥,再加上家屬出於對患者的關心,在家裡隨意給患者減藥,甚至是停藥,致使疾病出現復發。因此患者要根據醫囑按時服藥,切勿自行停藥或者減量,也不要病急亂投醫,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