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上癮與大腦區域有關

2021-01-10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一個外部專家羅伯特歐爾博士說:「在老鼠中的這項研究與涉及到人類藥物上癮行為的新的結果匹配性很好。」羅伯特博士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藥物濫用法部門的一員。

  10月25日,星期四(健康日報新聞)——根據一項在老鼠身上所做的安菲他明上癮的試驗的新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有一個特殊的大腦區域可能對藥物上癮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外部專家羅伯特歐爾博士說:「在老鼠中的這項研究與涉及到人類藥物上癮行為的新的結果匹配性很好。」羅伯特博士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藥物濫用法部門的一員。

  研究領導者費南度託日巴博士在一篇論述中說道:「這個叫孤立皮層的大腦部分可能在做決定時是一個重要的結構,它在藥物濫用的情況中是通過執行我們前額皮層的需要形成的。」

  費南度託日巴博士是聖地牙哥智力羅馬教住天主教大學的一名神經病學家。

  託日巴博士說:「孤立皮層也被稱為腦島是監督身體狀態和需要感知的感覺系統的一部分。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腦島可能會指導人類的行為。」

  以前在人類方面所做的研究關注的是腦島在菸鹼渴望方面的作用。他們揭示了吸菸者的腦島活動暴露在菸草氣體中,歐爾說。

  他補充說其餘的工作研究的是那些大腦受過傷的人。他們顯示出那些腦島受到破帥的吸菸者戒菸的可能性是最高的。這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歐爾說:「智力人在安菲他明和腦島上新的研究很可能證實了人類已經知道的。」

  智力研究者是用安非他明上癮的老鼠做的試驗。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孤立皮層的活動由於注射了阻止這個區域細胞活動的藥物而停止。當那種情況發生的時候,老鼠會停止尋找安他菲明,而回復到正常行為——例如,跑到黑暗的地方,而不是當注入了安他菲明時選擇那些比較明亮的區域。然而,當腦島的活動恢復正常時,他們對安踏飛鳴的渴望就又回來了。

  在第二個實驗中,老鼠被注射了鋰,一種用來治療可能引起胃與腸不舒服的情緒混亂的藥物。這種不舒服的症狀在正常的情況下迅速的出現,而不是僅僅在鋰注射之前老鼠的腦島才停止活動。

  智力研究者說他們計劃在人身上做試驗去確認那些已經在動物研究中觀察到的結果。他們也計劃做更多的動物試驗去觀察他們是否能更長時間的預防對安他菲明的渴望,和能否減輕安他菲明上癮時痛苦的症狀。

(責任編輯:王海娥)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Science:上癮與大腦可塑性有關
    據6月25日的《科學》雜誌報導說,有關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控制他們的藥品使用,而另外一些人則徑直滑向藥物成癮是一個與成癮預防和治療等有關卻令人困惑的問題。(生物谷www.Bioon.net)關於上癮Nature Neurosci.
  • 大腦中12個與愛情有關的區域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大腦中發現了12個與愛情相關的區域。當一個人墜入愛河時,大腦神經網絡的12個特定區域將被激活。它們負責愛情的情緒、報酬以及智力激發等。大腦神經網絡的12個與愛情有關區域 Graphic by James W.
  • 科學家繪出大腦決策區域的分子3D地圖 進一步了解為什麼會「上癮」
    科學家繪出大腦決策區域的分子3D地圖 進一步了解為什麼會「上癮」  Winnie Lee • 2019-12-31 15:
  • 被多巴胺綁架的大腦:是什麼讓我們上癮
    上癮:一塊腦區的瘋狂  一部手機、一杯咖啡、一雙鞋子、一款APP……為什麼能讓人迷戀和依賴,讓人慾罷不能地想要獲得?因為人們對它們上癮了,但能做到這點的寥寥無幾。所有讓人成癮的品牌、產品、觀念,其實都符合了人們大腦中的一套讓人上癮的神經機制。這套機制類似於對菸酒和毒品上癮的大腦機制。只要你掌握了它,就可以打造出讓人上癮的品牌和產品。
  • Science:降低阿片藥物上癮風險的新型止痛藥有哪些?
    隨著阿片類藥物上癮危機在美國愈演愈烈,科學家們和醫藥公司也加大了研發更安全,更不易上癮的止痛藥的力度。如今,多個研發團隊已經在研製創新阿片類藥物,或者替代藥物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日前,《科學》雜誌撰文對在這一領域的突出進展進行了盤點。今天我們將為讀者介紹這篇盤點,一起看一看在創新止痛藥領域方面的最新研究。
  • 抗精神藥物太恐怖了!吃多了都會上癮!?
    患有精神分裂症,醫生通常都會開抗精神藥物,並且會囑咐患者先吃上一段時間試試看,在網際網路上也有抗精神藥物需要長期服用的說法,但也有不少患者比較擔心長期服用抗精神藥物會成癮性嗎?如果有出現藥物成癮性那是不是大腦也會被藥物所控制住了?擔心抗精神藥物上癮怎麼辦? 關於成癮性物質,你知道的有哪些?
  • 藥物上癮是什麼?工業大麻CBD能夠起作用嗎?
    人們喜歡嘗試各種刺激的事情,並且對這些刺激樂此不疲,即使有些行為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比如過度遊戲、賭博、飲酒、吸菸、甚至毒品,而有部分人縱使明確這類行為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嚴重後果,但是為了獲取愉悅感或滿足感(大腦的獎勵信號),還是願意去做。這些行為一旦過度,形成心理或生理上的渴望或衝動,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上癮」。
  • 科學家證實:與大腦一個區域有關
    而現代有生理醫學家認為,「靈魂」存在於神經細胞中,人的意識、幻覺其實都是大腦特定神經細胞活動的結果。《Nature》:大腦一個區域竟與靈魂出竅有關!,通過觀察大腦區域的神經元活動,發現只有一個叫「壓後皮質層(retrosplenial cortex)」的區域出現了1-3赫茲的節律,隨著藥品慢慢失效,節律也逐漸消失。
  • 《大腦修復術》3:學習也能上癮嗎?
    人是怎麼上癮的?多巴胺的作用作用於獎賞系統,讓我們產生做某事的欲望讓大腦預期獎賞,指導我們做出相應的行為多巴胺獎賞迴路被過度激發,會使人出現成癮症狀。多巴胺跟快樂的關係很大嗎?多巴胺其實和欲望有關。上癮行為形成過程上癮行為由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其中40%由基因決定。大量的多巴胺不會增加主觀感受的快樂,卻會讓人極度苛求上癮行為,並且剝奪人感受快樂的能力。以吸毒上癮為例:隨著吸毒次數的增多,大腦會逐漸適應大量多巴胺的存在,變得越來越不敏感,需要越來越多的多巴胺刺激才會有反應。
  • 大腦區域與不確定性未來有關
    這種紋狀體是一個與廣泛性焦慮症相關的大腦區域。      「潛在的未來威脅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對於了解焦慮和焦慮症的產生至關重要。」來自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College)的主要作者JustinKim博士說。「個體處理這種不確定性的能力與大腦特定區域內灰質的關係。」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APA的《Emotion》期刊上。
  • 英科學家:腦島區域或與賭癮密切相關
    英國研究人員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大腦內部深處的「腦島」區域可能與賭博上癮有密切關係。  在賭博過程中,人們傾向認為未來事件的發生機率容易受既往事情的影響而改變,這被稱為「賭徒謬論」。
  • 解疑:愛上癮,始作俑者是多巴胺?
    「購物成癮只是上癮一族的一種,貪食、迷戀網遊、信息強迫症等都是愛上癮的表現。」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二科主任樊豐勢表示,是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對人體產生了強大的控制力,讓人們變成了上癮一族。
  • 多巴胺 能讓人「上癮」的藥
    再之後的60多年來,人們發現多巴胺與人類的運動、情感、欲望、興奮、上癮等許多方面有關。多巴胺來源於酪氨酸,酪氨酸來源於蛋白質,在我們吃的每一口肉、喝的每一口奶中都富含這種胺基酸。人體在必要的時候就會催化酪氨酸產生多巴胺,生成的多巴胺作用時間很短,然後在酶的作用下變成腎上腺素。作為一種神經遞質,它既存在於外周人體中,也存在於大腦中,它們互不相通。
  • 誰說大麻不上癮?
    研究還發現,吸食大麻者戒斷時存在真正的戒斷症候群,症狀包括易怒、入睡困難、病理性心境惡劣、焦慮等,從而使得戒斷困難,增加復吸風險。與成年後吸食大麻者相比,青少年時期即開始吸食大麻者,在第一次吸食後的2年內發生大麻依賴症狀的風險增加2-4倍。  觀察也發現,在濫用大麻的人群中,濫用其他藥物的風險也更高。
  • 所有的上癮,可能只是迴避痛苦
    2.無力排解不適如何導致上癮(也即個人部分) 誰會上癮 對慣性的迷戀 3.上癮和感覺良好無關,和感覺糟糕有關此外,「使用藥物過量致死已經成了美國傷害死亡案例的第一大原因。自2008年以來,因濫用藥物死亡的人數每年都比車禍以及火災更高。」藥物上癮及濫用致死的人數急劇上升,這似乎表明藥物就是罪魁禍首。那麼,醫生開的這類藥物越多,就會有越多病患上癮。然而,既然統計數據表明,遵醫囑使用這類藥物的人中幾乎沒有因此上癮的,那麼這些癮君子是怎麼出現的?
  • 美研究發現「島葉」是與菸癮有關的大腦區域
    美研究發現「島葉」是與菸癮有關的大腦區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10:29 來源:新華網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腦中一個名為島葉的區域受損後,菸民的菸癮就會消失。
  • 科學家確認大腦中安慰劑效應的有效區域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Medicine)和芝加哥康復研究所(RIC)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首次確認了大腦中負責疼痛緩解的「安慰劑效應」的區域,「假治療」確實可以大幅度地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受。
  • 毒品是怎樣讓人上癮的?
    那麼毒品是怎麼讓人上癮的?毒品上癮之源——多巴胺人類大腦中有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以突觸的形式互聯,組成神經網絡。大腦中的神經網絡|作者自製最常見的突觸為化學突觸,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釋放的神經遞質傳輸信息。
  • 研究發現兒童肥胖與大腦關鍵區域的結構差異有關
    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與正常體重兒童的大腦相比,兒童肥胖與認知控制相關區域的大腦結構差異有關。但是,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強調,由於他們的大腦結構不同,因此無法說出肥胖是否會導致這些腦部變化或兒童是否肥胖。全世界約有1.24億兒童肥胖。
  • 多巴胺帶給人類的 遠不止性交的快感和上癮
    該區域的多巴胺信號會受吸毒成癮的行為而發生改變。所有被濫用的藥物——無論是酒精、古柯鹼還是海洛因——都會以外來幹預增加該區域的多巴胺含量。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如果你做某事失敗了,大腦中的多巴胺會相應減少,讓人產生失落和低沉的情緒。至此,你可能認為多巴胺與獎賞有關。然而情況要比這複雜。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在緊張和狂躁時也會經歷多巴胺的增強釋放。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多巴胺本省並不是成癮、獎賞或恐懼。相反,這裡有一個被稱為顯著性(salience)的概念。顯著性是比一般「注意」(attention)更寬泛的一種心理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