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繪出大腦決策區域的分子3D地圖 進一步了解為什麼會「上癮」

2020-11-26 前瞻網

科學家繪出大腦決策區域的分子3D地圖 進一步了解為什麼會「上癮」

 Winnie Lee • 2019-12-31 15:31:55 來源:前瞻網 E173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在分子水平上進一步了解了我們大腦中負責決策和成癮發展的部分是如何組織起來的。

他們發表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雜誌上的空間分子圖,可能會進一步加深我們對大腦獎賞系統的理解。

紋狀體是大腦內部控制獎勵、動機、衝動和運動功能的部分。它被認為是決策和各種上癮的發展的中心。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繪製了一幅以嗎啡和海洛因等阿片類藥物為目標的神經細胞的分子3d圖,並展示了它們在紋狀體中的組織結構。這是了解大腦控制動機和藥物成癮的網絡是如何組織的重要一步。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可以用來將紋狀體劃分成不同亞區域的空間分子代碼。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神經科學系副教授康斯坦蒂諾斯•梅勒蒂斯(Konstantinos Meletis)表示:「我們的地圖構成了對大腦可能最重要的決策網絡的新理解的基礎。」

「這可能有助於增加對正常獎賞過程和各種成癮物質對這個網絡的影響的理解。」

為了找到這個分子代碼,研究人員使用了單核RNA測序,這是一種研究單個細胞中微小差異的方法,並繪製了紋狀體基因表達的圖譜。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一新知識也可能成為基於對大腦網絡機制理解的新療法發展的基礎。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卡羅林斯卡學院:大腦決策區域的分子圖
    紋狀體是大腦的內部,它調節獎勵,動力,衝動和運動功能。它被認為是決策和各種成癮發展的關鍵。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創建了阿片類藥物(例如嗎啡和海洛因)靶向的神經細胞的分子3D圖,並展示了它們在紋狀體中的組織方式。
  • 美國科學家繪出最精確人類大腦地圖97個大腦皮層區域首次查明
    大腦的運行原理就像生命起源一樣,是人類的終極問題之一。就如同地球儀上描制的不同國家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在哪裡以及國家之間的不同,現在科學家對於大腦皮層已經描繪出了這樣的地圖,每個半球的山峰和低谷一樣的褶皺被分成180個獨立的部分。這些區域在結構、功能和相鄰部分的連接屬性上都有明顯的不同,它們其中的97個之前都沒有被描述過,屬於首次公布。
  • 最精確人類大腦地圖繪出 97個區域首次查明
    大腦的運行原理就像生命起源一樣,是人類的終極問題之一。就如同地球儀上描制的不同國家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在哪裡以及國家之間的不同,現在科學家對於大腦皮層已經描繪出了這樣的地圖,每個半球的山峰和低谷一樣的褶皺被分成180個獨立的部分。
  • 大腦記憶組織核糖核酸位置圖首次繪出,有望治療老年痴呆症
    科技日報特拉維夫1月31日電 據當地媒體報導,一個由以色列科學家領導的以美研究小組,成功繪製出大腦記憶組織中的核糖核酸(RNA)的位置圖,讓人們能以納米級解析度觀察核糖核酸分子
  • 腦神經科學家繪製出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大腦區域地圖
    近日,神經科學家們繪製了一個類似的大腦皮層地圖——將每個腦半球區域的山-谷型的褶皺通過180個獨立的模型表示出來。其中97個區域此前從來沒有被描繪過,它們彼此在結構、功能和連接方式上顯示出明顯差異。 據悉,地圖上的每個離散區域都包含具有在結構、功能和連接方式上相似的細胞。
  • 藥物上癮與大腦區域有關
    核心提示:一個外部專家羅伯特歐爾博士說:「在老鼠中的這項研究與涉及到人類藥物上癮行為的新的結果匹配性很好。」羅伯特博士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藥物濫用法部門的一員。   10月25日,星期四(健康日報新聞)——根據一項在老鼠身上所做的安菲他明上癮的試驗的新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有一個特殊的大腦區域可能對藥物上癮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外部專家羅伯特歐爾博士說:「在老鼠中的這項研究與涉及到人類藥物上癮行為的新的結果匹配性很好。」
  • 機器人助力科學家繪南極冰下3D地圖:冰層變厚
    工程師們已經研製出了一套300英鎊重的水下自動裝置。該裝置可以在冰下連續數小時作業。據研究人員稱,在黃色機器人Jaguar的幫助下,他們首次成功地用3D影像繪出南極洲地圖。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專家Ted Maksym稱,「這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首次水下自動裝置執行任務,它就像是一個先進的無人機,幫助我們獲取冰層的高清圖像。」 他也是這份調查文件的合著作者。
  • 大腦中的地圖,在幫我們理解世界?
    19世紀下半葉,神經學家約翰·休林斯·傑克遜(John Hughlings Jackson)剛開始懷疑運動控制在大腦皮質中的類地圖結構時,整個科學界都站在他的對立面。那時連「每個大腦皮質區域對應特定功能」的說法都沒有人提出過,更別提這些區域的內部結構了。囿於當時神經記錄技術的不發達,傑克森在仔細觀察癲癇發作在病人身體上的蔓延趨勢後,才繪製出了精妙的「地圖」。
  • 神經生物學家發現依據經驗作出價值決策的大腦區域
    神經生物學家發現依據經驗作出價值決策的大腦區域 馮衛東/科技日報 2019-05-14 08:02
  • 要再三思考大腦區域映射的三個原因
    大腦處於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通過在頭骨中摺疊,大腦皮層(大腦的灰色外層)可以減少我們神經元的布線長度,並改善其認知功能。不用說,這種摺疊方式是十分複雜的。而為了檢驗和理解這種結構,越來越多的神經科學家利用地圖來表示其複雜性。就像在典型的地理地圖上所代表的城鎮、城市、國家和大洲一樣,大腦的區域也是通過映射來進行區域的定義、標記和理解的。
  • 大腦中12個與愛情有關的區域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大腦中發現了12個與愛情相關的區域。當一個人墜入愛河時,大腦神經網絡的12個特定區域將被激活。它們負責愛情的情緒、報酬以及智力激發等。Lewis,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通常,人們可能認為愛情存在於心裡,但是,根據腦成像研究發現,人們墜入愛河其實是因為受到大腦中12個特定區域的驅使。紐約雪城大學心理學和神經學助理教授史蒂芬妮-奧蒂克(Stephanie Ortigue)說「在了解愛情之前,大腦裡已經充滿了愛情。
  • 用進廢退,腦科學解釋為什麼大腦越用越聰明?
    為什麼大腦越用越聰明?哥倫比亞大學蘿拉·博伊德醫生的研究或許能找到答案。腦研究是理解人類生理,以及思考我們是如何被定義的一項先決性研究 。我們對大腦的了解日新月異,大多數對大腦的了解是不真實或不全面的。
  • Nature:科學家成功繪製出大腦神經細胞「地圖」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弗萊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模型來解釋大腦如何儲存一些「有形事件」(tangible events)的記憶,這種模型的開發主要基於一項實驗,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小鼠置於虛擬環境中讓其尋找一個可以獲得獎勵的地方。
  •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2018年06月20日 10:51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 美專家首次繪出大腦關鍵區域發育基因「分布圖」
    新華網洛杉磯12月23日電(記者陳勇)美國達納·法爾布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第一次繪製出了控制大腦關鍵區域發育的基因「分布圖」。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關鍵基因如果發生變異,可能會導致腦癌或神經系統疾病,因此繪製這一基因「分布圖」將加快相關疾病機理和醫藥的研究。
  • 科學家繪製大腦詞語含義地圖
    一項研究描繪出了敘事性的語言含義在人類大腦中如何分布的詳細地圖。這項研究或有助於深入了解語言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 Science:上癮與大腦可塑性有關
    據6月25日的《科學》雜誌報導說,有關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控制他們的藥品使用,而另外一些人則徑直滑向藥物成癮是一個與成癮預防和治療等有關卻令人困惑的問題。這種效應會在大鼠中持續,並在2個月後開始顯示出成癮樣的行為。 相反,長時程抑制會重新在那些仍然能夠控制其毒品攝取而且沒有變得成癮的大鼠中出現。 研究人員提出,神經元缺乏可塑性使得個體對變化過程及停止使用某種毒品變得較為困難。
  • 被多巴胺綁架的大腦:是什麼讓我們上癮
    上癮:一塊腦區的瘋狂  一部手機、一杯咖啡、一雙鞋子、一款APP……為什麼能讓人迷戀和依賴,讓人慾罷不能地想要獲得?因為人們對它們上癮了,但能做到這點的寥寥無幾。所有讓人成癮的品牌、產品、觀念,其實都符合了人們大腦中的一套讓人上癮的神經機制。這套機制類似於對菸酒和毒品上癮的大腦機制。只要你掌握了它,就可以打造出讓人上癮的品牌和產品。
  • 核磁共振繪大腦圖像
    北京時間6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研發出新型先進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用於研究人類大腦的內部結構。哈佛大學的加恩-維登教授表示,藉助於掃描獲取的彩色圖像,他們得以第一次真正了解人腦1000億個細胞的神經通路以及大腦如何運轉。
  • 為什麼吃巧克力會上癮?因為吃它會讓人產生快樂的感覺
    研究表明,巧克力中分離出的成分之一——生物鹼,可能會提高大腦血清素的水平,而血清素對於情緒調節有重要作用。科學家推測,在人體血清素缺乏或不足的情況下,巧克力「成癮」的生物學基礎可能真的存在。因此,當人們說吃巧克力上癮的時候,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上癮,而是出於身體對血清素的需要,這恰好用一兩包巧克力再加點糖就可以滿足。 另外,製作巧克力的過程中也會添加糖調整甜度,糖類也是上癮的一個因素。人們對於糖的天生喜愛引導著我們選擇更加安全、營養、有能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