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再三思考大腦區域映射的三個原因

2021-01-21 人工智慧學家


原作者:Danai Dima, Dot Young, and Mike Duggan

譯者:彭婷

概要:地圖是將複雜的事物簡化為準確和實用事物的有用工具。它們是繪製和維護邊界的工具,是贏得爭論和追求議程的工具,是講故事的工具,是表達不完整的真理和充當審美對象的工具。


大腦處於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通過在頭骨中摺疊,大腦皮層(大腦的灰色外層)可以減少我們神經元的布線長度,並改善其認知功能。不用說,這種摺疊方式是十分複雜的。而為了檢驗和理解這種結構,越來越多的神經科學家利用地圖來表示其複雜性。就像在典型的地理地圖上所代表的城鎮、城市、國家和大洲一樣,大腦的區域也是通過映射來進行區域的定義、標記和理解的。

 

繪製大腦地圖是理解大腦如何工作的關鍵。現在,人口老齡化嚴重,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因老年痴呆症或其他痴呆症死亡。映射大腦區域有助於在早期發現這種認知障礙。隨著年齡的增加,大腦體積會減少,所以對其記錄能力的改進有助於診斷出患有認知問題的個體,而這個是通過顯示他們的大腦是否處於正常的年齡限制以及建立「腦體重指數(BMI)」診斷出來的。

 

最後,為了刺激可能偏離標準曲線的特定腦區,神經科學家們甚至會努力訓練和治療被標記的部分。在這個方面,大腦區域的映射在跟蹤腦結構和識別健康退化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檢查和了解大腦複雜性的一種新穎方式,這種「神經製圖」出現後廣受歡迎。但是,對大腦映射地圖感興趣的學者們很少批判地看待它。而我們為什麼要對大腦映射持批判態度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地圖不是中立的。


地圖不是對世界中立的表述:它們是社會和政治的建構。例如,在地圖上出現的國家邊界就產生並維持了這個國家在這一領土上的權力。這對使用地圖的公民的地理想像力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世界三維地理被平鋪在二維地圖上的方式也常常是具有政治性的 - Mercator Projection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地圖。例如,它會給人一種扭曲的現實觀,使北半球的國家規模變大。所以說,沒有完美的世界地圖。 



地圖是將複雜的事物簡化為準確和實用事物的有用工具。它們是繪製和維護邊界的工具,是贏得爭論和追求議程的工具,是講故事的工具,是表達不完整的真理和充當審美對象的工具。因此,所有的地圖都嵌入了重要的社會和政治權力。 當我們將地圖用作科學權威的工具時,這就尤其重要。

 

地圖,無論是地理學還是神經學,都需要進行嚴格的評估,因為它們具有產生某種知識的先天力量。因此,在繪製腦圖的早期階段,我們需要注意任何可能影響或破壞這個領域發展的類似假設。我們應該研究如何製作和使用腦圖,研究為什麼以及在哪裡製作和使用它。

 

2、一種方法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作為權威的科學工具,大腦地圖面世後會對被重視的腦部形成一些觀點。但完美的普通大腦是不存在的,所以也沒有完美的大腦地圖。個體之間的大腦體積,形狀和厚度存在巨大的差異。全球和地區的腦容量反映了多種遺傳,環境和經驗因素的疊加以及相互的影響。

 

常見的千篇一律的腦圖並不能反映大腦的多樣性,當使用這種地圖來了解大量人群的大腦時,大腦的多樣性就是至關重要的了。因此,保持對大腦地圖的批判態度至關重要,因為製圖的歷史表明,用地圖來代表科學知識,可能會讓我們排除對問題其他可能的解釋,使得地圖權威變得不容置疑。

 

例如,精神分裂症大腦沒有一個完美的例子。每個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的大腦健康都需要與其他因素一起進行評估。該計劃應從醫生訪問和廣泛測試開始,其中包括家庭/健康史,血液檢查,認知測試和MRI。權威的腦圖可能有損於這種更為個性化的方法。

 

3、數字時代的所有權已經發生變化

 

檢查數位技術的進步也是了解大腦映射方式的核心。在過去的30年裡,通過諸如磁共振成像(MRI)掃描儀等技術,腦圖進行了革命。現在,我們也可以更加自由地分發和發布腦圖內容,從而實現研究人員和更廣泛的公眾之間的積極互動。例如ENIGMA,Human Brain以及BRAIN倡議等項目為了更為廣泛的腦圖繪製的協作提供了平臺。



像地圖本身一樣,這種技術具有隱含的社會和文化偏見,而為了正確地了解如何,為什麼以及在哪裡製作和使用大腦地圖,我們需要解開這些包裝。

 

科學界與以往一樣嚴格,但大腦測繪卻並沒有改變日常生活。通過一種科技首次引入時我們認為不可能的方式,GoogleEarth和Google Maps改變了我們與日常環境互動的方式。我們來推測一下 --- 就像在你所居住的城市或度假的地方導航一樣,如果你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導航你自己的大腦將會怎麼樣呢?

 

或者,進一步思考,VR技術對於腦圖的潛在好處和缺陷是什麼?未來我們要如何將腦圖可視化並體驗腦圖呢?作為非專業人士,我們是否可以擁有更多的腦圖的所有權和著作權?

 

我們需要詢問這些以及一些其他的問題。腦圖的發展是迅速的,關鍵的是我們要採用一種更具批判性的方法來理解其過程。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原文連結: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ree-reasons-to-think-twice-about-mapping-the-brain-80341

歡迎加入未來科技學院企業家群,共同提升企業科技競爭力

一日千裡的科技進展,層出不窮的新概念,使企業家,投資人和社會大眾面臨巨大的科技發展壓力,前沿科技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現代企業家如何應對新科學技術帶來的產業升級挑戰?


歡迎加入未來科技學院企業家群,未來科技學院將通過舉辦企業家與科技專家研討會,未來科技學習班,企業家與科技專家、投資人的聚會交流,企業科技問題專題研究會等多種形式,幫助現代企業通過前沿科技解決產業升級問題、開展新業務拓展,提高科技競爭力。


未來科技學院由人工智慧學家在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建立,成立以來,已經邀請國際和國內著名科學家、科技企業家300多人參與學院建設,並建立覆蓋2萬餘人的專業社群;與近60家投資機構合作,建立了近200名投資人的投資社群。開展前沿科技講座和研討會20多期。  歡迎行業、產業和科技領域的企業家加入未來科技學院


報名加入請掃描下列二維碼,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報名


相關焦點

  • 華中大教授《自然》發文,讓科學家重新思考大腦如何傳遞信息
    華中大教授《自然》發文,讓科學家重新思考大腦如何傳遞信息 2018-03-30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ence:更大的人類大腦優先擴張它的思考區域,但也為此付出代價
    2018年6月3日/生物谷BIOON/---一些人的大腦大小几乎是其他人的兩倍,但是這是如何發生的呢?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整合了3000多人的大腦掃描數據,發現這些大小的差異與大腦的形狀和組織方式有關。大腦越大,皮層中的思考區域增長就會佔據更多的面積,這樣的代價是皮層中的低級情感、感官和運動區域增長相對較慢。
  • 大腦中12個與愛情有關的區域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大腦中發現了12個與愛情相關的區域。當一個人墜入愛河時,大腦神經網絡的12個特定區域將被激活。它們負責愛情的情緒、報酬以及智力激發等。大腦神經網絡的12個與愛情有關區域 Graphic by James W.
  • 讓大腦高效思考的三種習慣
    以下 Enjoy: 我們的大腦做不到連續幾個小時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專注」模式。大腦的精力長時間集中於一項任務會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大腦的高效運轉。 事實上,大腦集中精力很長一段時間後,應該轉換到輕鬆的「思維發散」模式。
  •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大腦)更善於思考?
    大腦有兩個區:長期記憶區和工作記憶區。①工作記憶區,主要是意識和思考區,做的是「加工」工作。②長期記憶區,主要是存儲區域,它存儲著大量事實性知識(事物真實情況的知識)和過程性知識(也就是與原有知識連結的部分,通俗來說就是怎麼辦的知識)。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會先調用長期記憶區來做決策,這樣的效率最高。
  • 如果把人的大腦劃分成反射、情感和理性三個區域,該怎麼去理解
    走在回家的路上,也是我一天中比較放鬆的時刻,尤其是還能在地鐵上找個座位的時候。接著看起了,昨天已經開頭的書。書中講到,人有三個大腦,「反射大腦」、「情感大腦」和「理性大腦」。生活中,「三個大腦」都在相互影響、壓制和平衡。
  • 自我映射 | Greg Dunn
    」(Self Reflected),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於大腦的認知。他們運用反射微蝕(reflective microetching)這一革新的技術手段在肉眼可見的大腦和微小的神經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自我映射在金色表面的反光下,以動畫的形式記錄大腦的活動,人們可以通過它深入細緻地了解大腦本身。自我映射可以展現出人們觀看作品時的神經活動,這也是其得名的原因。它提醒著人們我們的大腦是已知宇宙中最為神奇的機器,也是人類發展的共同根源。
  • 當你的大腦停止思考時,看看這6個建議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據說很火的測試題——「大腦退化的3種跡象」。 你們可以自行感受一下 如果以上3個問題,你有一個以上選擇「是」,那麼很可能,你的思考能力,在逐步退化了。
  • 閱讀時,大腦的不同區域在幹啥?
    「不過結果卻出奇地好,現在我們已經獲得了這些奇妙的大腦地圖來展示它是如何思考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搞清閱讀中的問題在哪裡韋赫貝和米歇爾說該模型仍舊不夠精準,但或許某一天可以用於研究和診斷閱讀功能障礙,比如失讀症,或者可以再追蹤因中風導致語言能力受損的患者的恢復狀況等領域發揮用武之地。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用到它,比如學生在學習外語時遇到困難,可以通過它來明確問題的原因。
  • 選擇聲音:大腦如何知道要聽什麼
    由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倫敦大學伯克貝克科學家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方法,用於研究大腦如何從其他分散注意力的聲音中挑出特定的聲音流。科學家們利用一種新穎的實驗方法,非侵入性地將持續的聽覺選擇性注意力映射到人腦中。該研究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為追蹤因衰老,疾病或腦外傷引起的聽覺注意力缺陷奠定了至關重要的基礎,並創建臨床幹預措施,如行為訓練,以潛在地糾正或預防聽力問題。
  • 大腦中的特定區域與「幸福感」區域相關聯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0日發表的神經科學論文提出,即使會犧牲自我利益,有些人也會對他人慷慨大方,這是因為當人表現慷慨時,會激活大腦中的特定區域,而這些區域與產生幸福感的區域相互關聯。社會和文化推崇慷慨行為,但這種行為往往要求一個人為他人利益貢獻自己的資源,所以這很難用一般的經濟理論解釋。
  • 最新發現獨特大腦區域 是人比猴子聰明的關鍵
    人類大腦額極前額皮質涉及處理多樣化任務以及思考人生意義,最新大腦掃描結果表明,獼猴沒有這一部分腦組織,儘管它是最近似人類的靈長目物種之一。額極前額皮質是球芽甘藍大小的腦組織區域,它負責人類諸多活動,例如:完成多樣化任務以及思考人生的意義等。最新大腦掃描結果顯示,儘管獮猴是人類最接近的物種之一,其腦組織仍與人類保持著差異性。研究人員使用核磁共振成像設備觀察控制人類等高智商靈長目動物的關鍵性腦組織部分,他們對25位男性和女性測試的腦組織進行掃描,與猴子大腦掃描結果相比,人類該部分腦組織由十二個較小區域組成。
  • 當你孤獨時,你的大腦到底在幹什麼?|核磁共振|大腦|孤獨|區域|記憶...
    結果發現,大腦的孤獨感與人腦中所謂的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密切相關。具體來說,越孤獨的人,大腦默認模式網絡越容易被激活,越容易對過去的事情進行思考和回顧。對此,施普倫表示:「在缺乏希望得到的社會體驗的情況下,孤獨的個人可能會偏向於內向的想法,如回憶或想像社會體驗。
  • 為什麼匯報工作時,總會挨罵,是你不懂大腦的思考方式
    罵是挨了,但事還是要做啊。於是我回到電腦前,認真的審閱文件內容,修改字號,調整格式,然後再看列印預覽的效果,再三確認沒問題後才敢列印出來。最後找了一個更大號的訂書機進行了裝訂,還特地檢查了文件的反面是否訂好,然後提心弔膽的走向經理。講到這裡,我相信有些人肯定會有類似的經歷,然後會告誡自己以後做事要細心,認真,要注重細節等之類的道理。
  • 科學家發現大腦負責控制宗教信仰區域(圖)
    佛教在線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科學家在人體大腦中發現「上帝區域」,大腦中有三個組織部分負責控制宗教信仰意識。  這項研究共有40多位參與者,其中包括:基督教、穆斯林教、猶太教和佛教人士,當他們被問及關於宗教思考和精神道德範疇的問題時,他們大腦的這三個部分就出現神經元活躍狀態。
  • 為什麼沒有身體的大腦是無法思考的?
    首先,人身體各部位的運動是由大腦的不同腦區控制的。見下圖:大腦中部的這麼一條帶狀的區域(圖中粉色區域)就是大腦的運動皮層。這樣一個帶狀的區域從下向上控制著身體上半部分的運動,比如面部表情啊,眨眼睛啊,手指和手臂的運動等等。運動區越靠上的部位,控制著軀幹、臀部、以及腿和腳的運動。由於各個運動腦區有明確的分工,這為使用腦成像研究大腦的功能提供了基礎。
  • 寶寶大舌頭、口齒不清,可能是大腦這個區域受到損傷
    造成每種構音障礙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器質性構音障礙是因為發音器官異常或功能缺失,認知性構音障礙的原因是發育遲緩、智力低下、自閉症,聽力性構音障礙是因為先天或後天的聽力損失引起的,而功能性構音障礙(即狹義的大舌頭)患者器質無病變,但存在著各種發音問題。
  • 百度大腦這樣思考:模仿人類大腦神經網絡
    原標題:百度大腦這樣思考:模仿人類大腦神經網絡   巴西世界盃足球賽激戰正酣,有爆冷出局的,也有意外晉級的。本屆比賽雖然沒有了「預言帝」章魚保羅,但是預測比賽結果已經有了新工具——能夠分析數據、學習思考的人工智慧。
  • 大腦能停止思考嗎?
    小明好有趣哈哈哈……哦,我明天要把車開出去洗一下……我關掉爐子了嗎?為什麼這個人講話這麼大聲?我感覺我的腳趾很奇怪……這個人我好像認識……太陽出來了,哇!我們常常發現自己處於無休止的思考循環中。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會告訴自己,別想了別想了,但是,我們真的停止得了這種思考嗎?
  • 「腦活動翻譯機」誕生:將神經信號直接映射為句子
    通過該算法,可將神經信號直接映射為句子。當人類思考時,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會產生微小的電流,不同的思考活動,激活的神經元也不同——這就是腦機接口技術所依靠的原理。但一直以來,腦機接口在解碼神經活動方面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其準確率依然遠遠低於解碼自然言語——過去的腦機接口只能解碼口頭詞語的片段或口頭詞組中不到40%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