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大腦的不同區域在幹啥?

2020-11-28 驅動之家

你讀過《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嗎?有人說這本書告訴了他朋友的重要性,還有人說這本書告訴人們輕易做出的決定很少是正確的。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們卻選取了這本書中的一個章節進行了一項研究:確定在人們閱讀的時候,不同的腦部區域都在做些什麼。

模型分辯大腦認知過程

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系的研究者讓8名受試者閱讀《哈利波特》中的一章,並在他們閱讀的時候對它們進行了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掃描(fMRI)。研究人員對閱讀該章節時每4個字產生的每一立方毫米的掃描結果進行詳細分析。研究結果首次將閱讀計算模型整合起來,從而明確哪些腦組織在句子分析,確定詞彙含義和理解人物關係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機器學習系的主任湯姆·米歇爾(Tom Mitchell)和博士生蕾拉·韋赫貝(Leila Wehbe)表示,該模型足以準確地預測在閱讀小說文欄位落時的大腦fMRI活躍程度,對同一個人閱讀兩個不同段落的分辨準確率達到74%。

「我們起初對該模型是否成功表示懷疑,」米歇爾說,同時分析多個大腦的子處理過程在認知神經科學界是前所未有的。「不過結果卻出奇地好,現在我們已經獲得了這些奇妙的大腦地圖來展示它是如何思考各種各樣的事情的。」

搞清閱讀中的問題在哪裡

韋赫貝和米歇爾說該模型仍舊不夠精準,但或許某一天可以用於研究和診斷閱讀功能障礙,比如失讀症,或者可以再追蹤因中風導致語言能力受損的患者的恢復狀況等領域發揮用武之地。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用到它,比如學生在學習外語時遇到困難,可以通過它來明確問題的原因。

「假設我在學習某種新語言時遇到困難,可能要花上很久才能弄明白到底困在哪裡,」米歇爾說。「當我無法理解一個句子時,我無法說清楚我究竟不理解哪裡。但是大腦掃描可指出我的大腦裡負責語法的區域的活躍度出了問題,或是因為某個我不認識的單詞。」

慢速掃描優勢展現

卡耐基梅隆及來自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使用fMRI掃描來確定與特定詞彙或短語甚至情感有關聯的腦部區域活動模式。但這些研究一直以來都是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每次僅能就一個參數進行分析。這些試驗本身是非自然條件下的,通常只涉及單個詞彙或短語,但慢速fMRI的應用——每次2秒掃描一次——使其他方法變得遜色。

韋赫貝通過研究確信,當人們以接近正常的方式閱讀一個吸引人的故事的時候,可以同時針對多個子認知過程進行研究。她認為使用真實的文本段落作為實驗刺激原,可為不同的詞彙屬性提供豐富的樣本,從而有助於揭示與這些不同屬性關聯的大腦區域。

「在蕾拉的實驗中,所有的受試者都沒有睡著,」米歇爾說道。

研究者為了匹配fMRI掃描,設計了讓人們每半秒只能看見1個單詞——2秒看4個單詞的方法。每個單詞,他們確定了195個具體屬性——從包含的字母數到在該段落的位置。他們使用了機器學習算法對每立方釐米大腦閱讀每4個單詞的活動程度進行分析。

「該算法可以一點點地將與特定功能相關的大腦特定區域區分開。」 韋赫貝說。

「研究受試者閱讀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第9章,有關哈利波特的第一節飛行課,」研究者說,「我們發現小說人物的運動,比如當他們在掃把上飛行的時候,與負責感知他人情感的大腦區域的激活有關聯。同樣的,故事中的人物的出現與我們大腦中負責感知處理他人意圖的區域的活躍度有關。

探索大腦閱讀剛剛開始

大腦究竟是如何創造這些神經編碼的,這始終是個迷。研究人員表示,儘管如此,這一研究是探索大腦在人們閱讀的時候是如何工作的一個開始。

「它有點像DNA指紋技術-你可能並不了解DNA的所有功能,但是它有助於我們理解細胞功能或進化。」米歇爾說。「這一閱讀模型起初就是這樣一種指紋技術。

韋赫貝和米歇爾的一項支持性研究在今年秋天的自然語言處理實證方法會議上進行了匯報,該研究使用腦磁描記法(MEG)記錄在閱讀《哈利波特》時的大腦活動。MEG可以以毫秒為單位記錄大腦活動,而不是像fMRI掃描那樣每2秒記錄一次,但卻無法像fMRI那樣對活躍區域進行定位。研究發現詞彙是如何整合成為記憶的——大腦首次通過視覺認知一個詞彙,然後開始獲取這個詞彙的屬性,之後把它擬合到的故事背景中。(編輯:粉條er)

文章題圖:enet.com.cn

相關焦點

  • 很少閱讀VS經常閱讀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有什麼不同?
    很少閱讀的孩子VS愛閱讀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可能截然不同:1、胼胝體厚度不同胼胝體是大腦中連接左右腦的關鍵區域,它負責左右腦的信息傳遞,經常閱讀的孩子,其大腦胼胝體的厚度要厚於不經常閱讀的孩子,胼胝體增厚會使得左右腦信息傳遞更迅速高效。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女性的胼胝體厚度要高於男性,這也是為什么女孩子從小就表現出閱讀能力較強的原因。
  • 麻省理工學院:閱讀是大腦的關鍵區域「循環使用」的結果
    所以閱讀是一個接受信息(如眼睛感知)、到處理信息(如視網膜和神經興奮)、到大腦吸收(如大腦思維中樞和語言中樞)、最後到信息加工理解書面文字,這樣一個系統過程。問題是,我們的大腦具體是如何在閱讀中理解書面文字的呢?自從人類學會讀和寫的幾千年以來,還一直是個謎。
  • MIT新發現:二者激活大腦區域並不同
    MIT的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儘管讀代碼的時候激活了MD網絡,但和數學、邏輯問題相比,它似乎更加依賴這個網絡的不同部分。也就是說,讀代碼時大腦的工作狀態,還不能精確複製解數學問題時的大腦認知需求。再具體的,SR代表句子閱讀,NR代表非單詞閱讀,SP表示句子問題,CP表示代碼問題。從實驗結果難看出,大腦中的語言區域,幾乎對代碼問題(CP)沒有反應,或者說反應極低。但十分意外的是,在讀代碼過程中,主要激活了MD網絡,活動分布在大腦的額葉和頂葉。
  • 當你孤獨時,你的大腦到底在幹什麼?|核磁共振|大腦|孤獨|區域|記憶...
    我們知道,這些認知能力是由大腦的默認網絡區域居間促成的。因此,這種對自我反省以及可能是想像的社會體驗的增強關注,自然會動用基於記憶的默認網絡功能。」1953 年,物理學家勞倫斯·索科洛夫進行了一項實驗:讓志願者平躺在床上解算術題,與此同時,記錄下志願者的腦電波和大腦中的含氧量。他試圖證明人們在絞盡腦汁時大腦會消耗更多的氧氣,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志願者在做計算時大腦所耗費的氧氣還不及閉目養神時消耗得多!
  • 男女處理語言信息大腦區域不同
    (圖片提供: Randy Faris/Corbis) 根據在線發表於愛思唯爾期刊《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ia)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處理語言信息的過程中,似乎藉助了不同的大腦區域。這一發現表明,對男孩和女孩應當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 不同的大腦節奏區域幫助我們分類
    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與記憶研究所(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的Picower教授厄爾·米勒(Earl Miller)說:分類是一種基本的認知機制,這是大腦學習推廣的方式。如果你的大腦沒有這種能力,就會被感官世界的細節所徵服。每一次你經歷的事情,如果它是在不同的照明或不同的角度,大腦會將它視為一個全新的東西。
  • 男女大腦各區域「連接」大不同
    「連接圖」(左上)顯示,大腦左右半球間的「連接」明顯少於女性(左下);而男性大腦前後部的「連接」(右上)明顯多於女性(右下)  曾經有兩本很火的書詮釋了人們對兩性差異的困惑,一本叫《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另一本是《為何男人不懂聆聽、女人停車很糟》。
  • 英國科學家證實:喜歡和愛不一樣,分別產生於大腦的不同區域
    2000年,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神經科學的科學家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在首次通過大腦影像發現喜歡和愛是不同的感情,產生於大腦的不同區域。為「愛」與「喜歡」的爭論提供了重要線索。
  • 英國科學家證實:喜歡和愛不一樣,分別產生於大腦的不同區域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哈佛大學的頂級心理學家Zick Rubin在1970年已經提出了「愛」和「喜歡」不同的相對論,但在心理學界始終存在著「愛」和「喜歡」是否產自於同一源頭的爭論。2000年,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神經科學的科學家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在首次通過大腦影像發現喜歡和愛是不同的感情,產生於大腦的不同區域。為「愛」與「喜歡」的爭論提供了重要線索。
  • 男孩女孩用不同大腦區域處理語言信息(圖)
    男孩與女孩處理語言信息的大腦區域存在差異。(圖片提供: Randy Faris/Corbis)  根據發表在《神經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處理語言信息的過程中,似乎藉助了不同的大腦區域。
  • 科學家將人類大腦分為180個不同區域 下一步的計劃又是什麼?
    古老神經科學研究的目標對大腦圖譜進行繪製是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的夙願,追溯到19世紀顱相學學科領域時,研究者認為個體的人格特質位於大腦的特殊部分中。一些研究支持者在相應的大腦區域測定了大腦的頭骨結構,從而來確定個體如何表現得有責任心、有仁慈心及好戰的?
  • 大腦是可重塑的!這樣閱讀能提升智力,讓你變得更聰明
    腦神經科學家從生理解剖的角度,將大腦分為四個區域,分別是:額葉、頂葉、顥葉、枕葉,不同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額葉是大腦中構造最為高級的部分,額葉中大部分的大腦皮層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後期進化而來的。我們的認知活動,比如感知、記憶、思考、思維、計劃、組織等以及對認知活動的監控也就是元認知能力,都和大腦額葉密切相關。
  • 愛因斯坦大腦我忍了,愛迪生的氣留著幹啥?
    愛因斯坦大腦我忍了,愛迪生的氣留著幹啥?從古至今,數不清的名人在這個歷史舞臺上留下了他們獨特的烙印,事實上不管是普通人還是這些名人,生老病死都是大家要走的必經之路,不過當名人們離世的時候,人們為了能夠紀念他們生前的成就,都會將他們的身上器官做成一種標本在博物館展出,而這些獨特的文物,現如今還是備受質疑,那現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名人器官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吧。
  • 痛苦刺激和獎勵刺激信號來自大腦不同區域
    大腦中負責學習如何避免痛苦的迴路與負責學習如何獲得獎勵的迴路是不同的,這是在線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 對人腦而言,閱讀計算機代碼和閱讀語言有何不同?
    作者 | Anne Trafton翻譯 | 火火醬,責編 | 晉兆雨出品 | AI科技大本營頭圖 | 付費下載於視覺中國神經科學家們發現,人類在解讀代碼時會激活一個通用的大腦區域網絡,但不會激活語言處理中心。就某些方面而言,學習計算機編程和學習一門新語言的過程非常類似。
  • 古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時,中國人正在幹啥?可能與你想像的不同
    那古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時,中國人正在幹啥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後來有位叫伊姆荷太普的年輕人,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新的建築方法。他用山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陵墓設計方案,最終設計出了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 這也是金字塔的雛形。
  • 電子閱讀違背大腦科學?
    我們的大腦會把字母文字當作是物體,因為它的確沒有其他的理解方式了。在《普魯斯特與烏賊》一書中,沃爾夫解釋了我們並沒有天生用於閱讀的大腦迴路。書寫的發明僅僅是我們漫長的進化史中最近的發明——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所以人類的大腦通過協調不同區域的神經組織,如為口語、運動協調和視覺服務的神經組織,創作出一種全新的服務於閱讀的電路。
  • 腦部掃描發現:程式設計師編程大腦活動區域與語音相同
    程式設計師在編寫軟體時會想到什麼?開姆尼茨工業大學軟體工程系主任珍妮特·西格蒙德教授、薩爾大學軟體工程系主任Sven Apel教授驚奇地發現:編程就像說話,程式設計師編程時最活躍的大腦區域是與自然語言處理相關的區域。
  • 大腦閱讀音樂之理,音樂失讀症存在之據
    由於書寫系統的物理特徵存在差異,大腦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閱讀音樂和文字其實也講得通了。這似乎就是事實——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如此。大腦中文字和音樂的閱讀過程在大腦裡,閱讀音樂是一項涉及面廣的、多模態的活動,這意味著閱讀音樂會同時涉及大腦中很多不同的區域,包括運動神經、視覺神經、聽覺神經、視聽互感、軀體感覺、大腦兩半球的頂葉、額葉區域以及小腦,因此閱讀音樂是個真正意義上的「
  • 當你孤獨時,你的大腦到底在幹什麼?
    結果發現,大腦的孤獨感與人腦中所謂的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密切相關。具體來說,越孤獨的人,大腦默認模式網絡越容易被激活,越容易對過去的事情進行思考和回顧。對此,施普倫表示:「在缺乏希望得到的社會體驗的情況下,孤獨的個人可能會偏向於內向的想法,如回憶或想像社會體驗。我們知道,這些認知能力是由大腦的默認網絡區域居間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