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證實:喜歡和愛不一樣,分別產生於大腦的不同區域

2020-08-10 心理學簡報

心理學簡報|品質原創心理學科普文

《心理學簡報》永久免費的心理學科普服務平臺。

《心理學簡報》本期內容簡介:

「喜歡」和「愛」有什麼區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哈佛大學的頂級心理學家Zick Rubin在1970年已經提出了「愛」和「喜歡」不同的相對論,但在心理學界始終存在著「愛」和「喜歡」是否產自於同一源頭的爭論。2000年,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神經科學的科學家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在首次通過大腦影像發現喜歡和愛是不同的感情,產生於大腦的不同區域。為「愛」與「喜歡」的爭論提供了重要線索。

讓大腦「說」出愛和喜歡的區別。圖源:網絡。

(全文共計約兩千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首次從大腦中觀察到愛情的科學實驗

UCL的科學家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是全球第一個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愛情的科研團隊。他們在2000年在Neuroreport期刊上發表了首例通過fMRI技術確定「愛情」在人腦中產生反應區域的科研成果。到目前為止,該工作的引用次數高達1319次。

首例通過fMRI技術確定「愛情」在人腦中產生反應區域的科研成果。

  • 實驗過程

在這項具有開創意義的科研工作中,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招募了17名剛剛陷入熱戀的志願者(6名男性,11名女性),並事先對志願者們進行了「熱烈愛情等級」測試(Passionate Love Scale),所有志願者都顯現出了極強的愛情熱烈程度。在對志願者進行fMR掃描期間,研究人員誘導志願者在放鬆的情況下,分別為志願者展示他們熱戀對象和自己非常喜歡的朋友的照片,每張照片都均展示17.36秒。

  • 實驗原理

在大腦中觀測「愛」與「喜歡」。圖源:網絡。

fMRI的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時所引發的血液動力改變。因為神經元本身並沒有儲存葡萄糖和氧氣的能力,所以神經元在活化(激發)時需要快速補充消耗的能量。因此,通過測量血液動力反應的過程,可以監控血液釋出葡萄糖與氧氣的比率,由此可以確定耗能高的區域是被激發的神經元,同理,耗能低的區域是未被活化的神經元。

  • 實驗結果:愛情的感覺由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元負責

在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的實驗中,他們通過fMRI測量了在外部視覺刺激下(戀人和朋友照片)志願者們的大腦中血流量和糖代謝的變化,以此來確定產生「愛」和「喜歡」的感覺的神經元區域。

愛和喜歡的感覺產生與大腦不同區域的對比圖[1]。

如上圖所示的「愛」與「喜歡」感覺的區域對比,實驗結果表明,志願者們在看到熱戀對象的照片時大腦活躍的區域明顯與看到朋友時不同。因此,有特定的神經元分別負責產生「愛」和「喜歡」的感覺[1]。

心理學分析:喜歡和愛有什麼不同

  • 「愛」比「喜歡」多了3個特點

愛和喜歡有什麼不同?作品:David Renshaw.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首次定義出「愛」和「喜歡」不同的心理學家是來自哈佛大學的頂級心理學家Zick Rubin,他在1970的研究中,首次用心理測試量化分析了「愛」和「喜歡」的差異。

他認為愛情裡的「愛」區別於「喜歡」有三個特殊點[2]:

  1. 親和力,有依賴需求;
  2. 產生幫助愛人的傾向;
  3. 排他性和專一性。

「喜歡」區別於其餘感情有三個特點[2]:

  1. 對喜歡的人有很好的評價;
  2. 尊重喜歡的人;
  3. 喜歡的人和我們對事情的看法總是相似。

雖然Zick Rubin設計了一系列的心理測試來斷定「愛」和「喜歡」的不同,但在實際操作中有諸多局限,很多人在測試中難以明確自己的感情。

  • 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混淆關於「愛」和「喜歡」的感覺

是愛還是喜歡,男人傻傻分不清!作品:David Renshaw.

Zick Rubin通過測試結果發現,女人對於「愛」和「喜歡」的差異很敏感,但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混淆這兩者的差異。所以男人常常在感情中混淆男女間友誼和愛情的感覺,而女人卻能更好地把握純友誼的界限[2]。

寫在最後:人類並不擅長闡述感受

  • 人類對感覺缺乏抽象的概念化能力

愛在心裡,口難開。作品:David Renshaw.

我們嘗得出千滋百味,卻不能把任何一種味道概念化,沒有誰能定義出「甜」的滋味;我們嗅得到上千種氣味,卻不能具體描述任何一種,沒有誰能告訴我們「玫瑰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香;我們都體會過「愛」的感覺,嚮往過、珍惜過、停留過、也錯過,我們熟悉「愛」的感覺,但沒有誰能真正描述出「愛」的具體感受,讓沒有體會過「愛」的人能感同身受。

  • fMRI技術給了大腦「說話」的機會

大腦說出了最真實的感受。作品:David Renshaw.

雖然人類對於自己的感受「笨嘴笨舌」,但幸運的是,大腦很誠實並且對於我們的感受「能說會道」。每種感情、感受、感覺都由不同的神經元活化而產生,因此在大腦中活躍的區域並不一致。fMRI技術可以通過對大腦進行掃描發現這些活化的區域,從而繪製出腦中的「實時地圖」,讓我們準確地找到不同感受的發生地點和時間。


參考文獻:

[1] Bartels A, Zeki S. The neural basis of romantic love. Neuroreport 2000;11:3829–34.

[2] Zick Rubin, &34;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0, 16, 265-273


原創作者 | 吉夕心 (《心理學簡報》總編輯)

審稿 | 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審稿人)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未經「心理學簡報」授權禁止轉載

《心理學簡報》團隊 | 一批有志於為傳播科學知識做出貢獻的基礎科研工作者

《心理學簡報》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英國科學家證實:喜歡和愛不一樣,分別產生於大腦的不同區域
    2000年,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神經科學的科學家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在首次通過大腦影像發現喜歡和愛是不同的感情,產生於大腦的不同區域。為「愛」與「喜歡」的爭論提供了重要線索。
  • 愛的快樂,是大腦賞給你的
    這一點,就算是科學家也不例外。  全世界有許多科學團隊,對戀愛時人的大腦神經機製做過研究,答案就是——陷入愛情中的大腦,就像是被仙女棒點過一樣,到處是閃閃的「蘇」點。  這組科學家團隊招募了一批受試者,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剛開始沉浸在愛裡」。  雖然他們愛的類型不太一樣:有的在享受浪漫的愛情;有的正經歷柏拉圖式愛情;還有的,也許只是單戀。但是這並不影響愛情從剛剛萌發開始,就會給大腦帶來快樂。  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受試者的腦部核磁共振發現:他們的大腦在釋放一些神經遞質和其他化學物質,這些物質甚至進入血液當中。
  • 腦細胞不一樣!科學家找到男女大腦天生差別重要線索
    神經科學家證實,男性和女性確實有大腦的性別差異(儘管這種差異可能與你原先想得並不一樣)。大腦的性別差異早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就已出現。最近,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找到了發育過程中大腦性別差異的一個重要來源。
  • 男女大腦各區域「連接」大不同
    「連接圖」(左上)顯示,大腦左右半球間的「連接」明顯少於女性(左下);而男性大腦前後部的「連接」(右上)明顯多於女性(右下)  曾經有兩本很火的書詮釋了人們對兩性差異的困惑,一本叫《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另一本是《為何男人不懂聆聽、女人停車很糟》。
  • 中科大學霸揭秘愛情:掃下大腦就知「愛不愛我」
    在文學家眼裡,愛情是詩情畫意,而在科學家看來,愛情=化學反應。2月14日,中科大在官方微信上發布了科普視頻《愛情=化學反應》,用唯美科技表明,當人們墜入愛河時,大腦和體內會產生許多化學物質,愛情是戀人間不複雜的化學反應。或許,在未來,對於「你愛不愛我」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腦部掃描獲知。
  • 學霸和學渣的大腦,有什麼不同?
    而最讓人驚訝的一個發現是,我們在學習和記憶時,神經元軸突上的「絕緣層」的厚度會發生變化,而這種厚度的變化,可以調節神經信號的傳遞,讓大腦不同區域的神經元在電活動上實現同步——這一點,在我們的學習和記憶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 痛苦刺激和獎勵刺激信號來自大腦不同區域
    大腦中負責學習如何避免痛苦的迴路與負責學習如何獲得獎勵的迴路是不同的,這是在線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 相同大腦區域促使人們產生好奇心和飢餓感
    事實上,人們一直試圖探索他們感興趣的信息,這種好奇心可能類似於獲得食物等更具體的獎勵衝動,科學家並未忘記這一點。為了研究好奇心和飢餓感驅動機制的相似性,英國雷丁大學Kou Murayama領導的研究人員最新設計一項實驗,來比較大腦是如何處理對食物和知識的渴求,以及人們為了滿足這些渴求願意承擔的風險。
  • 科學家將人類大腦分為180個不同區域 下一步的計劃又是什麼?
    —大腦皮層進行了繪製,研究者將人類大腦皮層分為180個不同區域;人類連接組計劃(human connectome project)是美國政府發起的一項繪製人類大腦結構和功能性連接的重大計劃,利用人類連接組計劃的相關數據,科學家們對210名健康年輕人的大腦進行分析,相關研究結果將是人類大腦的現代圖集,其中97個區域是此前研究者並未描述過的。
  • 和左撇子相關的基因 還與大腦負責語言的區域有關?
    科學家發現人體4個大腦基因區可能促使嬰兒成為「左撇子」,同時,這4個大腦基因區也可能是左撇子擁有較好語言技巧的原因。雖然當前科學家對左撇子的研究未能有效確定任何精確的「左撇子基因」,但能夠將其縮小至人類基因組中的特定區域,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左撇子行為特徵可能是胎兒大腦在子宮和身體微管中發育過程的副產物。
  • 英國大規模腦部掃描樣本顯示男女大腦有諸多不同
    (原標題:英國大規模腦部掃描樣本顯示男女大腦有諸多不同)
  • 被科學家證實了的20個已知的大腦秘密是什麼?
    腦科學發展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授羅傑·斯佩裡博士通過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的「左右腦分工理論」並因此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被譽為「右腦先生」、「世界右腦開發第一人」。儘管科學家一個接一個科研成果讓們對記憶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但直到今天,科學家所發現所謂大腦的秘密也只冰山一角,在很程度上,大腦和記憶仍神秘的。研究人員認為記憶個過程,並且當你記憶的時候,實際上就把保存在大腦中零零碎碎信息進行重建。但讓人不解的是,究竟什麼東西引發大腦開始這個重建過程?
  • 那些和左撇子相關的基因,還與大腦負責語言的區域有關?
    雖然當前科學家對左撇子的研究未能有效確定任何精確的「左撇子基因」,但能夠將其縮小至人類基因組中的特定區域,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左撇子行為特徵可能是胎兒大腦在子宮和身體微管中發育過程的副產物。英國牛津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研究員阿基拉·維貝格(Akira Wiberg)博士分析稱,我們發現左撇子測試者的左右腦語言區域的協調性更好。
  • 為什麼有人做事喜歡拖延?與大腦兩個區域有關
    為什麼有人做事喜歡拖延?德國研究人員發現,這可能與大腦中兩個特定區域相關。來看研究人員的分析。研究人員說,他們藉助磁共振成像技術,對264名研究對象的腦部進行掃描,又以問卷形式調查了他們對自身行動的控制能力。
  • 科學家證實:與大腦一個區域有關
    對於靈魂出竅,人類一直都摸不著頭腦,古代人不懂科學,就將這種現象利用鬼魂、宗教進行解釋。而現代有生理醫學家認為,「靈魂」存在於神經細胞中,人的意識、幻覺其實都是大腦特定神經細胞活動的結果。《Nature》:大腦一個區域竟與靈魂出竅有關!用科學證明「靈魂出竅」,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奇怪,但最近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論文認為,靈魂出竅與特定大腦皮層產生的節律有關。
  • 法科學家發現大腦長期儲存記憶的區域
    新華網巴黎7月5日電(記者楊駿)法國波爾多大學科學家布盧諾·邦滕皮及其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終於發現了大腦儲存並調出舊時記憶的區域。據稱,這一發現為今後人們有針對性地治療記憶退化病人提供了可能。  邦滕皮等人早先的研究表明,大腦海馬區對於記憶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只是暫時的,這一區域並不構成記憶最終的儲存地。
  • 科學家利用電流產生「星星」在大腦中寫字 讓盲人也能「看見」不...
    」:以電流的形式在他們的大腦中寫字,誘使大腦去「看」那些不存在的字母。佩扎裡斯說,幾個世紀後的1755年,法國內科醫生Charles Le Roy發現用電刺激大腦也可以產生生動的光幻視,即使是盲人。佩扎裡斯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佩扎裡斯說,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開始研究視覺修復術;研究人員將電極植入視覺皮層——大腦中處理來自眼睛的信息的區域——以產生光幻視並將其組合成連貫的形狀。
  • 閱讀時,大腦的不同區域在幹啥?
    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們卻選取了這本書中的一個章節進行了一項研究:確定在人們閱讀的時候,不同的腦部區域都在做些什麼。模型分辯大腦認知過程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系的研究者讓8名受試者閱讀《哈利波特》中的一章,並在他們閱讀的時候對它們進行了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掃描(fMRI)。研究人員對閱讀該章節時每4個字產生的每一立方毫米的掃描結果進行詳細分析。
  • 巴黎科學家發現大腦長期儲存並調出記憶的區域
    法國波爾多大學科學家布盧諾·邦滕皮及其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發現了大腦儲存並調出舊時記憶的區域。這一發現為今後人們有針對性地治療記憶退化病人開闢了新路。 邦滕皮等人早前的研究表明,大腦海馬區對於記憶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只是暫時的,這一區域並不構成記憶最終的儲存地。大腦儲存並調用長期記憶的區域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沒有被發現並確定。
  • 大腦感知方向和形狀的兩個區域確定
    據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紐約大學和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先進的成像設備,確定了大腦負責感知方向和形狀的兩個區域。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的該研究成果是在理解大腦如何處理視覺信息方面的一個重要進步。 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設備,定位了這兩個位於大腦皮質上如硬幣大小的相鄰區域,然後短時間向其施加磁場,暫時中斷了神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