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記憶組織核糖核酸位置圖首次繪出,有望治療老年痴呆症

2021-02-13 運城市皮膚病醫院

科技日報特拉維夫1月31日電 據當地媒體報導,一個由以色列科學家領導的以美研究小組,成功繪製出大腦記憶組織中的核糖核酸(RNA)的位置圖,讓人們能以納米級解析度觀察核糖核酸分子。利用這種前所未有的大腦組織觀察方式,有望治療老年痴呆症和其他疾病。
RNA利用來自脫氧核糖核酸(DNA)的信息產生蛋白質,是生命基本組成部分。雖然對RNA測序的能力給生物學和醫學帶來巨大變化,但是在對受損大腦組織中的RNA進行分析時,通常只能獲得不太詳細的視圖,這成為影響腦功能疾病研究的主要障礙。
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聯合研究小組發表了研究報告,詳細介紹了他們如何在不破壞組織的情況下,成功分析並繪製出大腦的海馬體(主要記憶中心)的。
報告中介紹的是實驗鼠的大腦組織,但研究人員稱他們的方法已在人體多種組織中獲得證明。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巴伊蘭大學沙哈爾·阿隆博士表示,他們所繪的圖相當於大腦中關於RNA位置的龐大而詳細的「谷歌地圖」,幫助人們像使用「谷歌地圖」那樣,通過放大和聚焦,以納米級的精度觀測數百萬的RNA分子。
為了解大腦等組織中RNA的位置,阿隆改良了一種丙烯醯胺凝膠,用其將組織膨脹至原來大小的4倍左右,然後利用特製的顯微鏡等設備,獲取了RNA的詳細圖像。
阿隆認為,對RNA進行原位分析意味著不僅能獲得有關分子身份的信息,而且還能知道它們在組織內部的確切位置,這對促進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極具價值。他說,這種能力在大腦研究中最明顯,因為大腦組織中RNA分子的位置對於大腦正常運作,尤其是對於學習和記憶等過程至關重要。
阿隆還表示,他們相信這項成果有助於人們研究阿爾茨海默病對大腦中基因位置的影響,有利於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此外,該成果還有望讓患有癌症等其他疾病的人從中受益。
總編輯圈點
RNA起著將遺傳信息轉化為人體蛋白質的核心作用,研究細胞內RNA的分布,可讓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細胞如何控制其基因表達。研究人員用特殊方法,放大要觀察的組織,並用特製顯微鏡獲取要觀察的RNA的詳細圖像。這就像提供了一份高精度的大腦地圖。了解RNA分子更精確的空間位置,或許能讓人更清楚這些多種多樣的RNA,究竟在神秘的大腦中發揮什麼作用。但這依然還是一個比較初步的研究,離真正讓神經性疾病患者受益還有很長距離。


相關焦點

  • 微晶片植入大腦可保存5到10年的記憶—新聞—科學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一支美國研究小組認為,一種微晶片能夠有助於建立受損大腦組織的記憶,預計未來兩年內將植入志願者大腦。
  • 植入大腦的微晶片可保存人們的大腦記憶內容
    這項研究令研究小組非常興奮,他們認為一種記憶設備可能複製患者5-10年的記憶存儲。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神經系統科學家特德-伯傑(Ted Berger)教授指出,我們並不是將某人的記憶返回至大腦,而是通過一個晶片植入器複製大腦記憶。
  • 大腦如何跨時間組織記憶?
    長期以來,關於記憶組織的研究一直是神經科學家們著迷的話題,因為這可能會導致逆轉認知障礙的治療方法。在這裡,我們回顧了有關記憶的組織方式的一些最新發現,這些發現顯示了空間活動中神經元活動的協調性「波動」的重要性以及連結記憶的編碼方式所依據的時間性質。
  • 科學家研究出新的大腦圖譜 堪稱人腦 GPS 圖
    研究人員希望,在該圖譜的基礎上,他們能夠繪製出新一代大腦分區圖,目前廣泛應用於臨床和科研領域的大腦分區圖還是德國解剖學家布羅德曼100多年前所繪製的。喬治亞大學富蘭克林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劉天明(音譯)及其學生朱達江(音譯)和李開明(音譯)確定了腦部358個與記憶、視覺、語言及身體其他基本活動相關的界標。他們的這一研究結果刊登在4月份的《大腦皮層》雜誌上。
  • 研究稱對人類大腦細胞進行基因編輯,有望預防老年痴呆症
    研究稱對人類大腦細胞進行基因編輯,有望預防老年痴呆症  Winnie Lee • 2020-11-30 16:06:34 來源:前瞻網
  • 果蠅幼蟲大腦部分神經元連接圖繪出
    原標題:果蠅幼蟲大腦部分神經元連接圖繪出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日前繪製出果蠅幼蟲大腦學習和記憶中心的完整神經元連接圖,從而為最終繪出所有動物的大腦神經元連接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首次證實大腦疼痛受體與記憶相關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表明,能夠影響機體痛覺的神經受體TRPV1在大腦的學習和記憶中也起到特定作用。這一研究成果有望為治療記憶損失和癲癇症提供新的藥物標靶。相關論文發表在3月13日的《神經元》(Neuron)雜誌上。
  • 日本研製出新藥或可恢復記憶,有望用於治療老年痴呆!
    圖片來自:每日新聞日媒稱,日本東京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宣布,他們成功地進行了通過藥物使人恢復記憶的測試。據稱,這是世界上首次發明具有讓人恢復記憶的效果的藥物。這一發現有可能有利於阿爾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治療。該論文發表在1月8日的美國《科學》周刊上。
  • 記憶不止是大腦的事 腸道也可能起作用
    大腦每時每刻都在形成新的記憶,而人的內臟可能會幫助記住這些記憶。當研究人員觀察那些改變了迷走神經大鼠的大腦時,他們發現老鼠的海馬(大腦中與特定類型記憶有關的區域)的活動有所減少。這包括幫助動物找到自己去過的位置以及其他老鼠和物體的位置。具體來說,大鼠的海馬體中減少了數種蛋白質的數量,這些蛋白質負責創造新的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因此,這些蛋白質也在形成記憶中發揮作用。然而,這一發現似乎只適用於涉及外部世界中物體和地點的記憶。
  • 大腦功能網絡動態圖首繪 或使機器人產生人類思維方式
    大腦功能網絡動態圖首繪 或使機器人產生人類思維方式 原標題:   本報上海7月25日電(記者顏維琦、曹繼軍)通過核磁共振掃描技術度量人類大腦各個區域的動態相互作用模式,並揭示其動態變化的產生機制,從而首次繪製腦功能網絡的動態圖譜
  • 最精確人類大腦地圖繪出 97個區域首次查明
    這些區域在結構、功能和相鄰部分的連接屬性上都有明顯的不同,它們其中的97個之前都沒有被描述過,屬於首次公布。這個迄今為止最全面最精確的人類大腦地圖於7月20日在線發表在權威科學雜誌《自然》上。  這項研究由位於美國聖路易斯市的華盛頓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完成,是歐巴馬政府推進的人腦功能探索計劃的其中一項。這一成果將成為大腦研究的基礎,有望為人類衰老及腦部疾病研究做出貢獻。
  • 老年痴呆症患者福音:丟失的記憶或可找回
    3月3日,據外媒報導,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代謝途徑在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記憶問題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而一種特殊的胺基酸作為營養補充,可以恢復早期受影響的空間記憶。
  • 為什麼會患上老年痴呆症?楓稀鯊酸對治療老年痴呆有用嗎?
    為什麼會患上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的醫學名詞是阿爾茲海默症,它的臨床表現為健忘、口齒遲鈍、目光呆滯,病情加重以後會影響知覺神經,直到失去自理能力。世界衛生組織經過數據統計得出,全世界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痴呆症患者佔比高達百分之五,僅次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居第四位的老年人死因,那麼,老人為什麼會患上老年痴呆症呢?
  • 老年痴呆症前兆表現,老年痴呆症早期能治嗎?讓痴呆老人安享晚年
    老年痴呆症前兆表現,老年痴呆症早期能治嗎?老年痴呆症也稱為阿爾茨海默病;有數據顯示目前老年痴呆症總數已經接近1000萬人。這些小細節就是老年痴呆老人將原來固定熟悉的場景和記憶產生了遺忘,這些條件反射一樣的記憶也會被忘掉。
  • 美國科學家繪出最精確人類大腦地圖97個大腦皮層區域首次查明
    大腦的運行原理就像生命起源一樣,是人類的終極問題之一。就如同地球儀上描制的不同國家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在哪裡以及國家之間的不同,現在科學家對於大腦皮層已經描繪出了這樣的地圖,每個半球的山峰和低谷一樣的褶皺被分成180個獨立的部分。這些區域在結構、功能和相鄰部分的連接屬性上都有明顯的不同,它們其中的97個之前都沒有被描述過,屬於首次公布。
  • 科學家發現工作記憶的關鍵物質!有望研發出治療神經疾病的新藥物
    有望研發出治療神經疾病的新藥物  Connor Feng • 2020-03-26 11:00:22 來源:前瞻網 E2839G0
  • 人腦記憶可以存儲備份了 是真的
    「幾乎完美」的轉換,這項技術可以完成對人腦記憶的備份,並複製到其他人的大腦。人腦記憶備份?複製到其他人的大腦?人類意識永存?是不是聽起來很玄妙?首先我們先來弄清楚,人的記憶是怎麼產生的?那麼能否適用於臨床,有效治療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以及其他精神障礙等疾病,還未可知。「人類意識未來有望永存」前路也困難重重。技術上的難度不容小覷,一個多世紀以來對大腦的探索才剛剛觸及這個巨大科學挑戰的表層。倫理方面的擔憂也不言而喻,已有群體擔心,此設想實現會產生「讀心術 」,「大腦被控制」等疑慮。
  • 人參根部土壤細菌分泌的根瘤菌素,被發現可治療老年痴呆症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稱「老年痴呆症」,是一類主要發生於老年人且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徵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臨床表現為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能力損害、抽象思維和計算力損害、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在當代社會,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長,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斷上升。
  • 世界首例,一滴血可提前10年確診老年痴呆症?
    據悉,瑞典隆德大學和美國班納老年痴呆症研究所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針對阿爾茨海默症的1400多例病例和一些實驗性生物標記物進行了研究,並開發出一種新血液檢測技術,能提前20年檢測出老年痴呆症。北京的宣武醫院也宣布研究發現了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症的生物標誌物,外周血神經源性外泌體突觸蛋白。
  • 記憶「指紋」揭示大腦組織方式
    雖然人類大腦的廣泛結構和組織是相似的,但11月20日發表在《自然—通訊》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如何在大腦活動中觀察和想像常見場景卻存在差異。這些獨特的神經特徵最終可能被用於理解、研究,甚至改善對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治療。「當人們想像類似的事情時,每個人的做法都不一樣,因為他們有不同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