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不止是大腦的事 腸道也可能起作用

2020-11-25 一品手機網

記憶不止是大腦的事 腸道也可能起作用

2018.06.25 14:47: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6月25日報導  文/sharon

大腦每時每刻都在形成新的記憶,而人的內臟可能會幫助記住這些記憶。內臟與大腦的聯繫最著名的是它在控制我們吃的食物數量方面的作用,當我們吃飽的時候,腸道會向大腦發出吃飽的信號。

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形成關於我們所處環境中的地點和物體位置的記憶方面,腦溝連接可能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科學助理教授斯科特·卡諾斯基(Scott Kanoski)說,這項新研究是在老鼠身上進行的,但研究結果可能會對人類產生影響。

腸道和大腦主要通過迷走神經進行交流,迷走神經是人體最長的神經。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想要測試如果部分神經被切斷,老鼠就不能再從腸道向大腦發送信號了。

因為這種腦軸通常只在動物進食的時候才會進行,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功能可以幫助動物們記住食物在他們的環境中的位置。Kanoski說,「這對這些動物來說,記住它們去過的位置,就能再次找到食物了。」

Kanoski和他的團隊設置了幾個任務,要求老鼠找到並記住它們周圍空間中的位置或物體。例如,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發出一種明亮的光,這種光會讓老鼠感到厭煩,從而促使它們尋找出路。有了完整的迷走神經,老鼠就能夠記住位置,發現自己之前去了那裡。

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如果通過手術改變了腦和內臟之間的聯繫,即使它們之前去過那裡,老鼠就很難記住逃跑的地點。同樣的,當科學家們讓老鼠們去尋找它們之前找到的物體時,如果他們的迷走神經被阻斷而不能發出信號,它們在尋找過程中就會遇到困難。

當研究人員觀察那些改變了迷走神經大鼠的大腦時,他們發現老鼠的海馬(大腦中與特定類型記憶有關的區域)的活動有所減少。這包括幫助動物找到自己去過的位置以及其他老鼠和物體的位置。具體來說,大鼠的海馬體中減少了數種蛋白質的數量,這些蛋白質負責創造新的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因此,這些蛋白質也在形成記憶中發揮作用。

然而,這一發現似乎只適用於涉及外部世界中物體和地點的記憶。Kanoski說:「切斷神經似乎不會造成記憶缺失,這種記憶不僅僅是回憶老鼠以前是否見過的物體,而且也是老鼠以前在什麼地方見過那個東西的記憶。」

Kanoski說,如果這一發現也適用於人類,那麼這一發現將會產生廣泛的影響。

例如,許多醫學治療針對的是迷走神經的治療,就像治療體重減輕的方法。如果這確實適用於人類,那就意味著幹擾一個人的迷走神經可能會損害這個人的記憶。

另一方面,迷走神經通路可能是記憶功能的靶點。換句話說,改善途徑迷走神經通路可以改善記憶功能,儘管這還需要通過研究加以證實。

編說兩句:

如果這種可能性得到證實,這種療法可以幫助治療老年痴呆症等疾病。雖然這可能不能直接治癒老年痴呆症和認知障礙,但可以知道記憶功能是如何正常調節的,就有可能研究出新的治療方法。(sharon)

相關焦點

  • 大腦海馬區域的LTD起著鞏固記憶的作用
    大腦海馬區域的LTD起著鞏固記憶的作用 時間: 2013-01-16 10:56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 腸道:你的第二個大腦
    後來隨著脊椎動物不斷演化,它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甚至有可能是它促進了大腦的形成。 我們似乎也能通過這些由腸道傳遞給大腦的信號,來解釋為什麼油膩的食物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當我們攝取食物的時候,腸道內壁的細胞受體可以感覺到脂肪酸的存在,然後向大腦發送神經信號。不過它的作用似乎不僅僅是讓大腦知道你都吃了什麼。研究者往一群志願者的腸道裡直接注射脂肪酸,給另一群志願者注入生理鹽水。
  • 腸道微生物影響記憶?《自然》揭示菌群變化如何改變大腦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再次刷新了我們對腸道菌群的認識。科學家通過小鼠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的變化會改變大腦神經元的功能和結構,進而影響動物的行為。同期刊發的評論給予這項工作很高評價,認為「代表了我們對腸-腦相互作用的理解有了一次飛躍」。
  • 最新研究:健康腸道菌群對於大腦健康很重要,調節大腦功能與情緒
    過去很多研究發現,腸道菌群與大腦一些疾病存在可能的關聯,比如老年痴呆症,並且發現主要通過腦腸軸來實現調控,因為腸道擁有人體第二多的神經細胞。最近,巴斯德研究所、CNRS和Inserm的一個科學家聯盟發現,慢性壓力引起的腸道菌群變化可以導致類似抑鬱的行為,特別是通過導致血液和大腦中的脂質代謝物(內源性大麻素)減少而引起的。
  • 你知道嗎腸道比大腦更聰明
    然後,擁有大腦的脊椎動物,進化為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和哺乳類,我們人類,則最終擁有了大腦皮質發達的高性能大腦。腸道和大腦的關聯 追溯一下進化的歷程即可明白,腸道的形成要遠遠早於大腦。 首先有了腸道。生物幾乎以只有腸道的模樣度過了讓人驚訝的漫長歲月。
  • 別得罪人類「第二大腦」——腸道
    「走,大排檔擼串冰啤搞起!」三盤燒烤盤,兩瓶冰啤下肚……「唉,不行,容我去趟廁所!」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喝冰水或冰鎮飲料十有八九要拉肚子,肚子一陣急疼,然後就要跑廁所,上完廁所出來還能繼續。其實不止冰水,有的人一吃辣的或者特定的食物也會出現類似症狀,例如稍微吃不乾淨的東西就容易拉肚子,俗稱直腸子:吃完就要拉。
  • 大腦把記憶存在哪兒了?
    大腦如何表示外部世界的信息,又如何將感覺轉變成記憶?這個問題與我們的研究密切相關。先看看一個著名的病例(名為H. M.),他患有頑固性癲癇,為了控制他強烈的癲癇症狀,神經外科醫生無奈之下,只好選擇切除他的海馬區,以及大腦兩側與海馬區相連的區域。手術後,這位病人仍能辨別人和物體,可以回想起手術前就知道的一些事,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再也不能形成新的持久性記憶。
  • 不同性別的腸道菌群對小鼠行為和大腦結構的調節作用不同
    腸道菌群影響宿主生物學的許多方面,其中包括腦部結構以及功能。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與厭惡性學習調節和焦慮相關行為有關,但研究幾乎只是在雄性個體中進行。該研究評估了不同性別的腸道菌群對於動物大腦結構和行為的影響。為了研究腸道菌群紊亂對厭惡性學習和記憶的性別特異性影響,首先對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口服給予中等劑量的抗菌藥物(neomycin, bacitracin, pimaricin ATM;新黴素,桿菌肽,那他黴素),為期10天。通過16S rRNA測序分析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變化。
  • 糞便移植改變大腦?沒錯,又是腸道菌的「功勞」
    糞便移植改變大腦?沒錯,又是腸道菌的「功勞」 2020-10-14 0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腦血管病、老年痴呆是腸道疾病誘發的?腸道和大腦有什麼聯繫?
    大家都知道,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負責指揮著全身各個系統和器官的正常運轉。但你不知道是,腸道也有著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甚至某些功能可以和大腦媲美,並且腸道和大腦的關係密切,甚至很多腦病的發生都和腸道有關。腸道是怎樣影響大腦的?
  • 腸道不好「連累」大腦!消化系統這樣影響全身健康……
    眾所周知,大腦是人體的「最高司令部」,負責指揮全身各系統及器官的正常運轉。但你可能不知道,腸道也有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它的某些功能幾乎可與大腦媲美。《電子神經學雜誌》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腸道與大腦關係密切,甚至很多腦病的發生都與腸道有關。腸道是如何影響大腦的?哪些腦病跟腸道有關?生活中如何正確呵護腸道?訪權威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低水平的壓力是無害的,但是長時間過量的壓力會很危險,尤其是對我們的腸道菌群和大腦。 壓力導致腸漏 應激激素會減少腸道黏膜的厚度,導致腸漏。這反過來又使得有毒細菌有可能穿過並接觸到腸道免疫細胞,而腸道免疫系統立即被激活,導致炎症加劇。
  • 人的第二大腦:腸道(居然能影響容貌!)
    你了解:自己的腸道嗎? 你知道:他有多重要嗎? 腸道,是決定一根美味的薯條,如何變成便便! 腸道,居然有記憶功能,可以和大腦對話!
  • 它不止與大腦有關,我們一直都低估了!
    它不止與大腦有關,我們一直都低估了!人體中最特殊的器官,非大腦莫屬了,大腦具備獨一無二的智慧,能夠分辨事物的好與壞,還能產生意識,這就是人類與其他動植物之間的不同。意識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沒有準確的定義,我們根本不知道意識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它的存在到底有何意義?有一個問題困擾著科學家多年,人死後意識會不會隨之消失呢?
  • 《自然》:保護大腦要看腸道
    雖然腳趾頭實在是不會想想,gut倒真的與大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屢次在奇點文章中出現的腸腦軸。近期,劍橋大學和NIH的科學家們又發現了一個腸道和大腦之前的有趣關聯,大腦腦膜上的免疫守衛B細胞,竟然是腸道不遠萬裡派遣來的,是它們阻止了血液中的微生物侵入大腦。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1]。
  • 大腦的健康,也受腸道通透性的影響
    上皮層除了在吸收營養物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外,由於上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也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此外,腸內分泌細胞分布在上皮層。這一層連同固有層也是體內最大的免疫細胞庫,即黏膜相關免疫細胞的宿主。上皮層的免疫細胞主要是CD8+淋巴細胞,而固有層的免疫細胞更為多樣,除了淋巴細胞外,還包括巨噬細胞、漿細胞、抗原提呈細胞和肥大細胞。
  • 研究人員研究了人類和嚙齒類動物腸道微生物群和大腦之間的聯繫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儘管對人類和嚙齒類動物的腸道微生物群和大腦(「微生物-腸道-大腦軸」)之間的關係有廣泛的支持,但對其他動物的這種關係知之甚少,這給這個系統的普遍性留下了疑問。為了解決這些知識空白,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的Charles E.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二、幫助消化食物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合成一些重要的維生素,維持正常的腸道運動這個大家都知道,胃兼有消化、吸收和內分泌功能,胃的消化功能是藉助於胃液的化學作用和胃運動的機械作用,經過咀嚼和吞咽,在受胃液的水解作用和胃運動的研磨,變成食糜,逐漸進入十二指腸,小腸是人體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黏膜能合成與分泌多種酶類、磷脂類物質,參與機體對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代謝活動的調節。
  • 腸道菌群在內臟痛中樞機制中的作用
    清楚了解腸道菌群在內臟痛中樞神經機制中的作用及其調控的信號通路,能為進一步研究其機制提供理論基礎,並為治療內臟痛提供新的靶點。本文擬從腸道菌群在腦-腸軸中的作用、腸道菌群及其分泌物在內臟痛中的作用、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參與內臟痛、通過影響迷走神經等方面闡述腸道菌群在內臟痛中樞機制中的作用。
  • 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 消化好不好影響心情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麥可·格爾森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發表文章稱,控制人類以及某些哺乳動物情感的五羥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種讓人情緒愉快的激素,95%是在腸道裡面合成的。格爾森等人強調,情緒的很大一部分受腸道神經系統影響,例如「忐忑不安」就是腸道對生理壓力或緊張的提示信號,甚至,人類幸福感的體驗依賴於從腸道這個「第二大腦」向上傳至大腦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