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爽點》快樂和成癮是人類的天性

2020-11-29 騰訊網

本文摘自《尋找爽點》,(美)大衛·林登 (David J. Linden)著,覃薇薇 譯,湛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

每個人都希望一窺大腦運作的神秘之處,但放眼如今的圖書市場,能見到的多為專業書籍。這些書籍對生物醫學專業的學生較為合適,而許多普通大眾同樣對大腦充滿好奇,卻苦於無從了解,這讓我深深感覺到腦科學知識在中國普及程度之差。

時光荏苒,自大衛·林登教授第一本關於大腦的科普書籍《進化的大腦:賦予我們愛情、記憶和美夢》出版以來,已經過去了9 年的時間。 9 年來,《進化的大腦》吸引了不少國內讀者,並獲得上海市優秀科普圖書獎。當得知湛廬文化即將策劃林登教授的第二本科普作品《尋找爽點》(原名《愉悅迴路》)時,我感到非常欣慰。本書文字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地將大腦在享受快樂,甚至成癮時內部如何變化的腦神經科學知識娓娓道來。因此,我確信本書將獲得國內廣大讀者的喜愛。

林登教授自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從事神經科學研究,目前為美國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系教授。長達20 餘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在腦科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一系列研究論文發表在《科學》《自然》《細胞》《神經元》等國際頂尖科學刊物上。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他對於大腦的理解已經超出了科學工作者的範疇,走向了大師水平。他對於人腦的發育和功能及其對人的行為的影響一直有著高屋建瓴的看法和主張,這些主張不僅對腦科學工作者,而且對普通大眾都十分具有吸引力,並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我們每天都享受著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也許是電視節目《舌尖上的中國》中的美味食物,也許是一次完美的愛情。但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快樂究竟是什麼。比如,為什麼我們會對美食、美酒或者愛情那麼喜愛,甚至上癮?本書中,林登教授解釋了快樂在大腦中的產生來源,並指出成癮其實是由於大腦體驗不到快感,理解快樂的生物學現象將能幫助我們理解和治療成癮。更重要的是,快樂是每個人個性的核心內容。因此,我們需要了解產生快樂的生物學基礎。

如此,我相信許多人已經對本書充滿了好奇,急於先睹為快。倘若這些介紹仍沒有喚起你的興趣,那麼下面的內容也許能吸引你:它們來自林登教授接受美國公共電臺記者關於本書的採訪。我進行了節選和編輯,訪談中的見解也體現在本書的內容中。

您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尼古丁是如何影響大腦的嗎?

尼古丁可以進入血流循環並進入大腦,激活腦內與快感相關的神經細胞,這些細胞位於一個叫作腹側被蓋區的大腦區域。尼古丁刺激導致神經細胞釋放大量的多巴胺,正是這些多巴胺讓我們感 到快樂。實際上,許多藥物可以直接增加腦內多巴胺的分泌;而大麻、尼古丁和酒精可以間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這些藥物都可以激活大腦內部的愉悅迴路。

對於藥物依賴您怎麼看?

一個人如果得了心臟病去看醫生,醫生會告訴患者應該加強鍛鍊、健康飲食和按時吃藥,但不會說患者造成了社會負擔。同樣地,對於藥物依賴患者,我們應該告訴他,是他的大腦工作方式出現了一些問題,他應該採取一些減壓措施並進行積極治療,社會也應該

給予更多的關懷。

您認為壓力會讓我們追求更多的快樂嗎?

確實如此。壓力不僅讓我們追求快樂,同時也造成一些成癮行為,如潔癖。如果周圍一切都非常整潔,那麼就不會有潔癖者。潔癖只在有壓力的環境中產生。如果你有潔癖,那麼就應該採取一些減壓措施。對於藥物公司來說,開發一些幹擾獎賞迴路中激素受體的藥物,將能夠幫助這些有潔癖的人減少復發。

對於性癮您怎麼看?

性癮是存在的,但非常少見。性癮並不是明星們那些看起來反社會的令人作嘔的行為,他們只是喜歡性而已,並非性癮。出軌或者嫖妓並不是性癮。性癮不是指從中得到快樂,而是指如果沒有性行為,晚上就睡不著覺或者清晨起不了床。如果只是某人喜歡性行為,那絕不是性癮。

我節選了以上內容,並非刻意針對當下的一些社會熱點現象,類似事件只是巧合。但請注意,與其說是巧合,不如說快樂和成癮是人類的天性,是我們性格和行為的基礎。因此,大腦內部的愉悅迴路一直在發揮控制作用並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總之,我再次熱忱地向廣大讀者推薦這本科普作品,一本既科學又充滿熱情地審視了大腦如何應對巧克力、運動、大麻、慈善活動、酒精、學習和賭博等的書籍。相比較以前有關腦科學的書籍,本書更加生動活潑,更加貼近日常生活,更加容易讓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沈穎博士

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

《尋找爽點》,(美)大衛·林登 (David J. Linden)著,覃薇薇 譯,湛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

相關焦點

  • 《尋找爽點》:快樂和成癮是人類的天性, 是什麼讓我們欲罷不能?
    當所有人都驚異於為什麼「愉悅迴路」會有如此強大的魔力的時候,腦科學家開始著手解開人類追求刺激、享樂與上癮的秘密。 《尋找爽點》就是一本研究大腦內部愉悅迴路的書,作者大衛·林登是美國著名神經學家,書中他向我們科普了大腦中的愉悅迴路,揭示快樂的來源。
  • 比毒品成癮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癮
    每個人都知道毒品上癮的危害,但不知道比毒品上癮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癮。這種成癮不是在傷害你的身體,而是在不斷消磨你的意志,減少你生命中的可能性,最終,讓你只能過極其平庸的一生。如果不遠離這些垃圾快樂,你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可以活得有多好。
  • 有一個詞叫快樂獎賞和成癮
    >而是產生激勵和獎賞行為多巴胺是大腦產生的一種神經遞質,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等三人就是研究這種物質而獲得2000年諾貝爾獎,它與興奮、快樂、運動等多種信息傳遞有關;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多巴胺描述成人類愉悅感的來源,也即多巴胺意味著快樂,是大腦感到幸福的根源。
  • 科學家說殺人成癮是天生的,人類的暴力基因可能由來已久
    宮鬥劇火力十足,女人們殺人成癮,科學家說,這是天生的。因為人類的暴力基因可能由來已久。 Vronsky說,人類的殺戮傾向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間的衝突。
  • 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喜歡的:多巴胺和成癮的秘密
    但一些科學研究的成果正在質疑這種「常識」,並給治療成癮提供了相當大的啟示。  「喜歡」和「想要」到底區別在哪裡?一切要從一個代號為B-19的病人說起。那時候,不僅毒品成癮是需要治療的,同性戀也被視為一種精神疾病。為了「治癒」他的性傾向,心理醫生羅伯特·希斯(Robert Heath),給B-19的大腦掛上了電極,把它們連接到當時被認為是負責快樂感受的腦區。
  • 殺死雙親、吊死3歲女兒……毒品成癮你了解多少?
    毒品如何毀掉自己和身邊的親人朋友?看看一個癮君子的典型生活吧!毒癮發作的5大感受01「忽然之間,手臂爬滿了雞皮疙瘩,胃裡翻江倒海,臉色變青、四肢發抖、渾身冒冷汗。」毒癮上頭,最先出現的症狀就是渾身起雞皮疙瘩和胃腸道症狀。
  • 戰爭是人類的天性嗎?
    戰爭是人類的天性,還是當社會組織形式逐漸複雜化後才發展出來的?相關的研究者被劃分為「鷹派」和「鴿派」兩個陣營。深入研究考古和其他方面的證據可以推斷,大規模集體殺戮是1.2萬年前逐漸出現的,這很有可能是由當地風俗習慣的變化和社會結構的建立導致的。撰文 | 布萊恩·福格森(Brian Ferguson)翻譯 | 蔣青人類——或者說,只有男性——是否因為演化,逐漸發展出了屠殺他族成員的天性?
  • 人類社交天性的「三大驅動力」是什麼?答案其實並不意外
    如果我問你,「人類為什麼需要社交?」,你會如何回答呢?可能有人會撓撓頭回答說:「為了排解孤單,繁衍後代,實現社會協作等等的吧。」那人類社交天性的驅動力是什麼呢?美國的社會認知神經學者馬修利伯曼給出的回答是:「三個。連結、心智解讀和協調。
  • 《社交天性》分享人類社交的驅動力
    大腦在停止一切工作的時候,會啟動一個默認網絡,這個默認網絡主要的工作就是思考一切和社交有關係的事情。所以說,社交是大腦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它把所有可利用的時間都集中起來,花在思考社交關係這件事情上了。第二,人類社交的驅動力是什麼?連接大腦之所以要和別人發生連接,一方面是出於生存需求,另一方面,是為了快樂。
  • 5本主角穿越異界搞現代文化科技的小說,故事妙趣橫生,爽點十足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主角穿越異界搞現代文化科技的小說,故事妙趣橫生,爽點十足!第一本:《文化入侵異世界》 作者:姐姐的新娘書評:主角穿越成為異界魔族的三王子,在這個人類與魔族對峙,各個勢力內鬥的世界,一切生產生活都和冷戰時代一樣乏味,主角憑著自己魔族王子和穿越者的雙重身份,大力發展(抄襲)娛樂產業,搞網際網路,拍電影什麼的,消除人魔雙方矛盾,緩解生活壓力,
  • 新經濟企業背後的多巴胺,如何擊中用戶爽點?
    可是,我還是看到一個情況——這個時代的「無效創新」越來越多,這些新的科技、產品再怎麼炫酷閃眼,如何切入好的應用場景,如何契合更多用戶的爽點,往往更具有決定性。「爽點決定論」一直很受國內產品經理的歡迎。什麼是好的產品?我認為,你內心深處最真實的那種喜歡,與目標用戶的爽點體驗產生共振,就是一流產品。
  • 毒品成癮?病隱於心!
    作為全國成癮醫學專家,她也是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ICD(國際疾病分類)-11精神與行為障礙診斷指南修訂的唯一專家。本期,趙敏教授將為您解析造成物質成癮的心理社會因素。——編者青年人群的新「毒情」「精神活性物質或成癮物質,能影響人類心境、情緒、行為,改變意識狀態,是具有依賴潛力的化學物質。合法的,如煙、酒、咖啡;非法的,即是毒品。」
  • 快樂,是孩子的天性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攜手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全國33家省級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解決希望小學基本體育設施、為幫助農民的後代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共推大型公益活動:     加油!2008——東方衛視·希望工程快樂體育行動     鳴謝:    招商銀行:「愛心操場紅動中國」為1000所希望小學捐建「希望工程快樂體育園地」;捐資主辦「加油!2008——希望工程快樂體育運動會」    寶潔公司:率先在其援建的131所寶潔希望小學捐建「希望工程快樂體育園地」;捐資主辦「加油!
  • 部落主義是人類天性嗎?
    攝影師:趙莉部落主義是人類天性嗎?
  • 多巴胺、藥物成癮和抑鬱症背後的表觀遺傳學秘密
    在閱讀本文時,我意識到它完全顛覆了我們對遺傳學和藥物成癮的理解。對酒精和古柯鹼等成癮藥物的強烈渴望可能是由多巴胺控制基因引起的,這些基因改變了大腦迴路,這些基因是成癮的基礎。有趣的是,這些結果也為為什麼治療嚴重抑鬱症的藥物通常必須在服用幾周後才有效做出了回答。我對這一驚人發現感到震驚,但是要真正理解它,我首先必須了解一些東西。
  • 《社交天性——人類社交的三大驅動力》薦讀
    對人類社交天性的三大驅動力分析,作者的核心貢獻大體就是上面這些內容,所有這些都以充分的科學研究和實驗驗證為基礎,因此,它是可信的;但作為一本集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學術著作,社交天性》一書引人入勝的原因還有三點必須交待:第一,神奇絕妙的實驗設計。
  •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事實上,多巴胺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這麼浪漫,除了愛情和快感,成癮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和多巴胺有關。多巴胺是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是一種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激發人對異性好感的神經傳導遞質。然而,它在傳遞快感信息的同時,卻也和成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成癮的事物大多會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快感,這也是產生依賴性的基礎。
  • 動物也會「吸毒」成癮?動物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癮君子?
    我們都知道毒品是危害人類社會穩定的毒瘤,多少朝氣蓬勃的生命和幸福美滿的家庭都葬送在毒品手裡。人們對毒品深惡痛絕,然而還是有人抵不住它的誘惑。毒品的製作原料多取自大自然,那麼生活在其中的動物們是否也會被這些原生毒品「誘惑」呢?答案是肯定的,動物界其實潛藏著許多吸毒成癮、自甘墮落的「癮君子」,它們對毒品的痴迷可能一點都不亞於人類。
  • 《社交天性:人類社交的三大驅動力》—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社交天性》。 作者馬修·利伯曼是社會認知神經科學領域最著名的學者之一,在2007年獲得了美國心理學家協會頒發的「傑出科學獎」。1999年,作者在哈佛大學獲得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經過對人類的不斷探索寫出此書,給心理學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心理學:「創傷」和「成癮」正在折磨著你的身心,如何擺脫?
    沒有成癮的人會因健康、財務和親密關係的原因而制止自己,但有成癮問題的人會不斷重複那些行為。他們可能也想停手,卻欲罷不能。他們覺得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或者他們並不認為那是什麼問題,即便事實已經證明那問題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