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膿毒症復甦時心血管反應的異質性

2020-11-28 健康界

16.1引言

拯救膿毒症運動(SSC)指南[1]推薦了一種血流動力學優化策略,可在診斷後的最初幾個小時內迅速消除膿毒症對血流的影響。具體而言,SSC指南建議早期積極地使用晶體(30 mL/kg)的容量擴張來迅速恢復和改善循環休克,以達到平均動脈壓(MAP)至少65mmHg。如果這種初始的容量擴張不能恢復MAP,那麼臨床醫生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和隨後的正性肌力藥物支持來實現這一目標。這種標準化的、單維的心血管穩定方法面臨著大量的臨床觀察。例如,一項對感染性休克患者(n = 3686)的大型資料庫分析報告,只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是容量應答者[2]。如前所訴,對容量擴張沒有反應的患者可能會經歷液體超載,這本身就是延長住院時間、死亡和預後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3]。

16.2復甦的生理學原理

儘管液體復甦在恢復MAP方面通常是有效的,但對於膿毒症低血壓患者進行初始容量復甦的生理學原理並不簡單。容量擴張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加循環血容量,並據此推斷體循環充盈壓(Pms),也就是驅動靜脈回流的上遊驅動力。Pms是壓力血容量與血管順應性之間關係的函數。總血容量分布在整個血管空間中,它不會增加Pms(稱為無壓力容量),也不會引起Pms增加。在正常靜息條件下,總循環血容量的約60~70%是無壓力容量,其中大部分是在內臟循環中。增加交感神經張力和運動可以減少內臟血流量,從而使更多的血流量分布到血管間隙中,從而導致非壓力血流量的降低,Pms的增加。此外,為了使Pms相應增加以增加心輸出量,右心室需要對容量進行響應,如右心房壓力與Pms梯度的相應增加,因為只有在此梯度增加,或靜脈回流阻力降低時,或兩者都發生時,靜脈回心血量才能增加。最後,在對液體有反應性的膿毒症患者中,為了使MAP也隨著心輸出量的增加而增加,動脈血管舒縮張力必須足以實現與流量增加相應的壓力增加。目前尚不清楚的是,這些過程在低血壓性膿毒症的患者中是如何發生的。

再加上膿毒症對全身循環的影響是左心室(LV)泵功能與其動脈負荷之間的相互作用,稱之為心室-動脈耦合。心室-動脈耦合的特徵是LV彈性(Ees)(定義LV收縮力的主參數)和有效動脈彈性(Ea)(LV後負荷的臨床替代指標)之間的關係[4]。這些LV性能參數的決定因素匯總在圖16.1中。

圖16.1:一個心動周期和動脈彈性(Ea)(紅線)期間內左心室(LV)壓力(Plv)或動脈壓(Pa)和LV壓力-容積關係之間的程式化表示,以及定義收縮期末彈性(Ees)(藍線)和Ea的相關公式。每搏做功(SW)是一個心動周期內LV壓力-容積環路內的面積,而勢能(PE)是EA和LV收縮末期容積(ESV)所對應的面積。LV效率(LVef)是SW與SW+PE的比值(轉載自[5]下的知識共享署名4.0國際許可)。

16.3臨床觀察

最近我們在一組55例膿毒性低血壓患者的隊列研究中證實,大多數患者僅通過容量擴張就可以逆轉他們的低血壓[5]。由於感染性休克被定義為低血壓,對單獨的容量擴張並無反應,因此我們隊列中的大多數患者患有膿毒症,而並無感染性休克。進一步分析生理學上的決定因素,我們發現,大多數感染性休克患者在血容量擴張時仍有低血壓,這是由於動脈張力的喪失(即血管痙攣),也顯示了心室-動脈耦合的顯著改變。我們的大多數感染性休克患者表現出明顯的心室-動脈解耦,Ea明顯大於Ees。心室-動脈解耦聯可顯著降低左室射血效率,並可獨立導致心力衰竭[4]。

在我們最近的觀察性研究中,按照SSC指南的建議,治療對心血管狀態決定因素的影響,我們證實了容量擴張的有效性,但研究結果表明,在容量擴張、血管活性和正性肌力藥物治療後,血流動力學復甦的時機和適當順序尚缺乏相關認識。例如,在基線Ea升高的患者中,去甲腎上腺素治療後血流動力學表現較差,MAP或心輸出量改善較少[5]。

總之,這些發現共同強調了,由於相似的異質性病理生理狀態,膿毒症患者對SSC指南定義的復甦方案的心血管反應的異質性。

在我們的大多數患者中,容量擴張能夠通過增加心輸出量,Ees和Pms使MAP恢復至>65mmHg,從而提高了能量轉移測量,例如LV射血效率,心室-動脈耦合和心臟效率。有趣的是,我們的記錄表明,容量的擴張也增加了Ees。Ees被認為是一種與負荷無關的LV收縮性參數。我們觀察到的Ees升高可能是由於MAP升高所顯示的冠脈灌注壓恢復所致。

重要的是,我們發現個體患者的MAP和心輸出量對容量擴張的反應是可變的,但可以通過基線脈壓變化(PPV),每搏量變異度(SVV),兩者的比值以及動態彈性(Eadyn)來準確預測。提示基於這些動態參數的液體復甦可能會更有效,因為它可以減少對無反應者的輸液[5]。這也與先前的發現一致,PPV預測膿毒症患者心輸出量對容量擴張的反應[6],而Eadyn預測了相應的MAP變化以響應心輸出量的變化[7]。按照SSC指南的建議,這些數據還支持使用功能性動態參數來調整膿毒症患者的液體給藥的臨床意義[1]。

有幾項研究描述了在感染性休克中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可變反應[8]。在我們的研究中[5],去甲腎上腺素增加了大多數患者的Ea和MAP,但大多數患者沒有達到MAP >65 mmHg,並誘導心室-動脈解耦聯到復甦前水平;它也降低了LV的射血效率,如果持續下去,可能會損害LV性能。這些數據支持了最近的觀察結果,即在感染性休克中持續使用血管活性藥> 6 h來維持MAP>75mmHg與死亡率增加相關[9]。最近,動物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去甲腎上腺素可通過增加射血過程中的動脈壓反射波的大小而損害LV射血,這也表現為在不增加冠狀動脈灌注壓的情況下心室-動脈解耦[10]。正如在術後血管麻痺患者中觀察到的那樣[11],我們觀察到只有高Ees和正常心室-動脈耦合的患者在給予去甲腎上腺素輸注期間時心輸出量才會增加,這大概是因為它們可以耐受後負荷的增加[5]。

在一些患者中,在容量擴張和去甲腎上腺素中添加多巴酚丁胺時,它可以恢復正常的心室-動脈耦合和心輸出量,表明正性肌力藥物支持可以改善那些可能受感染性心肌病影響的膿毒症患者的收縮力[12]。其他人也報導了這些發現[4, 11, 13]。在未來的研究中分析這些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依賴的亞組可以提高我們對血管活性和正性肌力藥物療法如何改變血流動力學的認識[8]。

16.4臨床相關性

潛在地,通過了解其Ea,Ees和動態參數(例如Eadyn),來確定在最初的容量擴張後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樣地,容量擴張應基於容量反應性的動態監測從而進行個體化治療。

 我們建議可以進行一項前瞻性的臨床試驗來解決這一具體方法。招募患者的標準與先前的研究相同,即MAP <65 mmHg的膿毒症。由於最初的容量擴張步驟對大多數患者有益,因此這將是初始療法,但要基於功能動態參數、PPV和SVV給予。在容量擴張後未達到MAP>65mmHg的患者,將測量Ea。如果Ea<2 mmHg/ml,則患者將接受去甲腎上腺素治療,以達到MAP>65 mmHg。如果Ea ≥2 mmHg/ml,則將患者隨機分配到去甲腎上腺素或多巴酚丁胺中(圖16.2),以驗證早期正性肌力策略相對於血管收縮策略的有益效果。

圖16.2:一種個性化膿毒症患者復甦的治療算法。Ea:有效動脈彈性

16.5結論

心血管狀態決定了膿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是複雜的又是異質性的。對復甦的反應也各不相同,因此治療需要個體化,以最大限度地及時提供適當的治療,同時避免容量超載。前瞻性的臨床試驗將有助於闡明最佳策略,但個體化治療的原則已經有效。

編譯:梁利彩

原文:JL. Vincent, Annual Update in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Medicine 2020


相關焦點

  • 過敏反應時腎上腺素怎麼用?規範來了
    臨床上關於該藥的用法、用量、用藥途徑一直存在著不少分歧,具體操作時頗讓人頭疼。不過隨著中國醫學救援協會辦公室2019年9月6日關於《嚴重過敏反應診斷和早期治療規範》等12項團體標準的發布,這些問題已經迎刃而解。 困惑一:用藥途徑及藥量具體怎麼選擇?
  • 分析前因素與腫瘤的異質性
    絕大部分與其他類型不同,這種分子異質性被稱為隨機可塑性,這種異質性是化療耐藥的原因之一。單細胞水平研究異質性時,必須仔細考慮隨機異質性。所有描述的腫瘤內異質性機能上都與腫瘤細胞之間、腫瘤細胞與基質微環境及腫瘤細胞與臨床治療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這種源於相互作用的複雜模式概括於Fig.1。
  • 淺談持續經營不確定性審計意見異質性
    國外研究逐漸出現對持續經營不確定性審計意見和非持續經營非標準審計意見進行區分並分別研究的趨勢,或直接或間接地顯現出持續經營不確定性審計意見與非持續經營非標準審計意見存在異質性的實質內涵。本文回顧和梳理了國外持續經營不確定性審計意見異質性的相關研究,並對這些研究文獻進行了評價,以進一步加深和拓展現有對持續經營不確定性審計意見以及其他非標準審計意見的認識,進而為後續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和路徑。
  • 化膿性脊柱炎是怎麼回事?
    化膿性脊柱炎就是脊柱出現膿性的病灶,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多發生於青壯年,男多於女。發病部位以腰椎為最多,其次為胸椎,頸椎。病原菌以金葡菌為主。 2、身體其它部位感染也會引發化膿性脊柱炎嗎?
  • meta分析:「血糖控制差異」在心血管獲益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研究...
    2008年,美國FDA要求所有上市的新型降糖藥物必須經CVOT研究證實其心血管安全性。之後多項CVOT相繼發表,除了表現出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外,甚至有部分藥物展現出了令人鼓舞的心血管方面的長期獲益。 心血管死亡率 總體來看,與安慰劑組相比,治療組心血管死亡率顯著降低12%(P=0.002),存在顯著的異質性(I^2=53%,P=0.020)和發表偏倚(egger檢驗,P=0.070),剪補法提示,發表偏差並不影響估計值。
  • 菌種基礎知識及標準菌株的復甦!
    (對於菌株的驗收,復甦傳代,使用,必須有規範化的程序,以保證菌株的標準特性) 微生物檢驗用的試驗菌應來自認可的國內或國外菌種收藏機構的標準菌株,或使用與標準菌株所有相關特性等效的商業派生菌株。(一般是ATCC國內也有CMCC,食品相關的CICC的菌株也可以。) 標準菌株的復活或培養物的製備應按供應商提供的說明或按已驗證的方法進行。
  • 異質性、隨機誤差、效應修飾——談談Meta分析的固有缺陷
    那麼,在Meta中,不存在異質性這個假設本身並沒有說清楚,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不存在隨機誤差以外的異質性。當忽略方法學異質性時,這個說法變為:不存在效應修飾。 異質性檢驗、亞組分析、Meta回歸 既然,明確了假設的定義以後,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判斷是否存在效應修飾。如何判斷?我想大多數同學的第一反應是:異質性檢驗。
  • 多篇文章聚焦癌症異質性研究新成果!
    這種更大的意識將有希望導致我們識別生物標記,可以預測哪些患者對治療有反應。【2】Cell:黑色素瘤的異質性阻礙了有效的免疫反應doi:10.1016/j.cell.2019.08.032至少癌細胞之間的多樣性不是一件好事。
  • C–反應蛋白,能反映啥?_騰訊新聞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C-反應蛋白有啥用? >>>> C-反應蛋白(CRP)是啥?
  • C-反應蛋白能反映什麼?一文掌握!
    C-反應蛋白(CRP)是啥?CRP是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症性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註:急性時相反應包括感染、炎症及創傷時某些血清蛋白濃度的變化,這些蛋白除CRP外,還包括血清澱粉樣蛋白A、纖維蛋白原、觸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銅藍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
  • 異質性,四兩撥千斤的關鍵
    當溫度過低時,工蜂會尋找其他的蜜蜂聚集,迅速煽動翅膀產生熱量;如果溫度過高,工蜂就會讓蜂群疏散,並煽動翅膀形成氣流,從而降溫。蜂巢的溫度取決於工蜂的行為,但蜂巢內並沒有中央控制中心,所有的決策都是依靠蜜蜂個體決策和行為。事實證明,蜜蜂表現出的行為是由基因自動設定的值來決定的。那麼蜂巢內的溫度平衡是個體受益於同質性的結果呢,還是異質性的結果?
  • Cell:黑色素瘤的異質性阻礙了有效的免疫反應
    根據腫瘤細胞的異質性,繪製出它們的系統發育樹,這能夠讓研究人員開展進一步的實驗,圖片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儘管近年來由於採用了新的免疫療法,黑色素瘤導致的癌症死亡人數有所下降,但是許多患者對這種療法沒有反應。
  • 淺談乳腺腫瘤異質性
    本文就乳腺癌腫瘤異質性問題進行分享。腫瘤異質性可粗略地分為時間異質性、空間異質性、結構異質性、細胞異質性、蛋白異質性、基因異質性、功能異質性等。空間異質性 常表現為下述三種情況:①在未擴增的細胞背景中有成簇擴增細胞;②少量擴增背景中有未擴增的細胞;③孤立的細胞擴增。
  • 膿毒血症時復甦液體的選擇_膿毒血症_復甦液體_醫脈通
    膿毒血症患者的補液策略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流失液體的類型、當前水腫的程度、每種液體可能的不良反應、每種液體的可獲取性和費用。多年來,各種危重病患者的液體管理一直是有爭議的話題,但這仍然缺乏證據來支持最佳的補液方式——每種液體都有特定的不良反應,任何液體輸注過量都可能有害。
  • 研究揭示線粒體DNA異質性母嬰傳播機制
    研究揭示線粒體DNA異質性母嬰傳播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6 18:36:19 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José Antonio Enríquez團隊揭示線粒體DNA(mtDNA)異質性母嬰傳播的調控機制
  • Nat Rev:T1DM 的異質性對治療提出挑戰
    4、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併發症發生較晚的保護因素,這些患者的鑑別有助於幫助對1型糖尿病患者腎病,神經病和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預防。 2011年1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包括關於β細胞的細胞破壞,早期免疫幹預實驗和晚期的合併症進展的研究。著重提到了這種疾病的異質性。患者表現型的確定應當在實施個體化治療時,特別是考慮到診斷的年齡(兒童或成人)來進行。
  • Devel Cell:科學家揭示乳腺癌異質性及耐藥性發生的分子機理
    2020年1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科學家們在治療乳腺癌上所面臨的關鍵障礙是腫瘤內的異質性(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或者在相同腫瘤中存在多種不同的細胞群體,這些相同的腫瘤擁有不同的特性,比如基因表達、代謝和細胞分裂能力等,這些細胞會對標準療法產生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反應,最終成為誘發療法耐受性的一個誘發因素。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診對這一靶點而開發的BRAF/MEK抑制劑組合療法是目前的標準療法,通常對黑色素瘤患者很有效,但是荷蘭癌症研究所發表的這項最新研究表明,有很多腫瘤還是會對這一療法產生抗性。研究人員發現,許多對BRAF/MEK抑制劑產生抗性的腫瘤細胞都會在細胞表面高度表達一種稱為AXL的受體酪氨酸激酶。因此,開發以AXL為靶點的治療方法理所當然地成為他們研究的目標。
  • 女子被螞蟻咬,紅腫化膿十多天!曾有人因此喪命,小心!
    ,十多天不見好據王大姐介紹,當天下午在家裡的田裡拔草時,突然被螞蟻咬了,腳一陣刺痛,不以為然的王大姐拍了幾下褲子,接著拔草,不料腳開始變腫,被螞蟻咬的地方發紅。王大姐表示,被螞蟻咬了之後幾天,腳上出現了各種紅色的小點點,隨後變白開始化膿了。原以為只是普通的蚊蟲叮咬,沒想到十多天都沒見好,於是去醫院看醫生。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廣義而言,腫瘤異質性可分為腫瘤間異質性和腫瘤內異質性兩類,其中前者指的是不同腫瘤的細胞之間的基因與表型不同,後者指的是相同腫瘤的不同細胞之間的基因與表型也不同。在此,若無特別提及的話,談及的腫瘤異質性指的是腫瘤內異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