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今年我們已經看到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到如今已經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請問您咱們的項目到書院體現了哪些變化?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常務副院長 潘慶中: 從項目到書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學校對我們特別重視和支持,邱勇校長、陳旭書記都很支持我們的工作。同時,社會各界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幫助。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內,我們用最短的時間把書院大樓蓋起來了,完全是高質量高水平。書院的樓體是由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親自主持設計的,從施工到監管,到整個管理流程都是按照國際化的標準進行的。剛才你提到的這個問題,最大的變化是這個樓自落成至今僅一個多月時間,就已接待了無數的訪團。今天中午還有一位省會城市的市長等領導前來參觀,海外的大學校長,國內的大學校長和政要,都前來參觀,這是最大的變化。第二個變化是課程設計完成,基本上已按照國際化的教學方式設計完成。
第三個變化是在過去一年當中,海外的老師基本上確定了,現在大概有14位能夠長期到書院來授課的老師,還有11位是短期來訪學的老師,全是國際級大咖。比如,哈佛大學前校長、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已經正式籤約成為了我們的老師。
主持人: 我們了解到,蘇世民書院旨在「培養世界領袖」,培養的學生80%來自海外。今年是咱們自蘇世民學者項目招生啟動以來面向全球的第二個年頭,今年的錄取政策是否有調整?招生名額是否發生了變化?
潘慶中: 全球招生是我們的重頭戲,第一年我們在全球招生111名,生源質量非常高,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各有50人報名。最後從哈佛大學招收6名,耶魯大學招生4名。第二屆招生的壓力就大了,得招更好的生源,第二屆做了一點調整。以中國的招生為例,最大的調整就是我們把中國區的報名截止時間提前了。2015年是10月15號截止,2016年是6月15號截止報名,原因是中國的學生要推免研究生,有的還有別的安排。我們希望能夠提前把這些好學生吸引過來,今年招生報名系統已經上線了,同學們可以登錄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官網進行報名。
為此我們開始密集的全球招生宣講,去年訪問了420所全球的大學,宣講了200場。在訪問大學的過程當中,也推廣了清華大學,也宣傳了中國。今年到現在為止,已在全球舉辦了超過60場宣講會,繼續推廣蘇世民學者項目,推廣清華大學。今年的招生過程有一些調整,這次中國區選學生是通過夏令營,把面試和夏令營結合到一起。今年將在7月6—9號舉辦夏令營活動。對遴選學生的標準做出了很大的調整,不僅僅是通過30分鐘-50分鐘的面試就結束了,而是通過四天的夏令營活動進行考察,同學之間會相互的打分,最後決定錄取名單。面試官基本上保持去年的高水平,甚至更高,保證選學生的質量也能夠提高。去年,我們的面試官團隊有國際前政要、世界銀行前行長、全球名校校長、世界500強企業高管等,請這些面試官幫我們一起選學生,由這些領袖來選出未來領袖。今年的面試官團隊還會繼續保持,甚至更加多元化。
主持人: 今年計劃大概是什麼樣的招生規模?國內今年的比例是多少?
潘慶中: 去年是111位,今年計劃招錄125—130人,質量好的話還會適當擴充,至多規模是每年200人。中國區的錄取比例佔全球招生錄取總數的20%。
主持人: 現在正值清華大學成立105年,展望未來,蘇世民書院作為清華大學新百年戰略中的重要項目,秉承了百年學府治學精神,在未來將怎樣與時俱新,繼續保持和發揚這種治學精神?
潘慶中: 時逢清華大學105年周年校慶,習近平總書記給學校發來賀信,其中談到對清華的要求,包括對中國教育的要求。習主席在賀信中說,站在新的起點上,清華大學要堅持正確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服務國家、堅持改革創新,面向世界、勇於進取,樹立自信、保持特色,廣育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深度參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努力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方面走在前列,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所以我們從戰略上來講,希望培養能夠了解中國、理解中國、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培養能夠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精英們,這是蘇世民書院的使命。
查看更多>>
主持人: 可以給更多的人介紹一下蘇世民書院,因為畢竟我們招生人數太少了,是尖子中的尖子,其他學生不見得很了解蘇世民書院的發展,所以今天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項目設置的情況嗎?
潘慶中: 每次宣講的時候,同學們都會問到很多具體的問題。從蘇世民書院的辦學宗旨和辦學方向來講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所有的教學都是交互式的,我們設置了核心課、專業課等。專業課程主要從三個方向進行設置,一是經濟管理類;二是公共政策類;三是國際研究類。這些課程對未來的領導人的知識結構和眼界都會有幫助。我們也不局限於簡單的知識,為此我們做了有特點的體驗式教學。我們安排了很多社會實踐環節,通過社會實踐過程,幫助同學們對中國國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的實踐既會去到沿海發達地區,也會去到內陸地區。我們對課程和實踐環節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希望同學們可以將在課堂中學習到的內容和實踐中學習的內容結合起來。
蘇世民學者項目目標是培養未來領導者,領導者顯然不是一年就能培養出來的,因此平臺很重要。我們有兩類創新:一類是有很多國際的大牌老師來講課;第二類是學生導師制的建立,所有的導師都是在業界、學界、政界知名的人士,他們會一對一、一對二、一對三的帶學生,他們會終生引領學生,使學生的一生都有人生導師,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工作都很有幫助,為此我們花了很大力氣來設計。 主持人問題的意思是,我們這個項目跟其它項目的區別是什麼?剛才說的這些就是跟其它項目的區別,我們是一個碩士項目,希望在很多環節上做一些創新,讓學生感受到我來這兒不光是一年的學習,而是終生的學習。
主持人: 包括課程設置,您剛才講了大類,具體來講有什麼特點?或者說您覺得有什麼需要向準備報考咱們學院的同學們做一個提醒?
潘慶中: 學生的背景學什麼都可以,學理工、學藝術、學文學都可以,沒有任何限制。我們課程的設計剛才介紹過,包括有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拿我們的核心課程來舉例,比如:國際經濟這門課,既講中國的經濟,又講世界的經濟。比如中國文化、歷史與政治這門課程,我們既邀請了海外的知名教授,同時又邀請到咱們本土的知名教授,通過中外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師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不同側面進行解讀,呈現給學生。再比如,在專業課程中,公共政策類課程按照比較方式來講述美國、歐洲各國、中國的體制,而且會結合課程,帶學生去實際感受中國社會。
另外還有一個課程是國際關係,我們邀請到老師進行配對式的講授,國內知名教授講怎麼看待國際關係,中美、中韓、中歐,國外知名的老師也來講,通過中外配對講,講不同的觀點,並進行討論和辯論,學生也可以參加辯論,每個核心課程都是這樣子。選修課還要廣一點,不光是一對一的老師,甚至是一個老師可以做主講老師,還可以配若干個老師一起參與。這樣的話,可以使課程更豐滿。
主持人: 我們說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說申報,去年從全球招到了111人,項目的錄取和申請比例大概是多少?從去年的經驗來看。
潘慶中: 去年我們收到的申請是12000餘份,按這樣計算連1%的比例都不到。經過篩選的有效申請是3000份多一點,年齡是18—28歲,有本科學位且英語水平過關就可以,專業不限,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門檻。我們經過反覆篩選,從三千多名學生中,選出了350多名學生進行面試,面試設在北京、紐約、倫敦、曼谷等四個地點,把全球的考生集中在一起,面試的考生費用由蘇世民書院承擔,鼓勵學生積極面試。我們之前在諮詢過程中,遇到了考生詢問許多問題,其中有3個問題要對中國區的考生特別說一下。一是英語成績,我們是英文教學,英語成績是一個要求,這個要求不是很硬性,沒有數字的要求,雅思、託福只要有成績,我們都會通過面試來進行考核。
在報名過程中要注意的是,有一個選項是英語成績,需要考生進行勾選,成績不需要在6月15號之前提交。如果考生順利通過我們的面試,之後可以進行英語成績補交,在今年的10月1號之前提交就可以。對中國學生來說,對語言的學習要求是長期的,不是短期就可以達到的。因為有的同學沒有出過國,聽、寫可以,但是說還相對較薄弱,所以我們沒有硬性的要求。但是通過面試我們知道他可以聽課,能夠跟同學溝通就可以了。另外,一旦提交就不能進行修改,所以在提交之前一定要把每個選項選清楚。由於有些必選項目未進行勾選,去年至少有20、30份的學生申請在初選中就被篩掉了,所以提醒廣大同學們在提交材料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遞交了就不能修改了。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我們的諮詢郵箱在書院官網上可以找到,同學們可以先行諮詢,對不清楚的問題提前問一問。去年有的學生交了才問,因為諮詢的太晚了痛失報名良機,十分可惜。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溝通,這是領導力的第一步,這個都不會溝通,怎麼能有領導力呢?所以英語成績、注意準確填報以及事先諮詢這三點希望同學們多注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