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號首次進入灶神星軌道 明年奔赴穀神星

2020-12-07 中國日報網


灶神星(資料圖片)

據美國《大眾科學》7月17日的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已經歷史上首次進入太陽系的小行星帶,目前已被灶神星捕獲進入其軌道。

藉助離子推進器,「黎明」號探測器在太陽系中已經飛行了4年。NASA科學家表示,它將圍繞灶神星運行1年,對這塊巨大的太空巖石進行拍攝研究。

太陽系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其中存在大量種類各異的小行星。灶神星是與地球類似的巖狀天體,也有地核、地殼和地幔,是小行星帶中僅次於穀神星的第二大小行星。

「黎明」號會對灶神星的幾個核心特點進行研究,科學家希望藉此能對這顆小行星的形成進行解釋。它將會仔細檢查灶神星南極的一個巨大環形山,以此繪製出灶神星的地形、重力場和內部構造。經過1年的觀察後,「黎明」號會再次啟動離子加速器,在2015年到達穀神星。

跟灶神星屬於巖質天體不同,穀神星是富含水和有機分子的冰狀天體。NASA的科學家們希望「黎明」號在對這兩顆小行星進行探索後,能幫助他們解釋為何如此不同的小行星都存在於小行星帶中。(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婧遠)

相關焦點

  • 美「黎明」號探測器將先探灶神星再赴穀神星
    新華網華盛頓9月27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於該國東部時間27日早晨順利發射升空,它將遠赴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首先探測灶神星,此後再趕往穀神星繼續觀測,幫助專家尋找太陽系誕生的線索。
  • 「黎明」號揭秘穀神星
    穀神星隕石坑亮斑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在環繞穀神星軌道運行兩年後,「黎明」號探測器在其延長任務的最後階段(2018年6月至10月)下降到距離穀神星表面35公裡處,並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完成了成像、紅外光譜
  • 「黎明」號揭秘穀神星:過去曾是一個海洋世界
    在環繞穀神星軌道運行兩年後,「黎明」號探測器在其延長任務的最後階段(2018年6月至10月)下降到距離穀神星表面35公裡處,並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完成了成像、紅外光譜、元素光譜和引力科學等探測任務。2019年,根據「黎明」號傳回的數據,Castillo-Rogez和Hesse等人模擬了隕石坑潛在撞擊引起的低溫巖漿室的熱演化。模擬結果表明,較小的初始低溫巖漿室可能導致下地殼的部分熔融。這可能允許位於穀神星多孔上地幔的滷水對巖漿庫進行補給,並可能延長低溫火山活動。
  • 灶神星和穀神星的隕石坑幫了大忙,揭示出重要線索
    羅馬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說,小行星帶中兩個最大的行星灶神星(Vesta)和穀神星(Ceres),可以幫助查明木星何時再早期太陽系的演化過程中開始形成。他們研究模型這兩個小行星的隕石坑歷史—據說兩個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古老的隕石坑,表明隕石坑的類型和分布在木星發展的不同階段表現出明顯的變化。
  • 黎明~灶神星上的「流星」
    黎明號  Dawn (spacecraft)作者:譚  巍編輯:曾躍鵬2018年1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一直在小行星帶的灶神星(Vesta)和穀神星(Ceres)軌道上運行的「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因燃料耗盡而壽終正寢。
  • 小行星——灶神星,穀神星,智神星
    灶神星  灶神星在星盤中的位置表示了我們將會獻身的方面及方式,表示了我們將花費最大精力的地方。
  • 曙光號即將抵達穀神星
    3月6日,NASA的曙光號探測器即將進入環繞穀神星的軌道,歷史性地對太陽系矮行星展開首次細緻地探測。圖片來源: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曙光號探測器(Dawn),在即將抵達穀神星(Ceres)的前夕,發回了它在途中拍攝的最新圖片。本周五,也就是3月6日,曙光號探測器將進入環繞穀神星的軌道,這將標誌著我們首次成功造訪一顆矮行星。
  • 人類即將與穀神星進行史上最親密的接觸!
    本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黎明號」宇宙飛船將進入軌道,在距離穀神星最近的點處,掠過距離穀神星只有22英裡(35公裡)的軌道,讓「黎明號」能夠獲得迄今為止對這顆矮行星的最佳觀測。在最遠的一點,新的橢圓軌道將攜帶黎明超過2500英裡(4000公裡)。
  • 當黎明號遇上穀神星——穀神星是否存在地下海洋?
    2015年3月6日,美國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飛抵穀神星進行探測。該探測器是於2007年9月27日發射升空的,它在2011年7月首先進入了灶神星軌道,對其展開了14個月的探測,採集了關於灶神星的珍貴數據和圖像;然後,又飛往穀神星進行探測。穀神星是顆什麼樣的行星?這件事對於人類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 太陽系小行星帶三傑:灶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
    小行星帶示意圖關於小行星帶的形成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木星和火星軌道之間,本來也存在著一顆太陽系大行星,後來由於強烈的天體碰撞,導致大行星碎裂,從而形成數以萬計的小行星。另一種說法是,由於木星這個太陽系行星中的大塊頭的存在,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就難以形成大行星,只能以小行星的形態存在。
  • 科學網—NASA呈上灶神星3D大片
    美國宇航局(NASA)剛剛製作了一部3D電影,凸顯了灶神星的一些最神秘的特徵,其中包括一座高大的山脊,以及深槽環繞的赤道。 這些圖像採集自今年7月至8月,當時NASA的「黎明號」探測器正在接近灶神星,並隨後在距離小行星表面2700千米的高度環繞其運行。
  • 穀神星表面發現神秘孤山:高約5千米形似金字塔
    勃朗峰(如圖所示),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於法國和義大利交界處。隨著「黎明」號飛船的不斷靠近,科學家們得到了穀神星越來越多的地表圖片,通過「黎明」號飛船發回的最新圖片,科學家們發現穀神星地表隆起了一個神秘的金字塔形山體,以及包括一些隕石坑周圍散布的大量神奇光點,其形成原因目前仍舊是一個謎。這些圖片是「黎明」號飛船在第二地圖繪製軌道上拍攝到的,該軌道距離穀神星高度約4400千米。
  • 銀幣中的太陽系,紐埃2018年太陽系灶神星隕石鑲嵌銀幣
    灶神星和灶神星銀幣「灶神星」銀幣的造型秉承著其他太陽系銀幣拱形幣的特徵,暗喻星球弧形的表面。拱形的造型讓銀幣有了「灶神星」的立體感,且銀幣的表面上更是高浮雕的復刻出了灶神星表面上的紋理,其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顯得更加真實。
  • NASA推出灶神星探索網頁工具
    據外媒報導,日前,NASA在Google Earth上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網頁工具--Vesta Trek,用戶可在上邊探索灶神星。
  • 同位素分析再現灶神星幾十億年前「受創」史
    2011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黎明」號探測器抵達灶神星,發現其形狀十分奇特——它的南半球地殼異常厚,且南極存在兩個巨大的撞擊坑。最近,一個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重構了一段灶神星的演化歷史,認為是撞擊造就了灶神星奇特的形狀。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上。
  • 今天晚上將會上演「月掩灶神星」天象,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可觀測
    今天晚上,也就是4月26日將會上演十分難得的「月掩灶神星」天象。今日上演「月掩灶神星」我們知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繞著地球進行公轉,其軌道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大約為38前面提到的太陽和畢宿五屬於恆星,當月球遮擋它們時,就是屬於「月掩恆星」現象;金星和木星屬於行星,當月球遮擋它們時,就是屬於「月掩行星」現象,而灶神星屬於小行星,屬於「月掩小行星」現象,由於小行星個頭很小觀測比較困難,所以難得一見。灶神星是編號為「4號」的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 最易被忽略的小行星—灶神星
    ),灶神星的存在感一直不高,甚至許多人還不清楚它的佔星學符號是什麼樣子。事實上,深入理解穀神星對於我們理解個人星盤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本命盤中灶神星的第一大作用就是可以看出我們最具有奉獻精神且甘願為其獻身的人生領域。例如,灶神星位於第五宮的人能真正做到為愛情捨棄一切,灶神星位於第九宮的人甘願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而灶神星位於第十二宮的人都具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 曾內定為超級地球的穀神星為什麼墮為矮行星?是下誰的「黑手」
    尋找50億年前的遺蹟為了得到答案,2007年美國發射了黎明號探測器,於2015年終於到達了「四小巖」與木星的分界處,探訪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兩個天體——穀神星與灶神星。黎明號果然沒有讓科學家失望,在黎明號值回的照片中,我們看到了一些非常驚喜的東西。我們一眼就能注意到,在其中的一個隕石坑中有一個白點,那是什麼?是鹽。它還是個寶寶好的,一個隕石坑中有鹽有什麼好奇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