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號即將抵達穀神星

2020-12-05 果殼網

3月6日,NASA的曙光號探測器即將進入環繞穀神星的軌道,歷史性地對太陽系矮行星展開首次細緻地探測。圖片來源:NASA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曙光號探測器(Dawn),在即將抵達穀神星(Ceres)的前夕,發回了它在途中拍攝的最新圖片。本周五,也就是3月6日,曙光號探測器將進入環繞穀神星的軌道,這將標誌著我們首次成功造訪一顆矮行星。

「曙光號即將創造歷史,」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曙光號任務項目主管羅伯特·梅斯(Robert Mase)說,「我們團隊已經做好了準備,迫切地想要知道穀神星給我們儲存了什麼好東西。」

最近發回的圖片上顯示了大量撞擊坑和一些異常明亮的斑點,科學家相信這些特徵透露了穀神星形成的過程,以及它的表面是否一直在發生變化。隨著曙光號越來越近地盤旋著環繞這顆矮行星,科學家將仔細尋找這些奇怪特徵發生變化的跡象,這可能暗示那裡正在發生地質活動。

「研究穀神星讓我們有機會開展太空中的歷史學研究,打開了一扇通往我們太陽系歷史早期篇章的窗戶。」NASA總部行星科學分部主管吉姆·格林(Jim Green)說。「曙光號發回的數據可能會給我們理解太陽系形成的過程帶來重大突破。」

曙光號探測器發回的穀神星最新圖片,展示了穀神星完整的一圈自轉。圖片來源:NASA

曙光號探測器是在2014年12月開始最後一階段靠近穀神星的。探測器攜帶了7臺光學導航成像儀,還進行了兩次旋轉姿態調整,使得探測器能夠在穀神星為期9小時的完整自轉過程中對它進行持續的觀測。自1月25日起,曙光號發回的穀神星照片清晰度就已經超越了以往所有的觀測,隨著它越來越靠近穀神星,照片的清晰度還在持續提高。

1801年,西西里島天文學家朱塞佩·皮亞齊(Giuseppe Piazzi)率先發現了穀神星。後來,隨著越來越多此類天體在太陽系的相同區域被人發現,這些天體被歸類為小行星。穀神星最初被認為是一顆行星,後來被稱為小行星。2006年,由於認識到這一天體具備類似行星的資格,穀神星和冥王星及鬩神星(Eris)一起被歸入了矮行星的行列。

穀神星是以羅馬神話中農業與豐收女神刻瑞斯的名字命名的。穀神星上的撞擊坑也同樣以世界各地神話中的農業和植物之神的名字來命名。其他特徵將以農時農節的名字來命名。

曙光號探測器於2007年9月發射升空,在2011年和2012年曾花了14個月的時間探測過灶神星(Vesta),拍攝了這顆巨型小行星的清晰照片,也獲取了各項數據。灶神星和穀神星都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環繞太陽運行,這裡被稱為小行星主帶。曙光號能夠成為首個環繞探測兩個太陽系天體的太空飛行器,主要得益於它的離子推進系統——它所攜帶的3臺離子發動機要比化學推進器高效得多。

曙光號能夠先後環繞兩顆太陽系天體運行,得益於其上安裝的離子推進器。圖片來源:NASA

「不論是灶神星還是穀神星,它們都處在成為行星的過程當中,只不過它們的成長進程被木星的引力作用打斷了。」噴氣推進實驗室項目科學家助理卡羅爾·雷蒙德(Carol Raymond)說,「這兩個天體就像是來自太陽系黎明時代的化石,給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帶來了曙光。」

穀神星和灶神星有點重要差別。穀神星是小行星帶中質量最大的天體,平均直徑950千米。穀神星的表面積相當於中國國地面積的32%。而灶神生平均直徑525千米,是小行星帶中質量次大的天體。這顆小行星的形成要早於穀神星,是一個極其乾燥的天體。相比之下,科學家估計穀神星約有25%的質量由水構成。

「通過研究灶神星和穀神星,我們將更好地了解我們太陽系的形成,特別是類地行星和最重要的地球的形成。」雷蒙德說,「灶神星和穀神星正是當年形成金星、地球和火星的那些構建原料的樣本。人們認為,類似灶神星的天體主要構成了地球的地核,而類似穀神星的天體可能給我們帶來了水。」

「沒有離子推進器,我們不可能環繞和探測這兩顆星球,」梅斯說,「曙光號利用了這一創新技術,才能在為數不多的預算下實現重大的科學突破。」

除了曙光號以外,NASA還將在2016年發射OSIRIS-Rex探測器。這個探測器將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研究一顆較大的小行星,並採樣返回地球。

NASA的工作重點還包括追蹤和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的撞擊。NASA的近地天體項目(NEO)負責管理並資助那些旨在搜尋、研究和監測潛在威脅小行星及彗星的項目。這些近地天體的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會周期性地靠近地球。NASA還在推進小行星轉向任務(ARM),旨在認定一顆小行星,改變它的運動方向,並將太空人送上去展開探測。這項任務有許多探測目標,其中之一便是——驗證偏轉小行星的基本行星防禦技術。(編輯:Steed)

相關焦點

  • 離矮行星再近一點,曙光號發回穀神星最清晰照片
    曙光號探測器在1470千米以外拍攝了穀神星上這座高聳著的圓錐形山峰。這座山峰位於穀神星的南半球,高達6000米。
  • 人類即將與穀神星進行史上最親密的接觸!
    博科園:科學科普-太空探索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艘宇宙飛船即將與穀神星(Ceres)親密接觸,這是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也是太陽系內部的矮行星。本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黎明號」宇宙飛船將進入軌道,在距離穀神星最近的點處,掠過距離穀神星只有22英裡(35公裡)的軌道,讓「黎明號」能夠獲得迄今為止對這顆矮行星的最佳觀測。在最遠的一點,新的橢圓軌道將攜帶黎明超過2500英裡(4000公裡)。
  • 科學網—穀神星有點鹹
    本報訊 近日《自然》和《自然—地球科學》發表的兩篇論文,對於美國宇航局曙光號探測器在經過穀神星時收集的數據進行了全新分析
  • 穀神星亮點源自地表下的鹹水
    曙光號小行星探測器於2015年首次觀測到穀神星上的神秘亮點,這個發現當即引起了轟動。之後的研究發現表明這些亮點實則是穀神星內部大量滷水滲出地表時留下的鹽沉積。2018年10月,在曙光號探測任務接近尾聲時,探測器下降至距穀神星表面22英裡(約35千米)的高度,並在穀神星亮點區域內捕捉到一些新信息。正是藉助這次探測收集的信息,科學家們得以解釋「亮點」的來源。
  • 接近小行星穀神星
  • 研究「黎明號」的新數據:還有穀神星上4000米高的獨特大山
    根據美國宇航局黎明號宇宙飛船的觀測結果拍攝,顯示了矮行星穀神星上最大的一座山黎明號是第一個環繞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的天體運行任務,它在大型小行星灶神星和矮行星穀神星上都待過。穀神星是太陽系中僅有的五顆公認矮行星之一(冥王星是另一顆)。「黎明號」於2015年3月6日進入穀神星的軌道,研究了它冰冷、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表面,直到2018年10月耗盡燃料。
  • 表面有可疑亮點,地下有液態海洋:關於穀神星,你了解多少?
    2015年以來,美國宇航局的黎明號(Dawn)飛船抵達穀神星軌道,對這個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展開近距離科學考察,獲取了一系列極其重要的發現和科學數據,揭開了關於穀神星的一系列長期以來一直困擾科學的謎團。穀神星上神秘的亮點早在黎明號抵達穀神星之前,
  • NASA公布穀神星神秘光點近距離照片(組圖)
    今年3月美國宇航局(NASA)的「黎明」號探測飛船抵達穀神星
  • 8月28日穀神星衝日
    穀神星是最亮且唯一能以小型望遠鏡看的矮行星,即將於2020年8月28日20時08分到達「衝」,即以地球為中心而太陽和穀神星位在兩側、赤經經度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時是穀神星最接近地球的時段,距離約1.99AU,亮度為7.7等。
  • 揭秘穀神星:太陽系已知最大的小行星,知道的人卻很少
    在2006年的時候,它的命運跟冥王星一樣,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穀神星重新定義為矮行星,被排除在行星之外。另外,穀神星的重力僅為地球的三十分之一。人類早在21世紀初就已經開始了對穀神星的探測,NASA於2007年9月27日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了「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使用了離子推進系統。不過,穀神星的探測項目前後經歷了一波三折,最終在2006年3月才正式確定繼續完成任務。這項探測任務是NASA「發現」計劃中的第9個項目,任務總經費高達4.46億美元。
  • 穀神星表面發現神秘孤山:高約5千米形似金字塔
    「黎明」號飛船於2015年3月6日抵達穀神星上空。隨著「黎明」號飛船的不斷靠近,科學家們得到了穀神星越來越多的地表圖片,通過「黎明」號飛船發回的最新圖片,科學家們發現穀神星地表隆起了一個神秘的金字塔形山體,以及包括一些隕石坑周圍散布的大量神奇光點,其形成原因目前仍舊是一個謎。這些圖片是「黎明」號飛船在第二地圖繪製軌道上拍攝到的,該軌道距離穀神星高度約4400千米。
  • 穀神星的生命潛力到底有多大?
    ,但直到時間來到2018年,也就是當Dawn太空飛行器下降到距離穀神星表面不到35公裡的時候,人類才第一次比較清晰的看到了穀神星上明亮區域的諸多細節。我們都知道,穀神星所在的小行星帶內並沒有質量較大的行星,也就是說,穀神星想要通過行星之間的引力作用,然後從該過程中內部生成的熱量而受益並不現實,因為周圍的小行星其實比穀神星還要小。
  • 穀神星存在地下海洋的說法也許站不住腳
    鹽水是從穀神星地殼下的深層儲層被推上來的。在這張刻瑞斯隕石坑(Occator Crater)區域的照片中,其呈現紅色。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在2015年抵達矮行星穀神星(Ceres)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號」(Dawn)飛船探測到了一個奇異的世界,那裡有曾經像巖漿一樣流動和噴發的冰。
  • 矮行星「穀神星」地下深處存在鹹水
    該飛船於2018年抵達離穀神星表面近35公裡處。這項研究證明這顆矮行星地質學上仍然躍著冰火山——產生冰類物質的火山。The scientists say their findings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a reservoir of salty water below the surface that has been slowly freezing.
  • 矮行星「穀神星」地下深處有鹹水
    研究人員將穀神星描述為一個「海洋世界」——一個擁有適於生物生存環境的地方。該飛船於2018年抵達離穀神星表面近35公裡處。這項研究證明這顆矮行星地質學上仍然躍著冰火山——產生冰類物質的火山。行星科學家和「黎明號」首席調查員卡羅爾·雷蒙德告訴路透社記者,正是這一發現使得穀神星成了海洋世界——儘管它並沒有完全被液體覆蓋。
  • 穀神星相位:穀神星與上升的相位
    ,就如同穀神星與太陽會在相位上的碰撞一般。那麼同樣的,當穀神星與上升相位碰撞的時候,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請往下看。穀神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也是唯一一顆位於小行星帶的矮行星。掌管著世間農業的生產,是養育著世間萬物的肥沃土壤,是母親的代表。
  • 宇宙探秘;矮行星穀神星及穀神星上神秘的光斑
    穀神星看起來就像一個漂浮在太空中的一個實心巖石球。(2015年5月拍攝的穀神星照片,穀神星極可能曾經是一個海洋星球。)科學家發現穀神星有液態水、能量來源(直接吸收太陽能量)和產生生命需要的化學元素(碳、氫、氮、氧、磷和硫磺等)產生生命的三大要素(液態水+能量+必需的化學元素)穀神星全都具備,科學家認為穀神星是生命的宜居地之一。
  • 當黎明號遇上穀神星——穀神星是否存在地下海洋?
    2015年3月6日,美國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飛抵穀神星進行探測。該探測器是於2007年9月27日發射升空的,它在2011年7月首先進入了灶神星軌道,對其展開了14個月的探測,採集了關於灶神星的珍貴數據和圖像;然後,又飛往穀神星進行探測。穀神星是顆什麼樣的行星?這件事對於人類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 穀神星存在地下海洋?有科學家提出了質疑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在2015年抵達矮行星穀神星(Ceres)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號」(Dawn)飛船探測到了一些奇怪的現象,那裡曾有像巖漿一樣流動和噴發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