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宇航局黎明號宇宙飛船的觀測結果拍攝,顯示了矮行星穀神星上最大的一座山。黎明號是第一個環繞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的天體運行任務,它在大型小行星灶神星和矮行星穀神星上都待過。穀神星是太陽系中僅有的五顆公認矮行星之一(冥王星是另一顆)。「黎明號」於2015年3月6日進入穀神星的軌道,研究了它冰冷、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表面,直到2018年10月耗盡燃料。
這次任務所發現的特徵之一在這張重建透視圖中顯示:一座名為阿胡納蒙斯山。這座山的峰頂海拔4000米,地球上的歐洲勃朗峰將略高於它(從海平面上測量),其兩側有許多明亮的條紋。科學家們已經確定,這些痕跡實際上是阿胡納蒙斯形成時留下的鹽沉積,當時從穀神星內部升起的鹽水和泥漿柱,刺穿了穀神星表面,形成了現在在這裡看到的這座山。儘管穀神星上的溫度遠低於地球上的溫度。
但科學家認為這種機制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由陸地巖漿羽流形成的火山。現在歐空局研究員Ottaviano Ruesch和Antonio Genova (Sapienza Universita di Roma)在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的一項關於黎明號數據的研究表明,穀神星表面之下存在一種含鹽量高、渾濁的「泥漿」,向上湧向並穿過地殼,形成了阿胡納蒙斯。馬德裡孔普盧騰斯大學哈維爾·魯伊斯(Javier Ruiz)領導的另一項研究也表明:
這顆矮行星具有令人驚訝的動態地質特徵,該研究於2019年7月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穀神星也是歐洲航天局赫歇爾太空天文臺早期研究的重點,該天文臺探測到了這顆矮行星周圍的水蒸氣,該研究結果於2014年發表在《自然》上,有力地表明穀神星表面或附近有冰。曙光號在2016年通過直接觀測證實了穀神星的冰殼。
然而,冰沉積物對穀神星外逸層的貢獻遠低於赫歇爾觀測推斷的結果。圖像中所描述的透視圖使用了使用藍色(440 nm)、綠色(750 nm)和紅外(960 nm)濾鏡拍攝的增強彩色組合圖像,解析度為35 m/像素(阿胡納蒙斯的海拔被誇大了兩倍),圓頂寬度約為20公裡。2016年8月「黎明號」分幅相機從385千米高空拍攝了「黎明號」的低空測繪軌道。
博科園|研究/來自:歐洲航天局
參考期刊《自然地球科學》
DOI: 10.1038/s41561-019-0378-7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博科園】後①回復「天象預報」可以看日食、月食、流星雨、行星衝日、凌日、掩星及未來100年天象等各種預報數據,有趣天文奇觀及時更新;②回復「每日一天文圖」可以看NASA鏡像譯製更新的每天一張天文照片,美國宇航局各種如哈勃望遠鏡等拍攝的高清大美宇宙天文照片;③回復「科研日報」可以看每日全球權威科研信息及研究論文,如《natural》《science》期刊等,還有「博科園」中文編譯的科研日報;④回復「」購買人類最美54個公式,人類2600年精髓《公式之美》限量發售;⑤回復「索爾維會議」購買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人類科學界「最後的晚餐」高清、絕版、彩色修復照;人類最強大腦的罕見聚會,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張照片,能讓人類感嘆至今!⑥回復「DK博物大百科」購買6000多張珍貴照片,5000多個豐富物種,跨越地球45億年歷史,自然界的視覺盛宴《DK博物大百科》!福利在【微信公眾號:博科園科學旗艦店】回復「我愛博科園」可領大量優惠代金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