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神星亮點源自地表下的鹹水

2020-08-22 天文在線

曙光號小行星探測器於2015年首次觀測到穀神星上的神秘亮點,這個發現當即引起了轟動。之後的研究發現表明這些亮點實則是穀神星內部大量滷水滲出地表時留下的鹽沉積。它們或是剛形成不久,或是正在形成中。

圖中顯示的是穀神星上的奧卡託隕石坑。穀神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一顆矮行星。隕石坑中的白色部分為鹽類沉積物。

該動圖是若干圖片經過偽色處理後合成的結果。【圖源】:美國國家航天宇航局/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噴氣實驗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微處理系統/德國航天航空中心/國際開發協會

2015年,曙光號小行星探測器在飛近過程中發現這顆矮行星的表面上有一些神秘亮點。穀神星表面上的這些反光程度極高的物質,曾一度被觀測人員戲稱為「外星光束」。

科學家們起初對反光形成的原因感到不解。原來反光來自於穀神星表面的大量亮點,這些亮點現被證實為這個小世界表面上的鹽沉積,主要成分為碳酸鈉。科學家稱,這些亮點可能是液體滲出表面並脫水後形成的鹽結皮。但這些液體是從哪裡滲出的呢? 2018年10月,在曙光號探測任務接近尾聲時,探測器下降至距穀神星表面22英裡(約35千米)的高度,並在穀神星亮點區域內捕捉到一些新信息。正是藉助這次探測收集的信息,科學家們得以解釋「亮點」的來源。

負責曙光號項目的科學家表示穀神星表面的含鹽液態水來自行星地表深處的滷水或濃鹽水儲層。據科學家所稱,該滷水儲層深約25英裡(40千米),可延伸數百英裡。而穀神星本身直徑還不到600英裡(1000公裡),可見其內部滷水儲層是相對而言非常大的。

上述發現已以專題形式刊登在《自然天文學》,《自然地球科學》和《自然通訊》期刊上。研究發現還揭示了穀神星最著名的亮點,奧卡託隕石坑區域地質活動的活躍程度。(阿好)

2015年,當美國宇航局的曙光號飛船接近矮行星穀神星時。它在穀神星表面發現了兩個奇怪的亮點。 有人打趣說是「外星人的車頭燈」, 但還不能解釋這些斑點。 現在我們知道它們是相對較新的鹽礦床。

一張照片拍攝於2015年2月19日,距離近29,000英裡(46,000公裡)。它揭示了穀神星上最亮的點有個較暗的伴星,它位於同一個隕石坑,現在被稱為奧卡託隕石坑。圖片來自美國國家航天宇航局/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噴氣實驗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微處理系統/德國航天航空中心/國際開發協會(逆光)




穀神星的亮點距離其表面僅240英裡(385公裡)(低於地球上國際空間站的高度)。圖片來自美國國家航天宇航局/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噴氣實驗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微處理系統/德國航天航空中心/國際開發協會(逆光)


奧卡託隕石坑和亮點的圖像覆蓋在一個數字地形模型上

穀神星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重新歸類為矮行星,

與此同時,從1801年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之前被稱為穀神星的冥王星的行星地位降級。早在2015年曙光號到達穀神星之前,就有跡象表明穀神星上存在明亮區域。通過望遠鏡觀察,科學家們注意到在矮行星上有一種未知的漫射明亮區域。科學家們在聲明中說:他們知道,微隕石經常撞擊穀神星表面,使之變得粗糙,留下碎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使明亮的區域變暗。所以它們的亮度表明它們其實很年輕。試圖了解這些區域的來源,以及這些物質為何如此新,是「曙光號」2017年至2018年最後一次延長任務的主要關注點。從它的近軌道處,曙光號捕獲了在奧卡託隕石坑內的兩個不同的、高度反射的區域的詳細圖像,隨後被命名為農神節光斑和維娜利亞光斑(光斑的意思是明亮的區域)。

這項研究不僅證實了明亮區域是年輕的,一些不到200萬年。它還發現,驅動這些沉積物的地質活動可能還在繼續。這一結論依賴於科學家的一個關鍵發現:鹽化合物(氯化鈉與水和氯化銨的化學結合)集中在農神節光斑中。科學家解釋說:在穀神星表面,含鹽的水在幾百年內迅速脫水。但是「曙光號」的測量結果顯示,那裡仍然有水,所以這些液體一定是最近才到達地表的。這既證明了在奧卡託隕石坑區域下面存在液體,也證明了物質正在從地質深處轉移到地表。太陽系中冰冷的天體地質活動主要發生在冰冷的衛星上,這是由它們與更大的行星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來的。但「滷水運動」到穀神星表面的情況則不同,因為這個小世界並不特別靠近空間中任何可能吸引著它的大天體。相反,科學家們發現了兩條主要路徑,可以讓穀神星內部的液體到達表面。

曙光號的首席研究員卡羅爾·雷蒙德說:「對於農神節光斑的大量沉積物,大部分的鹽來自於地表下的一個泥濘區域,大約2000萬年前,該區域被形成隕石坑的撞擊熱融化了。」幾百萬年後,撞擊產生的熱量消退了;然而,撞擊也產生了巨大的裂縫,這些裂縫可能會到達深層的、壽命較長的儲層,使鹽水繼續滲透到地表。在穀神星上可能正在進行的活動——海水從它的內部移動到它的表面——的發現表明,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其他不是衛星的大型富含冰的天體也可能是活躍的。




這幅鑲嵌圖像使用了假彩色來突出最近被發現的鹽滷,或稱鹹液,它們是從穀神星地殼下的一個深儲層中被擠出來的。在這張奧卡託隕石坑區域的照片中,它們看起來有些發紅。圖片來自美國國家航天宇航局/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噴氣實驗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微處理系統/德國航天航空中心/國際開發協會


「曙光」號是唯一一架去過兩個外星目的地的飛行器——它去過穀神星和巨大的小行星「灶神星」。由於採用了離子推進系統,「曙光」號才能夠完成這項雙重任務。科學家在聲明中是這樣解釋的:


當「曙光」號使用最後一種燃料「肼」作為其方位控制系統的能源時,它既無法指向地球進行通信,也無法將其太陽能電池陣列對準太陽發電。由於發現穀神星表面有有機物質、地表以下有液體,行星保護規則要求「曙光」號必須被放置在一個長期軌道上,以防止它在幾十年內撞擊這顆矮行星。

美國宇航局「曙光」號任務主管馬克·雷曼在一份聲明中說:

「曙光」號完成的任務遠遠超出了我們在其非凡的外星探險之旅開始時的期望。當它漫長而富有成效的任務結束時,這些令人興奮的新發現,是獻給這個了不起的星際探險家的一篇絕妙頌詞。

這幅由穀神星奧卡託爾隕石坑組成的拼接圖片,是美國宇航局「曙光」號在2018年第二次執行任務時拍攝的。明亮的凹坑和小丘(前景)是在大約2000萬年前形成隕石坑的撞擊後,奧卡託隕石坑富含水的地面凍結時釋放出來的含鹽液體形成的。圖片來自美國國家航天宇航局/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噴氣實驗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微處理系統/德國航天航空中心/國際開發協會/美國大學空間研究協會/月球與行星研究所。

概要:科學家們研究了來自「曙光」號的數據後表示,穀神星表面的鹽類沉積物來自這顆矮行星內部深處的一個鹽滷(富含鹽分的水)儲層。這個鹽滷儲層據估計約25英裡(40千米)深,數百英裡寬……在一個直徑不到600英裡(1000公裡)的小世界上,這可真是令人矚目啊。


作者:Deborah Byrd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矮行星「穀神星」地下深處存在鹹水
    Dwarf Planet Ceres Has Salty Ocean Deep Underground矮行星「穀神星」地下深處有鹹水穀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們認為這顆矮行星的低溫表層下含有大量鹹水。The researchers describe Ceres as an 「ocean world」 - a place that could have the right conditions to support living organisms.
  • 矮行星「穀神星」地下深處有鹹水
    Dwarf Planet Ceres Has Salty Ocean Deep Underground矮行星「穀神星」地下深處有鹹水穀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們認為這顆矮行星的低溫表層下含有大量鹹水。
  • 矮星穀神星是地下深層鹹水的「海洋世界」
    是火星與木星之間小行星帶最大的物體,是一個「海洋世界」,其冰冷的地表下有大量鹹水。佔領者隕石坑和Ahuna Mons一起出現在由NASA的Dawn太空飛行器於2017年2月11日獲得的矮行星穀神星的視圖中。NASA / JPL-Caltech / UCLA / MPS / DLR / IDA /通過REUTERS講義。
  • 科學家在穀神星地表下25英裡處發現鹽水庫
    據外媒報導,NASA的「黎明號(Dawn)」任務對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進行了長達11年的研究並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矮行星穀神星的認識。對該任務後期收集的數據的最新分析為長久以來有關穀神星構成的問題提供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答案,首先是穀神星表面下存在一個25英裡深的鹽水庫。
  • 穀神星地表下暗藏大片海洋
    Dwarf Planet Ceres Has Salty Ocean Deep Underground穀神星地表下暗藏大片海洋
  • NASA:矮行星「穀神星」也許是海洋世界
    穀神星是一個矮行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在當今它有一個新的區別:海洋世界。來自NASA的Dawn任務的最新數據證明,這顆行星的水藏在其表面之下,藏有大量鹹水,這使得它有可能成為太陽系生命的家園。NASA的離子引擎動力太空飛行器於2018年觀測了穀神星,距地表近22英裡(35公裡)。當在57英裡(92公裡)的「隕石坑」中出現幾個亮點時,來自圖像引起了人們的興趣。整個小行星的直徑只有590英裡(950公裡),所以這個隕石坑非常突出。
  • 穀神星地表下竟暗藏大片海洋
    隨後的測探中,黎明號在穀神星地表陸續發現了100多個這樣的白色光斑,其中最亮的光斑位於被稱作「奧卡託」的隕石坑之中。奧卡託撞擊,使得穀神星的地殼產生了裂縫,啟動了穀神星的冰火山運動,從而把鹽水礦物帶到了地表。與地球上的火山不同,穀神星上的冰火山是地殼中的水結冰、膨脹後,擠壓地下鹽水而開始發展的。
  • 穀神星冰冷的外殼下有一個隱藏的海洋
    ,它的表面有一個亮點,表明那裡存在著至今仍活躍的地下海洋。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行星科學家、六項新研究的合著者朱莉·卡斯蒂略·羅格斯說:「新的結果證實了穀神星內部存在液體。」液體的發現暗示著,距離地球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可能是一個可居住的世界,這也增加了這類星球可能藏有生命的可能性。穀神星是一個迷你冥王星,大約比冥王星小2.5倍。
  • 太陽系中最迷人的地方——穀神星上的巨大隕石坑
    這是隱藏在小行星帶中的矮行星穀神星上一個巨大撞擊地點的名字。在任務的最後幾個月,黎明號在這顆矮行星表面上空僅35公裡飛行,並將其能量集中在Occator隕石坑。任務早些時候的觀察表明,某種地質活動將鹹水帶到了地表,科學家們想要更近距離地觀察。
  • 矮行星穀神星研究新發現
    美國宇航局的黎明號太空飛行器在距離穀神星最近的最後一圈繞行時,拍下了這張激動人心的圖像。這張偽色彩渲染的穀神星圖片上標明了地表物質的差異,比如歐卡託撞擊坑裡明亮的含鹽沉積物。走近矮行星近日,《自然天文學》《自然通訊》《自然地球科學》三本期刊上發表的7篇論文,全都源自於黎明號(2015-2018年)最後航程獲取的數據。
  • 矮行星穀神星研究新發現
    最近的最後一圈繞行時,拍下了這張激動人心的圖像。 走近矮行星   近日,《自然天文學》《自然通訊》《自然地球科學》三本期刊上發表的7篇論文,全都源自於黎明號(2015-2018年)最後航程獲取的數據。在黎明號任務盛大落幕時,黎明號俯衝到距離穀神星表面35千米的地方,拍攝了許多解析度極高的照片,約等於3米/像素,相當於從400米遠的距離看一顆高爾夫球。
  • 距離地球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地表之下竟是巨大海洋,或有外星生命
    根據《自然·天文學》、《自然·地理科學》和《自然通訊》等雜誌近期刊發的七篇系列論文,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究了美國宇航局(NASA)「黎明號」宇宙飛船(Dawn spacecraft)傳回的有關穀神星的資料,發現其地表之下竟然是巨大的海洋,為尋找外星生命提供了新的重大線索。
  • 距地球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的地質很活躍
    最近的最後一圈繞行時,拍下了這張激動人心的圖像。 走近矮行星   近日,《自然天文學》《自然通訊》《自然地球科學》三本期刊上發表的7篇論文,全都源自於黎明號(2015-2018年)最後航程獲取的數據。在黎明號任務盛大落幕時,黎明號俯衝到距離穀神星表面35千米的地方,拍攝了許多解析度極高的照片,約等於3米/像素,相當於從400米遠的距離看一顆高爾夫球。
  • 穀神星:一顆可能的「海洋之星」
    穀神星(Ceres)是太陽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於小行星帶的矮行星。1801年被公布以來,穀神星曾被認為是行星,後小行星,直到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穀神星重新定義為矮行星。穀神星和地球對比 (圖源:法新社)神秘亮點
  • 《自然》新發現:穀神星地表之下,暗藏大片海洋
    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中,隱藏著一個神秘天體——穀神星。穀神星直徑約945千米,是小行星帶中最亮且最大的天體,佔據了小行星帶三分之一的質量,被歸類為矮行星。但美國宇航局NASA的黎明號的探測數據表明,穀神星要比想像中的複雜得多。2015年3月,黎明號成功進入環繞穀神星軌道,並對穀神星進行了超過三年的探測,直到2018年11月才結束任務。在此期間,黎明號獲得一項重大發現——穀神星的奧卡託隕石坑中分布著一些神秘亮斑。
  • 穀神星地下或暗藏海洋,科學家:對探索外太空生命意義重大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吳思凡科學家根據「黎明」號無人太空探測船傳來的最新數據分析表明,小行星帶(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的最大天體——穀神星法新社8月10日報導,本周一,一項宇宙勘測任務的結果顯示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貧瘠的太空巖石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地表下藏有海水,可能是一個海洋世界。科學家表示在穀神星上礦物質的發現對人類探索外太空生命道路的意義重大。穀神星自身具有引力,是在主小行星帶中發現的第一個也是迄今發現最大的天體。
  • 「穀神星」存在的神秘亮點?是水還是其他物質,人類還需探索!
    神秘亮點黎明號終於傳回了穀神星的近距離照片,當科學家們才真正地看清隱藏在小行星帶中的天體,穀神星黑暗,孤寂而且極度寒冷穀神星的表面上充滿了眾多的隕石坑,也存在著眾多的環形山。而讓科學家迷惑不解的,就是穀神星所謂的「神秘亮點」。
  • 表面有可疑亮點,地下有液態海洋:關於穀神星,你了解多少?
    穀神星上神秘的亮點早在黎明號抵達穀神星之前,科學家就通過地面望遠鏡發現了穀神星表面存在的神秘亮點,這些神秘的亮點在穀神星漆黑一團的表面特徵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穀神星表面有多處這樣的亮點,其中一處位於Occator隕石坑的亮點最為明顯,被譽為「太陽系內最奇怪的地方之一。」
  • 穀神星上的發光物到底是什麼?黎明號探測器還拍到了奇怪的結構
    穀神星表面一處奇怪的發光物感興趣,為了解開穀神星上的謎團,NASA還特意發射了「黎明號探測器」傳回了大量穀神星的清晰圖像,不過這處奇怪的發光物到底是什麼依然充滿了爭論,有人認為它可能是外星文明的痕跡。)隕石坑中,科學家通過黎明號探測器傳回的圖像認為主要成分可能是含鹽的冰,當這片區域朝向太陽反射的亮光會顯得異常明亮,黎明號探測器在距離穀神星表面58公裡的位置拍下了歐卡託隕石坑的全貌,然而UFO愛好者們很快從在這張隕石坑的照片中發現了不一樣的東西,並指出從照片中能模糊地看到疑似「道路和建築」的痕跡。
  • 穀神星表面發現神秘孤山:高約5千米形似金字塔
    整座山峰顯得非常特別。好像附近區域,甚至穀神星地表上的其它地方還有類似特徵。隨著「黎明」號飛船的不斷靠近,科學家們得到了穀神星越來越多的地表圖片,通過「黎明」號飛船發回的最新圖片,科學家們發現穀神星地表隆起了一個神秘的金字塔形山體,以及包括一些隕石坑周圍散布的大量神奇光點,其形成原因目前仍舊是一個謎。這些圖片是「黎明」號飛船在第二地圖繪製軌道上拍攝到的,該軌道距離穀神星高度約44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