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神星上這個有著明亮光點的巨大隕石坑可能是太陽系中最迷人的地方。
一段動畫將圖像拼接在一起,顯示了淡紅色的鹽漬沉積物散布在穀神星上的Occator隕石坑,正如NASA的黎明任務所看到的那樣。
在2018年的幾個月裡,當NASA的黎明號太空飛行器耗盡了最後一滴燃料時,它讓科學家們對太陽系中最奇怪的地方之一,佔卡託隕石坑進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詳細觀察。
這是隱藏在小行星帶中的矮行星穀神星上一個巨大撞擊地點的名字。
在任務的最後幾個月,黎明號在這顆矮行星表面上空僅35公裡飛行,並將其能量集中在Occator隕石坑。
任務早些時候的觀察表明,某種地質活動將鹹水帶到了地表,科學家們想要更近距離地觀察。
今天(8月10日)發表在「自然通訊」等雜誌上的一篇總結了七篇不同研究論文的文章稱,對科學研究最後幾個月的初步分析表明,穀神星最近的活動可能比科學家們敢於想像的要多得多。
圖片:矮行星穀神星不斷變化的亮點。
新的研究論文集中在一系列關於Occator Crater的不同有趣的發現上,它大約有2200萬年的歷史,直徑約92公裡,以及更廣泛的關於穀神星的發現。
例如,其中一篇新論文構建了隕石坑地質事件的詳細時間線,假設冰冷火山活動僅在900萬年前開始,並持續了數百萬年。
在此期間,從穀神星地幔滲出的滷水穿過上層巖石形成了一系列明亮的沉積物,活動一直持續到100萬年前。
兩位作者認為,這場火山活動與太陽系中的任何其他火山活動都不同,因為它發生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物體上,不會受到木星超級火山衛星木衛一(Io)等地經歷的引力拖曳的影響。
根據一份聲明,另一篇論文發現了一種特殊形式的鹽,到目前為止只在地球上發現,現在在穀神星上發現,這種鹽的壽命特別短暫,根據一份聲明。
這一組合表明,將它們沉積在表面的鹽水一定是最近才這樣做的,可能今天還在繼續在小行星上移動。
這些鹽還可以解開穀神星在沒有重力牽引的情況下保持相對溫暖的謎團,並可能負責維持小行星內的液袋。
而產生Occator隕石坑的撞擊本身可能給這顆矮行星帶來了足夠的熱量,從而引發了鹽水滲漏,迫使滷水穿過巖石中較老的裂縫,在表面留下了明亮的沉積物。
從NASA的黎明任務中可以看到穀神星上佔位隕石坑地面上的小山和丘陵。
矮行星穀神星在縮小時可能會起皺。
一股奇怪的泥柱可能建造了穀神星上的最高峰。
另一篇論文試圖確定隕石坑不同區域的滷水來自哪裡,這表明某些區域來自撞擊本身造成的融化的地下池水,還有一些來自穀神星上更古老、更深、更全球化的水庫。
根據與新發現一起發布的一篇綜述論文,儘管黎明最後幾個月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們對這顆矮行星及其巨大隕石坑的看法,但新的研究並沒有滿足人們對這顆海洋世界小行星的好奇心,可能會為前往穀神星的新任務奠定基礎。
來源:Meghan Bartels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