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最大小行星,用數學方法發現,其表面發現多個神秘「亮斑」

2020-08-10 星光視界20

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中,存在一個神秘的小行星帶,然而在小行星帶中有一顆小行星卻顯得非常特殊,被人們認為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小行星,在當時,人們一度認為它是太陽系第5顆行星。那這一顆小行星究竟是誰呢?下面就為大家揭開這顆星球的神秘面紗。

1801年晚,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在觀察星空時,突然他從望遠鏡裡發現了一顆非常小的行星。皮亞齊通過不斷的觀察,收集了大量小行星的相關資料,並據此認為這顆新星就是人們一直沒有發現的第5顆行星,並把它命名為「穀神星」。然而,當皮亞齊再想進一步觀察這個小行星時,他卻病倒了,等他恢復健康再想尋找這顆小行星時,它卻不知去向了。

天文學家們對皮亞齊發現的第5顆行星穀神星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對此表示贊同,但也有人認為這可能只是一顆彗星,不然的話為什麼它只露一面就不見了呢?

幾個月過去了,人們的爭論也沒見分曉。然而,這一場爭論卻引起了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既然天文學家們通過望遠鏡觀察找不到穀神星,那麼是否可以通過數學方法來找到它呢?

於是,在前任的基礎上,高斯經過艱苦的預算,創立了一種嶄新的行星軌道計算理論。然後,他根據皮亞齊的觀測資料,利用新方法只用了一個小時就推算出了穀神星的軌道形狀,並指出它將於何時出現在哪一片天空裡。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國天文愛好者奧博斯在高斯預言的時間裡,用望遠鏡對準了指定的天空區域,果然不出所料,穀神星又被重新發現了。高斯的計算方法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們通過高斯的計算方法重新發現了這顆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對這顆行星的了解並不是很多。2015年3月6日「黎明號」抵達穀神星,圍繞穀神星運行至今,在其上空約6萬英裡拍攝的照片顯示穀神星上面存在多個神秘的「亮斑」。在此後科學家們陸續發現了穀神星上有300多個類似的發光點,這引起了科研人員的強烈興趣。伴隨著探測距離的不斷接近,從不斷傳回的更精密照片中顯示了「亮斑」的細節,科學家們對這種神秘的「亮斑」有三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種可能是水冰。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隕石坑底部的冰凍水即使在陽光直射下,甚至在赤道附近仍然可以保持穩定,這顆由巖石組成的巨型小行星可以穩定的保持住一塊冰,甚至持續了數10億年;

第二種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冰。也許是凍結的二氧化碳乾冰,因為它的分子量比水大,在某種程度上這可能更令人驚訝;

第三種可能是一種堅固的巖石特徵。但它的反射率與小行星的其它部分不同,這可能是穀神星的基巖所特有的一種巖石,也可能是由於火山作用從內部被噴發出來的,或者可能是隕石撞擊所帶來的。

當然除了上面三種可能外,也少不了流行的陰謀論。有些人認為這是外星人,或者更確切的說這些白點是發射光而不是反射光。

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們就看不到如此巨大的亮度反照率變化,因為反射的太陽光,相對於太空飛行器的角度發生了變化。當然,從NASA的拍攝到的眾多圖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是反射而不是發射。

隨著黎明號軌道下降,研究人員用各種儀器繪製了穀神星的地圖,並分析了這些「亮斑」白色的物質,最終發現這些物質最有可能是水冰。

由於木星和土星引力的影響,穀神星的自轉軸在幾百萬年的時間裡由20°到2°在不斷變化,目前這一角度為4°。這就跟地球一個道理,地球的傾角為我們帶來了四季變化,同時為南北半球帶來了不同的日照。而目前穀神星自轉軸 4°的傾角就足以使其南北半球受到極少的陽光照射,其隕石坑底部同樣也會受到較少陽光的照射,這就足以使得其他地方的水冰升華,而隕石坑深處的得以保存。

穀神星被認為是太陽系已知的最大的小行星,這顆神秘的星球給予了人類無限的遐想,它就像宇宙中的活化石一樣,為研究早期的太陽系提供了更多更早的資料,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對穀神星的研究也在逐漸的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穀神星背後更多的秘密將會被人類所知。

關於穀神星上神秘的「亮斑」到底是什麼,對此小夥伴們的看法是什麼呢?請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好了,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喜歡的話,歡迎在文章下方點讚 評論和轉發,同時點擊關注,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矮行星上發現海洋,專家:或存在生命
    高斯對這個事情非常感興趣,高斯經過艱苦的運算,以其卓越的數學才能創立了一種嶄新的行星軌道計算理論。他根據皮亞齊的觀測資料,利用這種方法,只用了一個小時就算出了穀神星的軌道形狀,並指出它將於何時出現在哪一片天空裡。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矮行星上發現海洋,專家:或存在生命
    高斯對這個事情非常感興趣,高斯經過艱苦的運算,以其卓越的數學才能創立了一種嶄新的行星軌道計算理論。他根據皮亞齊的觀測資料,利用這種方法,只用了一個小時就算出了穀神星的軌道形狀,並指出它將於何時出現在哪一片天空裡。
  • 太陽系邊緣發現神秘行星,表面竟接近絕對零度!
    對於許多人的認知來說,至今還有不少人把我們的太陽系當做有九大行星。當然其實只有八大行星,因為冥王星被降級了。最近,科學家觀察宇宙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也存在著一個行星,這顆行星居然還在繞著太陽轉!
  • 太陽系外發現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
    美國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為「克卜勒-20e」(左一)和「克卜勒-20f」(右一)的兩顆行星與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較的假想圖。新華社發 據《自然》雜誌網站12月2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小類地行星。
  • 隱藏於太陽系最外圍的神秘「第九行星」
    但是,在北京時間2016年1月20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宣布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中6顆天體的運行軌道異常。這六顆天體在經過分析之後,他們發現其運行軌道有著極強的相似性,這種情況在自然條件下幾乎不可能存在。因此,他們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在太陽系的邊緣處,存在著現如今人類未觀測到的「第九行星」。
  • 太陽系最大小行星發現永久冰 並存在稀薄大氣層
    參考消息網9月4日報導 西媒稱,穀神星曾被認為是太陽系已知最大的小行星,但900公裡左右的直徑使其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定義為矮行星。儘管定義上出現了這樣的變化,但毋庸置疑的是穀神星是小行星帶主帶上唯一一顆矮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地球大小的「π行星」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以令人愉悅方式將天文學和數學結合,發現了一顆「π行星」。這是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每3.14天繞其母恆星旋轉一周,其軌道周期讓我們聯想到通用數學常數π。研究團隊於2017年在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K2任務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該行星的信號。今年早些時候又使用地面望遠鏡進行進一步觀測,證實了該信號是行星繞其恆星運行的信號。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
  • 太陽系曾發現了十一行星,那為什么九大行星還要減少成八大行星?
    2003年11月14日,天文學家布朗(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特魯吉略天文臺(雙子座天文臺)和拉比諾維茨(耶魯大學)發現了這顆行星。Sadena目前距太陽88個天文單位,是海王星和太陽之間距離的3倍。它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候選者離太陽更遠。Sadena是太陽系中最紅的天體之一。它主要由水、甲烷、氮、冰和土石組成。
  • 「第二太陽系」克卜勒1625被發現,其上或存在宜居行星
    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另一個「太陽系」——克卜勒-1625。它位於天鵝座之中,是一顆恆星,距離地球大約8000光年的距離。最早發現它的,是知名天文學家伽利略。作為一顆視星等級為14的恆星,克卜勒-1625和太陽非常類似。
  • 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編者按:距離太陽系大約32光年的位置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行星,被命名為AU Mic b,但是公轉周圍只有8.5天,這個線索讓我們對這顆行星的未來表示擔憂,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墜入恆星。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342期太陽系周圍的系外行星調查再次有新的發現!
  • 太陽系邊緣發現怪事 太陽系邊緣五大怪事
    我們一直都在研究觀察著太陽系,大家都知道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因為冥王星的降級而變成了八大行星,但最近有科學家發現似乎有一個新的第九行星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並且在太陽系邊緣還發現了很多神秘的東西,下面為大家來揭秘一下太陽系邊緣發現的五大怪事吧!
  • 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早期存在一個神秘天體,會是「第九行星」嗎
    據報導,在近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論文,表示在太陽系早期,曾經存在著一個大小和穀神星一樣的神秘天體,而且這個神秘天體上還曾擁有大量的水,那麼,如今它在哪裡呢?會是第九行星嗎?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了一顆新的太陽系行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在附近恆星的宜居帶上發現了地球大小的行星
    TESS第一個觀測到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行星d與地球同等大小,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上,每37天繞TOI-700運行一周。我的同事們希望我能利用恆星和行星已知的特性為恆星d建立一個氣候模型。行星b和c的大小分別為地球大小和迷你海王星大小。然而,它們的軌道離主星更近,接收到的星光是我們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星光的5倍和2.6倍。作為對照,表面乾熱、溫度約為860華氏度的金星,接收到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兩倍。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神秘行星擁有3顆太陽
    該解釋理論在系外行星探索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例如:天文學家無法應用凌日法發現此類行星,通常情況下,凌日法是觀察系外行星途經主恆星前後的光線變化,但是這種黑洞會吞噬光線,顯然該方法行不通。存在水蒸汽和雲層的系外行星:2019年9月,科學家首次報告發現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他們發現一顆名為K2-18 b的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和雲層,對於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科學家而言,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
  • 著名的弦理論學家提出尋覓太陽系神秘「第九行星」的新方法
    太陽系外圍有一個質量很大的東西(至少,看起來是這樣)。其跡象散布在太陽系的最外圍——引力有地球的5到10倍。從沒有人見過它,他就想幽靈一般躲過瞭望遠鏡數年的追捕。事實上,很多人都不相信這是真的。如今,天文學者們將其稱為「第九行星」。
  • 著名的弦理論學家提出尋覓太陽系神秘「第九行星」的新方法
    太陽系外圍有一個質量很大的東西(至少,看起來是這樣)。其跡象散布在太陽系的最外圍——引力有地球的5到10倍。從沒有人見過它,他就想幽靈一般躲過瞭望遠鏡數年的追捕。事實上,很多人都不相信這是真的。如今,天文學者們將其稱為「第九行星」。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 「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