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中,存在一個神秘的小行星帶,然而在小行星帶中有一顆小行星卻顯得非常特殊,被人們認為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小行星,在當時,人們一度認為它是太陽系第5顆行星。那這一顆小行星究竟是誰呢?下面就為大家揭開這顆星球的神秘面紗。
1801年晚,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在觀察星空時,突然他從望遠鏡裡發現了一顆非常小的行星。皮亞齊通過不斷的觀察,收集了大量小行星的相關資料,並據此認為這顆新星就是人們一直沒有發現的第5顆行星,並把它命名為「穀神星」。然而,當皮亞齊再想進一步觀察這個小行星時,他卻病倒了,等他恢復健康再想尋找這顆小行星時,它卻不知去向了。
天文學家們對皮亞齊發現的第5顆行星穀神星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對此表示贊同,但也有人認為這可能只是一顆彗星,不然的話為什麼它只露一面就不見了呢?
幾個月過去了,人們的爭論也沒見分曉。然而,這一場爭論卻引起了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既然天文學家們通過望遠鏡觀察找不到穀神星,那麼是否可以通過數學方法來找到它呢?
於是,在前任的基礎上,高斯經過艱苦的預算,創立了一種嶄新的行星軌道計算理論。然後,他根據皮亞齊的觀測資料,利用新方法只用了一個小時就推算出了穀神星的軌道形狀,並指出它將於何時出現在哪一片天空裡。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國天文愛好者奧博斯在高斯預言的時間裡,用望遠鏡對準了指定的天空區域,果然不出所料,穀神星又被重新發現了。高斯的計算方法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們通過高斯的計算方法重新發現了這顆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對這顆行星的了解並不是很多。2015年3月6日「黎明號」抵達穀神星,圍繞穀神星運行至今,在其上空約6萬英裡拍攝的照片顯示穀神星上面存在多個神秘的「亮斑」。在此後科學家們陸續發現了穀神星上有300多個類似的發光點,這引起了科研人員的強烈興趣。伴隨著探測距離的不斷接近,從不斷傳回的更精密照片中顯示了「亮斑」的細節,科學家們對這種神秘的「亮斑」有三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種可能是水冰。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隕石坑底部的冰凍水即使在陽光直射下,甚至在赤道附近仍然可以保持穩定,這顆由巖石組成的巨型小行星可以穩定的保持住一塊冰,甚至持續了數10億年;
第二種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冰。也許是凍結的二氧化碳乾冰,因為它的分子量比水大,在某種程度上這可能更令人驚訝;
第三種可能是一種堅固的巖石特徵。但它的反射率與小行星的其它部分不同,這可能是穀神星的基巖所特有的一種巖石,也可能是由於火山作用從內部被噴發出來的,或者可能是隕石撞擊所帶來的。
當然除了上面三種可能外,也少不了流行的陰謀論。有些人認為這是外星人,或者更確切的說這些白點是發射光而不是反射光。
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們就看不到如此巨大的亮度反照率變化,因為反射的太陽光,相對於太空飛行器的角度發生了變化。當然,從NASA的拍攝到的眾多圖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是反射而不是發射。
隨著黎明號軌道下降,研究人員用各種儀器繪製了穀神星的地圖,並分析了這些「亮斑」白色的物質,最終發現這些物質最有可能是水冰。
由於木星和土星引力的影響,穀神星的自轉軸在幾百萬年的時間裡由20°到2°在不斷變化,目前這一角度為4°。這就跟地球一個道理,地球的傾角為我們帶來了四季變化,同時為南北半球帶來了不同的日照。而目前穀神星自轉軸 4°的傾角就足以使其南北半球受到極少的陽光照射,其隕石坑底部同樣也會受到較少陽光的照射,這就足以使得其他地方的水冰升華,而隕石坑深處的得以保存。
穀神星被認為是太陽系已知的最大的小行星,這顆神秘的星球給予了人類無限的遐想,它就像宇宙中的活化石一樣,為研究早期的太陽系提供了更多更早的資料,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對穀神星的研究也在逐漸的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穀神星背後更多的秘密將會被人類所知。
關於穀神星上神秘的「亮斑」到底是什麼,對此小夥伴們的看法是什麼呢?請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好了,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喜歡的話,歡迎在文章下方點讚 評論和轉發,同時點擊關注,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