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號探測器在1470千米以外拍攝了穀神星上這座高聳著的圓錐形山峰。這座山峰位於穀神星的南半球,高達6000米。這座山的形狀特別突兀,山坡看上去異常明亮,山腳下幾乎沒有任何碎屑堆積。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曙光號(Dawn)探測器發回了迄今最清晰的穀神星(Ceres)照片,揭示了這顆小小星球上的驚人細節,包括穀神星上那座高聳著的圓錐形山峰,編成隊列的撞擊坑,還有狹窄的、帶有鑲邊的裂隙。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曙光號總工程師兼任務主管馬克·雷曼(Marc Rayman)說,「曙光號還在繼續它雄心勃勃的探索,在這條(環繞穀神星的)新軌道上表現完美。探測器現在拍回的照片,要比之前的測繪軌道清晰3倍,揭示出了這顆有趣矮行星上令人興奮的新細節。」
曙光號探測器拍攝的這幅照片,展示了左下方的一片山脊,它位於穀神星上Urvara撞擊坑的中心。Urvara是印度和伊朗的農耕和田地之神。這個撞擊坑的直徑為163千米。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
曙光號目前的軌道高度為1470千米,拍攝並傳回穀神星的全部表面需要11天時間。在每個為期11天的測繪周期內,曙光號要環繞穀神星旋轉14圈。在接下來的2個月時間裡,探測器將對穀神星進行6次完整的測繪。
曙光號探測器使用分幅照相機全面測繪穀神星的表面,構建三維模型。在這條軌道上拍攝的每一幅照片,解析度都是每像素140米,單張照片的覆蓋區域不到穀神星總表面的1%。
曙光號拍攝的Gaue撞擊坑,是穀神星上一個較大的撞擊坑。這個撞擊坑直徑84千米,它的中心是凹陷的。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
與此同時,曙光號上的可見光和紅外線成像光譜儀也在採集數據,讓科學家能夠更好地理解穀神星表面發現的各類礦物。
工程師和科學家還將進一步修正他們對於穀神星重力場的測量數據,這將幫助任務規劃者設計曙光號的下一條軌道,這也將是它距離穀神星表面最近的一條工作軌道。今年10月底,曙光號將盤旋著落向這條最終軌道,軌道高度大約為375千米。
曙光號是首個造訪矮行星的探測器(比飛掠冥王星的新視野號早了4個多月),也是首個環繞太陽系兩個不同目標的探測器。它在2011年和2012年曾經環繞原行星灶神星(Vesta)探測了14個月,並於2015年3月6日抵達穀神星。(編輯:Steed)
編譯來源NASA官網,Dawn Sends Sharper Scenes from Ceres
來源:艾麥樂@果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