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祁驛
近日,賠付金額1650萬元的「史上最貴退一賠三案」反轉,法院認定車商欺詐不成立,車主「倒貼」20.1萬元,引發汽車行業熱議。
1650萬元賠款被撤銷
2014年,車主楊先生在貴陽購買一輛550萬元的賓利慕尚,事後發現車輛售出前有大修記錄,於是將經銷商起訴至法院。2017年,貴州省高級法院認定經銷商構成消費欺詐,退一賠三,賠償金額達1650萬元。
據了解,該車售出前有兩次維修記錄,一次是漆面損傷而進行了拋光打蠟;一次是遮陽窗簾異響,更換了遮陽窗簾總成。
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迴法庭對該案作出了二審終審判決,認為拋光打蠟屬於售車前的合理整理行為,而窗簾異響更換確實沒有盡到告知義務,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但不構成欺詐。車商被判賠11萬元,消費者承擔訴訟費30餘萬元,也就是說消費者「倒貼」20.1萬元。
PDI檢測是否公布引爭議
業內人士介紹說,此案的關鍵在於PDI檢查,車主認為,新車PDI結果沒有告知自己,4S店存在欺詐行為;而4S店認為,PDI結果告知消費者與否和欺詐並無關係。其實,類似的事情,在鄭州也曾發生過多起。
據介紹,車輛在售出前進行的調整、整理,行業俗稱PDI檢測,目前並沒有法律規定車商需向消費者公示PDI檢測結果,「說的直接點,就是商家認為微小修復不是質量問題,消費者認為只要有維修處理就是有瑕疵的車」。
「該案是全國範圍內第一例由最高人民法院審結的不僅是汽車消費領域而且是整個社會消費領域的欺詐糾紛案件,法院認可了車商不向消費者公開PDI檢測結果的慣例。」河南春屹律師事務所律師望開源介紹說。
提車時記得要PDI檢測結果
河南省消協工作人員趙女士建議說,消費者提車前須仔細檢測車況,如果車輛有瑕疵,可拒絕接收。此外,提車時,可要求車商寫明車輛PDI的檢測狀態。
4S店的售後人員也表示,在提車時建議大家除了重點檢查車輛外觀是否有磕碰、內飾功能是否完備、底盤結構是否有損傷外,最好是以車輛VIN碼為依據,要求4S店調出PDI檢查結果。其實查驗PDI結果並不難,只需要售後前臺在售後服務系統內輸入車輛VIN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