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德許可」、「黑小將」到「香港病人」

2021-03-01 tuzhuxi

今天引用一個社會心理學概念,moral self-licensing.

(又稱moral licensing),中文「道德自我許可」或「道德許可」。

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人們如果認為自己之前做過一些好事,那麼就有可能容忍(甚至放縱)自己未來做一些不那麼好(即不符合自己及公眾道德標準)的事。

史丹福大學Merritt、Effron、Monin幾位學者給出的定義如下:

http://adam.curry.com/enc/20140824153442_monin2010compassonmorallicensing.pdf

「Past good deeds can liberate individuals to engage in behaviors thatare immoral, unethical, or

otherwise problematic, behaviors that theywould otherwise avoid for fear of feeling or appearing immoral。」(過去從事的善舉可以讓人們『解放』自己,讓自己從事一些不道德,不道義或存在其他問題的行為——這些行為本來是人們選擇避免的,因為人們擔心這麼做會讓自己覺得不道德,或會讓他人覺得自己不道德)

「When under the threat that their next action might be (or appear tobe) morally dubious, individuals can derive confidence from their past moralbehavior, such that an impeccable track record increases their propensity toengage in otherwise suspect actions. Such moral self-licensing (Monin &Miller,2001) occurs when past moral behavior makes people more likely to dopotentially immoral things without worrying about feeling or appearing immoral.We argue

that moral self-licensing occurs becausegood deeds make people feel secure in their moral self-regard. For example,when people are confident that their past behavior demonstrates compassion,generosity, or a lack of prejudice,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act in morallydubious ways without fear of feeling heartless, selfish, or bigoted.

(如果人們認為其下一個行動可能在道德上存疑,他們可以從過去的道德行為中獲得信心,這時,無可挑剔的(道德)往績可能會增加他們從事這種可疑行為的傾向。這種道德許可出現的場景是:過去的道德行為使得人們更有可能從事潛在的不道德行為,同時不用為行為的不道德感到擔心。我們認為,道德自我許可的出現是因為善舉能夠加強人們的自我道德感。例如,人們認為他們過去的行為已經說明了自己的同情心、慷慨、缺乏偏見,因此在未來從事可疑行為時不會再感到自己無情、自私或帶有偏見)

這個概念直觀、符合直覺,一聽就明白,只是用看似學術的詞語把一些大家都能明白的道理講出來。

道德許可(moral licensing)其實是一種認知偏見,它有點類似之前我們提到的用於克服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時所要援引的心理防衛機制(defensive mechanism)中的「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即當一個人從事的行為不符合自己或公眾的道德習慣,可能會讓自己不適,就會找許多外部藉口來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例如被強迫,例如自己不是主要決策人,例如事件具有隨機性,一次性;如果對它人從事了暴力,那是因為對方之前幹了壞事,是活該。諸如此類。都是給自己找藉口)。

「道德許可」則為人的惡行提供了一個非常具體的合理化理由——自己過去的善舉。不但如此,「道德許可」還認為,過去的善舉還有可能淨增加自己實施惡行的可能性。就是今天幹了好事,明天會變得更壞。另外,在「道德許可」的思維下,人們可能認為,只要初心是好的,一開始有正面的動機,行為能夠實施正面的影響力,有好的部分,那就可以為後面不好的行為以及道德放縱提供藉口。

這些換成中文通俗語境,有點類似的概念是「人品」。人品好像一個庫,一個銀行,是可以「攢」的。攢來的人品是可「花」的。當然中文裡的「人品」現在多用於運氣,而不是道德行為。

還有一個相似的概念就是傳承佛教因果理念的「報應」。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做了壞事就要再做好事消災、「消業」,破除罪障,消除業障。這種思維的一個結果就是,善行和惡行是可以「儲蓄」和「消費」的。幹了壞事就去行善事抵消一下。同時,善事幹多了,就不怕幹一點壞事。只要在道德的帳簿上是「正值」就可以。

東方人特別容易理解這個概念。

這個概念在西方經常用於歧視行為,例如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有不少人研究過歐巴馬當選後對白人群體心理的影響。2008年歐巴馬當選總統是美國歷史上的大事——這是首次第一位當上總統的黑人,代表美國黑人地位的提高。無數的民主黨白人base(今天很多轉化為Trump的鐵粉)當時都投票支持了歐巴馬。學者通過研究認為,許多白人比原來更敢於表現出種族主義傾向。邏輯很簡單,「我都投票支持了歐巴馬做總統,怎麼可能是歧視黑人?」

因此,大選時支持歐巴馬為他們心理上攢了巨大的人品,不但會在以後讓自己暴露本來就有的種族主義傾向,甚至可能鼓勵自己釋放這種傾向,並找到漂亮的開脫理由。

黑人群體對此是有集體意識的。歐巴馬當總統的八年,是美國種族關係積聚惡化的八年。本來第一個黑人當上總統,按理說應該幫助美國種族關係更親和,結果是反作用:白人的種族主義似乎反而加強了。黑人們的說法是,白人選歐巴馬當總統,就是為了麻痺黑人,欺騙黑人,他們的種族主義絲毫沒有改變,反而更進一步。這就是他們種族主義的陰謀。

再試想如果一位男性企業高管在2016年投票投給了希拉蕊。之後在一個公司內部會上不同意提拔一位女性高管,可能就是對後者帶有某種性別偏見。這時他會說:「我首先不可能歧視女性,別忘了,我還支持了希拉蕊。」諸如此類。道德許可,各位可以舉一反三。

現在回到我們關心的香港事件中的黑小將暴力行為,包括對公共基礎設施以及對大陸人及資產的無差別攻擊。他們的行為,從多個維度看,正屬於道德許可。

以下簡要分析。

1、  打著光輝的旗號,自認為站上了道德的高地。

他們事業是「民主」、「自由」,弘揚的是高尚的「普適價值」,追求的是人類現代政治文明最崇高的精華,初心正確,無論如何施加了正面影響,這樣,後續有些行為失常和越軌,犯一些錯誤,也是可以理解,需要包容的。光輝旗號為後續的不道德行為提供了道德許可。

2、為了香港的公共利益、大多數人的利益、香港的下一代。

他們自認為運動是為了香港的公共利益,是為了大多數群體,是為了香港的下一代的,能帶來長久的善,是為香港做好事,香港這一代人和未來幾代人都要感激他們。因此也得容許他們做一些失格的事情——包括在短期內傷害了少數本土港人的利益(比如在上班時間堵了你的地鐵,給你造成不便)——我們給香港大多數人及未來香港人帶來的福祉足可以「抵消」當下我們給一些香港人帶來的麻煩。

有人問,你們怎麼知道自己代表香港大多數人的利益?這是可以祭出盧梭的公共意志(General Will)——我們代表的就是香港的公共意志,代表的就是香港的未來,行的是天道。你們這些反對我們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

3、我們「和理非」了呀

白天「和理非」,傍晚到晚上開始打、砸、四處破壞,施加暴力,就是用白天的和理非為晚上的暴力提供道德許可。白天把「人品」攢夠,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可以看到文質彬彬的、井井有條、老幼出動、不留垃圾的運動,體現了極高的市民風貌和公民素質,晚上就可以實施最惡劣的暴力,把白天攢的人品釋放掉。

然後,暴力如果一下搞太多了,搞太太猛了,那就趕緊組織「和理非」攢攢人品,當他們在媒體面前高聲疾呼自己是和平理性時,也在那個瞬間真的相信了這點。而且這個是集體行為:大量的黃絲市民一起出來和理非(且不割席),為黑小將轟轟烈烈的暴力「攢」人品、提供道德援助。

4、歧視、攻擊大陸人

這就涉及多個微觀方面的道德許可:

1)  切割我們(in-group)與他們(out-group):我們是為了土生港人——真正的香港人的利益。我們為他們做了很多,行了很多善舉,對你們這些內地的少數派、外來者就可以適當適用暴力。我們的善舉大於惡行。

2)  香港作為一個整體已經給大陸提供了好處,「行了善事」:大陸人已經從我們這裡獲得了無數好處,從單程證、自由行到優才,大陸每年從香港這裡獲得多少好處。香港已經積了足夠的德。砸你幾個店,打你幾個人算什麼。

3)  強調個人與大陸的某種聯繫,試圖自證對大陸人沒有歧視:

a)我母親就是大陸來的移民。我對大陸怎麼可能有你們說的歧視;

b)我讀書時/工作時都有大陸的朋友;c)我根本就在中資公司工作;

d)我的工作很多時候需要和大陸和大陸人打交道,我對大陸很了解;

e)我/我們家在XXX時給大陸捐過錢;

f)我們專門進修過普通話……諸如此類。

通過這種過往的行為或聯繫,對自己和對外說明自己不可能是歧視大陸的,然後做出更加赤裸裸的歧視大陸(人)的行為。

以上都是非常典型的道德許可。

香港的政治/社會運動存在很多奇怪的地方,從政治目標的不切實際,到政治口號和思想的混亂,到運動的去中心化和缺乏邏輯,再到運動者和市民認知中存在的很多扭曲和病態。

當代史上各種政治運動和社會運動是非常多的。甚至在「顏色革命」這細分品類裡,也有大量的歷史案例。無論做何種比較,香港都是非常、非常奇葩的一個案子。

這個系列如果繼續寫下去,就會派生出一個新的、可供在未來進一步展開的概念——香港病人(the Hongkong patient),一個處在深度的認同危機、認知扭曲和困惑、缺乏根基與目的,充滿戾氣和偏見、不得解脫的社會病人群體。從溫情的社會觀察者角度來講,我們當然認為他們是社會的產物,歷史的產物,制度的產物。他們的個體是不幸的,值得我們同情。

今天寫到這裡。

(全文結束)

圖片授權:Unsplash相關協議

 ​​​

相關焦點

  • 易烊千璽帶大冰小將隊赴港 在線學習粵語報菜名
    易烊千璽帶大冰小將隊赴港 在線學習粵語報菜名 共6張 1905電影網訊 由易烊千璽擔任出演的綜藝節目《大冰小將
  • 香港4病人染抗萬古黴素菌
    人民網香港9月2日電 香港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早前確診一病人為抗萬古黴素腸道鏈球菌帶菌者。院方篩查同期有接觸的病人,今天證實再有4名病人,確診為抗萬古黴素腸道鏈球菌帶菌者。  院方稱,4名病人包括3男1女,年齡介乎45至59歲,均沒有感染病徵。
  • 「背叛」下的偉大愛情,看《英國病人》挑戰道德底線的藝術
    人們難以辨別他的身份,就叫他「英國病人」。修道院的護士漢娜擔任起照顧這位」英國病人「的任務,這兩人相處的過程中,這個神秘病人的故事和他背後的的身份,也慢慢在我們眼前揭開。在原小說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的影片保留了故事的內核,戰爭背景下的兩性和民族故事也沒有被改變。
  • 香港一名癌症病人因腸道感染毛黴菌死亡
    中新網3月1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腸道毛黴菌疑再奪一命,香港屯門醫院11日晚公布一名癌症病人因腸道感染毛黴菌死亡,為至今第6宗死亡個案。該名患者為50歲血癌女病人,因下腹痛於上月14日入住屯門醫院外科病房,翌日再轉送血科專科病房,接受藥物治療期間,曾服食被指染有毛黴菌、由歐化藥業生產的降尿酸藥「別嘌醇」。
  • 使用右腦功能 香港李泰堯將道德經倒背如流
    中新社上海十二月二十三日電 題:香港李泰堯將《道德經》倒背如流  中新社記者 劉立濤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來自香港的李泰堯流利地為記者背誦著老子的《道德經》,而且隨便由記者指點章節,他都可以馬上背誦。
  • 更多使用右腦功能 香港李泰堯將道德經倒背如流
    中新社上海十二月二十三日電 題:香港李泰堯將《道德經》倒背如流         中新社記者 劉立濤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來自香港的李泰堯流利地為記者背誦著老子的《道德經》,而且隨便由記者指點章節,他都可以馬上背誦。
  • 中國足球小將球員在鄭州KappaKids兩門店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中,中國足球小將巡迴賽也走過了上海、成都、南京、杭州、廣州和西安等六座國內美麗的城市,小球員們的表現也異常出色,迄今為止保持著國內正式比賽全勝的記錄。擊敗的對手中不乏河北華夏幸福、廣州富力這樣的同年齡優秀職業俱樂部梯隊!就在一個多月前的暑假中,他們又在與眾多諸如南京鼓樓一中心小學、香港傑志梯隊、深圳悅強等全國同年齡冠軍隊的較量中勇奪桂冠。
  • 香港醫管局:紅血球已輸給病人,血漿已回收
    圖源:香港東網香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峻。截至23日凌晨,香港新增118例確診,再創單日新高,其中111例是本地個案,40多例源頭不明。在今天下午的記者會上,香港醫院管理局透露,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發現,又有一名獻血者確診新冠肺炎。
  • 香港發現首宗活水蛭進入人體病例 病人已康復
    中新網4月8日電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發現首宗小水蛭進入人體病例報告。一名55歲女士與朋友在淡水山澗遊水後,連續3星期發現左鼻孔出血及閉塞,間中感到鼻孔有物體活動,並出現貧血。醫生檢查後發現有一條活水蛭藏身於她的左上頜骨竇並露出中鼻道。事主在瑪麗醫院接受手術,成功取出一條長5釐米、粗5毫米的深啡色水蛭,現時經已完全康復。
  • 鍾南山談醫改講香港經歷:專家不能私接病人
    鍾南山談醫改講香港經歷:專家不能私接病人 2016-03-08 10:01:07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講香港經歷:   專家不能私接病人  鍾南山說,幾天前的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我一位朋友,去香港定居,家對面就是威爾斯親王醫院,他拜託我找個主任,給他孩子掛糖尿病專家號。」在內地,託熟人加號是常有的事,很多專家都無法拒絕這「人情加號」。
  • B小將是什麼意思有何梗 b站的B小將事件由來介紹
    最近,一直在觀看b站的用戶是不是經常可以在彈幕中發現b小將這個詞?看著許多人發著「b小將」怎麼怎麼樣,真的是一頭霧水,那麼,b小將究竟是什麼意思呢?b小將是什麼梗呢?  B小將是什麼意思有何梗  主要起因是b站在之前因為fgo運營及近期的新番工作細胞血小板貼吧佔領事件受到輿論的抨擊,在此時就有許多人與網上的噴子進行罵戰
  • 校園成暴力場,跟香港大學校長們聊聊「道德文章」|京釀館
    香港一些大學,尤其兩所名校淪為今天的暴力之區,某些校長和管理層難辭其咎。▲被暴徒點火燒傷的李伯昏迷11天後醒了! 已收到第一批募捐善款。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文 | 陶短房借「反修例」為由掀起的香港亂局延續至今已歷數月。
  • 香港戰全運,被排擠的異類(三)
    可在今年的第十二屆全運會上,香港代表團成為了「異類」,隊內金髮碧眼的「老外」頻頻出現,全隊以未經訓練的業餘選手為主要班底,香港政府不用納稅人的錢給他們發放獎金,選手所獲報酬絕大部分都來自贊助商贊助。如此不符合「中國國情」的一支代表隊,也難怪會在全運會開始至今,不斷爆出被排擠,甚至被直接黑掉的悽慘遭遇。
  • 香港引入3D X光機 病人所受輻射量大減60%(圖)
    「3D X光機」掃描約需4分鐘,病人先要走入裝置度準位置,再站直舉起兩手,便可掃描頸至小腿位置,實際拍攝時間只需7秒。《明報》 中新網7月10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中文大學引入香港首部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開發的「微劑量2D/3D X光醫學影像系統」,病人接受X光掃描時所承受輻射量大減60%,並可提升檢查準確度和效率。
  • 盤點近年來留洋歐洲的中國小將
    盤點近年來留洋歐洲的中國小將 2018-2019賽季,武磊登陸西甲加盟西班牙人打破了長期以來中國球員無人效力五大聯賽的尷尬境況。去年,武磊以不俗的表現隨西班牙人打進歐聯杯資格賽,他個人也創造了中國足球的多項紀錄。
  • 糖尿病人吃黑巧克力對血糖血壓都好
    糖尿病人適當吃黑巧克力對血糖血壓都好!為了找出巧克力中的黃烷醇對於治療糖尿病的具體功效,將黑巧克力與白巧克力進行對比,展開了調查研究。他們招募了15名健康的志願者,在前15天裡每天讓他們進食100克的黑巧克力,後面的7天中不吃任何巧克力,然後在最後的15天中每天吃100克白巧克力。在此過程中,研究人員定期抽取志願者的血液樣本,檢查他們的「胰島素抵抗」指數以及血壓。志願者在食用黑巧克力期間的「胰島素抵抗」指數要遠遠低於他們食用白巧克力時。
  • 香港聯合醫院病房暴發疫情致15人感染,一名84歲病人成「超級傳播者」
    據香港電臺網站26日報導,香港聯合醫院懷安科及急症內科病房暴發新冠疫情,導致11名病人及4名職員確診或初步確診。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醫院視察,相信其中一名84歲病人是超級傳播者。
  • 香港醫管局:第四波疫情病毒易傳染、病毒株「危險」,危重病人不只是老年人
    12月7日,香港電臺網站、無線新聞、文匯網等港媒報導稱,香港醫管局深切治療科統籌委員會成員陳勁松表示,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中,進入深切治療部的病人,病毒株與之前不同。在危重病人當中,進入深切治療部時病毒量較高,傳染性也較高,臨床見到第四波疫情的病人抗體反應來得較遲,令病毒容易傳染,不少病患入院時病情較嚴重,部份人在急症室已經要插喉,送往深切治療部。
  • 英錦64強賽:丁主任歇了,烏森讓火箭熄火,而中國小將開杆收割
    本賽季英錦賽進入64強賽,冷門一爆再爆,先是閃亮登場的衛冕冠軍丁俊暉,除了在128強賽首輪表現不佳,之後又遇上了北愛賽上的黑馬大衛-格雷斯,沒洗白對手,而是被自己給黑了,結果在5:3領先的情況下被對手連扳三局,以5:6被淘汰止步64強。
  • 國外進口為什麼要從香港轉運清關到國內
    許多人不懂為什麼海淘要從香港轉運回大陸,感覺好像很複雜很麻煩,擔心成本會不會更高之類的,其實這種想法恰恰是錯誤的,相反,選擇從香港轉運回大陸才是最安全、快速、成本更低的方式。這主要是因為香港的進口政策和中國大陸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