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成暴力場,跟香港大學校長們聊聊「道德文章」|京釀館

2020-12-04 新京報評論

香港一些大學,尤其兩所名校淪為今天的暴力之區,某些校長和管理層難辭其咎。

▲被暴徒點火燒傷的李伯昏迷11天後醒了! 已收到第一批募捐善款。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文 | 陶短房

借「反修例」為由掀起的香港亂局延續至今已歷數月。

11月20日,港中大1493位內地研究生、182位教職員工和57位留學生發表題為《中大學生十問學校管理層》的公開信。信中指出「中大已到了救亡圖存的關鍵時刻」,擲地有聲地質問校長和學校管理層「是否盡責」,呼籲其「儘快行動起來,懲治這股黑色不正之風」。

港中大素有「博文約禮」之校訓,而中國讀書人素來講究「道德文章」,既然港中大師生有此公開之問,我們也藉此,想跟香港的大學校長們聊一聊「道德文章」。

先說「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做學問首先是做人,教學首先也是教做人。

愛國愛港、遵紀守法是任何一個當代社會成員的最基本做人準則。大學之中的「衛道」教化之責,理應由校方承擔,並由以校長為首的學校管理層擔責。

如今,一些激進分子藏身象牙塔內公然挑戰法律、道德和社會守則的底線和基本常識,混淆視聽,嚴重擾亂校園秩序。

香港理工大學甚至已淪為各路黑衣暴徒的「巢穴」,日前在全民發起清路障行動時,暴徒多次阻撓、打人和攻擊警員,甚至發生「暴徒佔據理大各層平臺,用巨型彈弓發射汽油彈、磚頭、弓箭及鋼珠,無差別襲擊警員和記者」事件。

對此,某些大學管理層和校長們,有沒有盡到管理之責?

次說「德」。

所謂「德」,就是是非分明,真誠坦白,這既是做人的道理,同樣也是做學問、搞學術的最基本原則。

自香港亂起,一些人裹挾、煽動、慫恿部分大學師生挑戰社會秩序,對抗行政當局和警方,罔顧事實,顛倒黑白。

據媒體報導,港中大甚至遺失了大量的高危化學品,其中包括80升的濃硝酸和17.5升的濃硫酸,單是這批濃硝酸,已可製造上萬枚「鏹水彈」。這些一旦被一些激進分子利用,將對社會和普通民眾造成何種傷害,令人不敢設想。

此外,另一所一直被暴徒所佔據的理大,由於學校方面的阻撓,「警方未能入內偵查有沒有化學品被盜」,這些無不讓人匪夷所思。

作為擔負教化之責的一些大學管理層和校長,理應幫助自己的師生明是非,講道理,理應「幫理不幫親」,站在法律、道德、事實真相和社會正義一邊。

但事實又如何?某些大學包括校長在內的管理層反其道而行之。他們對行政當局和警方的行為多有曲解,加以阻撓。

更有甚者,他們還動用學校資源,利用自身社會影響力,幫助某些涉嫌觸犯法律的「勇武者」逃脫問責。這難道是大學管理層、校長該做的事?

▲港警播《四面楚歌》 「苦口婆心」喊話示威者:做人不能那麼自私。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三說「文」。

所謂「文」,又可指大學正常的教學、科研、學術交流等活動。

這原本應是一所正常大學日復一日的「主旋律」,但如今一些大學的正常教學活動已無法照常進行,本不應出現在大學校園中的人、物、事紛擾其中。

而此前幾日港中大校長在公開信中,承認校園被外來暴徒「佔領」。

無論是「大學的主要出入口亦被蒙面示威者佔據,校園內外均被大量障礙物堵塞,任何車輛不得進入,包括消防及救護車」,還是「所有進出大學的人士須向蒙面示威者展示身份證明,隨身物品及電話亦遭搜查才可放行」,都突破了社會的底線,很難想像這些「嚴重侵犯大學成員的出入自由,造成恐慌」的行為,竟然發生在信奉法治、自由的香港。

對此,某些大學包括校長在內的管理層,卻以「無力負責」相推諉——難道讓一所大學的校園像個大學校園,讓大學做大學該做的事,不做大學不該做的事,不是校方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

四說「章」。

所謂「章」,就是章程、章法,就是一所大學應有之秩序、紀律。

維持這樣的秩序、紀律,是任何一所大學管理層和校長的基本義務、基本責任。

如今港中大、港理工大等部分高校,不僅自身的秩序、紀律蕩然無存,且盤踞其中的校內、校外激進分子正不斷肆意破壞周邊乃至整個香港社會的秩序、紀律和安全。對此,相關大學的校長和管理層,難道就打算一直這麼任其發展?

正如這些內地生、留學生在《公開信》中所坦言。他們之所以第一批挺身而出,除了激於義憤和愛國愛港之心外,還有就是他們本身作為外地生源,要繳納比本地生源高很多的學費。如今,因為大學和校園的「功能異化」而有學不能上,有校不能回,這是金錢和光陰上的雙重損失。

而香港多所大學遭到嚴重破壞,維修費用恐怕以數億元計(港幣),要由納稅人埋單。對此,身為一校管理層、一校之長,難道就無動於衷?

大學師生,學術是根本,同樣也是或現在、或未來的飯碗,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現在某些大學校園已然淪為了暴力場所,以大學校長為首的管理層,不該「置身事外」,任由這種情勢發展下去。理應守護好大學這片淨土,為師生、為學術、為秩序與法治負起責任來。

我們期待,香港的大學能夠早日復歸往昔的平靜與安寧。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狄宣亞 校對:陳荻雁

相關焦點

  • 香港大學如何選校長
    對港大校長候選人的批評,幾乎佔據所有港媒的周末頭版    10月4日上午,在香港大學的禮堂裡,作為校長唯一候選人的馬斐森跟學生見面。本來被要求坐在主席臺的馬斐森笑著走下講臺:「我不喜歡待在上面,請允許我在你們身邊走來走去。」
  • 美國籍華人科學家張翔獲任香港大學第16任校長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美籍華人科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張翔教授正式獲任香港大學校長。 據香港大學官網消息,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以下簡稱「校委會」)2017年12月15日通過決議,任命張翔教授為香港大學第16任校長,任期五年,以接替將於2018年1月離任的馬斐森校長。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訪談實錄(全文)
    在「科教興國」政策下,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進步和發展,與此同時,「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為了更深入的關注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搜狐教育頻道「對話的邏各斯」將推出「名校校長系列訪談」。第一期呢非常榮幸邀請到香港科技大學朱經武校長。  朱校長,歡迎您做客搜狐!  朱經武:各位好,很榮幸到搜狐。
  • 邱勇校長分別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
    邱勇校長分別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會見  清華新聞網12月17日電   12月14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舉行會談。陳繁昌詳細介紹了香港科技大學的2020戰略與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並表示希望兩校加強在有關領域的合作。邱勇介紹了清華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進展。
  • 香港多所高校開學,校長:遵守法律 校園不容仇恨誹謗
    (短片截圖) 9月7日是香港中文大學的開學日,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錄製視頻歡迎新同學。段崇智稱,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及交流,只有建立在互相尊重及道德禮儀上,才可使我們進步向前。各位同學必須學會對自己負責,克盡己任,繼而關懷他人,與不同背景和不同信念的人合作共事。開放包容,將心比心,是新常態下必須具備的特質。
  • 清華兩位學者去香港大學當副校長,聊聊大學校長中的清華人
    10月27日,香港大學校委會成員開會表決,21:1,同意申作軍、宮鵬擔任副校長,分別分管研究和學術發展。申作軍之前是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主任,宮鵬原先是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大家也許都知道,清華出了很多幹部,其實在高教系統,清華也貢獻了很多位校長。據統計,有600多位清華校友當過各高校的正副校長、正副書記。今天我稍微說幾個。周禮杲周禮杲在1997—2000年任澳門大學校長。大家還記得澳門回歸的時間嗎?
  • 港中大遺失濃酸可造萬枚「鏹水彈」 ,港媒批校長不盡責
    香港星島新聞集團前行政總裁、《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發表題為「公職人員不盡責是罪」的評論文章,提醒「大學校長屬於公職人員,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是一條普通法罪行」。據《巴士的報》11月21日評論文章消息,香港多所大學遭到嚴重破壞,尤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及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為甚,恐怕大學校園的維修費用以數億元計(港幣),要由納稅人埋單。
  • 校長周玉會見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和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
    哈工大報訊(閆明星/文 蘭銳/圖)10月12日,校長周玉在「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2018」暨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舉辦期間分別會見了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林文怡,對他們來校交流訪問表示歡迎,並對校際間相關合作情況進行了回顧和展望。
  • 從「道德許可」、「黑小將」到「香港病人」
    現在回到我們關心的香港事件中的黑小將暴力行為,包括對公共基礎設施以及對大陸人及資產的無差別攻擊。他們的行為,從多個維度看,正屬於道德許可。以下簡要分析。1、  打著光輝的旗號,自認為站上了道德的高地。光輝旗號為後續的不道德行為提供了道德許可。2、為了香港的公共利益、大多數人的利益、香港的下一代。他們自認為運動是為了香港的公共利益,是為了大多數群體,是為了香港的下一代的,能帶來長久的善,是為香港做好事,香港這一代人和未來幾代人都要感激他們。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是大學的靈魂(圖)
    在大學的問題上,我從來都有一個觀點:必須先找大師,再建大廟。  對於一個大學來說,第一要有明確的宗旨,再就是要有良好的制度——嚴格、公平、透明。確立制度要非常小心,要和教授們仔細商量。  2001年,60歲的朱經武被香港科技大學聘為校長。這位生在湖南,長在臺灣,工作在美國的華人物理學家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裡程。為了能把他留在香港,時任特首董建華專門出面,直言香港經濟轉型與升級要靠科技進步。此前,他從沒擔任過任何純粹的行政職務。他是享譽世界的超導學者、多項世界級科學大獎的獲得者、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熱門候選人。
  • 新華時評:香港的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
    大學校園是教書育人之地,不是暴徒罪犯「庇護所」。長期以來,香港和境外的反對勢力處心積慮地將黑手伸進大學校園,用各種歪理邪說向學生灌輸洗腦,核心就是要「反中亂港」。修例風波以來,反對派不斷造謠生事,不遺餘力抹黑特區政府與警方,並用各種說辭對暴力行徑予以美化包裝,大學校園成為暴力「重災區」,一些大學生成為反對派操縱下衝在前臺的棋子。
  • 港媒:香港大學校長力挺「國安立法」
    參考消息網6月2日報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1日報導,在香港的八所公立大學中,有五所大學的校長共同支持北京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的計劃,同時承諾維護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權。報導稱,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的校長1日罕見地發表了聯合聲明,對旨在禁止「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恐怖活動和外部勢力幹預」等行為的立法表示支持。聲明稱:「國家及香港的繁榮穩定與年青人的未來息息相關,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健全法制與法治、良好治安、多元包容,對香港的長遠發展至為重要。」
  • 王偉中會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
    深圳特區報訊(首席記者 綦偉)11月5日,市委書記王偉中會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一行。 張翔表示,香港大學將充分發揮科研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深港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培養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貢獻力量。 市領導高自民、聶新平,香港大學王於漸、蔡洪濱、黃依倩等參加會見。
  • 陳雨露校長會見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2月25日中午,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副校長阮曾媛琪率代表團訪問中國人民大學。陳雨露校長會見並宴請了代表團一行。陳雨露校長表示,兩校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雙方在合作辦學、學生交流以及共同舉辦學術會議等諸多方面均取得了實質性合作成果。
  •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滕錦光將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新校長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滕錦光將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新校長 澎湃新聞記者 徐路易 2019-03-27 10:06 來源:澎湃新聞
  •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何建宗:缺乏正確引導 香港通識教育引入...
    此外,政治大規模地介入和破壞人際關係,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係,這種政治破壞人際關係,以暴力對待不同意見人士、強迫大學校長表態等類似現象是文明社會不能接受的,事實上已經侵犯人格尊嚴和言論自由。激進政治勢力入侵校園負面影響深遠
  • 教師節這天,香港校長們這樣唱
    圖為香港校長合唱團「洋紫荊花,和牡丹花,芬芳嬌豔,根在中華!」9月10日,正值教師節,全港中小學約50名校長在「敬師日慶典」上演唱《洋紫荊花》,向在一線孜孜不倦教書育人的教師們表達深深的感謝。圖為教師們自拍留念校長們為何在「敬師日」選擇唱這首歌?詞曲的創作者劉振華校長表示,長期在殖民統治下的香港,雖然受益於西方文明的洗禮,卻對祖國認識不深,飽受無國籍之痛,成為無根的一代。九七之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既可堂堂正正做個中國人,承傳中華文化,又可以保留和發揮香港自己的獨特優勢。
  • 讓香港走出泛政治化和暴力泥沼
    10月20日,香港八大高校校董會發布聯合公告指出,大學絕不是尋求政治議題解決方案的戰場,大學校園或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容許有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粗暴言語和無禮行為,並強調,任何學術活動或課堂都不能受到幹擾,每個人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港大校長都被暴徒逼成啥樣了!
    香港反修例風波蔓延到學界,香港大學一些黑衣學生要求校長張翔譴責香港警方「濫用過分武力」,否則將把抗議行動升級。據港媒報導,11月1日,有學生在校長室門口的玻璃塗鴉以及貼上海報,隨後更有人到校長寓所搗亂,以雪糕筒、竹枝等雜物堵塞寓所大門,可謂「尊師重道」的反面教材。
  • 港澳臺簡訊:香港中文大學任命生物學家段崇智為第八任校長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 港澳臺簡訊  香港中文大學任命生物學家段崇智為第八任校長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25日舉行會議,一致通過任命國際知名生物醫學專家段崇智為該校第八任校長,接替現任校長沈祖堯。段崇智校長任期為6年,由2018年1月1日起生效。  福建19個火車站開通臺胞自助購取票服務  福州火車站日前介紹,為進一步方便臺胞搭乘火車出行,福建省加快推廣臺胞自助購取票設備,至今年7月初,全省已有福州、廈門、泉州、寧德、晉江等19個車站開通了臺胞自助購取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