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如何選校長

2020-11-30 中國青年報

    10月4日,香港大學選出了新的校長——英國醫學教授馬斐森。這次任命卻引發了激烈的爭議——有的港大教授批評他「能力平庸」,有的拒絕對任命表達「祝福」,甚至還有教授「強烈反對」這一任命。

    與此同時,負責主持新校長遴選事宜的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作出回應,反覆強調此次遴選新校長過程「依足程序」,任命是「遴選委員會的集體決定」,校委會「一致通過」。參與投票的學生代表鄧日朗也表示,馬是「最好的人選」。

    鄧日朗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香港大學,誰來當下一任大學校長,是由學生、校友、教授、非教授級教師、院長和校務委員各自選出代表後投票決定的。在這裡,身為學生代表的鄧日朗持有一票的決定權,跟學院院長、教授等「平起平坐」」。

    「學生會在學校管理方面一直都在爭取師生共治,就是學生與老師一起,去管理這個大學。」同時兼任學生會主席的鄧日朗說。

    對港大校長候選人的批評,幾乎佔據所有港媒的周末頭版

    10月4日上午,在香港大學的禮堂裡,作為校長唯一候選人的馬斐森跟學生見面。本來被要求坐在主席臺的馬斐森笑著走下講臺:「我不喜歡待在上面,請允許我在你們身邊走來走去。」

    在禮堂裡,54歲的馬斐森就像課堂上參加討論的老師一樣,隨意地把西裝外套的扣子解開,徑直走到第三排中央,靠近向他提問的學生。

    「別叫我馬斐森教授,請忘了『教授』、『 校長』那回事。」馬斐森十指扣在他略微隆起的肚子上說,「叫我彼特。」

    這次見面會是香港大學遴選校長過程的一部分。按照香港大學的規定,新選校長要先通過臨時工作小組調查,確定希望物色的校長應該達到什麼要求,明確選校長流程,接著先後成立物色委員會和遴選委員會,由師生代表最終確定一位候選人,向全校師生公布,與師生見面,回答他們的質詢,最終由校務委員會投票決定是否通過候選,任命校長。

    在這次跟學生的見面會上,馬斐森一直保持著微笑,還時不時開開自己的玩笑。但在禮堂外,他成為港大校長候選人的事卻幾乎佔據了所有香港媒體的周末頭版,當天刊發的報紙用大號字寫出學者對他的評價——「無知、無能、無心」。

    這句評論出自港大教授盧寵茂,他也是負責選校長事宜的遴選委員會全職教授級教師代表,擁有對下任校長人選的投票權。遴選委員會共有11人,包括3名校務委員,1名學院院長代表,3名全職教授級教師代表,1名全職非教授級教師代表,1名校友代表,1名全職非教學人員代表,以及1名學生代表。

    現在海外的盧寵茂用簡訊聯絡媒體,提出自己對「外國人當校長的三大基本隱憂」:對香港、內地及亞洲欠缺經驗認識,屬「無知」;不懂中文難與香港及內地社會各界溝通,屬「無能」;不為港大放眼世界,則是「無心」。盧寵茂在簡訊中表示,對「三無校長感到無奈」。

    在禮堂裡,馬斐森倒並沒有遭遇太多責難。鄧日朗說,因為見面會恰巧安排在上課時間,所以到場的學生並不多,跟學生的見面會持續了不足一小時。

    不過,教師和校友代表第一次跟新校長候選人見面時卻毫不客氣,當面把一個個問題拋給了馬斐森——

    「你自己並非來自頂尖大學,要如何帶領港大躋身國際頂尖?」

    「如果學生惹上麻煩,你會不會出面保護學生?」

    「你覺得你和學生之間最好的關係是什麼?」

    「你對這個年代的大學生有什麼看法?」

    「如果讓你領導5年或10年後,港大學生跟現在相比會有什麼區別?讀完港大的人會有什麼分別?」

    ……

    「你所問的問題,鄧日朗也問過我。」站在學生中間的馬斐森回頭看了一眼鄧日朗,回答說,「我會先認清事件性質再做決定。我大概跟你們的父母差不多大,或者比你們的父母更年長。我會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對待你們——如果遭遇不公正對待,我會盡力保護你們;但如果你們的確嚴重犯錯或者違法,我也會去幫助你們,但是不會替你們開脫,需要尊重法律。」

    學校賦予學生自己選校長的權利

    整整一個上午,馬斐森跑了三場「面試」。根據港大選校長的機制,候選人要接受學生、教師、校友等學校各方輪番面試。按照校務委員會主席的說法,「面試校長一定要問到滿意才能罷休」。

    「我會全力以赴,去展示自己的決心,證明大家的選擇是正確的。」馬斐森在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態。

    見過這位花了兩年時間遴選出來的候選人,部分校友和教師並不十分贊同。有的校友說馬斐森回答太過空泛,「表現只值60分」,也有教授覺得他「對答得體,符合教職員的期望」,但又有人反駁說「英國人精於政治辯論」,馬斐森是否合適只能日後觀察。

    在港大,師生的意見在選校長這件事上頗為重要。為選出最合適的校長,物色委員會在諸如《南華早報》等報刊以及其他國際學術刊物上刊發招聘校長的廣告,邀請著名學者來應聘,並通過相關人士推薦人選。學校還通過全校投票,選出學生代表,參與整個選校長過程。

    另外,為了確定一個能夠選出好校長的機制,負責選校長的臨時工作小組還組織了兩場諮詢會。在平時舉辦學術討論會的大會議室,邀請同學、老師、教職員、校友進行座談,什麼樣子的人才算是個好校長。

    不過,身為學生代表的鄧日朗自己也感到很意外,學校賦予學生自己選校長的權利,但學生似乎並不特別在意。在全校投票選學生代表的過程中,只有他和另一名研究生參與選舉,可沒多久這名研究生就自動退出,只剩了身為學生會主席的鄧日朗一個人參選學生代表。

    「我是代表同學利益去參與,同時也是去監督、觀察學校辦事的流程。我很擔心萬一選出來的校長不符合大學和學生利益,我會不知道怎麼跟大家交代。」鄧日朗說。

    雖然校方組織了選新校長的諮詢會,還特意安排在很大的場地,但參加的人並不多。身為學生代表的鄧日朗想要收集同學對校長的期待,向全校群發郵件,最終卻也只收到了60餘份回復。

    「港大學生對選校長這個議題關注度不高。可能大學生跟中學生不一樣,學生跟校長的關係挺遠的。」鄧日朗說。

    儘管學生參與興致不高,但遴選委員會依然按照流程嚴格面試每一個候選人。按鄧日朗的說法,遴選委員會裡頭沒有「不關事的人」,每個人都代表自己身後的一個群體,「所有人都真的會為港大利益著想」。

    在確定最終候選人之前,遴選委員會對每一個校長候選人都要進行長達幾個小時的面試,其間每個代表都可以發問。作為學生代表,鄧日朗也提了很多問題。每次面試校長候選人的時候,他還會把所有提問和回答抄下來,拿著筆記回到宿舍反覆思考,「回憶不同候選人的回答,逐個比較誰好一點」。

    「遴選委員會裡頭,每個人的權利都是平等的,無論是看文件、發言、投票,大家都一樣,不會說是學生就少講一點。發問的時候沒有限制每個人多少分鐘,整個面試持續兩個多小時。我們要很認真地去處理每個候選人,整個遴選委員會都希望為港大找到最好的校長候選人。」鄧日朗說。

    「現在的遴選制度絕對是有缺憾的,但可能是眾多制度中最好的一個」

    在經歷了整整一個上午的「全校面試」後,校務委員會當天開了一下午的會。代表學校各個群體的代表們,又聚在一起,討論候選人馬斐森是否可以成為下一任校長。

    在馬斐森接受面試的同時,作為學生代表的鄧日朗也開始收集學生們對於新校長的意見。有的同學告訴他,馬斐森的「回答模稜兩可」,但也有同學說,他「態度開放,願意聆聽同學聲音,希望他能捍衛校園自主和學術自由」,所以「即使對香港及大學本身認識不深,也傾向於支持他出任校長」。

    其實,在參與選校長之前,鄧日朗說自己很擔心政府要「委派自己人去做校長」,但是進入遴選委員會後,發現港大的人「都會很用心地想怎麼保護港大的名譽,很有決心去守住這塊地方,所有參與選新校長的人都是從港大利益出發的」。

    校務委員會原本定在下午5點半公布結果,卻因為激烈的討論推遲了一個小時。鄧日朗說,委任新校長是由校務委員會負責,其中有兩席學生代表。如果委員會內外反對意見很大,不能通過這個候選人,他們將會推翻現在的候選人,重新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合適的新校長。

    最終,馬斐森得到校務委員會的投票認同,當選下任校長。「馬教授是有其弱點,例如他對香港、內地及亞洲的認識不深,但這亦是校務委員會和整個大學管理層要補救的地方。我們並非說他沒有短處,但這不等於他不是校長的適當人才。」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梁智鴻說。

    鄧日朗也對新校長表示贊同,「作為校長必須要撐得住,這是一份tough job(困難的工作),我們當然想有更好的人選,但只能夠挑the best for HKU(對香港大學最好的)」。

    「我認為現在的遴選制度絕對是有缺憾的,但可能是眾多制度中最好的一個。」鄧日朗說,「不過我現在還在思考,為什麼這次選校長會遭到如此大的批評。是選校長的機制有問題,還是港大已經大不如前?」

    不過,在思考這些問題之外,鄧日朗還有更多事情要忙。因為有同學跟他抱怨「港大餐廳便宜菜太少了」,這位學生會主席最近正忙著跟餐廳經理開會談判。因為在這裡,不管是下任校長讓誰當,還是下一頓飯吃什麼,學生都有自己的發言權。

相關焦點

  • 邱勇校長分別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
    邱勇校長分別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會見  清華新聞網12月17日電   12月14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舉行會談。陳繁昌詳細介紹了香港科技大學的2020戰略與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並表示希望兩校加強在有關領域的合作。邱勇介紹了清華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進展。
  • 校長周玉會見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和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
    哈工大報訊(閆明星/文 蘭銳/圖)10月12日,校長周玉在「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2018」暨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舉辦期間分別會見了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林文怡,對他們來校交流訪問表示歡迎,並對校際間相關合作情況進行了回顧和展望。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是大學的靈魂(圖)
    2001年,60歲的朱經武被香港科技大學聘為校長。這位生在湖南,長在臺灣,工作在美國的華人物理學家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裡程。為了能把他留在香港,時任特首董建華專門出面,直言香港經濟轉型與升級要靠科技進步。此前,他從沒擔任過任何純粹的行政職務。他是享譽世界的超導學者、多項世界級科學大獎的獲得者、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熱門候選人。
  • 港媒:香港大學校長力挺「國安立法」
    參考消息網6月2日報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1日報導,在香港的八所公立大學中,有五所大學的校長共同支持北京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的計劃,同時承諾維護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權。報導稱,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的校長1日罕見地發表了聯合聲明,對旨在禁止「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恐怖活動和外部勢力幹預」等行為的立法表示支持。聲明稱:「國家及香港的繁榮穩定與年青人的未來息息相關,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健全法制與法治、良好治安、多元包容,對香港的長遠發展至為重要。」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訪談實錄(全文)
    在「科教興國」政策下,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進步和發展,與此同時,「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為了更深入的關注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搜狐教育頻道「對話的邏各斯」將推出「名校校長系列訪談」。第一期呢非常榮幸邀請到香港科技大學朱經武校長。  朱校長,歡迎您做客搜狐!  朱經武:各位好,很榮幸到搜狐。
  • 校園成暴力場,跟香港大學校長們聊聊「道德文章」|京釀館
    香港一些大學,尤其兩所名校淪為今天的暴力之區,某些校長和管理層難辭其咎。▲被暴徒點火燒傷的李伯昏迷11天後醒了! 已收到第一批募捐善款。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文 | 陶短房借「反修例」為由掀起的香港亂局延續至今已歷數月。
  • 溫籍院士滕錦光履新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據中科院官網介紹,滕錦光是一名結構工程專家,1964年3月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198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1990年獲雪梨大學博士學位,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消息表示,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新任校長滕錦光教授7月1日履新。
  • 「光纖之父」、諾獎得主、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
    香港01新聞9月23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系,刻意到英國留學。高錕在六十年代已提出光纖理論,但初時不獲認同,更被批評「痴人說夢」。然而,他並沒有放棄,更持續不懈研究,終獲得世人拜服的成就。
  • 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金耀基訪問中國人民大學 並做客「鄭杭生社會學...
    12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社會學家金耀基訪問中國人民大學,並擔任「鄭杭生社會學大講堂」第十二期主講嘉賓作題為《大學與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的學術報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校長劉偉與金耀基會見,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主持報告會。
  • 王偉中會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
    深圳特區報訊(首席記者 綦偉)11月5日,市委書記王偉中會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一行。 張翔表示,香港大學將充分發揮科研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深港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培養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貢獻力量。 市領導高自民、聶新平,香港大學王於漸、蔡洪濱、黃依倩等參加會見。
  • 陳雨露校長會見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2月25日中午,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副校長阮曾媛琪率代表團訪問中國人民大學。陳雨露校長會見並宴請了代表團一行。陳雨露校長表示,兩校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雙方在合作辦學、學生交流以及共同舉辦學術會議等諸多方面均取得了實質性合作成果。
  •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滕錦光將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新校長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滕錦光將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新校長 澎湃新聞記者 徐路易 2019-03-27 10:06 來源:澎湃新聞
  • 華東交通大學「學霸秀」:校長獎學金優中選優
    20名學生全部獲得過國家級獎勵,累計獲獎300餘次,其中有11名學生保研北京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雙一流」高校,1名學生收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生考試複試通知……11月23日,華東交通大學「閃耀花椒」校長獎學金公開答辯活動在該校南區禮堂舉行。
  • 永嘉人滕錦光將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2019-03-28 16:3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永楠3月26日,香港理工大學召開校董會宣布:委任永嘉籍中國科學院院士滕錦光為下任校長,任期由2019年7月1日起生效。滕錦光現為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
  • 美國籍華人科學家張翔獲任香港大學第16任校長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美籍華人科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張翔教授正式獲任香港大學校長。 據香港大學官網消息,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以下簡稱「校委會」)2017年12月15日通過決議,任命張翔教授為香港大學第16任校長,任期五年,以接替將於2018年1月離任的馬斐森校長。
  • 商業分析專題:香港大學pk香港中文大學PK香港科技大學,你選哪所
    很多同學在香港TOP3大學的商業分析碩士項目不了解,在選擇學校的時候,經常下不了決定如何三選一。從申請難度來說,香港科技大學的申請難度大於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從課程設置來說,三者具有相似性,從申請條件來說,除了香港大學不需要GRE,GMAT,其他兩所有需要。
  • 港澳臺簡訊:香港中文大學任命生物學家段崇智為第八任校長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 港澳臺簡訊  香港中文大學任命生物學家段崇智為第八任校長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25日舉行會議,一致通過任命國際知名生物醫學專家段崇智為該校第八任校長,接替現任校長沈祖堯。段崇智校長任期為6年,由2018年1月1日起生效。  福建19個火車站開通臺胞自助購取票服務  福州火車站日前介紹,為進一步方便臺胞搭乘火車出行,福建省加快推廣臺胞自助購取票設備,至今年7月初,全省已有福州、廈門、泉州、寧德、晉江等19個車站開通了臺胞自助購取票服務。
  • 陳旭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
    陳旭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推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清華新聞網10月8日電(通訊員 陳懇) 國慶假期期間,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副校長楊斌一行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進一步推進校際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清華兩位學者去香港大學當副校長,聊聊大學校長中的清華人
    10月27日,香港大學校委會成員開會表決,21:1,同意申作軍、宮鵬擔任副校長,分別分管研究和學術發展。申作軍之前是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主任,宮鵬原先是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大家也許都知道,清華出了很多幹部,其實在高教系統,清華也貢獻了很多位校長。據統計,有600多位清華校友當過各高校的正副校長、正副書記。今天我稍微說幾個。周禮杲周禮杲在1997—2000年任澳門大學校長。大家還記得澳門回歸的時間嗎?
  • 大學校長如何看排名、SCI、抄襲、偏才生
    本報上海7月13日電(記者 王慶環)排名、SCI論文、抄襲、偏才生,這些在中國教育領域頗為引人注目的話題,也引起了參加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中外大學校長們的關注。 對於大學排名,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鍾秉林的態度是:「一要重視,二要有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