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SCI論文、抄襲、偏才生,這些在中國教育領域頗為引人注目的話題,也引起了參加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中外大學校長們的關注。
對於大學排名,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鍾秉林的態度是:「一要重視,二要有平常心。」他說:「凡是排名,都是依照一定
的指標體系進行的,我們的重視體現在對這一指標體系進行研究,如果合理,我們就改進,如果不合理的話,我們的專家也會出面駁斥。但是,各種評價的指標體系側重點有所不同,可能並不能顯示出你的優勢,那這時就要以平常心對待了。」
瑞典皇家工學院院長安德斯告訴記者,在他們學校有一個對各國學生數學成績的評估,結果顯示,法國學生排第一位,中國學生排第二位,瑞典本地學生排在第五位。不過,安德斯校長說,其實這樣的排名並不需要被看重,因為這是對整體的評估,並不涉及個體,而且,法國有重視數學的傳統,中國人則勤奮努力。
而對於目前中國大學中以發表論文數量來評價教師的作為,安德斯院長認為對一個教師的最高評價當然是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如SCI發表論文或受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但是單靠論文數量是沒有辦法科學地評價一名教師的。如他所在的學院裡,一名教授用兩年的時間寫成了一篇質量很高的論文,而另一名教授在一年裡寫了15篇,但15篇加起來也不如前者的一篇。
對於抄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說,在他的大學,老師抄襲別人的文章,絕對會被開除。而針對學生,他們學校的幾位老師已開發一個軟體,通過軟體檢測,可以查出學生的論文是否是從別處抄襲而來。
至於如何對待個別科目特別好的偏才生,安德斯院長說,在瑞典,為了公平,不會為這樣的學生特別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