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芒康縣滇金絲猴增加到800多隻

2021-01-10 騰訊網

「以前,這裡的滇金絲猴看到人,就像見到天敵一樣,拔腿就跑。現在,你給它拍照,它在樹上瞄你一眼,繼續吃松蘿。」日前,在芒康紅拉山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昌都站工作過20餘年的四郎次仁,分享了他與滇金絲猴的趣事。

圖為滇金絲猴。 陳志強 攝

滇金絲猴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是中國特有物種。史料記載,中國古代的滇金絲猴分布區域廣泛,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逐漸退縮到川滇藏交界處的一個狹小地域。近現代以來,森林一度遭濫砍濫伐,滇金絲猴的棲息地加速破壞,種群呈下降趨勢。

在此背景下,1986年,經芒康縣政府批准,芒康滇金絲猴縣級自然保護區成立;1993年,升級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1月24日,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以前,有些村民會砍伐樹木當柴火,更有村民偷偷捕獵滇金絲猴等野生動物。」68歲的芒康縣曲孜卡鄉小昌都村村民、該保護區小昌都站工作人員鄧培告訴記者,保護區成立後,他和同伴隔三差五就要巡山,觀察滇金絲猴的活動,並向村民宣講生態保護的法律法規。

「現在,不僅沒人再偷伐偷獵,更是家家戶戶基本都有生態護林員。」鄧培說,「村民看到滇金絲猴,為了不驚擾它們,經常主動繞著走。」

四郎次仁,1999年第一次見到滇金絲猴。「那時,我陪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到保護區調研,要在山上待一年。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辛苦尋找,我們終於發現滇金絲猴,當時它們正在樹上吃松蘿。」他回憶說,「滇金絲猴太好看了,我太驚喜了,連走路都不覺得累了。」

經過20餘年的工作磨練,四郎次仁已會根據斷枝、糞便、叫聲來尋找滇金絲猴的蹤跡。「以前,不好發現,即便發現,也僅10多平方米有猴群;現在,很好發現,一發現,起碼30平方米都是猴群。」他說,「越來越不怕人的滇金絲猴,每年春季,都會從紅拉山頂下來,翻過214國道,到海拔相對較低的林子裡吃東西、睡覺,待個10多天再回山頂。」

作為芒康滇金絲猴的「家園」,該保護區總面積近18萬公頃,涉及芒康縣嘎託鎮、如美鎮、幫達鄉、徐中鄉、曲孜卡鄉、納西民族鄉等6個鄉鎮的15個建制村,森林覆蓋率達70%至80%,海拔在2200米至4700米之間,是我國高原林區寶貴的多樣性物種基因庫。

「除了滇金絲猴,我還親眼見過馬來熊、獐子、狼、藏馬雞、巖羊……」四郎次仁一邊說著,一邊拿出手機,向記者炫耀他巡山時用手機拍下的野生動物照片。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日益重視和芒康對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日益加大,芒康紅拉山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滇金絲猴正越來越多:上世紀80年代有500餘只,根據縣林草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現已增長至800多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特有瀕危保護動物,大山裡的『國寶』——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又名黑金絲猴、黑仰鼻猴、雪猴、大青猴、白猴、花猴、飛猴,藏語中稱其為「知解」,傈僳族語稱為「扎密普扎」,白語稱為「擺藥」(按:白猴之意)。體長51-83釐米;尾長52-75釐米;雄性重15-17千克;雌性重9-12千克。滇金絲猴體形較川金絲猴稍大,面部特徵與川金絲猴相似,身上的體毛並不是金黃色,主要是灰黑色,具有光澤。手、足也呈黑色,所以也叫黑金絲猴。
  • 第二屆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年會在麗江舉行
    來自滇金絲猴種群棲息地雲南省、西藏自治區的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公益組織、社會團體、科研機構的100餘人參會,聚焦「凝聚社會合力 共護滇金絲猴」主題,圍繞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的未來熱點、政策機遇、社會化參與等話題作深入探討,共商滇金絲猴保護對策。
  • 白馬雪山滇金絲猴36年增加2200隻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保護區南部首次拍攝記錄到水鹿活動影像。水鹿滇金絲猴保護區瀕危珍稀動物的不斷發現,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總結為,是保護區不斷創新管護手段,在探索與實踐中走出的一條社區共管、國家公園模式管護之路。同時,劃出了一條從搶救性保護到規範科學保護,再到保護與發展並重的亮麗創業軌跡。
  • 「鼻孔上仰」的金絲猴家族
    對金絲猴的樸素認識最初來自野外調查,這些調查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弄清楚它們分布在哪兒,到底有多少只。最早的川金絲猴野外調查見於劉詩峰先生於1959年的工作,隨後是彭鴻綬先生於1960年和1965年對滇金絲猴和黔金絲猴的報導。一直到改革開放,金絲猴的野外調查及保護研究工作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政府加大科研資金投入才得以逐步開展。
  • 滇金絲猴 這一次請關注它(圖)
    1890年冬,法國傳教士彼爾特在雲南與西藏交界的察裡雪山組織當地獵人捕獲了7隻年齡、性別不同的滇金絲猴,並將其頭骨和皮張送到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這也是全球第一次有關滇金絲猴的科學考察。1897年,法國動物學家米勒·愛德華根據這7隻標本首次為滇金絲猴進行科學描述,並正式命名。  此後近一個世紀,科學界再也沒有關於這個物種的任何信息,對這個物種的生態習性都沒有任何了解。
  • 勇闖橫斷山秘境匯聚更多力量 滇金絲猴守護之旅完美收官
    此次科考活動全程1200多公裡,歷時6天,在mu-X牧遊俠和D-MAX助力下,科考隊從雪域聖地香格裡拉出發,勇闖橫斷山秘境,不斷探尋「雪山精靈」滇金絲猴身上的秘密,發現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密碼,喚醒更多人守護自然、守護生靈的環保意識。
  • 中國一級瀕危保護物種-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僅在中國的雲南和西藏高山針葉林有分布,是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也因此它們很晚才被人們認識。長期以來滇金絲猴一直是人們狩獵的對象,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它們正受到棲息地縮小和分割的影響。
  • 中國一級瀕危保護物種——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僅在中國的雲南和西藏高山針葉林有分布,是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也因此它們很晚才被人們認識。長期以來滇金絲猴一直是人們狩獵的對象,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它們正受到棲息地縮小和分割的影響。滇金絲猴與它的小寶寶滇金絲猴的皮毛並不是金黃色的毛,以灰黑、白色為主。滇金絲猴體形較川金絲猴稍大,體長740-830毫米,雌性個體較雄性小。
  • 滇金絲猴的事兒你知道嗎?
    它們生活在雲南和西藏的高山針葉林裡,數量稀少,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消失,現今也不過只有三千多隻。它們的故事很特別~了解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快來看看~Soulie)和彼爾特(Monseigneur Biet)在雲南德欽縣境內組織當地獵人捕獲了7隻年齡性別不同的滇金絲猴,並將其頭骨和皮張送到巴黎博物館。1897年,法國動物學家米爾恩-愛德華茲(Milne-Edwards)根據這些標本,首次對滇金絲猴進行科學描述,並以採集者的姓「Biet」命名,將其正式命名為Rhinopithecus bieti。
  • 大理藏著一個滇金絲猴秘境!
    2015年,大理雲龍縣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滇金絲猴群,這是該區域滇金絲猴自1968年消失以來首次「現身」。小夥伴們也許會說「現身又咋樣,反正我沒看到」,嘿嘿,反正網友是拍到了,還告訴小編他們找尋「大師兄」的故事,圍觀圍觀:
  • 滇金絲猴的那些故事……
    然而,當母猴攜帶著小猴走動起來的時候,懷裡的小猴卻有些異樣,它的四肢和腦袋低垂著,不見一絲生氣,研究人員倒吸了一口氣--這是只死嬰。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天裡,這位不幸失去寶寶的媽媽一刻不離的將早夭的猴寶寶帶在身邊,就像對待普通嬰猴一樣為它理毛,直到嬰猴屍體開始腐敗,猴媽媽才逐漸遠去,悲傷的神情讓人唏噓不已。這種獨特的經常會有攜帶死嬰行為的動物就是滇金絲猴,一種獨特而神奇的靈長類動物。
  • 滇金絲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滇金絲猴別名黑金絲猴、黑仰鼻猴、雪猴學名Rhinopithecus bieti英文名Yunnan sunb nose monkey猴科ercopithecidae分布雲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頭頂有尖形黑色冠毛,雌性個體較雄性小
  • 雲南省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實施6000餘畝滇金絲猴棲息地廊道修復...
    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作為雲南首次嘗試建立多方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自成立一年多來,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 滇金絲猴保護項目探訪--那些守護雪山精靈的人
    在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雲嶺山脈主峰兩側的高山深谷地帶,居住著一種瀕危的森林精靈--滇金絲猴。如今這個物種僅存三千餘只,瀕危程度堪比國寶大熊貓。今年五月份,樂元素攜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在《開心消消樂》中上線了保護滇金絲猴合作公益活動,並於7月16日至7月21日聯合組織了保護滇金絲猴雲南項目地探訪活動。
  • 「國寶」滇金絲猴 長得最像人 全球僅存3500隻
    滇金絲猴是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也被稱為「國寶」,目前僅有不到3500隻。它們分布於滇西北和藏東南,金沙江與瀾滄江之間一個狹長窄小的地域,常年生活在海拔3200米至4600米的雪線附近。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受傷 多部門聯合救助
    【解說】4月1日,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縣一隻受傷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被移交至上級救護機構。據悉,該滇金絲猴外傷已經基本癒合,但消化系統仍有炎症,需進一步治療。
  • 雲南首隻人工輔奶滇金絲猴「康康」開始野化訓練
    滇金絲猴是中國獨有的珍稀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019年4月底,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救助了一隻被遺棄的小滇金絲猴寶寶——康康,救護站工作人員通過人工輔奶方式精心飼養,滇金絲猴寶寶健康成長,現在康康已經一歲八個月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始進行野化訓練。
  •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發展葡萄種植、紅酒釀造產業——「甜蜜產業...
    從西藏昌都市芒康縣城出發,沿著214國道往南100餘公裡,翻越海拔約4500米的紅拉山,就到了位於瀾滄江畔的芒康縣南部三鄉:曲孜卡、鹽井和木許。當下,地處瀾滄江畔乾熱河谷地帶的鹽井納西民族鄉一片蔥蘢,正值葡萄即將成熟的季節,50多歲的藏族村民益西江措和女兒巴桑旺姆正在葡萄園裡清除雜草。  遠處雪山掩映,近處葡萄滿架,行走在葡萄園裡,益西江措眼裡滿是笑意。
  • 雲南省建立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
    央廣網昆明12月22日消息(通訊員楊華、王佳純)雲南省首次嘗試建立多方參與的滇金絲猴全境聯合保護網絡,機制運行一年多來,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 西藏昌都芒康縣索多西辣椒種植:讓日子「紅」起來
    記者 陳志強 攝  索多西辣椒產於西藏昌都芒康縣索多西鄉。2007年,芒康縣通過扶持當地民營企業,成立了西藏農牧業龍頭企業芒康縣綠野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探索出了「六個統一」辣椒工藝化生產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