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義:留藏在歲月底片裡的教科書

2020-12-04 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家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潛在於氣質裡、在談吐上、在無涯的胸襟中,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是的,我以為我忘了。然而,當我輕輕翻閱過往歲月,卻依然清晰地記得求學時讀過的人教社出版的那些教科書,尤其是語文課本,印象更為深刻。在那段歲月裡,我最為期待的,就是每學期從學校領回那些散發著墨香味的嶄新的教科書,那種心情比過年時從大人手中接到壓歲錢還要激動。

我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世隸耕,家中沒有任何藏書。我接觸到的第一本讀物就是人教社教科書!是她為我打開了認知世界的窗口,點燃了我的渴望,讓我憧憬著走向更為廣闊的知識天地。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原來,在家鄉農村日常所見的鵝群,能夠寫得如此生動有趣,讀起來朗朗上口。閉上眼,仿佛真的看見一大群鵝浮遊在綠水之上,時而引頸高歌,時而追逐嬉戲。我小時候放過鵝、看過鴨,這些都是我熟悉的情景啊。原來,書中這麼有趣!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課文中的插圖畫著一幅豎軸的中國畫,畫裡遠山流瀑、水花迴旋,還有一隻鳥兒悠閒地停在開滿鮮花的樹枝上。這畫面怎麼跟我家裡貼著的年畫如此相似?年畫裡也有山有水,有花有鳥。「山有色,水無聲,花還在,鳥不驚。」啊,原來文字是可以這樣形象逼真的!

「古時候有個人叫王冕。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只念了三年書,就去給人家放牛……」這是《王冕學畫》裡的文字,課文的插圖畫著一個小男孩坐在盛開的荷花前面,他的身後還有一條老水牛。放牛幾乎是每個農村孩子都幹過的事兒,只不過小王冕的身世如此可憐,但他又是多麼熱愛學習啊!

輕輕翻閱記憶,滿滿的都是人教社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內容啊。這些,都在我幼小的心靈上深深地紮下了根,慢慢發芽,而後又茂騰騰地生長在我往後的歲月裡。雖然我現在讀過許多書,走過許多路,也見過許多人,但是我依然認為,人教社語文課本對我成長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我會忘記最近讀過的書的內容,甚至連書的封面都記不住,但我卻能一直清晰地記住了小學六年語文課本的封面設計:秋天時,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春風二月裡,碧綠柳枝間,幾隻自在飛翔的燕子;隨風滿天飄舞的蒲公英種子,以及紅豔豔的桃花叢中,一群嗡嗡作響的蜜蜂。還有,還有那一群在向日葵花下學習的小夥伴,一群在北京北海公園玩著遙控飛艇的男女同學……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一片片黃葉從樹上落下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啊!秋天來了。」忽而又想起了《秋天》這篇課文,以及一段令我終身難忘的往事。當時,我班上有一個與我同村的男同學,他兩隻手有多少根手指頭都要數半天,考試總是最後一名。每次朗讀課文時,他假裝著嘴巴一張一合,卻沒有聲音,但在句子最末時就發出響亮的「了」字音。所以,我們朗讀「秋天到了」,他在同學們讀完後便大聲地念「了」。我們朗讀「天氣涼了」,他便又大聲地念「了」。可是後面幾句結尾都沒有「了」字,他還是照樣大聲地念「了」。他每次朗讀這篇課文,我們都會哄堂大笑,教室裡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也曾有一次,我因為一件小事跟同學發生了爭執,在相互推搡時不小心把我的語文課本撕破了。當時我們兩個都嚇壞了,那個同學也傻傻地站著,不知所措。因為讀書學習用的教科書,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珍貴啊。我的眼淚控制不住地滾落下來,啪啪啪地掉在地板上。後來,那本教科書是父親用透明膠帶,一頁一頁地粘連起來的。看著滿身傷痕的語文課本,我不知偷偷地掉了多少回眼淚!

後來學習《珍貴的教科書》這篇文章時,當讀到「我撲到指導員身上大聲喊:『指導員,指導員……』喊了好半天,指導員才微微睜開眼睛,嘴裡叨念著:『書……書……』」這段文字時,我感同身受,忍不住啪啪地掉下眼淚。張指導員犧牲前還未說完的話,也一直激勵著小小年紀的我,讓我倍加懂得教科書的珍貴。

所以,我一直珍藏著我讀過的教科書。書皮磨破了,我用透明膠帶把它修補好;放在柜子裡受潮了,我把它們擺在碾穀場上曬曬太陽。就這樣,我一直保存著、保存著。父親也常常對我說:「把書藏起可當藥。」這是家鄉俗話,表達了鄉下農民對書的敬重之情,與「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後來一次山洪暴發,家中浸水,許多家具搶救不及,被洪水浸泡而毀,其中就包括了我的那一些教科書。所幸的是,放在最頂層的幾本初中語文教科書,還是保存了下來,我至今仍留存著,即使我已經搬了幾次家,從單身宿舍到租賃房再到現在的單位套房,我都把這些人教社教科書保存了下來。

因為這些人教社教科書,是我那段歲月裡的重要讀物,是我在遼闊農村天地間自由成長的精神食糧。時至今日,我在教師崗位上已經工作了十多個年頭,我使用過的人教社語文教科書也已累積了幾十本之多,可我還是全都保存著。這些語文教科書上,有我最早走上講臺時的課本,裡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我備課時的文字;也有我今天正在使用的統編版人教社教科書,書的規格從32開本到16開本。

冰心在《紙船》中寫道:「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裡。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裡,有的被海浪打溼,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作家冰心對母親的依戀,與我對人教社語文課本的情感是恰似的。我也從不肯妄棄了我讀過的、用過的那些教科書,總是把它珍藏著,帶到了我工作的地方。若不是當年的那一場洪水,若不是在山洪中失去了那些書籍,我想,我連小學語文課本都不想丟棄。因為,她是我出走半生、依然秉性不改的精神源泉。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教社的標誌圖是一雙靈巧的手輕輕捧著一棵嫩芽,象徵著人教社對下一代的愛與呵護。仁者愛人,我就是人教社用愛呵護著成長起來的千千萬萬人中的那棵嫩芽!「人民教育出版社,我愛你不止三千遍;人民教育出版社,我愛你一生一世!」我要對著全世界大聲呼喊,表白我的愛!

有愛,才是真正的教育。有愛,才能成就非凡的事業。70年來,人教社沐風櫛雨,初心不改,默默地呵護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孩子,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已是一名人民教師的我,也越來越明白了人民教育出版的深刻意義!

作者:廣東省陸豐市玉燕中學 溫水義

相關焦點

  • 新一代的教科書
    梁捷  據一些讀過部分手稿的讀者表示,大約有三個詞可以概括這本《經濟學原理》的特徵:最優、均衡、實證  近日傳出消息,三位年輕、當紅的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的實驗經濟學家李斯特(JohnLi st),麻省理工學院的阿西莫格魯(DaronAcemogl u)及哈佛大學的宏觀經濟學家萊布森(DavidLai bson)正在合作撰寫一本新的《經濟學原理》教科書
  • 再次改寫教科書:大腦裡也有免疫淋巴管
    近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大腦內也存在免疫系統的淋巴管道,這項新發現將顛覆幾十年來教科書中「腦內沒有淋巴管」的舊概念。維吉尼亞大學神經科學家喬納森·基普尼斯(Jonathan Kipnis)教授主導這項研究,他對外界表示:「這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神經-免疫相互作用的認識。
  • 應對國際單位制變革,教科書裡的「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原標題:應對國際單位制變革,我國將加強計量量子化研究並修改教科書  根據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決議,千克等計量單位將不再與實物關聯,全部通過量子等常數來定義,並於2019年5月20日生效。如何應對國際單位制改革?
  • 2歲寶寶誤食乾燥劑,這位媽媽的做法,堪比教科書!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位2歲的小女孩,在吃餅乾的時候,一不小心將餅乾裡的乾燥劑塞進了嘴巴裡。 醫生接診的時候,看到孩子的情況,說幸好媽媽處理的及時正確,堪比教科書,才使得孩子的呼吸道跟胃黏膜沒有損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 陸費逵出版《新中華教科書》 與張元濟平分秋色
    提攜  辛亥這年陸費逵剛剛25歲,此前他在商務印書館任職。商務是晚清以來中國最大的文化機構,其掌門人張元濟25歲即中進士,是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之一,與康有為同日受到過光緒的接見。變法失敗後的張元濟絕意仕進,把所有的心血投入了出版事業,使得商務成為近代文化重鎮。
  • 還記得那個高中生物課本裡的「肌肉女」嗎?如今被移出教科書
    還記得高中生物課本裡的肌肉女嗎?如今被移出教科書!有專家表示,將生物書中肌肉女移出教科書是因為許多學生看到這張圖片後打持不住,而且這張圖片看起來很怪異,即使生生物課本也並不是很適合用來描述蛋白質,當然也有很多學生表示這張圖片並沒有什麼特別,而且也不會有男同學把持不住,如果看這個都把持不住,那麼看其他圖片就更把持不住了。
  • 趙秀茹:我的第一套教科書
    1992年7月,我十九歲中師畢業,便分配到了現在任教的學校擔任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從一年級開始教起,並且擔任班主任,一幹就是五年。29年了,這八本教科書我一直珍藏到現在。這套教科書只有現在的語文課本一半的大小,掀開封皮就是幾幅彩色的圖畫,是給「看圖學文」的課文配的插圖,剩下的內容全部都是黑白的了,這一套教科書看上去是那麼的樸素!
  • 《溫家寶地質筆記》: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教科書
    我想,對於我這樣非地質專業的普通讀者而言,《溫家寶地質筆記》更是一本教科書。它是年輕人成長的教科書,告訴人們,偉大始於平凡,理想創造輝煌。它也是知識分子成長的教科書,告訴我們,科學沒有捷徑,堅持才有奇蹟。這本特別的「教科書」,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益良多。就我個人而言,最讓我感動的是兩組關鍵詞:理想與行動、閱讀與反思。
  • 七十九歲那年,他把化學元素周期表「變」到電腦裡
    「你把化學元素周期表給我『變』到電腦裡去。」如今已是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的車雲霞,仍清晰地記得當年跟隨申泮文讀博士時,老師給自己指定的「博士論文」題目。看到學生驚訝的表情,申泮文解釋道:「我這麼大年紀了都能學,你也能學。」於是79歲的他率領一批博士、碩士和本科生,運用計算機技術,對以往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造。他們從頭學編程,開發軟體。
  • 七十九歲那年,他把化學元素周期表「變」到電腦裡—新聞—科學網
  • 科技日報:七十九歲那年,他把化學元素周期表「變」到電腦裡
    「你把化學元素周期表給我『變』到電腦裡去。」如今已是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的車雲霞,仍清晰地記得當年跟隨申泮文讀博士時,老師給自己指定的「博士論文」題目。  看到學生驚訝的表情,申泮文解釋道:「我這麼大年紀了都能學,你也能學。」於是79歲的他率領一批博士、碩士和本科生,運用計算機技術,對以往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造。  他們從頭學編程,開發軟體。
  • 83歲柬埔寨太后參觀花園!穿深灰暗紋裙展教科書般儀態,氣質太絕
    如今已經83歲的柬埔寨太后諾羅敦·莫尼列·西哈努克依然保持著年輕時候的氣質,每次亮相都讓人不得佩服,這樣的高貴感是如何練就的?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氣質估計也是學不來。柬埔寨的老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已經去世很多年了,當年老國王和莫尼列太后和中國有著非常不一般的友誼。
  • 愛迪生真像教科書裡寫的那麼完美嗎?
    我們在學生時代都學習過愛迪生的故事,教科書裡說他是一個偉大的天才科學家,他一生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還有許多根據愛迪生改編的小故事,鼓勵我們長大了要當科學家。我們也背誦過好多愛迪生的名人名言,甚至有些名言不是愛迪生說的。
  • 程怡︱呂思勉先生編寫的小學國文教科書
    呂先生編教材的時候是三十三歲,那一年我父親剛剛出生。後來父親有沒有讀到過呂先生編寫的這套教科書,已無從知曉。只記得父親說過他五歲多一點兒就入私塾發蒙,讀的全是當時私塾都要讀的經典,他說自己半年便能背誦《左傳》 。為了不挨打,他總是努力背書,由於記性好,常常被先生誇獎。但放假的日子總比上學的日子開心,玩瘋了就會闖禍,闖了禍就會挨母親的打。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
  • 為什麼教科書裡很少講《道德經》,社會也不提倡老莊思想?
    為什麼教科書裡很少講《道德經》,社會也不提倡老莊思想?《道德經》對我國的文化有何影響?其實不僅是教科書,就連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道德經的影子,只是很少有大片段的描述罷了。課本中摘錄的只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句子,如上善若水,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起於壘土,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等都曾被課本應用,只是我們沒有看到具體道德經的字樣而已。這就如《道德經》中,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一樣,道德經的思想已貫穿於我國文化之中,隨時隨處都是道德經的影子。
  • 陝西86歲老教授:破解世界難題,將"中國人理論"首次寫入基礎力學教科書!
    1956年隨校西遷,1961年,年僅27歲的他提出了雙剪應力的概念,突破了單剪應力的傳統概念,從此,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始了長達50年創建統一強度理論的道路,將"中國人的理論"第一次寫入基礎力學教科書,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學俞茂宏教授!
  • 三位物理學家與陶哲軒證明的驚天定理,原來早在教科書裡?
    據說陶哲軒對這個新發現的第一反應是:這麼完美、這麼簡明的定理,早就應該出現在教科書裡了。筆者在看完這篇報導之後也感到非常吃驚,所以就特地留意了一下相關評論,果然有驚喜,難道這個公式真的早就在教科書中嗎?
  • Kno:傳統教科書市場新的挑戰者
    專為挑戰傳統教科書市場而生的 Kno 也許有希望成為真正的贏家。今年的 D8 大會上,由新創公司 Kakai 推出的 Kno 首次亮相,近日又獲得了 4600 萬美元投資,計劃年底正式推出產品。 Kno 的 logo 上有 「Knowledge Now」 的標語,Kno 的名字,估計也是由 Knowledge 而來。
  • 【趣味地理】教科書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附地理新教材封面風光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教科書裡有哪些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文? 曾經的教科書裡總喜歡放一些牛人老年時代的照片, 好像改變世界的都是一群老頭老太太。但今天想告訴大家, 改變世界的, 其實都是年輕人啊! 1.比如我們認識的馬克思、 恩格斯是這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