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退休了,我還要把科普這件事幹好!」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巡講團西安分團團長陳中仁表示。
今年76歲的陳中仁是西安光機所研究員,參加過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一號」「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和幹涉成像光譜儀等多項研究,幹了一輩子科研工作。
如今,他又拿起話筒,給大家講述一個個生動的科學故事。
堅持學習
科普報告和科學研究不一樣,不僅要求語言清晰、條理清楚、內容充實,還要結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儘量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退休後,為了實現從科研到科普的轉變,陳中仁認真備課,編寫講稿,製作PPT課件。每次備課完成後,他先在單位退休辦講,聽取改進意見,又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講,反覆完善,回到家裡還不斷熟悉教案。他講的《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和《邁出地球搖籃,飛向月宮覽勝》,涉及許多年代、時間、數據,他都牢記在心,脫口而出。聽完講座的教師們無不感嘆:「快80歲的人記憶力這麼好呀!」
雖然已近耄耋之年,陳中仁跟中小學生溝通起來可一點障礙都沒有。學生的各種提問,一點也難不倒他。
「我國什麼時候在月球上建立空間站?」「如何看待有人質疑美國人登月造假?」「什麼叫黑洞?有沒有白洞?」「如何拍攝月球表面?」「宇宙中還有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你當初為啥選擇學理科?你對文理分家是怎樣看待的?」……為培養學生積極思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他的科普講座經常以開放互動的形式,啟發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然後,他旁徵博引,一一解答。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直到現在,陳中仁還保持著讀書、讀報做筆記的習慣。他說:「人要活一輩子學一輩子。既然我幹了這項工作,就得博學多才,給學生一桶水,我得有長流水,才能將科學傳播落到實處,不負期望!」
講好故事
作為一名曾經參研過「嫦娥工程」等多項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科技工作者,陳中仁總是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講好一個個生動感人的科學故事。
在《邁出地球搖籃,飛向月宮覽勝》的科普講座中,他用「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開頭,生動講述了蘇聯太空人加加林、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邁出地球走向太空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奮起直追,邁向太空的決策過程。結合西安光機所承擔CCD立體相機和幹涉光譜儀以及參研經歷,他常常告訴觀眾:「搞科研,我們必須裝著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具備紮實全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做到創新發展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坐冷板凳!」
2018年12月18日,科普團一行到白水中學為高三年級300多名師生演講。他說:「請你們記住12月8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新旅程……你們有夢想嗎?有!好,那就要奮勇拼搏,接過科技強國的接力棒,成就偉大的夢想!」同學們歡呼雀躍,掌聲雷鳴。
2019年10月16日,他來到富平縣薛鎮中學演講時,指著動漫PPT娓娓道來,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工作時間已超過300天,遠超設計壽命,「玉兔二號」巡視器克服各項障礙,行駛裡程也超過300米,科研團隊重構了嫦娥四號月球背面下降軌跡,對著陸點進行精確定位,獲取著陸區形貌構造、成分等地質信息,具有重要價值……他勉勵學生:「艱巨使命和重任召喚你們,希望你們只爭朝夕,努力進取,勤奮篤學,書寫好自己光輝的人生!」
耕耘與收穫
「今天學生受益匪淺,以後還要聽。」
「陳爺爺,聽了您的報告,收穫太大了,我想報考國科大行嗎?」
……
老師、學生的肺腑之言,是激勵陳中仁做好科普的動力。
在銅川一所學校的科普講座之後,他收到了該校科技組孩子們自己製作的科技作品,有月球空間站、環保車、植物標本等等。上面都留下了孩子們的肺腑之言。「親愛的陳爺爺,我也想成為像您一樣的科學家,向您致敬,向您學習!」 「陳爺爺您好,我有許多關於科技方面的問題,想讓您給我講解,我想,您一定對這些了如指掌吧!我真期待您給我們講些有趣而深奧的科學知識!」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老師和孩子的肯定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孩子們的渴望是我的動力,在科普的道路上,我還將繼續前行!」陳中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