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餘熱播撒「科學之光」

2020-12-04 金臺資訊

「雖然退休了,我還要把科普這件事幹好!」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巡講團西安分團團長陳中仁表示。

今年76歲的陳中仁是西安光機所研究員,參加過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一號」「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和幹涉成像光譜儀等多項研究,幹了一輩子科研工作。

如今,他又拿起話筒,給大家講述一個個生動的科學故事。

堅持學習

科普報告和科學研究不一樣,不僅要求語言清晰、條理清楚、內容充實,還要結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儘量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退休後,為了實現從科研到科普的轉變,陳中仁認真備課,編寫講稿,製作PPT課件。每次備課完成後,他先在單位退休辦講,聽取改進意見,又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講,反覆完善,回到家裡還不斷熟悉教案。他講的《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和《邁出地球搖籃,飛向月宮覽勝》,涉及許多年代、時間、數據,他都牢記在心,脫口而出。聽完講座的教師們無不感嘆:「快80歲的人記憶力這麼好呀!」

雖然已近耄耋之年,陳中仁跟中小學生溝通起來可一點障礙都沒有。學生的各種提問,一點也難不倒他。

「我國什麼時候在月球上建立空間站?」「如何看待有人質疑美國人登月造假?」「什麼叫黑洞?有沒有白洞?」「如何拍攝月球表面?」「宇宙中還有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你當初為啥選擇學理科?你對文理分家是怎樣看待的?」……為培養學生積極思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他的科普講座經常以開放互動的形式,啟發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然後,他旁徵博引,一一解答。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直到現在,陳中仁還保持著讀書、讀報做筆記的習慣。他說:「人要活一輩子學一輩子。既然我幹了這項工作,就得博學多才,給學生一桶水,我得有長流水,才能將科學傳播落到實處,不負期望!」

講好故事

作為一名曾經參研過「嫦娥工程」等多項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科技工作者,陳中仁總是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講好一個個生動感人的科學故事。

在《邁出地球搖籃,飛向月宮覽勝》的科普講座中,他用「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開頭,生動講述了蘇聯太空人加加林、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邁出地球走向太空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奮起直追,邁向太空的決策過程。結合西安光機所承擔CCD立體相機和幹涉光譜儀以及參研經歷,他常常告訴觀眾:「搞科研,我們必須裝著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具備紮實全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做到創新發展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坐冷板凳!」

2018年12月18日,科普團一行到白水中學為高三年級300多名師生演講。他說:「請你們記住12月8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新旅程……你們有夢想嗎?有!好,那就要奮勇拼搏,接過科技強國的接力棒,成就偉大的夢想!」同學們歡呼雀躍,掌聲雷鳴。

2019年10月16日,他來到富平縣薛鎮中學演講時,指著動漫PPT娓娓道來,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工作時間已超過300天,遠超設計壽命,「玉兔二號」巡視器克服各項障礙,行駛裡程也超過300米,科研團隊重構了嫦娥四號月球背面下降軌跡,對著陸點進行精確定位,獲取著陸區形貌構造、成分等地質信息,具有重要價值……他勉勵學生:「艱巨使命和重任召喚你們,希望你們只爭朝夕,努力進取,勤奮篤學,書寫好自己光輝的人生!」

耕耘與收穫

「今天學生受益匪淺,以後還要聽。」

「陳爺爺,聽了您的報告,收穫太大了,我想報考國科大行嗎?」

……

老師、學生的肺腑之言,是激勵陳中仁做好科普的動力。

在銅川一所學校的科普講座之後,他收到了該校科技組孩子們自己製作的科技作品,有月球空間站、環保車、植物標本等等。上面都留下了孩子們的肺腑之言。「親愛的陳爺爺,我也想成為像您一樣的科學家,向您致敬,向您學習!」 「陳爺爺您好,我有許多關於科技方面的問題,想讓您給我講解,我想,您一定對這些了如指掌吧!我真期待您給我們講些有趣而深奧的科學知識!」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老師和孩子的肯定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孩子們的渴望是我的動力,在科普的道路上,我還將繼續前行!」陳中仁表示。

相關焦點

  • 科學大爆炸VS蒼穹之光 看看項羽最貴皮膚和最便宜皮膚的差距
    今天我們來對比一下項羽的蒼穹之光和科學大爆炸,看看項羽最貴皮膚和最便宜皮膚的特效差距有多大。首先說說造型,蒼穹之光的翅膀是非常耀眼的,這就是充錢多才有的效果,科學大爆炸是項羽最瘦的一款造型了,可惜這樣就不符合項羽霸氣的氣質了。
  • 科學之光 璀璨之光——「科技列車懷化行」科普活動及「科學之夜」掠影
    科學點燃夢想,創新助力前行。華燈璀璨的「科學之夜」讓科技之光點亮懷化。9月4日,「科技列車懷化行」啟動儀式後,一系列科普活動在我市舉行。當天,市民們在科技館裡探索科學,感受科技魅力,夜晚,「科學之夜」 懷化科技館圓形劇場如約上演,這是一場科技的狂歡。
  • 寵物魚前輩常說的「老三樣」科學嗎?升溫換水挺有用,撒鹽很荒誕
    神奇的老三樣,謎一樣的老三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老三樣,揭開它的紅蓋頭以後,我們看到的究竟是美嬌娘,還是醜八怪?同學們請坐好,且聽譁仔娓娓道來。友情提示:本文僅適合那些的淡水觀賞魚玩家,更適合那些被老三樣忽悠過的觀賞魚新手。預計閱讀218秒。
  • 追逐引力波之光「極目」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 科學之光,溫暖世界|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正式開幕
    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2020年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未來科學大獎周活動以雲端形式進行呈現。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是「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未來科學大獎願做一粒火種,在人類面臨共同挑戰的當下,凝聚更多愛與力量,點亮科學之光,溫暖整個世界。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用光控制光
    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與麥克馬斯特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個用於全光計算的新平臺,這意味著僅用光束進行計算。SEAS的研究生,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之一阿莫斯·米克斯(Amos Meeks)表示:「目前大多數計算都使用諸如金屬線,半導體和光電二極體之類的堅硬材料將電子設備耦合到光。「全光學計算的思想是去除那些剛性部件並用光控制光。例如,想像一下,一個完全軟的,無電路的機器人,它受到太陽光的驅動。」
  • Hunter Douglas | 定義光之形狀
    光與建築形式,材料,表面紋理,反射率相互作用時,體現了不斷變化的天空的表情。日光和空氣的變化可以喚醒人們的感官,並且進一步增進我們對所在世界的理解和互動。而我們身在一個與自然日漸疏遠的時代中,自然的光影變得越來越難以駕馭。
  • 上海光源點亮大科學夢想之「光」
    王筱驕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在張江科學城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的建築裡,光似乎停留了腳步。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鸚鵡螺」裡孵出科研結晶上海光源能讓我們「看到」物質的內在結構,洞悉原子分子運動的規律,照亮微觀世界的科學大門。這束光是許多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照進科學前路的「夢想之光」。上海光源的出現,使得原本無法做或者需要出國排隊做的分析工作,在「家門口」就可以完成。
  • 上海光源: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
    上海光源:照亮科學之城的「最強光」 澎湃新聞 2020-11-11 12:25 來源:澎湃新聞
  • 跟隨科學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學創新之光
    2020年9月6日,中科院格致論道第56期「探索者·創新之光」活動在中科院信息化大廈順利舉辦。本次活動由格致論道講壇與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聯合主辦,邀請到了七位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獎獲得者作為演講嘉賓,七位科學家分別從生命科學、納米摩擦、生物分子、金屬鍛造、工程地質、數學猜想、雜交培育出發,為在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前沿科學盛宴。
  • 瞄準國家級大科學中心 上海光源點亮"世界科學之光"
    「螺心」是我國迄今為止已建成的規模最大的同步輻射裝置,內有許多電子以近乎光速晝夜不停放射著「神奇之光」。自2009年5月開放後,僅僅蜿蜒放射出7條幻彩「螺線」——光束線站,已成為世界最炙手可熱的「超級顯微鏡」。耀眼的成績單上,開機率、全球頂級期刊論文等,幾乎完勝日本、英國、法國等同處國際前列的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
  • 多事之秋的希望之光!《科學》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科學》雜誌在文章中表示,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將指引著他們未來做出更大貢獻。1 新冠疫苗點亮希望之光疫苗為人類帶來希望之光。
  • 《科學》雜誌評出疫情之年十大科學突破:科學沒有止步,綻放出希望之光
    》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科學》雜誌在文章中表示,儘管2020年全球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正如法國小說家加繆所言,「沒有真知灼見就不會有真正的善和高尚的愛」,而科學正是獲得真知灼見的鑰匙。
  • 撒不溜pipo是什麼梗?這梗帶有罵人之意,慎用
    撒不溜pipo是什麼梗?這梗帶有罵人之意,慎用時間:2021-01-04 21:05   來源:手遊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撒不溜pipo是什麼梗?這梗帶有罵人之意,慎用 撒不溜pipo作為一個網絡流行語,很多人最關心的就是其中的意思了,因為在自己的圈子裡聽不懂別人說的話就會很難進行交流,下面小編帶來的就是撒不溜pipo是什麼意思的介紹,其實這個話和之前的你kin你擦是同一個人   原標題:撒不溜pipo是什麼梗?
  • 第五人格:用「撒鹽哥」的姿勢擲骰子,可以得到多少點數?
    那麼,習慣了用平常的姿勢擲骰子偶爾換下姿勢擲骰子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呢?比如說使用「撒鹽哥」的姿勢來試試水!地點:神秘的推理之徑。出場人物:「撒鹽哥」大偵探偵探:新的賽季來了,我終於可以使用我珍藏已久的骰子了。嚯:秘技奧義「撒鹽哥」五連骰!哦豁~點數為5。哎呀~現實總是殘酷的。用「撒鹽哥」的姿勢擲骰子,也拯救不了「非酋」的你!
  • 科學撒幣,最為致命
    給錢很重要,但科學地給錢,更重要。因為,只有這樣做,才是在用科學的方式去培養科學。而不是玄學。誰來支持這些科學家的「無用之用」?現代金融市場喜歡看盈利報告,資本喜歡聽吹牛和講故事。而基礎科研最大的問題就是,做出來以後或許可以改變世界——但是在做出來之前,你確實不知道能有什麼用,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來。比越過山丘更困難的,是山丘後面可能什麼都沒有。
  • 艾爾之光單機版 艾爾之光單機版下載
    艾爾之光單機版可以玩嗎?小夥伴們最近一直在問艾爾之光單機版下載的激活碼和艾爾之光單機版蘋果安卓能不能一起玩!小編現在找到了艾爾之光單機版的獲取方法!這就分享給大家!小夥伴們最近一直在問艾爾之光單機版下載的激活碼和艾爾之光單機版蘋果安卓能不能一起玩!小編現在找到了艾爾之光單機版的獲取方法!這就分享給大家!
  • 生命科學學院舉辦第十二屆「生命之光」科普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11月28日,生命科學學院在馬可廣場舉辦第十二屆「生命之光」科普展。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明欽,校團委副書記李平,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趙東保,院長張立新,黨委副書記張亞歌等領導老師出席活動現場。上午九時,各個展區前便人流湧動。
  • 疫苗點亮希望之光!《科學》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科學》雜誌在文章中表示,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將指引著他們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舉行雲端頒獎典禮|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丁健:我們應該更好地用我們的經驗、能力,去幫助科學家,幫助科學向前發展,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希望未來能夠更好地和科學家們、醫療工作者們站在一起,為推動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儘自己的一點力量。李彥宏:生命科學的進步和發展,是一個偉大的探索的過程,是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健康、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