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地球表面,擁有著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從地形上來說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和平原等,從地貌上來說包括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花崗巖地貌、沉積地貌等等。地球表面所有的地形和地貌形態都是受到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紐西蘭「分裂蘋果巖」
地球的內力作用包括地殼運動、地震、火山噴發和巖漿活動等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作用。地球上任何一處自然景觀的形成,都是內外力共同塑造的結果,但是在不同的時間階段和不同的範圍內,某一方面的力量會佔據主導地位,最終塑造出一些奇特的地表景觀。
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位置圖
位於大洋洲國家紐西蘭南島的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內有一處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觀,被稱為「分裂蘋果巖」。蘋果巖是一個巨大的球形巖石,位於公園內一島嶼邊上的懸崖旁,巖石中間整齊的分裂成兩瓣,這處景觀的形態是一個惟妙惟肖的從中間剖開的蘋果,真是鬼斧神工。
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
是什麼樣的地理原因,形成了這麼一個「分裂蘋果巖」呢?根據我們以上分析,蘋果巖的形成也是經歷了一系列的內外力共同作用。首先,和形成蘋果巖的巖石性狀有關係,蘋果巖及所在島嶼的巖石都是花崗巖,花崗巖是一種巖漿巖,是侵入巖的代表,通常非常質密、堅硬,抗侵蝕能力較強。
分裂蘋果巖
當大片花崗巖巖體裸露在地表時,外力作用就會對其進行風化、侵蝕,但是由於花崗巖質地堅硬,不容易侵蝕到巖體的內部,只能作用於巖體表面和稜角突出處,最終趨向於球形形態,我們稱為「花崗巖球狀風化」。也就是說堅硬的花崗巖在外力風化作用下,形成了球狀的蘋果巖。
花崗巖球狀風化形成的石球
至於,為什麼紐西蘭南島的這個蘋果巖,會剛好從中間裂開形成大小几乎相等的兩瓣呢?有傳說認為,分裂蘋果巖是由於眾神之神宙斯和海神波塞冬激戰時,被宙斯用劍一劍劈開的,這個應該只是個傳說,分裂蘋果巖應該是自然的神奇造化。
惟妙惟肖的蘋果巖
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解釋開裂的原因,應該還是「風化作用」的強大力量,很有可能這個球狀蘋果巖,本身中間就有節理,也就是有裂隙的存在,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巖石不斷的熱脹冷縮,導致巖石內部應力發生變化,最終發生巖石爆裂,形成兩瓣,從而也成就了這樣一處奇特的「分裂蘋果巖」景觀。
換個角度看分裂蘋果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