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如聰赴浙江大學調研大氣科學學科發展問題

2020-12-01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敬濤 通訊員於文勇報導 6月20日至21日,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前往浙江大學調研大氣科學學科建設情況。其間,宇如聰會見了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宋永華,並與學校理學部和大氣科學系負責人座談交流,探討學科發展問題。

  宇如聰表示,浙江大學作為國內較早開設大氣科學專業的高校之一,培養了很多氣象人才,對氣象事業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希望繼續發揮高校培養人才的優勢,進一步壯大師資力量,擴大招生規模,並圍繞制約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的核心科技問題,特別是數值模式的發展與評估等開設課程、開展研究。

  21日,宇如聰為大氣科學系師生作題為《「不靠譜」的氣象人最關注「未來」》的專題報告,從「關切未來」是氣象人的價值取向、「不靠譜」(預報預測具有不確定性)是氣象事業的科學屬性、「追求靠譜」是氣象人的畢生的執著追求、「著眼未來」是大氣科學有位有為特質等四個方面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氣象學科和氣象事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前景。在報告會後的交流討論中,宇如聰鼓勵氣象學子以選擇氣象專業為驕傲,抓住機遇,提升能力,努力成才,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包寧)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與蘭州大學共建大氣科學學院
    12月17日,中國氣象局與蘭州大學籤署共建大氣科學學院框架合作協議。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出席籤約儀式。宇如聰指出,蘭州大學培養的氣象人才為中國氣象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後雙方要圍繞協議把合作做實做深,充分發揮蘭州大學學科和人才資源優勢,以及中國氣象局科研業務優勢,不斷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方式,建立務實高效的合作機制,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嚴純華表示,局校合作為蘭州大學大氣學科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資源共享平臺。
  • 蘭州大學與中國氣象局籤署共建大氣科學學院框架合作協議
    -22 07:10:37 來源: 浮曉蕾愛搞笑 舉報   12月17日,中國氣象局與蘭州大學籤署共建大氣科學學院框架合作協議
  • 中國氣象局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深化局校合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宛霞報導 日前,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一行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開展局校合作交流。雙方就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共商推進《中國氣象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戰略合作協議》落實。
  • 英才計劃物理學科工作委員會赴四川開展調研
    新華網北京10月27日電 10月23-24日,英才計劃物理學科工作委員會赴四川大學開展調研活動。調研活動由物理學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武向平院士帶隊,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的9名物理學科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四川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經戈,以及全國管理辦公室、四川省管理辦公室、四川大學教務處、物理學院、參與中學教師代表、物理學科學生30多人參加調研座談。
  • 國際大氣科學發展經驗淺析
    此外,為提高科研能力,美國已開始使用Unidata系統,從而使美國所有的大學大氣科學系都能獲取所需要的各種氣象資料。  2、制訂周密的合作研究計劃,開展有成效的大氣科學試驗  利用現代先進技術,針對大氣科學中急待解決的科學問題,組織科學目標明確具體的野外試驗或綜合性觀測試驗,以及將這種試驗與數值試驗相結合,已成為發展大氣科學的重要手段。
  • 地球與環境學院赴合肥工業大學開展學科專業建設調研
    12月16日下午,地球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盛鵬飛、副院長吳榮新等赴合肥工業大學開展學科專業建設調研。    學院先後赴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與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圍繞學科建設、專業認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 中國氣象局與廣東海洋大學籤訂全面合作協議!
    他強調,學校將百倍珍惜難得的合作和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學校學科集群和人才資源優勢,加強與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的對接與溝通,全力保障合作協議落實於行、落地見效。他深信,有中國氣象局的重視關懷、省市氣象局和湛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海大氣象專家學者積極參與,雙方合作必定會結出豐碩成果,為國家氣象事業培養各類高層次人才,促進國家氣象事業的創新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魯東明副校長帶隊赴溫州大學調研
    魯東明副校長帶隊赴溫州大學調研 時間:2020年11月25日    編輯:鄭弟升    來源:教務處     瀏覽次數:次 11月13日上午,學校魯東明副校長一行走訪溫州大學,就溫州大學在人才培養特別是產教融合等方面的寶貴經驗和成功做法進行調研,教務處相關人員隨行
  • 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赴長樂雷達站部署抗颱風工作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一行赴長樂雷達站慰問了氣象職工,仔細檢查了雷達站各種裝備、庫房和周邊的環境,並就長樂雷達站防抗颱風「莫拉克」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    宇如聰表示,在颱風監測方面,雷達站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長樂雷達站的雷達資料在颱風的綜合定位以及監測方面至關重要。
  • 浙江大學
    浙大地科學院關於舉辦2020年「全國大氣科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的通知 為了加強全國高校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青年學子對大氣科學領域的了解和科學研究的興趣,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大氣科學系決定舉辦
  • 華理校長軒福貞一行赴上海大學調研
    1月6日,校長軒福貞帶隊赴上海大學調研,我校副校長辛忠、胡寶國、李濤、王慧鋒陪同調研。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副校長吳明紅、汪小帆等出席調研座談會。劉昌勝對軒福貞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華理一直以來給予上海大學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
  • 在上海 把大氣科學推向世界一流
    趙盧偉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穆穆和張人禾於2016年4月底在復旦大學「創業」。這兩位分別出生於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50後」院士,用了不到兩年時間,把原本只有大氣化學一個方向的學科,發展成與國際接軌,跨大氣、海洋和環境等多個學科的科研與人才培養機構。
  • 浙江大學對口支援貴州大學工作總結
    同時,浙江大學全力支持貴大加強各項制度建設,從觀念更新、制度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等多方面支持貴大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並堅持從實際出發,加強深化教育改革,推進位度創新的研究與合作。  2003年,陳子辰常務副書記專程到貴大作浙江大學堅持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報告。2005年,倪明江常務副校長應貴州大學邀請,專程赴貴州大學為中層以上幹部講授浙江大學人事制度改革情況。
  • 復旦大學大氣學科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
    復旦大學於2016年建立了上海市首家大氣學科,相繼成立了大氣科學研究院和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學科成立4年來,建立了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後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初步建成了一支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在教學、科研和人才隊伍建設中,堅持國際化發展路線,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努力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
  • 我國大氣科學發展狀況的分析
    研究我國大氣科學的發展戰略,必須從我國大氣科學的發展實際出發,要發揚優勢,彌補或縮小差距,努力解決或克服存在的問題。  我國大氣科學發展的優勢在於:  1、有一個由2630個氣象臺站組成的氣象業務服務網。
  • 大氣科學,我知道的..
    國內大氣科學本科專業高校安徽農業大學(氣象學專業在資源與環境學院),北京大學(大氣科學在物理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復旦大學,廣東海洋大學,蘭州大學,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內蒙古大學(大氣科學系在生態與環境學院,於2017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瀋陽農業大學(設在農學院),雲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設在環境學院),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研究生教育分一級學科排行榜:0706 大氣科學(16)
    中國研究生教育分一級學科排行榜:0706 大氣科學(16) http://kaoyan.eol.cn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  2008-09-24  大 中 小
  • 國內「大氣科學」專業最好的6所大學,學得好前途無量!
    南信大的大氣科學學科既是江蘇省一級的重點學科,同時還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可見它的大氣科學專業實力有多強了!南京大學被譽為「中國最溫和的大學」,是因為南大是首批9所985大學中唯一一所從未合併其他大學的高校,堅持走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所以辦學規模相對其他知名大學要小些!而大氣科學專業是南大的強勢學科之一,學科的實力很強,在相關專業中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 小眾學科—大氣科學專業,專業介紹、相關院校推薦、就業問題等
    就單獨這一個大氣科學專業招聘,單位提供的氣象類的崗位就已經超過了畢業生的好幾倍倍。除此以外,部隊,交通部東海救助隊,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水利水電的勘察設計院、民航、機場、空管局等部門都會來校招聘。總的來說,氣象系統、民航、部隊是招聘的主力 ,而且就業面非常的廣。只是,如今招聘氣象本科生的單位多是縣級,省市級氣象部門需要學歷更深一級的碩士生。
  • 浙江大學有哪些優勢學科?
    學校的前身是創辦於1897年的求是書院,歷經發展,1998年由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浙江大學。浙江大學實力非常強大。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江大學A類學科總數39個,A類學科數量超越清華北大,位居全國高校第一。浙江大學有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其中5個學科進入前50位,7 個學科進入前1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