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如果有一種材料,其強度堅固到足以用於打造飛機或汽車,但重量卻輕如空氣,是不是有一種很科幻的感覺?但過不了多久,這種事情可能就會成真了!因為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打造出了新型的超輕量級材料——它輕如氣凝膠、但是強度卻要比它牆上10000倍!也許未來某一天,航天和汽車設計都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勞倫斯·利弗摩爾(Lawrence Livermore)工程師「Yayne」(Zheng Xiaoyu)在觀看組成超輕量、超堅硬材料的晶體單元的微縮模型。
LLNL研究團隊及其微結構樣例。
「氣凝膠」(Aerogel),又稱「冷凍煙霧」(frozen smoke)。
氣凝膠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重量,目前的最輕記錄保持者為每平方釐米只有0.16毫克的「aerographene」。除了保溫、球拍和控制漏油等領域,美國宇航局還將之用於隔絕收集自彗星尾巴的「星塵任務」(Stardust mission)樣本。
由MIT/LNLL團隊開發出的新材料,其實並不是氣凝膠,而是「超級材料」(metamaterials)。雖然它是人造的,但卻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尋到它的足跡。
研究人員的想法是,打造出具有氣凝膠般「輕量級」的重量,但是強度卻要給力得多。因此,新材料的強度,其實來自於自身的幾何結構,而不是化學材料本身。
至於新材料的製備,則是通過「微立體光刻投影」(projection micro-stereolithography)技術來實現的——這是桌面式3D列印的一種,但是作用於微觀層面,以便於人們快速創建高度複雜的三維微結構層原型。
儘管微粒體投影光刻的規模很小(microlattices),但其過程很像是製作桁架和大梁。而在這個過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竟然還可以進行切換。研究團隊稱,他們可以使用許多不同的材料,包括聚合物、金屬和陶瓷等。
起初,LLNL/MIT團隊製作出了200至500納米厚的金屬膜層,然後熔掉聚合物基體模板,最後剩下的就是金屬薄膜管的形態了。
隨後,該團隊還用同樣的方法,拿陶瓷來替代金屬,並製作出了約50納米厚的陶瓷管結構。這種材料的密度與之傳統氣凝膠相似,但強度卻要高出後者4個數量級。
再接下來,這支團隊還打造了「陶瓷-聚合物」混合體(在聚合物中嵌入納米陶瓷顆粒)。不過過程略有些不同,即通過加熱來出去聚合物,從而使陶瓷顆粒成為緻密的固體。
LLNL工程師「Rayne」(Zheng Xiaoyu)稱:「這些輕質材料至少可以承受自身160000倍的負荷」。
在不遠的將來,該裁量有望應用到飛機零部件、汽車和航天領域,而且最終強度可能會比實驗室版本再強上100倍。
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
[編譯自:Gizmag , 來源:LN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