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火星環境的「冷知識」,來了解一下——對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順利升空,此後運行正常,陸續傳回地月合影,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控制……關於火星,我們還有哪些知識需要了解?如果在火星上生活,需要哪些條件?新華社記者近日來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對話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工程師張澤洲。

出 品:陳凱星 周亮

策 劃:陳芳 齊慧傑

監 制:於衛亞 焦旭鋒

導 演:屈萌 高潔

終審:陳知春 李代祥

統 籌:高潔 胡喆 母國新 潘晨

編 輯:繆異星、黃南希、張含笑(實習)、施星言(實習)

攝影攝像:曹李陽 潘琳

相關焦點

  • 百度聯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推出火星知識直播「下一站,火星」
    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按照計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在2020年7至8月執行。屆時「天問一號」將帶著中國人的飛天夢,駛向宇宙,探索未知。為了讓大眾對火星探測和相關知識有更清晰的了解,百度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聯合打造「下一站,火星」科普系列直播,從6月11日開始,直到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太空,每周與大家見面。網友只需打開百度App搜索「火星」,即可進入直播。
  • 空間環境與物質作用科學戰略研討會暨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
    哈工大報訊(劉培香/文 辛然/圖)1月12日,第一屆「空間環境與物質作用科學」戰略研討會暨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簡稱「環物院」)揭牌儀式在國際會議中心201報告廳舉行。常務副校長、大科學工程總設計師韓傑才院士為環物院揭牌。
  • 火星我來了!中國人又成功了
    其實蘇聯進行人類第一次火星探測到現在已經60年了,主要的失敗在發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就是剛起步時失敗率非常高。現在這些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熟,成功率高多了,我統計過大概能達到百分之八九十。不僅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太陽系也是我們的家園,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太陽系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火星為什麼會從一顆宜居的行星發展到現在這樣的一片荒漠?這對我們保護地球環境有重大的啟示。第二點叫提升我們的技術和能力,improve our technology and power。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需要不斷提升我們的技術和能力,才能在星球上更好生存下去。
  • 世界人口日,這些冷知識你了解嗎?
    又有多少人死亡嗎你知道地球上目前有多少人又最多能承載多少人嗎 今天是7月11日第31個世界人口日關於人口的這些冷知識你了解多少快戳視頻get一下吧 出品人:陳凱星 周亮策劃:齊慧傑監製:胡國香統籌:侯幫興 肖磊濤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未來載人火星探測構想分3步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作主旨報告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在作主旨報告時提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我們設想未來載人火星探測分成3步」。第一步是機器人探測,包括火星採樣返回、火星基地選址考察、原位資源利用系統建設。第二步是初期探測,包括載人環火軌道探測、載人火星著陸探測、火星基地建設。第三步是航班化探測,包括大規模地火運輸艦隊、大規模開發與利用、地火經濟圈全面形成。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未來載人火星探測構想分3步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作主旨報告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在作主旨報告時提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我們設想未來載人火星探測分成3步」。第一步是機器人探測,包括火星採樣返回、火星基地選址考察、原位資源利用系統建設。
  • 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火星上能種土豆嗎?快報對話「火星叔叔」鄭永春
    中國科學家們要將這些問號,遞交到蒼穹深處。今天中午12:40左右,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預計會在明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並一次性實現「繞、落、巡」三個動作,如果順利,這將會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
  • 27個有趣的冷知識:即便是再博學多才的人也很難了解這些
    世界上有很多我們常見但不了解的冷知識,即便是再博學多才的人也是很難了解太多,我們一起來看一下。1.牛仔褲上的那個小口袋專門用來存放懷表原始的牛仔褲只有四個口袋:一個很小的口袋,在前面加上另外兩個,在後面僅僅一個。
  • 金太陽(300606.SZ)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開展非晶合金技術研究合作
    格隆匯12月10日丨金太陽(300606.SZ)公布,2019年12月9日,公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開展太空飛行器用非晶合金反射鏡樣品試製和驗證試驗方面的技術合作,本著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原則,在北京市籤署了《技術服務合同書》。合作期限為2019年12月9日至2021年6月30日。
  • 為了了解火星環境,我們決定在火星表面「針灸」
    而在火星表面,除了利用吸收光譜以外,還常常採用雷射誘導光譜技術。它主要是通過探測對應元素成分的特徵光譜來分析。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每一種元素都有對應的光譜特徵信息。今年的火星探測很熱,原計劃有四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中國、美國、阿聯和歐空局。後來歐空局因故推遲,所以現在有三個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02 「光譜眼」是如何探測火星的?
  • 出發,火星!中國天問來了!你可能不知道的5個冷知識
    載著「天問一號」的中國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在天上畫出一條線,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裡。它發射成功了。這可以說是2020年最讓國人激動的事情。疫情、貿易戰、天災、國際爭端。。。這些糟心事一度讓國人有些鬱悶,但是這些困難沒有阻擋住中國航天的腳步。5月6日,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長徵五號 B 火箭首飛成功,為我國載人登月打下基礎。
  • 公開中國UFO組織成員2018年與「火星男孩」的秘密對話錄!
    尤其是,他們從未教過他天文知識,而波力斯卡卻能描述火星、行星系統及外星文化等等。俄羅斯《真理報》曾於2004年3月報導,當年7歲的波力斯卡自稱來自火星,並且表現出令人驚嘆的天賦和非同尋常的才能。以下對話是某中國UFO組織成員2018年10月份在俄羅斯見到了傳說已久的「火星男孩」,進行了深度交流。信息寶貴,啟示非凡。
  • 這些冷知識你都了解嗎?
    你知道哪些有趣又奇葩的冷知識呢?以下這些冷知識,絕對能滿足你的獵奇心!1.世界上最貴的薯片,由瑞典一家啤酒廠推出,一盒只有5片,售價59美元。這款與瑞典國家烹飪團隊合作出品的薯片,堪稱最高級的薯片,食材包括:松茸、松露、Leksand洋蔥、上等土豆、印度淡啤酒麥芽汁等高級食材。收益將捐獻給慈善機構。好想試試有多高級哦,可惜只限量發行100盒。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周志成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周志成演講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11-27 11:35
  • 中國火星計劃來了!
    中國的火星計劃終於來了!許達哲在發布會上稱,「火星探測是空間科學界和航天界關注的一個重大方向,1月11日正式批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他說這項機會「是中國真正意義上邁入深空探測,儘管我們的飛行器已經進入了深空,但是在深空進行探測還需要火星探測任務的完成和實現。」
  • 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發射極地衛星
    央廣網廣州12月4日消息(記者鄭澍)12月3日,記者從在中山大學舉行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
  • 火星,中國來了!「天問一號」升空,這些「硬核」知識講給孩子聽
    火星中國來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設定了五大科學目標:> 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 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 火星表面物質組成> 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為什麼要去火星?從科學研究上考慮,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火星是最「像」地球的那一個,環境與地球最為相似。兩者幾乎都形成於約45億年前,組成結構也大致相同,有核、幔、殼。火星與地球有著相似的自轉周期,一個火星日大約是24小時39分鐘,而且它還和地球一樣,也有四季更迭。
  • 火星見
    正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所言,火星是地球的&34;,探索火星有助於人類更好了解行星和宇宙演化,為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更多前沿知識。基於現有航天能力,&34;飛行6至10個月左右即可到達,相比更遠的行星和衛星,任務周期較合適。
  • 與太空相關的7個冷知識,每一個都能顛覆你認知
    「宇宙」一詞,最早大概是出自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墨子之口,他用「宇」來指東、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間,用「宙」來指古往今來的時間,和一起便是指天地萬物。從科學家最新的觀測資料來看,人類已經能夠探索觀測到130億光年的星系了,什麼概念呢?假如有一束光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從該星系出發,那麼要經過13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
  • 那些關於羊的科學冷知識:羊屁加劇溫室效應
    下面就告訴你一些有關羊的科學冷知識。羊屬於牛科       首先,你可以高冷地問一句:「知道什麼是羊嗎?」然後估計可以用羊屬於牛科這個分類知識把大多數人噎一下。的確,在生物學分類中,羊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牛科。       再往下分類就更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