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未來載人火星探測構想分3步

2020-09-18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作主旨報告

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在作主旨報告時提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我們設想未來載人火星探測分成3步」。

第一步是機器人探測,包括火星採樣返回、火星基地選址考察、原位資源利用系統建設。

第二步是初期探測,包括載人環火軌道探測、載人火星著陸探測、火星基地建設。

第三步是航班化探測,包括大規模地火運輸艦隊、大規模開發與利用、地火經濟圈全面形成。

王小軍表示,火星是太陽系內除地球以外人類最有希望移居的星球,火星探測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是人類走出地球搖籃、探索生命起源、拓展生存空間的重要途徑。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天問一號」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預計2021年2月被火星引力捕獲,進入環火軌道,著陸巡視器預計於2021年5月降落火星。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8月2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截至9月18日8時3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

中國的天問之旅已經啟程,「我們願與國內外同行和夥伴們一道攜手,共同實現人類走向深空、漫步火星的夢想。」王小軍表示。

責任編輯:李躍群

校對:丁曉

相關焦點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未來載人火星探測構想分3步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作主旨報告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在作主旨報告時提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我們設想未來載人火星探測分成3步」。第一步是機器人探測,包括火星採樣返回、火星基地選址考察、原位資源利用系統建設。
  • 我國探月工程分「三步走」,探火也將分三步,載人登火只是第二步
    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講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表示我國未來載人火星探測也將分成「三步走」。第二步是初期探測,這一階段的探測將會派航天員前往火星,登錄並建造火星基地,任務主要包括載人環火軌道探測、載人火星著陸探測並返回
  • 中國登陸火星提上日程!將與美國展開「太空競賽」,實力不相上下
    伴隨著今年7月份,中國的第一臺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如今已經抵達了遠離地球1800萬公裡的地方,國際上一直都有一種聲音認為,未來人類的第一次載人火星登陸,會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產生,事實上,也極有可能會如此。
  • 載人登月、火星基地、火箭送物流,中國航天大會透露了這些信息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於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今年大會的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每一年的航天大會都會吸引國內外航天工作者和愛好者的關注,今年的大會也是乾貨滿滿,不僅公布了載人登月新方案,甚至還有地火經濟圈、自主學習的人工智慧火箭等重大構想。
  • ...日主論壇15項報告:北鬥系統、火星探測、載人登月、空間引力波...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在作題為《初戰告捷、任重道遠,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概述》主旨報告時講道。當天,張榮橋還公布了天問一號火星車更多配置細節:量約240公斤,為6輪獨立驅動,攜帶6臺載荷,其太陽翼呈蝴蝶翼形。張榮橋表示,天問一號任務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未來中國還將實施小行星取樣返回、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環繞探測等任務。
  • 「天問一號」飛行1800萬公裡,中國載人登陸火星計劃又近一步
    據報導,截止到9月18日早上8點30分,今年7月底出發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抵達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的地方,飛行裡程累積已經達到了1.55億公裡,這意味著,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如今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
  • 「天問一號」已飛行1800萬公裡,中國載人登陸火星計劃又近一步
    據報導,截止到9月18日早上8點30分,今年7月底出發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抵達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的地方,飛行裡程累積已經達到了1.55億公裡,這意味著,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如今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
  • 火星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航天示未來願景: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運輸航班化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仿真模型。今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點火升空。」現場的志願者向觀眾介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在中國航天大會上介紹,截至9月18日8時3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說,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迎來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任務的「開門紅」,拉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飛行任務的序幕。辦公室說,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及載人飛船試驗船和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是北京在兩年內建設一個載人空間站並在2030年首次完成載人登月計劃的基石。
  • 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運輸航班化 中國航天大會展示未來願景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在中國航天大會上介紹,截至9月18日8時3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飛行期間,「天問一號」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獲取、首次軌道中途修正、載荷自檢等工作。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本期#大神來聊火星救援#我們有請到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載人星際探測研究室,主要從事載人深空探測領域相關研究工作的高級工程師王平博士,為大家一一解答。1問:電影《火星救援》您看過了嗎?評價如何?王平:看過了。影片拍得很好,劇情很緊湊,科學性和常識性錯誤較少,是近年來比較優秀的科幻題材影片,也可作為載人深空探測領域的科教片,值得學習研究。
  • 揭秘中國未來太空計劃:2050年將載人登陸火星
    這是一刻講者龐之浩(首席宇宙科學傳播專家,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一刻talks 的分享。航天技術的問世,使人類進入到太空文明的時代。我們為何不斷探索宇宙?耗資億元的各類火箭飛船都是何用?它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地球將不再是我們唯一的一個生存之本,未來新生命將誕生於另一顆星球。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專家到煙臺市現場授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6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朱緒光) 9月15日,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組裝測試的海射遙二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將九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6日,在煙臺市委黨校舉行的全市第55期「智慧煙臺大講堂」活動現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做了「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為建設航天強國不懈奮鬥」的專題授課。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專家來煙臺市現場授課
    16日,在市委黨校舉行的全市第55期「智慧煙臺大講堂」活動現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做了「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為建設航天強國不懈奮鬥」的專題授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成功打造了以「長徵五號」重型火箭為代表的長徵系列火箭民族品牌,
  • 探測月球背面、規劃「月球基地」、計劃探測火星……中國航天有不少大動作
    今年是我國的航天發射大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日前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透露,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將在今年分兩次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抵達人類探測器未曾觸及的月球背面
  • 中國拉開火星探測序幕
    這一天是從地球上觀測火星的最佳時機。屆時,當我們從地球「遙望」火星時,「天問一號」也將在奔向火星的路上。 「胖五」創造歷史 運載火箭拓寬中國航天舞臺 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承載此次「天問一號」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創造中國航天的新歷史。
  • 載人登月和探測火星誰更難?一文詳解其中科技難題
    據報導,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13時25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根據目前的資料顯示,長徵五號已經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並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