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作主旨報告
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在作主旨報告時提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我們設想未來載人火星探測分成3步」。
第一步是機器人探測,包括火星採樣返回、火星基地選址考察、原位資源利用系統建設。
第二步是初期探測,包括載人環火軌道探測、載人火星著陸探測、火星基地建設。
第三步是航班化探測,包括大規模地火運輸艦隊、大規模開發與利用、地火經濟圈全面形成。
王小軍表示,火星是太陽系內除地球以外人類最有希望移居的星球,火星探測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是人類走出地球搖籃、探索生命起源、拓展生存空間的重要途徑。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天問一號」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預計2021年2月被火星引力捕獲,進入環火軌道,著陸巡視器預計於2021年5月降落火星。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8月2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截至9月18日8時3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
中國的天問之旅已經啟程,「我們願與國內外同行和夥伴們一道攜手,共同實現人類走向深空、漫步火星的夢想。」王小軍表示。
責任編輯:李躍群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