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攝氏度,新疆庫木庫都克沙漠,遍地的沙子被炙烤的火熱,下午兩點是沙漠最熱的時候。2005年4月的一天,一支八人的考察隊停在了這兒,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羅布泊。由於高溫難耐,車子承受不了,正當他們在考慮是否需要前進時,有人發現了前方有異樣。原來在距離他們四十米的地方出現了一具乾屍。八個人大吃一驚,這一發現不禁讓他們想起了25年前發生在此地的那場科考隊員失蹤事件。其中到底有何內幕呢?
1980年7月16日,一個著名的中國科學家在留下了一張紙條後,永遠地消失了。他就是彭加木,我國著名的生物科學家,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在1980年5月,彭加木親自挑選了一批科學人員,計劃對羅布泊進行了為期一月的考察工作。很快在6月份,科考工作勝利結束,他們準備回到烏魯木齊。就在這時,彭加木卻提出要對羅布泊進行一次新的考察任務,準備開創一條新的橫穿羅布泊之路。經過了幾天的修整,他們再次出發了,然而這次出行途中卻多次受沙塵暴阻擋。
一直到6月16日,考察隊才前進了幾十公裡,在彭加木的鼓勵下,大家堅持著。這時大家發現所帶的水已經所剩無幾了,還剩下400公裡的路程,這可咋整。四周都是乾枯的沙漠,想找到水是不可能的了。好多人提議向附近的基地求助,身為隊長的彭加木考慮到運費昂貴,拒絕了這一要求。他希望科考隊可以自己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在附近找到可飲用的水資源。
隨後彭加木和副隊長汪文先開始在附近找水,幾個小時的查探後,他們發現這兒並沒有可飲用的淡水。沒辦法彭最後接受了現實,他們向最近的解放軍駐地發出了求救信號,發出電報後,隊員們總算鬆了一口氣。彭加木還是憂心忡忡,他意味深長的說:「咱們還是自力更生吧,爭取在救援隊伍到來前找到水源。」夜已經深了,隊員們都睡了,彭加木卻忙著在給隊員們準備野駱駝肉。沒有人會想到第二天會發生什麼。
早上十一點左右,汪文先準備把解放軍回電的消息告訴彭,卻發現彭不見了。他當時沒有當回事,以為彭加木去廁所了,就坐在帳篷裡等著他了。12點半的時候,開車司機去車裡拿衣服,一張夾在地圖裡的紙條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打開一看,驚呆了,趕緊跑回去找考察隊員們。原來上面寫著「我往東去找水—彭加木(10:30)」大家這才發現彭已經不見了。
得知彭加木失蹤的消息後,科考隊和前來的解放軍立馬開始了尋找,卻沒有發現任何蹤跡。這之後,國家多次組織救援隊伍尋找這位科學家,還是一無所獲。上面提到的那具乾屍經過一系列辨認和彭加木的情況不符合而告終。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寧願獨自去冒險,也不要浪費國家的費用,他的精神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