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一直在探索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路徑。
做大做強,破局之路何在?
「企業競爭力不強,緣於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差,產品結構不合理,附加值低。」企業界人士認為,做強寧夏工業亟需強化技術自主創新。
「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不僅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的有效途徑。」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技術改造,鼓勵企業走以內涵為主的發展道路,才能為高質量發展蓄足後勁。
(一)
寧夏力成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配網成套開關設備,離散型製造生產組織特點突出。多年來,企業軟硬體系統集成存在短板,無法快速響應用戶「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定製」的產品需求,嚴重影響企業發展進程。
2016年以來,力成電氣承擔的工信部「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智能配網成套開關設備數位化工廠建設」,攻克了多項裝備技術短板,建設了16條柔性可視化生產線,集成應用了50多臺工業機器人,實現了以工業機器人、柔性生產線等為裝備基礎的信息數據互聯互通高度集成的數位化工程,並從頂層設計出發,實施了智能裝備、信息和知識集成與協同管控問題、基於大數據遠程運維服務保障體系、工廠仿真系統等多項技改項目,解決了離散型製造企業普遍面臨的「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問題,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製造業示範效應。
「項目實施後,我們的生產效率提升25%,運營成本降低28%,產品研製周期縮短37%,能源利用率提高15%。」力成電氣負責人說,憑藉技術創新,力成電氣突破了配網開關設備行業智能製造的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瓶頸,率先在本領域建立了成熟的數位化工廠,實現了由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的蛻變。
近年來,寧夏精心謀劃統籌,夯實高質量發展項目支撐,每年組織實施100個以新興產業、延鏈強鏈、改造提升、節能環保、服務型製造項目為主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作為推動自治區技術改造工作重要抓手,加快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煤炭、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促進企業裝備更新、技術升級、產業鏈延伸、產品提質,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二)
寧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生產飼料級DL-蛋氨酸的大型企業。2017年以來,針對生產過程中氫氧化鈉和硫酸消耗高、硫酸鈉副產物多、物料除雜蛋氨酸損失量較大、能耗較高等共性問題,該公司申請100餘項核心技術專利(已擁有授權專利72項),實施11個技改項目,解決了關鍵工藝流程和工序能耗較高的問題,實現了系統化、集成化的轉型升級,單位產品能耗達同行業先進水平。
目前,寧夏紫光天化年生產規模10萬噸,產品出口歐洲、美洲、東亞、東南亞等地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成功打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
這僅僅是寧夏技術改造創新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寧夏把創新擺在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的核心位置,引導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相結合,全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全面整理了58個重點行業的國內外先進指標,推動企業對標升級;支持大企業完善技術創新體系,認定88家國家和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鼓勵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認定專精特新企業910家。同時,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利用5年時間,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一輪技術改造,引導和支持企業運用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等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和產出效益。
寧夏還培育細分行業領域單項冠軍,培育自治區製造業行業領先示範企業和示範產品共30個,給予補助資金6400萬元;鼓勵和引導傳統行業利用機器人手臂、智能化裝置進行技術改造,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產品質量;組織實施自治區智能工廠、綠色工廠和數位化車間45個,給予補助資金8641萬元,帶動傳統企業實施智能化、數位化、綠色化改造。
(三)
寧夏天元錳業集團研發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居行業領軍地位,研發的高品位進口錳礦生產工藝填補國內空白,是國內首家全部使用進口錳礦生產電解金屬錳的企業。其研發的廢渣綜合利用及無害化處理技術,破解了電解金屬錳廢渣綜合利用的世界性難題。
寧夏日盛高新產業股份公司建設的2×32萬噸/年離子膜燒鹼、12萬噸/年水合肼、20萬噸/年ADC發泡劑等項目,形成了六大特色循環經濟產業鏈,發泡劑和水合肼產業在國內同行業中處於龍頭地位。
寧夏吉元冶金集團公司是自治區轉型升級示範企業,實施的冶金廢渣綜合利用年產18萬噸礦棉生產線項目,是公司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一步,目前已全部建成投產,已初步形成以矽錳為主導產品,集渣制礦棉、尾氣發電等為一體的能源循環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的產業鏈格局。
……
為支持企業技改創新,寧夏深入實施「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行動計劃,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將貫標試點工作向市縣延伸,先後培育15家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支持一批製造業「雙創」示範平臺,推進共享裝備全流程虛擬設計平臺、吳忠儀表服務型製造「雙創」平臺等國家級試點示範項目建設,培育協同製造、個性化訂製等網絡化生產模式;對接國家工業網際網路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一期工程,推動區內外雲平臺、雲服務企業與區內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全面提升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等環節的網際網路化、智能化水平,形成雲產業生態和應用服務體系。
近兩年,寧夏工業技改投資持續保持了較高增長,年均增幅達15%以上。今年1-6月,在工業投資下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寧夏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2%,製造業投資增長6.7%,投資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效果正逐漸顯現。(記者 丁建峰)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