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歷史長河中,各種文明交相輝映,都具有自身獨特的韻味。非洲黑人文明作為世界文明的一種,在語言、農業技術、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發展實際上是非洲精神文明內核的具化。
非洲黑人可分為班圖和蘇丹兩大支,而班圖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團,其人口佔全非洲人口總數的1/3左右。班圖大遷徙運動將其農耕文明傳到非洲的大片土地,促進了非洲文明向現代文明的演進。班圖文明作為非洲文明的重要分支,它的文明內涵一定程度上對於研究非洲黑人文明起源。
一、 班圖的起源
班圖是來自非洲的古老人群,其起源尚不清楚。班圖主要指非洲一個語言群體,講班圖語的民族不是同一個群體。大約在公元前五千年末期,西非地區形成了一些今天稱為尼日——剛果語系的古老氏族和部落,班圖語就是其中一種。
班圖語的形成過程是將之前存在的語言進行重構,就現有證據表明,大約在公元4000到3000年前在現代喀麥隆地區使用過班圖語。班圖人最初的居住地尚無定論,有人認為是在大湖地區,有人認為起源於奈及利亞和喀麥隆的交界地區,也有人認為在薩伊的沙巴省。班圖本身的含義在其語言中被譯為「人」或「人民」。
從公元1世紀到19世紀的過程中,這些古老部落的人持續遷移,從西非穿越而來,逐漸成為東非和南非的主要居民。通過較為先進的生產技術,先後建立過30多個大小不等的國家,將原有地區同化或者佔有。
二、 班圖的文明內涵
1. 農業技術
班圖的農業發展過程是原始農耕文明向鐵器農耕文明的演進。早期班圖人靠河而居,利用河岸兩邊肥沃土地種植生活作物。他們最先種植了甜薯和油棕櫚。在公元前四千年紀早期又引進了粟和高粱,同時他們還擅長養山羊和珍珠雞。
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滿足了其人口增長的需要,而人口的增長有進一步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班圖人還發明了非洲獨木舟,促進了水上交通的便利以及物資的小部分轉運,同時有利部落之間地盤的搶佔。
隨之鐵器的出現,農業技術進一步發展。大約在公元前1000 年左右,班圖文明中出現出了冶鐵技術。鐵製農具的出現進一步擴大了農耕土地的範圍,同時砍伐森林促進了交通便利。鐵製武器大概在公元400年左右出現,它的出現也讓班圖人在部落戰爭中加強了勝算,通過同化和徵服的手段,擴大了其部落範圍。
技術性的革命促進班圖社會進一步發展和擴張,使其有能力進行大遷移。到了公元11世紀結束時,班圖語系的黑人社會已經佔據了赤道以南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東至大湖區右側的印度洋、西至大西洋、南到今天南非北部,班圖人成了非洲佔主導地位的種族之一。
2. 酋長制
酋長制在班圖社會形成後不久就成為在部落中存在的重要政體。以酋長為首,酋長需要負責與鄰部落的物品交換以及原始宗教儀式。部落的社團一般都很小,在數十人到數百人之間。這些傳統隨著班圖大遷徙逐漸將其文明傳播到除東非以外的幾乎所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人大陸,是非洲酋長制度中的源頭,為非洲黑人政治制度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三、 班圖大遷移
關於班圖人為什麼進行遷移的假設有兩種。一種是班圖人口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發生人口爆炸,從而迫使一些人遷徙和從事農業,迅速推進到非洲南半部;另一種是他們需要尋找肥沃的土地。班圖的遷移浪潮一浪推一浪,使班圖人逐漸遍布非洲南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為尋找更好的耕地和牧場逐漸遷移。
遷徙範圍非常廣泛,西起大西洋雨林地區,東至印度洋沿岸,南抵南非之角的開普敦。就遷徙路線而言,國外有兩種假設。一種是早期向非洲中部擴展,另一種是從單一起點輻射,在早期分離成向東和向南的擴散波。國內學者認為遷徙路線分為三條,西線是最早的遷徙路線,進入西赤道非洲。南線是遷徙的人口數量最多的路線。東線主要存在在9-10世紀期間,抵達東非沿海地區。
在遷移過程中班圖民族集團與當地人結婚生子,起到同化族類的作用。西遷路線中形成剛果人等人種,建立剛果國家。南遷路線中,班圖人與南非先前的人們結婚形成不同種族,在19世紀初,由恰卡(1818-1829年)建立了強大的祖魯部落聯盟。東遷路線中,阿拉伯移民與班圖人混在一起,斯瓦希裡人誕生了。
在接下來的七個世紀中,斯瓦希裡人與班圖人合作,並將他們的交流更深入地傳播到非洲的新部落。從遊牧民族過渡到定居者的過程中,他們進行了耕種和飼養牲畜的工作,但那些希望保留狩獵者和採集者的人被迫離開耕地進入沙漠。班圖人通過引入新的食物(如小米和高粱)來幫助他們遷徙。
四、 班圖文化的影響
班圖大遷徙,一直持續到19世紀才最後結束,其意義就在於他們傳播了較為先進的農業生產方式,將農業文明帶到了撒哈拉以南的廣大地區,對土著文化造成衝擊,在同化進程中對非洲黑人文明的演進產生重要影響。非洲農業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班圖大遷徙進程中農業文明的擴散,也為非洲黑人文明的發展留下了瑰麗的一頁。
存在持續上千年之久的班圖大遷移在非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考古學家一致認為,在10世紀和15世紀,班圖達到物質文化快速發展的高度水平。他們建造了美麗的建築物,礦坑和要塞,包括辛巴威遺址,這些遺址遍布辛巴威並進入波札那。如今,班圖人包括超過1億黑人,生活在非洲南部和中部,從奈及利亞,烏幹達到南非,並且存在約700種語言,其中包括許多方言,這些語言結構具有相似性,都有著共同的班圖文化起源。
總體來看,雖然其文明有其獨特性,但與其他大洲相比由於交通不便等因素,並沒有與其他大洲進行交流,使其文化具有封閉性和落後性。在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等殖民者的入侵下,工業文明也農業文明產生碰撞,打破了原有的農業體系,對非洲產生了巨大的破壞作用。
參考文獻:
《簡明非洲(撒哈拉以南)百科全書》、
《淺談古代非洲黑人文明起源——以班圖文明為例》、
《非洲黑人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