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遙感衛星發射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商用遙感衛星佔比...

2020-12-05 前瞻經濟學人

2018年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數量為164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6日,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數量為82顆。近三年來,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數量有所下滑。

遙感衛星發射數量下滑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航天技術的迅猛發展,衛星遙感技術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全球商業遙感衛星進入技術全面更新和產業化發展時期。國外商業遙感衛星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並逐漸成熟,目前已形成了美國的Landsat系列、WorldView系列、GeoEye系列等衛星星座為代表的商業遙感衛星服務體系。

根據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UCS)2019年12月16日更新的資料庫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遙感衛星(地面觀測衛星:Earth Observation)發射數量為164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6日,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數量為82顆。

近三年來,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數量有所下滑。

(註:發射數量根據UCS最新更新衛星資料庫數據進行了動態調整)

從各國擁有衛星數量角度來看,截止到2019年12月16日,美國擁有的遙感衛星數量排名第一,數量為445顆,佔比為53.0%,其次為中國,擁有遙感衛星159顆,佔35.7%;第三為日本,數量為34,佔比為21.4%。

光學成像衛星佔比過半

截至2019年12月16日,在遙感衛星各用途方面,各類遙感衛星來看,在已知用途的遙感衛星(799顆)中,光學成像衛星為413顆,佔遙感衛星總量的51.7%;其次為氣象學,存量衛星數量為128顆,佔比16.0%。

近地軌道衛星佔絕大比例

截至2019年12月16日,全球存量遙感衛星所處軌道中,近地軌道遙感衛星佔據絕大多數,為787顆,佔遙感衛星總量的93.8%;地球靜止軌道遙感衛星為42顆,佔5.0%;橢圓軌道遙感衛星為10顆,佔1.2%。

商用遙感衛星數量佔比上升

近年來,商業遙感衛星數量佔比持續上升,截至2019年12月16日,全球存量遙感衛星中,商用衛星數量為403顆,佔遙感衛星總數的48.0%,而在2018年該比例為45%。

政府用遙感衛星,數量為225顆,佔26.8%;軍用遙感衛星數量為154顆,佔18.4%,政府用和軍事遙感衛星數量所佔比重較2018年均出現下滑。

民用市場基本處於空白區,民用遙感衛星數量僅為23顆,佔比為2.7%。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遙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2019年全球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商業遙感衛星...
    但是中國最近10年衛星遙感和北鬥導航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遙感在軌衛星達到132顆左右,僅2018年就發射了64顆遙感衛星,北鬥導航系統已經發展到北鬥三代,提前進入「全球時代」。空間基礎設施的完善為中國衛星產業應用注入具大的活力,衛星遙感和北鬥導航數據應用分析市場前景廣闊。
  • 2020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衛星遙感應用市場...
    應用服務是衛星產業鏈中商業價值最高的環節,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共同的推動,國內衛星遙感行業有望加速發展。截止到2020年9月,全球共有824顆遙感衛星在軌運行,其中美國遙感衛星數為462顆,中國為182顆,位居第二。中國遙感衛星發射數量逐年增加,民用、商用遙感衛星數量佔比超過60%。
  • 2020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中國遙感衛星行業...
    2017年後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數量有所回落根據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UCS)發布數據,截至2020年7月,全球共有在軌活躍衛星2787顆,其中遙感衛星824顆,佔29.57%的份額。2012年-2015年,全球新發射遙感衛星數量逐漸增加,在經歷2016年發射數量下降後,於2017年重新達到224顆。
  • 全球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分析,美國航天遙感能力最強
    全球商業遙感衛星發展現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航天技術的迅猛發展,衛星遙感技術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全球商業遙感衛星進入技術全面更新和產業化發展時期。
  • 中國遙感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數量與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圖」
    衛星遙感系統的資本和技術較配套系統要求低,因此對民營企業開放程度高,遙感衛星設備系統、地面系統及應用系統的研發和運營都有民營企業的參與。過去5年,全球每年平均發射12顆遙感衛星,未來5年,平均每年將發射25顆遙感衛星。伴隨發射數量快速增長,全球遙感衛星佔在軌衛星比例迅速上升,已從2012年的10%,迅速攀升至2018年的27%。
  • 國外陸地遙感衛星投資模式及發展現狀小探
    國外陸地遙感衛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逐步形成了光學、高光譜、雷達、雷射測高、重力等多類型衛星遙感體系,具有高中低解析度並存、多要素探測、數據質量穩定等特點。典型衛星實現了業務化、系列化發展,並呈現出空間解析度不斷提升、重訪周期不斷縮短、星座組網能力加強,更加輕量化、經濟、高效、靈活的發展趨勢。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2、按遙感探測的工作方式分類: (1)主動式遙感,即由傳感器主動地向被探測的目標物發射一定波長的電磁波,然後接受並記錄從目標物反射回來的電磁波;  (2)被動式遙感,即傳感器不向被探測的目標物發射電磁波,而是直接接受並記錄目標物反射太陽輻射或目標物自身發射的電磁波。
  • 【北京日報】衛星遙感揭秘全球夜光
    科研人員意識到了這一作用,通過對每天衛星採集的影像進行合成處理,研製出了無雲的夜光遙感數據,這個數據被全球的科學家廣泛應用,從而促使夜光遙感逐漸成為遙感領域發展活躍的一個分支。  世界上第一顆夜光衛星(DMSP-OLS)是由美國國防部主導發射,而後該系列衛星一直延續到2013年,提供了迄今最長時間序列(1992年-2013年)的年度夜光遙感數據。
  • 你所不知道的「遙感小衛星」:一個百億美金的藍海市場
    我們認為未來商用應當值得關注的應用以遙感和空間探測兩大方向為主,微小衛星標準化、低成本的特點使其有可能實現全球實時覆蓋。立方體小衛星將是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強大的數據平臺和數據處理方式是小衛星行業的價值所在。 1.
  • 2020-2026年中國衛星通信設備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衛星通信發展的四個階段  2020-2026年中國衛星通信設備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對我國衛星通信設備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調研分析,並對未來衛星通信設備市場發展趨勢作了闡述,還根據衛星通信設備行業的發展軌跡對衛星通信設備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衛星通信設備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遙感衛星應用的想像空間究竟有多大?丨億歐問答
    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航天產業規模為3600億美元,衛星應用總收入達2774億美元。其中,遙感衛星發射數量最多,佔比達到總數的39%,但遙感收入僅為21億美元,佔比僅為1.66%,商業化程度尚處初級階段。
  • 【科普秀】中國計劃2017年發射"夜光遙感衛星" 夜光遙感衛星是什麼?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披露,2017年,我國還將發射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珞珈一號」01星,2019年再發射「珞珈一號」02星,用以驗證雷達衛星多角度成像模式。「珞珈一號」科學實驗衛星由武漢大學多位院士領銜研發,包括01星與02星。
  • 2020年衛星行業研究報告
    各類衛星的具體定義及包含對象如表20 所示。  按照以上標準,從 2012 年到 2019 年全球歷年發射的各種衛星數量佔比(見圖 47)來看,2014 年全球發射的衛星中遙感衛星的數量佔比較 2013 年比出現了顯著增長,並一直持續到 2017 年,主要原因是2014-2017 年,研發周期短,響應速度快且成本較低的立方星發射數量快速增長,而大部分立方星均屬於對地觀測衛星。
  • 2020年中國地理信息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2020年中國地理信息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地理信息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地理信息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地理信息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 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或將今年發射
    原標題: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或將今年發射   本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吳江龍   2015年武漢大學就放出要研發「珞珈一號」科學實驗衛星消息。直到今年2月3日隨著「珞珈一號」02星工程協調會在武漢召開,「珞珈一號」衛星再次曝光。意味著「珞珈一號」衛星漸行漸近。
  • 時空大數據的未來:遙感衛星的商業化時代〡水木資本原創
    (UCS)數據) 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CS)數據統計表明,2015年全球發射遙感衛星數量為82顆,其中中國發射了11顆,中國發射遙感衛星數量佔全球總量的13.4%。2016年全球共發射遙感衛星95顆,到2017年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數量增長至224顆,較2016年增長了近2.5倍;其中,2017年中國遙感衛星發射數量為19顆,佔全球總量的8.5%,佔比有所下滑。
  • 我國商用遙感衛星一組衛星影像引發關注,美國也被震驚到了!
    我國商用遙感衛星高清「直播」引關注近日,網絡上傳出一組由中國第一顆商用的遙感衛星「吉林一號」拍攝出的高清衛星影像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關注。據傳,網上先是流傳出一組由該衛星拍攝到的關於哥倫比亞首都機場,即波哥機場的運作畫面。
  • 2020年農業遙感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市場前景可期
    (4)精準農業主要利用高空間解析度的衛星數據進行農田面積和分布的現狀調查,以及針對農田精準化施肥、施藥和灌溉進行農田尺度的作物長勢、病蟲害和土壤水分等信息的監測。此外,針對不同應用場景,不同空間解析度的光學遙感與微波遙感優勢各異。比如:高空間解析度的遙感數據主要應用于田間尺度的精準農業,而高時間解析度廣覆蓋遙感數據主要應用於大面積農作物長勢監測。
  • 遙感衛星與北鬥導航衛星,結合起來會有怎樣的聯動?
    作為我國2020年以及「十三五」期間的收官之星之一,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於2020年12月27日搭載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據了解,遙感三十三衛星主要用於科學實驗研究、海洋、陸地資源普查等任務。 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共同的推動,我國遙感衛星的發射數量逐年增加。
  • 預見2021:《2021年中國衛星產業全景圖譜》(附發展現狀、競爭狀況...
    ——行業結構:地面設備及衛星服務業領跑細分市場目前,全球衛星產業收入主要仍來自衛星服務以及地面設備製造業。其中地面設備,收入為1303億美元,佔比為48.13%;其次是衛星服務收入為1230億美元,佔比為45.44%;衛星製造的收入達到125億美元,佔比為4.62%,仍位列第三;而衛星發射服務仍居末位,年收入僅49億美元,佔比為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