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裂腹魚
大理裂腹魚(Schizothorax (Racoma) taliensis)又名大理弓魚,屬於鯉形目鯉科,拉丁學名Schizothorax taliensis。大理裂腹魚為雲南大理洱海特產的一種經濟魚類,為中國特有種,分布於雲南洱海及其附屬水系。分布於雲南大理洱海中,中國特有種。質細嫩,味道鮮美,有重要經濟價值。由於近年來洱海引入外來種與大理弓魚之間的競爭劇烈,同時山溪小河築堰引水,大部分產卵場遭到破壞,致使其數量銳減,成為瀕危物種。需加強保護並積極馴養繁殖以恢復其數量。
長頜鱭
長頜鱭,俗稱長江刀魚、毛花魚、野毛魚、梅鱭等,為鍉科鱭屬洄遊性魚類,平時生活在海裡,每年2~3月份長頜鱭由海入江,並溯江而上進行生殖洄遊。產卵群體沿長江進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長江幹流進行產卵活動。由於長江汙染加劇以及濫捕濫撈,長江刀魚產量逐年下降。正宗的長頜鱭是小眼睛、黃背、鱗片白亮,光澤度高,且魚身圓潤、有肚,整體白裡透亮。
撫遠鰉魚
鱘鰉魚學名為 史氏鱘和 達氏鰉,被譽為「水中 活化石」,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科研價值極高。其魚肉味鮮美,營養豐富,「黑金子」———鱘鰉魚子醬在國際市場供不應求。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時鱗魚、斑紋魚。《泰山藥物志》記載「本品因螭頭喜霖而得名」。是泰山的著名特產,魚類中的稀世珍品,因獨特的生活環境,營養價值頗豐。泰山赤鱗魚是一種小型野生魚類。屬鯉科,突吻魚屬,種名為多鱗鏟頜魚。為保護野生魚類,現在也有人工養殖。
長江鰣魚
鰣魚(學名:Tenualosa reevesii,Hilsa reevesi),別稱為遲魚、鰣魚等,鯡科鰣屬動物,因每年定時初夏時候入江,其他時間不出現,因此得名。分布於中國、朝鮮、菲律賓沿海等,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其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松江鱸魚
久負盛名的上海松江鱸魚,滬菜經典名菜,其味鮮美,其肉細嫩,再加上特殊的烹飪技藝,歷來被視為上乘珍饈。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嘗松江鱸魚之後,封其為「江南第一名魚」,從此松江府年年向朝廷進貢。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問上海時,曾品嘗松江鱸魚。1983年,上海市錦江飯店曾在香港舉辦松江鱸魚烹飪技藝表演,轟動了當地中外人士。可見松江鱸魚在古今中外都被視為「魚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