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英同(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
數百公尺至數十公裡以上的巖塊在太陽系飛來飛去不稀奇,畢竟在火星跟木星之間,就有上百萬顆小行星。但是來自另外一個太陽系的小行星,從太陽系的頭頂衝進太陽系,這就是史無前例了!
發現的過程
2008年開始的巡天計劃──泛星計畫(Pan-STARRS 1),利用位於夏威夷的1.8米專屬望遠鏡,對3/4個天空找尋移動天體的大型國際計劃,至今已經找到26顆彗星、數百顆古柏帶天體、超過三千多顆的近地小行星,以及為數非常多的小行星。由於它的快速反應系統以及持續觀測,假如有新的天體出現在天空中,它能在短時間內就讓全世界的天文學家知曉並及時觀測。
信用:PS1SC
就在上個月的10月19日,泛星計畫發現了一顆看似平凡、卻又分非常詭異的天體──C/2017 U1,此處的C為彗星英文Comet的縮寫(彗星命名規則請參照注1)。這個天體的軌道呈雙曲線,也就是說,它只會進來太陽系一次,不會周期性地繞著太陽運行。其實這種天體在記錄上並不少見,但大都是可以看到彗發的彗星。
信用:保羅·霍爾沃塞姆和麥可·施瓦茨(NASA授予#NNX15AE89G)
但是這一顆天體的離心率卻是破記錄的1.2,之前記錄中最高的離心率也才1.057。天文學家利用位於智利的八米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簡稱VLT)做後續觀測後,並沒有發現任何的彗星活動,所以在幾天後,國際天文聯合會的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簡稱MPC)就將它重新命名為前所未有的編號A/2017 U1,此處的A為小行星英文Asteroid的縮寫(注2)。在11月6號,小行星中心正式宣布星際小行星的命名格式──數字加上英文大寫I,也就是A/2017 U1現在正式的名字為1I/2017 U1 ('Oumuamua)(注3)。'Oumuamua在夏威夷語裡,是指從遙遠過去派來的偵察員或信使。
來源:託尼·鄧恩orbitsimulator.com
跟時間賽跑
由於發現A/2017 U1時,它已經過了近日點,也就是說未來它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越來越暗,也越難看見。天文學家只能好好的把握這所剩不多的時間,趕緊對這個或許是唯一一顆的星際小行星進行觀測。根據目前的觀測結果推論,它的自轉周期約六天,比太陽系內小行星平均八小時的自轉周期慢非常的多。觀測能力最好的哈伯太空望遠鏡,已經在11/6對A/2017 U1做了六個軌道的觀測。相信在2018年來臨前,天文學家能到得到更多關於這顆星際小行星的資訊,破解瓶中信帶來的訊息!
注1: //tamweb.tam.gov.tw/faq/040507-2.htm
注2:目前最新的觀測與軌道://minorplanetcenter.net/db_search/show_object?utf8=%E2%9C%93&object_id=A%2F2017+U1
注3: //www.minorplanetcenter.net/mpec/K17/K17V17.html
注4: https://arxiv.org/abs/1710.11364
https: //arxiv.org/abs/1710.09977
https://arxiv.org/abs/1711.00445
全文信息轉自//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740